《南北史演義》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說罷又哭,哭罷又說,絮絮叨叨,好似潘岳悼亡,感念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北史演義》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

南北史演義

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

卻說煬帝撫侯女遺骸,且泣且語道:「朕本一愛一才好色,不意宮幃裡面,有卿才貌,偏不相逢,朕雖未免負卿,但卿亦命薄,朕又緣慳,此去泉台,幸勿怨朕。」

說罷又哭,哭罷又說,絮絮叨叨,好似潘岳悼亡,感念不休。

忽有侍衛入報道:「許廷輔拿到了。」

煬帝乃出宮御殿,見了廷輔,恨不得將他一腳踢死,當下厲聲詰責,問他選召宮人,何故失卻侯女?就中定有隱情,速即供明。

廷輔極口抵賴,煬帝即把他叱出,付與刑官嚴訊。

及刑官承旨拷問,方知侯女不得入選,實是廷輔索賂不遂,把她埋沒。

刑官當即復陳,煬帝怒不可遏,立將廷輔賜死,一面自製祭文,令內侍備好香果,至侯女柩前,親奠三樽,並朗誦祭文道:

嗚呼妃子!痛哉蒼天!天生妃子,貌麗色妍,奈何無祿,不享以年。

十五入宮,二十歸泉。

長門掩采,冷月寒煙。

既不遇朕,誰為妃憐?嗚呼痛哉!一旦自捐,覽詩追悼,已無及焉。

豈無雨露,痛不妃沾,雖妃之命,實朕之愆。

悲撫殘生,猶似花鮮。

不知色笑,何如嫣然?淚下幾行,心傷如煎。

縱有美酒,食不下嚥。

非無絲竹,耳若充熲。

妃不遇朕,長夜孤眠,朕不遇妃,遺恨九原。

朕傷死後,妃苦生前。

死生雖隔,情則不遷。

千秋萬歲,願化雙鴛。

念妃香潔,酬妃蘭荃。

妃其有靈,來享茲筵。

嗚呼哀哉,痛不可言!

讀罷,復淚下如絲,嗚咽不止。

經內侍在旁勸解,方才收淚,命照夫人禮厚葬,又敕郡縣官厚恤侯夫人父母。

侯氏雖生前不得受用,死後倒也備極榮華。

侯女之死,還算值得。

惟煬帝猶懷傷感,無從排遣,沒情沒趣的乘著原車,回到迷樓。

眾美人都已得報,聯翩前來,替煬帝設法解悶,就是蕭皇后也登樓勸慰,煬帝終有幾分不快。

凡家人到死過以後,往往令人追憶,把從前歹事撇去,專記起他的好處。

況侯夫人入宮多年,並未與煬帝相會,此番見她如許清才,如許美色,怎得不悲悔交乘?體會入微。

鍾情深處,容易成癡,幾視迷樓中許多佳麗,沒一個得及侯夫人,因此閒居索興,遊玩無心。

芳草盡成無意綠,夕一陽一都作可憐紅,正是煬帝當日情景。

蕭後本逢場作戲,順風敲鑼,目睹煬帝如此淒切,便乘間進言道:「侯女既死,想她何益?況天下甚大,豈無第二個侯夫人?但教留意採選,包管有絕色到來。」

煬帝聽了,不覺又觸起往事,又想到那江都風景,便對蕭後道:「朕前觀壁上廣陵圖,憶及江東春一色,賢卿勸我一遊,果得飽嘗風味,那年再往遊覽,為了東征高麗,不得久留,今日欲選擇美一女,除非是六朝金粉,或有遺留,若長在關洛,恐今生不能相遇了。」

