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魏本紀第四:母曰高夫人。初,夢為日所逐,避於一床一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史》魏本紀第四

北史

魏本紀第四

世宗宣武皇帝諱恪,孝文皇帝第二子也。

母曰高夫人。

初,夢為日所逐,避於一床一下。

日化為龍,繞己數匝,寤而驚悸,遂有娠。

太和七年閏四月,生帝於平城宮。

二十一年正月丙申,立為皇太子。

二十三年四月丙午,孝文帝崩。

丁巳,太子即皇帝位。

諒闇,委政宰輔。

五月,高麗國遣使朝貢。

六月乙卯,分遣侍臣,巡行州郡,問人疾苦,考察守令,黜陟幽明,褒禮名賢。

戊辰,追尊皇妣曰文昭皇后。

秋八月戊申,遵遺詔,孝文皇帝三夫人已下,悉免歸家。

癸丑,增宮臣位一級。

冬十月癸未,鄧至國王象舒彭來朝。

丙戌,謁長陵。

丁酉,享太廟。

十一月,幽州人王惠定聚眾反,自稱明法皇帝。

刺史李肅捕斬之。

是歲,州鎮十八水饑,分遣使者,開倉振恤。

景明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蝕之。

壬寅,謁長陵。

乙巳,大赦,改元。

丁未,齊豫州刺史裴叔業以壽春內屬。

二月戊戌,復以彭城王勰為司徒。

齊將胡松、李居士軍屯宛,陳伯之水軍一逼一壽春。

夏四月丙申,司徒彭城王勰、車騎將軍王肅大破之。

己亥,皇弟恌薨。

五月甲寅,北鎮饑,遣兼侍中楊播巡撫振恤。

六月丙子,以司徒、彭城王勰為大司馬。

秋七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齊將陳伯之寇淮南。

八月乙酉,彭城王勰破伯之於肥口。

九月,齊州人柳世明聚眾反。

冬十月丁卯朔,謁長陵。

庚寅,齊、兗二州討世明平之。

丁亥,改授彭城王勰司徒、錄尚書事。

十一月丁巳,一陽一平王頤薨。

是歲,州鎮十一七一大饑,分遣使者,開倉振恤。

高麗、吐谷渾等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丙申朔,謁長陵。

庚戌,帝始親政。

遵遺詔。

聽司徒、彭城王勰以老歸第。

進太尉、鹹一陽一王禧位太保,以司空、北海王詳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丁巳,引見群臣於太極前殿,告以覽政之意。

壬戌,以太保、鹹一陽一王禧領太尉,以大將軍、廣陵王羽為司空。

分遣大使。

黜陟幽明。

二月庚午,進宿衛之官位一級。

甲戌,大赦。

三月乙未朔,詔以比年連有軍旅,正調之外,皆蠲罷。

壬戌,青、齊、徐、兗四州大饑,人死者萬餘口。

是月,齊雍州刺史蕭衍奉其南康王寶融為主,東赴建鄴。

夏五月壬子,廣陵王羽薨。

壬戌,太保、鹹一陽一王禧謀反,賜死。

六月丁亥,考諸州刺史,加以黜陟。

秋七月癸巳朔,日有蝕之。

乙巳,蠕蠕犯塞。

辛酉,大赦。

九月丁酉,發畿內夫五萬五千人築京師三百二十坊,四旬罷。

己亥,立皇后于氏。

乙卯,免壽春營戶,並隸揚州。

冬十一月丙申,以驃騎大將軍穆亮為司空。

丁酉,以大將軍、北海王詳為太傅,領司徒。

壬寅,改築圓丘於伊水之一陽一。

乙卯,仍有事焉。

十二月,齊直後張齊殺其主蕭寶卷以降蕭衍。

是歲,高麗、吐谷渾等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戊寅,以旱故,詔州郡掩骸鼻。

三月,齊建安王寶夤來奔。

夏四月,詔撫軍將軍李崇討魯一陽一反蠻。

齊主蕭寶融遜位於梁。

閏四月丁巳,司空穆亮薨。

秋七月丁巳朔,日有蝕之。

八月丁卯,以前太傅、平一陽一公元丕為三老。

九月丁巳,行幸鄴。

丁卯,詔使者吊比干墓。

戊寅,閱武於鄴南。

冬十月庚子,帝躬御弧矢射,遠及一里五十步,群臣勒銘於射所。

甲辰,車駕還宮。

十二月壬寅,以太極前殿初成,饗群臣,賜布帛有差。

是歲,河州大饑,死者二千餘口。

西域二十七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乙亥,親耕籍田。

三月己巳,皇后先蠶於北郊。

四月癸未朔,以蕭寶夤為東揚州刺史,封丹楊郡公、齊王。

庚寅,南天竺國獻辟支佛牙。

戊戌,為旱故,命鞫冤獄。

己亥,減膳徹懸。

辛丑,澍雨大洽。

五月甲戌,行梁州事楊椿大破反氐。

六月壬午朔,封皇弟悅為汝南王。

秋七月乙卯,三老平一陽一公元丕薨。

庚午,詔復收鹽池利。

辛未,以彭城王勰為太師。

八月,勿吉國貢楛矢。

冬十一月己未,封武興國世子楊紹先為武興王。

正始元年春正月丙寅,大赦,改元。

夏五月丁未朔,太傅、北海王詳以罪廢為庶人。

六月,以旱故,徹樂減膳。

癸巳,詔有司修案舊典,祗行六事。

甲午,帝以旱故,親薦享於太廟。

戊戌,詔立周旦、夷、齊廟於首一陽一山。

庚子,以旱故,公卿以下,引咎責躬。

又錄京師見囚,殊死以下皆減一等;鞭杖之坐,悉原之。

秋七月丙子,假鎮南將軍李崇大破諸蠻。

八月丙子,假鎮南將軍元英破梁將馬仙玭於義一陽一。

詔洛一陽一令有大事,聽面敷奏。

乙酉,元英攻拔義一陽一。

辛卯,英又大破梁軍,仍清三關。

丁酉,封英為中山王。

九月,詔諸州蠲停徭役,不得橫有征發。

蠕蠕犯塞,詔左僕射源懷討之。

冬十月乙未,詔斷群臣白衣募吏。

十一月戊午,詔有司依漢、魏舊章,營繕國學。

十二月丙子,以苑牧公田分賜代遷戶。

己卯,詔群臣議定律令。

閏月癸卯朔,行梁州事夏侯道遷據漢中來降。

乙丑,以高一陽一王雍為司空。

是歲,高麗遣使來朝貢。

二年春正月丙子,封宕昌世子梁彌博為宕昌王。

二月,梁州氐、蜀反,絕漢中運路,州刺史邢巒頻大破之。

夏四月己未,城一陽一王鸞薨。

乙丑,詔曰:「中正所銓,但為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

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禮,必令才學並申,資望兼致。」

邢巒遣統軍王足西伐,頻破梁諸軍,遂入劍閣。

秋七月戊子,王足擊破梁軍,因一逼一涪城。

八月壬寅,詔中山王英南討襄沔。

冬十一月戊辰朔,武興王楊紹先叔父集起謀反,詔光祿大夫楊椿討之。

王足圍涪城,益州諸郡戍降者十二三,送編籍者五萬餘戶。

既而足引軍退。

是歲,鄧至國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丁卯朔,皇子昌生,大赦。

壬申,梁、秦二州刺史邢巒連破氐賊,克武興。

秦州人王智等聚眾,自號王公,尋推秦州主簿呂苟兒為主,年號建明。

己卯,楊集起兄弟相率降。

二月丙辰,詔求讜言。

戊午,詔右衛將軍元麗等討呂苟兒。

三月己巳,以戎旅興,詔停諸作。

己卯,樂良王長命坐殺人,賜死。

庚寅,平南將軍、曲江縣公陳伯之自梁城南奔。

夏四月丁未,詔罷鹽池禁。

五月丙寅,詔以時澤未降,春稼已旱,或有孤老餒疾無人贍救,因以致死,暴露溝塹者,令洛一陽一部尉,依法棺埋。

秋七月庚辰,元麗大破秦賊,降呂苟兒及其王公三十餘人,秦、涇二州平。

戊子,中山王英大破梁徐州刺史王伯敖於一陰一陵。

己丑,詔發定、冀、瀛、相、並、肆六州卒十萬,以濟南軍。

八月壬寅,安東將軍邢巒破梁將桓和於孤山。

諸將所在克捷,兗州平。

壬戌,曲赦涇、秦、岐、涼、河五州。

九月癸酉,邢巒大破梁軍於淮南,遂攻鍾離。

冬十一月甲子,帝為京兆王愉、清河王懌、廣平王懷、汝南王悅講《孝經》於式乾殿。

是歲,高麗、蠕蠕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夏四月戊戌,鍾離大水,中山王英敗績而還。