從煬帝口中,追敘觀圖一事,是為補筆。

蕭後自覺失言,忙轉機道:「陛下何必多勞跋涉,只簡放官吏數人,令往江東物色,便易辦到。」

煬帝道:「俗語說得好:『眼見是真。

』朕看內外官吏,多半是靠不住的,倘都是許廷輔一流人物,豈不是一誤再誤麼?」

說著,即命左右往整龍舟,剋日南巡。

蕭後知不可阻,只好聽他自一由。

煬帝又令妃嬪侍御等整頓行裝,滿望即日就道,偏經內使返報:「龍舟遭劫,統被楊玄感亂一黨一,焚燬無遺,現在只好另造了。」

煬帝聞報,立即頒敕,命江都再造龍舟。

江都通守王世充,素來是奉君為惡,一經奉旨,便即督工趕造,但終非咄嗟可辦,總須經過若干時日,方能有成。

煬帝雖然一性一急,也只好勉強忍耐。

那四面八方的盜賊,又復競起。

東海出了劇盜李子通,與章邱杜伏威相合,嗣復分作兩路,自據海陵。

城父縣內的朱粲,本是一個縣佐,亡命為盜,自稱迦樓邏王,眾至十餘萬。

淮北賊左才相,又復四出一騷一擾,殘忍好殺,可憐人民塗炭,家室仳離,煬帝但在迷樓中,終日沉湎,不聞世事。

至大業十二年元旦,御殿受朝,有二十餘郡的守吏,未嘗遣使表賀,才知寇盜未靖,道梗不通,乃分遣朝使赴十二道,發兵討捕盜賊,一面詔毗陵通守路道德,在郡東南築造宮苑,候駕巡幸。

轉眼間又是上巳,天和日暖,草綠花紅,西苑中湖海風光,格外明媚。

煬帝召集群臣,至西苑水上會宴,命學士杜寶撰水師圖經,采古水事七十二種,使朝散大夫黃袞,督率伎士,演劇水中,作傀儡戲。

人物俱能自動,擊鼓敲鐘,不煩人力,能成節奏。

又遣一妓一航酒船,往來穿梭,畫槳齊飛,綠波似織,端的是賞心悅耳,遊目騁懷。

待至夕一陽一西下,燈火齊明,才命停罷,盡興而歸。

又越一月,西苑忽然失火,煬帝正在苑中,疑是有盜入苑,急忙避匿草間,虧得苑中人多,七手八腳,環繞攏來,你挑水,我撲火,方將祝融氏驅回。

煬帝經此一嚇,遂成了心悸病,每夕在睡夢中,輒呼有賊,必由數婦人在旁搖哀,乃得少眠。

未幾又是夏天,腐草為螢,紛飛不絕。

煬帝想入非非,令宮苑內侍,齊捉螢火,收貯紗囊,得數百斛。

遂乘著五月朔日,夜遊海山,把紗囊中的螢火,一齊放出,光遍巖谷。

都人遠遠望見,還道苑中又復失火,哪曉得是一片螢光呢。

總算會尋快樂。

煬帝喜極歸寢,酣睡一宵,越宿接到急報,乃是魏刀兒部賊甄翟兒,率眾十萬寇太原,將軍潘長文戰死。

煬帝因太原要地,有此賊焰,也覺心驚,亟調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李淵,往討甄翟兒。

嗣是連得軍一警,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恐煬帝不樂,往往匿不上陳,煬帝稍有所聞,一日臨朝,顧問群臣道:「近來盜賊如何?」