六月己丑朔,詔有司准前式,置國子,立太學,樹小學於四門。

秋八月己亥,中山王英、齊王蕭寶夤坐鐘離敗,除名。

辛丑,敦煌人饑,詔開倉振恤。

九月己未,詔以徙正宮極,庸績未酬,以司空、高一陽一王雍為太尉,尚書令、廣一陽一王嘉為司空,百官悉進位一級。

庚申,夏州長史曹明謀反,伏誅。

甲子,開斜谷舊道。

丙戌,司州人饑,詔開倉振恤。

閏月甲午,禁大司馬門不得車馬出入。

冬十月丁卯,皇后于氏崩。

自碣石至於劍閣,東西七千里,置二十二郡尉。

是歲,西域、東夷四十餘國並遣使朝貢。

永平元年春三月戊子,皇子昌薨。

丙午,以去年旱儉,遣使者所在振恤。

夏五月辛卯,帝以旱故,減膳徹懸。

六月壬申,詔依洛一陽一舊圖,修聽訟觀。

秋七月甲午,立夫人高氏為皇后。

八月壬子朔,日有蝕之。

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據州反。

丁卯,大赦,改元。

九月丙戌,復前中山王英本封。

戊戌,殺太師、彭城王勰。

癸卯,假鎮北將軍李平克信都,冀州平。

冬十月,豫州彭城人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悅,據城南叛。

十二月己未,尚書邢巒克懸瓠,斬早生,禽梁將齊苟兒等。

是歲,北狄、東夷、西域十八國並遣使朝貢。

高昌國王曲嘉表求內徙。

二年春正月,涇州沙門劉慧汪聚眾反,詔華州刺史奚康生討之。

夏四月己酉,武川鎮饑,詔開倉振恤。

甲子,詔緣邊州鎮,自今一不聽寇盜境外,犯者罪同境內。

五月辛丑,帝以旱故,減膳徹懸,禁斷屠一殺。

甲辰,幸華林都亭錄囚徒,死罪以下,降一等。

六月辛亥,詔曰:「江海方同,車書宜一,諸州軌轍,南北不等。

今可申敕四方,遠近無二。」

秋八月丙午朔,日有蝕之。

戊申,以鄧至國世子像覽蹄為其國王。

九月辛巳,封故北海王子顥為北海王。

壬午,詔定諸門闥名。

冬十月癸丑,以司空、廣一陽一王喜為司徒。

庚午,郢州獻七寶一床一,詔不納。

冬十一月甲申,詔禁屠殺含孕,以為永制。

己丑,帝於式乾殿為諸僧、朝臣講《維摩詰經》。

冬十二月,詔五等諸侯,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從六上;伯,從六下;子,正七上;男,正七下。

異族出身:公,從七上;侯,從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從八上。

清修出身: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下。

是歲,西域、東夷二十四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壬子,秦州沙門劉光秀謀反,州郡捕斬之。

癸亥,秦州隴西羌殺鎮將趙俊反,州軍討平之。

三月丙戌,皇子詡生,大赦。

夏四月,平一陽一郡之禽昌、襄陵二縣大疫,自正月至此月,死者二千七百三十人。

五月丁亥,冀、定二州旱儉,詔開倉振恤。

六月甲寅,詔重求遺書於天下。

冬十月辛卯,中山王英薨。

丙申,詔太常立館,使京畿內外疾病之徒,鹹令居處。

嚴敕醫署分師救療,考其能否而行賞罰。

又令有司集諸醫工,惟簡一精一要,取三十卷以班九服。

十二月辛巳,江一陽一王繼坐事除名。

甲申,詔於青州立孝文皇帝廟。

殿中侍御史王敞謀反,伏誅。

是歲,西域、東夷、北狄十六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劉龍駒聚眾反,詔諫議大夫薛和討之。

二月壬午,青、齊、徐、兗四州人饑甚,遣使振恤。

三月壬戌,司徒、廣一陽一王嘉薨。

夏四月,梁遣其鎮北將軍張稷及馬仙玭寇朐山。

詔徐州刺史盧昶率眾赴之。

五月己亥,遷代京銅龍置天泉池西。

丙辰,詔禁天文學。

冬十一月,朐山城陷,盧昶大敗而還。

十二月壬戌朔,日有蝕之。

是歲,西域、東夷、北狄二十九國並遣使朝貢。

延昌元年春正月乙巳,以頻年水旱,百姓饑弊,分遣使者,開倉振恤。

丙辰,以尚書令高肇為司徒,清河王懌為司空。

三月甲午,州郡十一大水,詔開倉振恤。

以京師谷貴,出倉粟八十萬石以振恤貧者。

己未,安樂王詮薨。

夏四月,詔以旱故,斷食粟之畜。

丁卯,詔曰:「遷京嵩縣,年將二紀,博士端然虛祿。

靖言念之,有兼愧慨。

可嚴敕有司,國子學,孟冬使成。

太學、四門,明年暮春令就。」

戊辰,以旱故,詔尚書與群司鞫理獄訟。

辛未,詔饑人就谷六鎮。

丁丑,帝以旱故,減膳徹懸。

癸未,詔曰:「肆州地震陷裂,死傷甚多。

亡者不可復追,生病宜加療救。

可遣太醫、折傷醫並給所須藥就療。」

乙酉,大赦,改元。

詔立理訴殿、申訟車,以盡冤窮之理。

五月丙午,詔天下有粟之家,供年之外,悉貸饑人。

自二月不雨至於是月。

己未晦,日有蝕之。

六月壬申,澍雨大洽。

戊寅,通河南一牝一馬之禁。

庚辰,詔出太倉粟五十萬石,以振京師及州郡饑人。

冬十月乙亥,立皇子詡為皇太子。

十一月丙申,詔以東宮建,賜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

孝子順孫廉夫節婦旌表門閭,量給粟帛。

十二月己巳,詔守宰為御史彈赦免者,及考在中第,皆代之。

是歲,西域、東夷十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戊戌,帝御申訟車,親理冤訟。

二月丙辰朔,振恤京師貧人。

甲戌,以六鎮大饑,開倉拯贍。

己卯,進太尉、高一陽一王雍位太保。

閏月辛丑,以苑牧地賜代遷人無田者。

是春,人饑,死者數萬口。

夏四月庚子,以絹十五萬疋振河南郡人。

五月甲寅朔,日有蝕之。

是月,壽春大水。

遣平東將軍奚康生等步騎數千赴之。

六月乙酉,青州人饑,詔使者開倉振恤。

甲午,曲赦揚州。

辛亥,帝御申訟車,親理冤訟。

是夏,十三郡大水。

秋八月辛卯,詔以水旱饑儉,百姓多陷罪辜,降死以下刑。

九月丙辰,以貴族豪門,崇習奢侈,詔尚書嚴立限級,節其流宕。

冬十月,詔以恆、肆地震,人多死傷,重丐一年租賦。

十二月丙戌,丐洛一陽一、河一陰一二縣租賦。

乙巳,詔以恆、肆地震,人多離災,其有課丁沒盡,老幼單立,家無受復者,各賜廩粟,以接來稔。

是歲,東夷、西域十餘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乙未,詔曰:「肆州秀容郡敷城縣、雁門郡原平縣並自去年四月以來,山鳴地震,於今不已。