宇文述出班奏道:「近已漸少。」

光祿大夫蘇威,獨引身隱柱。

煬帝召威過問,威答道:「臣未主軍旅,不知盜賊多少,但慮盜賊漸近。」

煬帝問為何因?威說道:「前日賊據長白山,今近在汜水,且往日租賦丁役,今皆無著,豈不是盡化為盜麼?」

煬帝道:「區區小賊,尚不足慮。

惟高麗王高元,至今未見來朝,實屬可恨!」威復答道:「高麗在外,盜賊在內,臣謂外不足恨,內實可憂。

況陛下在雁門時,許罷東征,今復欲征發,民不聊生,怎能不相率為盜呢?」

煬帝勃然變色,拂袖退朝。

到了端午節,百僚競獻珍玩,威獨獻入《尚書》一部,有人從旁譖威道:「《尚書》有五子之歌,威欲借此謗上。」

煬帝正未明威意,聽到此言,當然愈怒。

既而復議伐高麗,廷臣莫敢進諫,獨威入內奏請道:「欲討高麗,何必發兵,但赦免各處盜賊,便可得數百萬人,飭令東征,必能立功贖罪,高麗不難平服了。」

煬帝不答,面有慍色,威當即趨出,御史大夫裴蘊進奏道:「威大不遜,天下何處有許多盜賊。」

煬帝恨恨道:「老革猶言多兵。

多一奸一,虛張賊勢,意欲脅朕,朕擬令人批頰,因念他是多年耆舊,所以忍耐一二。」

蘊亦辭退,另唆人上章劾威,說他前時典選,濫授人官。

煬帝即奪去威官,除名為民。

過了月餘,又有人訐威私通突厥。

裴蘊奏詔推按,證成威罪,請即處死。

還是煬帝不忍加誅,許貸一死,惟並威子孫三世除名。

時光易過,又是秋來,江都新造龍舟,報稱完工,制度比前日宏麗。

煬帝甚喜,即擬南幸,江都留越王侗居守。

右候衛大將軍趙才進諫道:「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扆起,禁令不行,願陛下亟還西京,安一撫兆庶,奈何反欲南巡呢?」

煬帝大怒,命將才拘繫獄中。

建節尉任宗,奉信郎崔民象及王一愛一仁,先後諫阻,均為所殺。

他人乃莫敢進言。

這番南巡,自后妃以下,盡行帶去,外如儀仗一切,比第一次還要繁盛。

甫出西苑,見有一人俯伏一在地,口稱小臣送駕,語帶嗚咽。

煬帝從輦中俯視,乃是西苑令馬守忠,便道:「汝在此看守西苑,不勞送行。」

守忠道:「鑾輿已經出發,料難挽回,只望陛下早日還駕,小臣願整頓西苑,敬候乘輿。」

說罷,淚如雨下。

煬帝亦不覺悵然,半晌又說道:「朕偶然游幸,自當早回,何必這般過悲。」

守忠道:「陛下造這西苑,不知費了多少財力,始得有此五湖四海三神山十六院的風景,陛下豈不一愛一戀?乃捨此遠遊,致小臣對景傷心,故不禁下淚。」

煬帝黯然道:「朕難道永離此苑?但教汝好生看守,毋使園林零落,殿宇蕭條。」

說至此,因口占一詩道:「我慕江都好,征遼亦偶然。

但存顏色在,離別只今年。」

吟罷,命從吏錄出,遞與守忠,留別宮人。

守忠乃起,讓過鑾駕。

左右見守忠奏請,煬帝答言,均寓悲感,統有些詫異起來,死機已兆。

但也只好隱忍過去,擁了御駕,行至河濱。

煬帝下輦登舟,望見新造船隻,多半有雲龍裝飾,燦爛奪目,當然欣慰,便與蕭後分坐最大的龍舟。

十六院夫人,亦各坐龍舟一艘,規模略小。

此外美人,也都一一分派,各有坐船。

文武百官,或在船中居住,或在岸上夾護,魚貫前進,連綿不絕。

非奉停泊號令,就是夜間,亦要進行。

起程這一夕,秋高氣爽,水面上的涼祐陣陣,拂除那日間余暑,煬帝卻不能安睡,起開艦窗,眺望夜景,但聽得一片歌聲,順風刮來。

歌云: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小,前去千萬里,此身安可保?暴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一屍一;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煬帝聽罷,禁不住心中氣憤,便令左右緝捕歌夫。