告譴彰咎,朕甚懼焉。

可恤瘼寬刑,以答災譴。」

夏四月,青州人饑。

辛巳,開倉振恤。

乙巳,上御申訟車,親理冤訟。

秋八月甲申,帝臨朝堂,考百司而加黜陟。

冬十一月辛亥,詔司徒高肇為大將軍、平蜀大都督,步騎十五萬,西伐益州。

丁巳,幽州沙門劉僧紹聚眾反,自號淨居國明法王。

州郡捕斬之。

十二月庚寅,詔立明堂。

是歲,東夷、西域八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甲寅,帝不豫。

丁巳,崩於式乾殿,時年三十三。

二月甲戌朔,上尊謚曰宣武皇帝,廟號世宗。

甲午,葬景陵。

帝幼有大度,喜怒不形於色,雅一性一儉素。

初,孝文欲觀諸子志尚,大陳寶物,任其所取。

京兆王愉等皆競取珍玩,帝唯取鼻如意而已。

孝文大奇之。

及庶人恂失德,孝文謂彭城王勰曰:「吾國疑此兒有非常志相,今果然矣!」乃見立為儲貳。

雅一愛一經史,尤長釋氏之義,每至講論,連夜忘疲。

善風儀,美容貌,臨朝深默,端嚴若神,有人君之量矣。

肅宗孝明皇帝諱詡,宣武皇帝之第二子也。

母曰胡充華。

永平三年三月丙戌,生於宣光殿之東北,有光照於庭中。

延昌元年十月乙亥,立為皇太子。

四年正月丁巳,宣武帝崩。

是夜,太子即皇帝位。

戊午,大赦。

己未,征下西討東防諸軍。

庚申,詔太保、高一陽一王雍入居西柏堂決庶政,以任城王澄為尚書令,百官總己以聽二王。

二月庚辰,尊皇后高氏為皇太后。

辛巳,司徒高肇至京師,以罪賜死。

癸未,進太保、高一陽一王雍位太傅,領太尉。

以司空、清河王懌為司徒,以驃騎大將軍、廣平王懷為司空。

乙亥,尊胡充華為皇太妃。

三月甲辰朔,皇太后出俗為尼,徙御金墉城。

丙辰,詔進宮臣位一級。

乙丑,進文武群官位一級。

夏六月,沙門法慶聚眾反於冀州,殺阜城令,自稱大乘。

秋八月乙亥,領軍於忠矯詔殺左僕射郭祚、尚書裴植,免太傅、高一陽一王雍官,以王還第。

丙子,尊皇太妃為皇太后。

戊子,帝朝太后於宣光殿。

大赦。

己丑,進司徒、清河王懌為太傅,領太尉。

以司空、廣平王懷為太保,領司徒。

任城王澄為司空。

庚寅,以車騎大將軍於忠為尚書令,特進崔光為車騎大將軍,並儀同三司。

壬辰,復江一陽一王繼本國,復濟南王彧先封為臨淮王。

群臣奏請皇太后臨朝稱制。

九月乙巳,皇太后親覽萬機。

甲寅,征西大將軍元遙破斬法慶,傳首京師。

安定王燮薨。

冬十二月辛丑,以高一陽一王雍為太師。

己酉,鎮南將軍崔亮破梁將趙祖悅軍,遂圍硤石。

丁卯,帝、皇太后謁景陵。

是歲,東夷、西域、北狄十八國並遣使朝貢。

熙平元年春正月戊辰朔,大赦,改元。

荊沔都督元志大破梁軍。

以吏部尚書李平為行台,節度討硤石諸軍。

二月乙巳,鎮東將軍蕭寶夤大破梁將於淮北。

癸亥,初聽秀才對策,第中上已上敘之。

乙丑,鎮南崔亮、鎮軍李平等克硤石,斬趙祖悅,傳首京師,盡俘其眾。

三月戊辰朔,日有蝕之。

夏四月戊戌,以瀛州人饑,開倉振恤。

五月丁卯朔,以炎旱,命厘察獄訟,權停作役。

庚午,詔放華林野獸於山澤。

秋七月庚午,重申殺牛禁。

八月丙午,詔古帝諸陵四面各五十步,勿聽耕稼。

九月丁丑,淮堰破,梁緣淮城戍村落十餘萬口,皆漂入海。

是歲,吐谷渾、宕昌、鄧至、高昌、一陰一平等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大乘餘賊,復相聚攻瀛州,刺史宇文福討平之。

甲戌,大赦。

庚寅,詔遣大使巡行四方,問疾苦,恤孤寡,黜陟幽明。

二月丁未,封御史中尉元匡為東平王。

三月丁亥,太保、領司徒、廣平王懷薨。

夏四月丁酉,詔京尹所統年高者,板賜郡各有差。

戊申,以開府儀同三司胡國珍為司徒。

乙卯,皇太后幸伊闕石窟寺,即日還宮。

改封安定王超為北平王。

五月庚辰,重申天文禁,犯者以大辟論。

秋七月乙亥,儀同三司、汝南王悅坐殺人免官,以王還第。

己巳,享太廟。

八月戊戌,宴道武以來宗室年十五以上於顯一陽一殿,申家人禮。

己亥,詔庶族子弟年未十五,不聽入仕。

庚子,詔鹹一陽一、京兆二王子女,還附屬籍。

丁未,詔太師、高一陽一王雍入居門下,參決尚書奏事。

冬十月,以幽、冀、滄、瀛、光五州饑,遣使巡撫,開倉振恤。

是歲,東夷、西域、氐、羌等十一國並遣使朝貢。

神龜元年春正月甲子,詔以氐酋楊定為一陰一平王。

壬申,詔給京畿及諸州老人板郡縣各有差,及賜鰥寡孤獨粟帛。

庚辰,詔以雜役戶或冒入清流,所在職人,皆令五人相保。

無人任保者,奪官還役。

乙酉,秦州羌反。

幽州大饑,死者三千七百九十人。

詔刺史開倉振恤。

二月己酉,詔以神龜表瑞,大赦,改元。

東益州氐反。

三月,南秦州氐反。

夏四月丁酉,司徒胡國珍薨。

甲辰,改封江一陽一王繼為京兆王。

六月,自正月不雨,是月辛卯,澍雨乃降。

秋七月,河州人卻鐵匆聚眾反,自稱水池王。

閏月甲辰,開恆州銀山禁。

八月癸丑朔,詔京師見囚殊死以下,悉減一等。

甲子,卻鐵匆詣行台源子恭降。

九月戊申,皇太后高氏崩於瑤光寺。

冬十月丁卯,以尼禮葬高太后於芒山。

十二月辛未,詔曰:「人生有終,下歸兆域。

京邑隱振,口盈億萬,貴賤攸憑,未有定所。

今制乾脯山以西,擬為九原。」

是歲,東夷、西域、北狄十一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丁亥,詔曰:「皇太后摠挹自居,稱號弗備。

宜遵舊典,稱詔宇內,以副黎蒸元元之望。」

是月,改葬文昭皇太后高氏。

二月乙丑,齊郡王祐薨。

庚午,羽林千餘人焚征西將軍張彝第,毆傷彝,燒殺其子均。

乙亥,大赦。

丁丑,詔求直言。

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

三月甲辰,澍雨大洽。

夏五月戊戌,以司空、任城王澄為司徒,京兆王繼為司空。

秋八月乙未,御史中尉、東平王匡坐事削除官爵。

九月庚寅,皇太后幸嵩高山。

癸巳,還宮。

冬十二月癸丑,司徒、任城王澄薨。

庚申,大赦。

詔除一婬一祀,焚諸雜神。

是歲,吐谷渾、宕昌、厭噠等國並遣使朝貢。

正光元年春正月乙亥朔,日有蝕之。

夏四月丙辰,詔尚書長孫承業巡撫北蕃,觀察風俗。

五月辛巳,以炎旱故,詔八坐鞫見囚,申枉濫。

秋七月丙子,侍中元叉、中常侍劉騰奉帝幸前殿,矯皇太后詔,歸政遜位。

乃幽皇太后北宮,殺太傅、清河王懌,總勒禁旅,決事殿中。

辛卯,帝加元服,大赦,改元。

內外百官進位一等。

八月甲寅,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舉兵欲誅騰。

不果,見殺。

九月壬辰,蠕蠕主阿那瑰來奔。

戊戌,以太師、高一陽一王雍為丞相。

冬十月乙卯,以儀同三司、汝南王悅為太尉。

十一月己亥,封阿那瑰為朔方郡公、蠕蠕王。

十二月壬子,詔送蠕蠕王阿那瑰歸北。

辛酉,以司空、京兆王繼為司徒。

二年春正月,南秦州氐反。

二月,車駕幸國子學,講《孝經》。

三月庚午,幸國子學,祠孔子,以顏回配。

甲午,右衛將軍奚康生於禁中將殺元叉,不果,為叉所害。

以儀同三司劉騰為司空。

夏四月庚子,進司徒、京兆王繼位太保。

壬寅,以儀同三司崔光為司徒。

五月丁酉朔,日有蝕之。

秋七月己丑,以旱故,詔有司修案舊典,祗行六事。

八月己巳,蠕蠕後主郁久閭侯匿代來奔懷朔鎮。

十二月甲戌,詔司徒崔光、安豐王延明等議定服章。

庚辰,以東益、南秦州氐反,詔河間王琛討之,失利。

是歲,烏萇、居密、波斯、高昌、勿吉、伏羅、高車等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辛亥,耕籍田。

夏四月庚辰,以高車國主覆羅伊匐為鎮西將軍、西海郡公、高車國王。

五月壬辰朔,日有蝕之。

六月己巳,以旱故,詔分遣有司馳祈岳瀆及諸山川百神能興雲雨者。

命理冤獄,止土功,減膳徹懸,禁止屠一殺。

冬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蝕之。

己巳,祀圓丘。

丙午,詔班歷,大赦。

十二月癸酉,以太保、京兆王繼為太傅,司徒崔光為太保。

是歲,波斯、不溪、龜茲、吐谷渾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二月壬申,追封故鹹一陽一王禧為敷城王,京兆王愉為臨洮王,清河王懌為范一陽一王,以禮加葬。