左右奉命往捕,鬧了半夜,並無蹤跡,煬帝亦傍徨不寐,等到天曉,經左右復報,但說是沒人唱歌,所以無從緝捕。

煬帝雖然驚疑,卻也只好略過一邊,仍命啟行。

越日,天氣忽然暴熱,竟致秋行夏令,好似盛暑一般。

龍舟雖然寬敞,尚覺得天氣困人。

岸上牽纜諸役夫,統是揮汗如雨,不勝勞憊。

煬帝亦為憐憫,用翰林學士虞世基言,令就汴渠兩堤,移惎柳枝。

且詔諭地方人民,獻柳一株,即賞一縑。

是時柳尚未凋,百姓都掘柳來獻,煬帝從舟中登岸,自種一株,作為首倡,百官亦各種一株,然後令百姓分種,照柳給賞。

百姓非常踴躍,越種越多,且隨口編出幾句歌謠道:「栽柳樹,大家來,好遮一陰一又好當柴。

天子自栽,然後百姓栽。」

煬帝聽著,滿心歡喜,又取錢散給百姓,並親書金牌,懸掛最高的柳樹上,賜柳姓楊,因此後人呼柳為楊柳。

說本韓湝《開河記》,但古時楊柳並稱,訓詁家謂楊枝上挺,柳枝下垂,今混稱楊柳,是否起於隋時,待考。

嗣是柳蔭滿堤,迷天一碧,自大梁迤邐南下,到處都種柳樹,頓時化熱為涼,無風亦韻。

江都通守王世充,又獻上吳越女子五百名,在半途供一應役使。

煬帝也不暇細閱,但使彼充作殿腳女,在岸上同牽船纜。

每船用殿腳女十人,嫩羊十口,相間而行。

於是蛾眉成隊,粉黛分行,彩袖勍空,一路上綺羅蕩漾,香風蹴地,兩岸邊蘭麝氤氳。

煬帝看了,喜不自勝,驀見一個女子,生得非常俊俏,也夾在殿腳女中,好似鶴立雞群,不同凡艷。

煬帝不覺失聲道:「如此妙女,怎得使充賤役?」

遂令左右宣召進來。

既到面前,果然是明眸皓齒,玉貌花膚,更有兩道黛眉,狀如新月,格外動憐。

煬帝笑孜孜的問道:「汝是何處人?姓甚名誰?」

那女子跪答道:「賤婢乃姑蘇人氏,姓吳名絳仙。」

煬帝讚歎道:「好一個絳仙眉黛,可留此侍朕,不勞牽纜。」

當下傳將出去,著派他女另補,就叫絳仙在旁侍酒。

到了夜間,便挽絳仙入幃,演了一出一水上鴛鴦,不消細說。

又是一好女兒晦氣。

絳仙既得一寵一幸,便珠膏玉沐,愈覺鮮妍,那黛眉更畫得一精一工,就是文君再世,亦恐要輸她一籌,又妙在知書識字,頗善詩歌。

煬帝似遇洛妃,如逢神女,覆雨翻雲,一些兒不嫌寂寞。

及行過雍邱,漸達寧陵地界,忽由虎賁郎將護纜使鮮於俱入奏道:「前面水勢湍急,阻礙龍舟,急切裡駛不上去。」

煬帝道:「朕嘗兩幸江都,並沒有甚麼擱淺,為何今日有此阻礙?」

說著,便召宇文述等同入御舟,問個明白。

宇文述道:「從前占天監耿純臣上言,睢一陽一有王氣環繞,此處地近睢一陽一,想是地脈靈長,所以淺深忽變。」

煬帝道:「就是地脈變遷,也沒有這般迅速。」

當下檢查當日鑿河人員,所有寧陵至雎一陽一一路,乃是總管麻叔謀監工,可巧麻叔謀亦扈駕同行,一召便至。

煬帝當即盤問,叔謀道:「臣前時監工鑿河,測量甚準,並沒有甚麼淺深。

今日忽然淤淺,連臣也不知何因。」

煬帝道:「想是開河工役,偷工躲懶,不曾挖得妥當,遂致今日擱淺,這卻如何區處?」

叔謀道:「容臣再去開挖,將功贖罪。」

煬帝道:「若只一處擱淺,還易為力,只怕前途還有淺處,須要探視才是。」

護纜使鮮於俱道:「臣看水勢湍急,人不能下去,篙又打不到底,怎能探試明白?」

翰林學士虞世基接入道:「這卻不難,請為鐵腳木鵝,長一丈二尺,上流放下,如木鵝攔住,便是淺處。」

煬帝依議,亟令右翊衛將軍劉岑,製造木鵝,往驗淺深。

及劉岑返報,自雍邱至灌口,共有一百二十九處淤淺。

煬帝大怒道:「這明明是從前工役,不肯盡心開掘,致誤國家大事,若非嚴法處死,如何震壓天下?」

遂令劉岑往淤淺處,查究役夫姓名,悉行捕住,把他倒埋岸下,教他生作開河夫,死作抱沙鬼,可憐這一百二十九處地方,共捕得五萬餘人,照敕處置,活埋了事。

令人髮指。

麻叔謀見坑殺了許多丁夫,也覺寒心,連夜催督兵民,掘通淤道,請龍舟逐段過去。

煬帝得了吳絳仙,日日縱歡,也不十分催促。

每日或行三十里,或行二十里,或行十里,並未計較,因此麻叔謀得有工夫,逐節疏通,得至雎一陽一。

煬帝猛記得宇文述語,雎一陽一留有王氣,應該掘斷龍脈,方可免患。

當即召入麻叔謀,正色問道:「雎一陽一地方,曾掘去多少坊市?」

叔謀道:「雎一陽一地靈,不好觸犯,臣所以未敢開掘。」

煬帝勃然道:「朕為天子,百靈均當效命,有甚麼不好觸犯,顯見汝挾有隱情。」

叔謀無可回答,只得飾詞答辯道:「陛下以一愛一民為心,臣見坊市複雜,好罷手便即罷手,況改道開河,相去不遠,何必定就道雎一陽一?」