丁丑,河間王琛、章武王融並以貪一污削爵除名。

己卯,蠕蠕主阿那瑰率眾犯塞。

遣尚書左丞元孚為北道行台,持節喻之。

蠕蠕後主郁久閭侯匿代來朝。

司空劉騰薨。

夏四月,阿那瑰執元孚北遁。

秋八月癸未,追復故范一陽一王懌為河間王。

九月丁酉,詔太尉、汝南王悅入居門下,與丞相、高一陽一王雍參決尚書奏事。

冬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蝕之。

丙申,趙郡王謐薨。

丁酉,太保崔光薨。

十二月,以太尉、汝南王悅為太保。

徐州刺史、北海王顥坐貪一污,削爵除官。

是歲,宕昌、庫莫奚國並遣使朝貢。

五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

三月,沃野鎮人破六韓拔陵反,聚眾殺鎮將,號真王元年。

夏四月,高平酋長胡琛反,自稱高平王,攻鎮以應拔陵。

別將盧祖遷擊破之。

五月,都督北征諸軍事、臨淮王彧攻討,敗於五原,削除官爵。

壬申,詔尚書令李崇為大都督,率廣一陽一王淵等北討。

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大提據城反,自稱秦王,殺刺史李彥。

大提尋死,子念生代立,僭稱天子,年號天建,置立百官。

丁酉,大赦。

秋七月戊午,復河間王琛、臨淮王彧本封。

是月,涼州幢帥於菩提、呼延雄執刺史宋穎,據州反。

念生遣其兄高一陽一王天生下隴東寇。

八月甲午,雍州刺史元志西討,大敗於隴東,退守岐州。

丙申,詔諸州鎮軍元非犯配者,悉免為編戶。

改鎮為州,依舊立稱。

九月壬申,詔尚書左僕射、齊王蕭寶夤為西道行台、大都督。

復撫軍、北海王顥官爵,為都督。

並率諸將西討。

乙亥,帝幸明堂,餞寶夤等。

吐谷渾主伏連籌遣兵討涼州。

於菩提走,追斬之。

城人趙天安復推宋穎為刺史。

冬十月,營州城人劉安定、就德興據城反,執刺史李仲遵。

城人王惡兒斬安定以降。

德興東走,自號燕王。

十二月,詔太傅、京兆王繼為太師、大將軍,率諸將西討。

汾州正平、平一陽一胡叛逆,詔復征東將軍、章武王融封爵,為大都督,率眾討之。

莫折念生遣兵攻涼州,城人趙天安復執刺史以應之。

是歲,厭噠、契丹、地豆乾、庫莫奚等國並遣使朝貢。

孝昌元年春正月庚申,徐州刺史元法僧據城反,自稱宋王,年號天啟。

遣其子景仲歸梁。

梁遣其將豫章王綜入守彭城。

法僧擁其僚屬南入。

詔臨淮王彧、尚書李憲為都督,安豐王延明為東道行台,俱討徐州。

癸亥,蕭寶夤及征西將軍崔延伯大破賊於黑水。

天生退走入隴,涇、岐及隴悉平。

以太師、大將軍、京兆王繼為太尉。

二月,詔追復故樂良王長命爵,以其子忠紹之。

戊戌,大赦。

三月甲戌,詔五品以上,各薦所知。

夏四月辛卯,皇太后復臨朝攝政,引群臣面陳得失。

壬辰,征西將軍、都督崔延伯大敗於涇川,戰歿。

六月癸未,大赦,改元。

蠕蠕主阿那瑰大破拔陵。

是月,諸將一逼一彭城,蕭綜夜潛出降,梁諸將奔退,眾軍追躡,免者十一二。

秋八月癸酉,詔斷遠近貢獻珍麗,違者免官。

柔玄鎮人杜洛周反於上谷,年號真王。

九月乙卯,詔減天下諸調之半。

壬戌,詔五品以上,各舉所知。

辛未,曲赦南北秦州。

冬十月,蠕蠕遣使朝貢。

十一月辛亥,詔父母年八十以上者,皆聽居官。

時四方多事,諸蠻復反。

十二月,山胡劉蠡升反,自稱天子。

二年春正月庚戌,封廣平王懷長子誨為范一陽一王。

壬子,以太保、汝南王悅領太尉。

是月,五原鮮於修禮反於定州,年號魯興。

二月庚申,帝及皇太后臨大夏門,親覽冤訟。

三月庚子,追復中山王熙本爵,以其子叔仁紹之。

夏四月,大赦。

戊申,北討都督河間王琛、長孫承業失利奔還,詔並免官爵。

五月丁未,車駕將北討,內外戒嚴。

前給事黃門侍郎元略自梁還朝,封義一陽一王。

以丞相、高一陽一王雍為大司馬。

六月己巳,曲赦齊州。

絳蜀陳雙熾聚眾反,自號始建王。

曲赦平一陽一、建興、正平三郡。

詔假鎮西將軍、都督長孫承業討雙熾,平之。

丙子,改封義一陽一王略為東平王。

戊寅,詔復京兆王繼本封江一陽一王。

戊子,詔曰:「自運屬艱棘,歷載於茲。

朕威德不能遐被,經略無以及遠,何以苟安黃屋,無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食素服。

當親自招募,收集忠勇。

其有直言正諫之士,敢決徇義之夫,二十五日,悉集華林東門。

人別引見,共論得失。」

秋八月丙子,進封廣川縣公元為常山王。

戊子,進武城縣公子攸為長樂王。

癸巳,賊帥元洪業斬鮮於修禮請降,為賊一黨一葛榮所殺。

九月辛亥,葛榮敗都督廣一陽一王深、章武王融於博野白牛邏。

融歿於陣。

榮自稱天子,國號齊,年稱廣安。

冬十一月戊戌,杜洛周攻陷幽州,執刺史王延年及行台常景。

丙午,稅京師田租,畝五升。

借賃公田者,畝一鬥。

閏月,稅市,人出入者,各一錢,店捨為五等。

梁將元樹一逼一壽春,揚州刺史李憲力屈而降。

初留州縣及長史、司馬、戍主副質子於京師。

詔:「頃舊京淪覆,中原喪亂,宗室子女屬籍在七廟內為雜戶濫門拘辱者,悉聽離絕。」

是歲,疊伏羅、庫莫奚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甲戌,以司空皇甫度為司徒,儀同三司蕭寶夤為司空。