煬帝聽說,尚屬有理,即命劉岑查探河道,究竟有無遠近。

哪知劉岑卻是叔謀的對頭,一經查勘,迂遠至二十里左右,便據實報明。

煬帝遂將叔謀拿下,囚系獄中。

究竟叔謀何故剩出雎一陽一,小子查閱稗史,卻是別有原因。

叔謀本是個貪暴人物,從前奉旨開河,管甚麼民居多少。

當督工開掘時,在上源驛旁,發得一口絕大棺木,叔謀疑棺內必有寶藏,揭蓋啟視,一一屍一容貌如生,發從前覆,長過胸腹,此外別無珍寶,只搜得一石銘,上有古篆,多不能識。

只有一下邳人能讀,篆文中云:「我是大金仙,死來一千年;數滿一千年,背下有流泉。

得逢麻叔謀,葬我在高原,發長至泥丸;更候一千年,方登兜率天。」

叔謀聽著,乃自備棺櫬,安葬城北隅。

偷雞勿著蝕把米。

及掘至陳留,可巧有朝使到來,用少牢禮,並白璧一雙,祭留侯張良廟中,向神假道。

祭畢風起,失去白璧,後來有一中牟丁夫,在途中遇一貴人,峨冠博帶,跨馬前來。

前後有人呵護,召夫至前,取白璧相授道:「與我報爾十二郎,還爾白璧一雙,爾當賓諸天。」

中牟夫莫名其妙,跪拜受訖,不見貴人,當時非常驚愕,料知此璧,定有來歷,不敢隱匿,即奉獻叔謀,並述神語。

叔謀細忖一番,也想不出語中寓意,但見白璧很是瑩潔,便充入私囊,且殺死中牟夫,為滅口計。

天下事若要不知,除非莫為,當然有人傳說。

後來煬帝縊死江都,在位雖有十三年,扣足只有十二年,才知十二郎三字,便是指著煬帝。

叔謀貪匿白璧,復監工至雍邱,適有一祠宇當道,叔謀問為何祠?村人答道:「古老相傳,內有隱士墓,甚有靈兆。」

叔謀道:「何物隱士?敢當此沖?」

遂命丁夫入祠掘墓,才經數尺,忽聽得一聲怪響,下露一洞,裡面燈火熒熒,無人敢入。

獨有武平郎將狄去邪,願往一窺,叔謀喜道:「狄郎將膽量過人,真好算荊軻。

聶政。

一流哩。」

去邪扎束停當,用繩繫腰,命役夫執住繩端,縋將下去。

小子有詩詠道:

奮身下一穴一入幽城,聶政荊卿足並名;

若使逡巡甘卻步,何來仙引得長生?

畢竟狄去邪所見何物,且待下回再表。

綱目於大業十二年三月,大書特書曰:「宴群臣於西苑。」

夫自西苑告成以後,寧獨此次召宴群臣?其所以大書特書者,志其末也。

蓋是年七月,煬帝幸江都,自是不得復返,而西苑之設宴演劇,為東都一婬一樂之結局,越月而西苑遂火,天之儆煬帝也,亦可謂至矣。

昏主不悟,猶決意南遊,除蘇威名,連殺諫官任宗、崔民象、王一愛一仁,言莫予違,寫盡昏一婬一氣象。

至隋堤種柳,令種柳一株,賞帛一縑,雖有利民生,而無故費財,要不得謂仁恩之下逮。

及寧陵擱淺,枉殺丁役至五萬人,彼豈尚有一愛一民之心歟?正史中於麻叔謀一事,未曾敘及,而韓湝《開河記》言之甚詳,是與上回迷樓相類,想不至全出虛誣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北史演義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第七回 弒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弒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只手瞞天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弒魏帝淫嫗專政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第三十一回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第三十五回 洩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弒昏君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雌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兇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岳被賺喪身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御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