辛巳,葛榮陷殷州,刺史崔楷固節死之。

甲申,詔峻鑄錢之制。

蕭寶夤大敗於涇州,北海王顥尋亦敗走。

曲赦關西及正平、平一陽一、建興。

戊子,以司徒皇甫度為太尉。

己丑,以四方未平,詔內外戒嚴,將親征。

二月丁酉,詔開輸賞格。

輸粟入瀛、定、岐、雍四州者,官斗二百斛賞一階;入二華州者,五百石賞一階。

不限多少,粟畢授官。

虜賊據潼關。

三月甲子,詔將西討,中外戒嚴。

虜賊走,復潼關。

秋七月,相州刺史、安樂王鑒據州反。

己丑,大赦。

八月,都督源子邕、李神軌、裴衍攻鄴。

丁未,斬鑒,相州平。

九月己未,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城南叛。

秦州城人杜粲殺莫折念生,自行州事。

冬十月戊申,曲赦恆農已西河北、正平、平一陽一、邵郡及關西諸州。

甲寅,雍州刺史蕭寶夤據州反,自號齊,年稱隆緒。

十一月己丑,葛榮攻陷冀州,執刺史元孚,逐出居人,凍死者十六七。

十二月戊申,都督源子邕、裴衍與榮戰,敗於一陽一平東北,並歿。

是月,杜粲為駱超所殺。

超遣使歸罪。

是歲,蠕蠕遣使朝貢。

武泰元年春正月乙丑,生皇女,秘言皇子。

丙寅,大赦,改元。

丁丑,雍州人侯終德相率攻蕭寶夤。

寶夤度渭走,雍州平。

二月癸丑,帝崩於顯一陽一殿,時年十九。

甲寅,皇子即位,大赦。

皇太后詔曰:「皇家握歷受圖,年將二百,祖宗累聖,社稷載安。

高祖以文思先天,世宗以下武繼世。

大行在御,重以寬仁奉養,率由溫明恭順。

實望穹靈降祐,麟趾眾繁。

自潘充華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唯虺遂彰。

於時直以國步未康,假稱統胤。

欲以底定物情,系仰宸極。

何圖一旦弓劍莫追!皇曾孫故臨洮王寶暉世子釗,體自高祖,天表卓異。

大行平日養一愛一特深,義齊若子,事符當璧,允膺大寶。

即日踐祚。

可班宣遠邇,鹹使知之。」

乙卯,幼主即位。

儀同三司、大都督爾硃榮抗表請入奔赴,勒兵而南。

是月,杜洛周為葛榮所並。

三月甲申,上尊謚曰孝明皇帝。

乙酉,葬於定陵,廟號肅宗。

四月戊戌,爾硃榮濟河。

庚子,皇太后、幼主崩。

論曰:宣武承聖考德業,天下想望風化,垂拱無為,邊徼稽服。

而寬以攝下,從容不斷,太和之風替矣。

比之漢世,元、成、安、順之儔歟。

宣武之後,繼以元成,孝明沖齡統業,靈後婦人專制,任用非人,賞罰乖舛。

於是釁起宇內,禍延邦畿。

卒於享國不長,抑亦淪胥之始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史
魏本紀第一魏本紀第二魏本紀第三魏本紀第四魏本紀第五齊本紀上第六齊本紀中第七齊本紀下第八周本紀上第九周本紀下第十本紀上第十一本紀下第十二列傳第一 后妃上列傳第二 后妃下列傳第三 魏諸宗室列傳第四 道武七王 明元六王 太武五王列傳第五 景穆十二王上列傳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列傳第七 文成五王 獻文六王 孝文六王列傳第八列傳第九列傳第十列傳第十一列傳第十二列傳第十三列傳第十四列傳第十五列傳第十六列傳第十七列傳第十八列傳第十九列傳第二十列傳第二十一列傳第二十二列傳第二十三列傳第二十四列傳第二十五列傳第二十六列傳第二十七列傳第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九列傳第三十列傳三十一列傳第三十二列傳第三十三列傳第三十四列傳第三十五列傳第三十六列傳第三十七列傳第三十八列傳第三十九 齊宗室諸王上列傳第四十 齊宗室諸王下列傳第四十一列傳第四十二列傳第四十三列傳第四十四列傳第四十五 周宗室列傳第四十六 周室諸王列傳第四十七列傳第四十八列傳第五十列傳第四十九列傳第五十一列傳第五十二列傳第五十三列傳第五十四列傳第五十五列傳第五十六列傳第五十七列傳第五十八列傳第五十九 隋宗室諸王列傳第六十列傳第六十一列傳第六十二列傳第六十三列傳第六十四列傳第六十五列傳第六十六列傳第六十七列傳第六十八 外戚列傳第六十九 儒林上列傳第七十 儒林下列傳第七十一 文苑列傳第七十二 孝行列傳第七十三 節義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列傳第七十五 酷吏列傳第七十六 隱逸列傳第七十七 藝術上列傳第七十八 藝術下列傳第七十九 列女列傳第八十 恩幸列傳第八十一 僭偽附庸列傳第八十二列傳第八十三列傳第八十四列傳第八十五 西域列傳第八十六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車列傳第八十七 突厥 鐵勒序傳第八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