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三十:唐趙璘《因話錄》載其家兵部君一性一尤嗜茶,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三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三十

詠茶門

唐趙璘《因話錄》載其家兵部君一性一尤嗜茶,能自煎,謂人曰:「茶須緩火炙,活水煎。」

坡有「活水還須緩火煎」,恐亦用此。

《黃常明》[《溪詩話》卷七]

五代時鄭遨《茶詩》云:「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維(羅)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範文正詩云:「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

茶色以白為貴,二公皆以碧綠言之,何耶?《三山老人語錄》[《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六]

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則火前,謂寒食前也;其下則雨前,謂谷雨前也。

佳品其色白,若碧綠者乃常品也。

茶之佳品,芽櫱細微,不可多得;若此(取)數多者,皆常品也。

茶之佳品,皆點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

齊己《茶詩》云:「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又曰:「高人一愛一惜藏巖裡,白瓿封題寄火前。」

丁謂《茶詩》曰:「開緘試新火,須汲遠山前(泉)。」

凡此皆言火前,蓋未知社前之品為佳也。

鄭谷《茶詩》曰:「入坐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香。」

鄭雲叟《茶詩》曰:「維(羅)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沈存中論茶謂「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宜改綠為玉,翠為素。」

此論可也。

而舉「一夜 風吹一寸長」之句,以為茶之一精一美不必以雀舌鳥嘴為貴。

今案:茶至於一寸長,則其芽葉大矣,非佳品也。

存中此論曲矣。

盧仝《茶詩》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一團一 三百片。」

薛能《謝劉相公寄茶詩》曰:「兩串春一團一 敵夜光,名題天柱印維一陽一(揚)。」

茶之佳品,珍輸(逾)金玉,未易多得,而以三百片惠盧仝、以兩串寄薛能者,皆下品可知也。

齊己詩:「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丁謂詩曰:「末細烹還好,鐺新味更全。」

此皆煎啜之也。

煎啜之者,非佳品矣。

唐一人於茶,雖有陸羽為之說,而評論未一精一。

至本朝,蔡君謨《茶錄》既行,則持論一精一矣。

以《茶錄》而核前賢之詩,皆未知佳味者也。

《三山老人語錄》[同上]

唐以前茶惟貴蜀中所產。

孫楚歌云:茶出巴蜀。

張孟一陽一《登成都樓詩》云:「芳茶冠六一合 ,溢味播九區。」

他處未見稱者。

唐茶品雖多,亦以蜀茶為重,然惟湖州紫筍入貢。

每歲以清明日貢到,先薦宗廟,然後分賜近臣。

紫筍生顧渚,在湖、常二境之間。

當採茶時,兩郡守畢至,最為盛會。

杜牧詩所謂:「溪盡停蠻棹,旗張卓翠苔。

柳村穿窈窕,桃澗渡喧豗。」

劉禹錫:「何處人間似仙境,春山攜一妓一採茶時。」

皆以此。

建茶絕無貴者,僅得掛一名爾。

至[一江一 ]南李氏時漸見貴,始有一團一 圈之制;而造作之一精一,經丁晉公始大備。

自建茶出,天下所產皆不復可數。

今出處壑源、沙溪土地相去丈尺之間,品味已不同,謂之外焙;況他處乎?則知雖草木之微,其顯晦亦自有時。

然唐自常袞以前,閩中未有讀書者,自袞教之,而歐一陽一詹之徒始出,而終唐世亦不甚盛。

今閩中舉子常數倍天下,而朝廷將相公卿每居十四五。

人物尚爾,況草木微物也。

顧渚湧金泉,每造茶時,太守先祭拜,然後水漸出;造貢茶畢,水稍減;至供堂茶畢,已減半;太守茶畢遂涸。

蓋常時無水也。

或聞今龍焙泉亦然。

苕溪漁隱曰:北苑,官焙也,漕司歲以入貢,茶為上。

壑源,私焙也,土人亦入貢,茶為次。

二焙相去三四里間。

若沙溪,外焙也,與二焙相去絕遠,自隔一溪,茶為下。

山谷詩云:「莫遣沙溪來亂真。」

正謂此也。

官焙造茶,常在驚蟄後一二日興工採摘,是時茶芽已皆一槍。

蓋閩中地暖如此。

舊讀歐公詩有「喊山」之說,亦傳聞之訛耳。

龍焙泉即御泉也。

水之增減亦隨水旱,初無漸出遂涸之異。

但泉水(味)極甘,正宜造茶耳。

《蔡寬夫詩話》[同上]

蜀中數處蜀(產)茶,雅州蒙頂最佳。

其生最晚,在春夏之一交一 ,其地即《書》所謂「蔡蒙旅平」者也。

方茶之生,雲霧覆其上,若有神物護持之。

《東齋紀事》[同上]

茶,古不著所出,《本草》雲出益州。

唐以蒙山、顧渚、蘄門者為上品,尚雜以蘇椒之類。

故李泌詩云:「旋沫翻成碧玉池,添蘇散出琉璃眼。」

遂以碧色為貴。

止曰煎茶,不知點試之妙,大率皆草茶也。

陸羽《茶經》統言福、建、泉、紹(韶)等十州所出者其味極佳而只(已)。

今建安為天下第一。

《遁齋閒覽》[同上]

鄭可簡以貢茶進用,累官職至右文殿修撰,福建路轉運使。

其侄千里於山谷間得朱草,可簡令其子待問進之,因此得官。

好事者作詩云:「父貴因茶白,兒榮為草朱。」

而千里以從父奪朱草以予子,嘵嘵不已。

待問得官而歸,盛集為慶,親姻畢集,眾皆贊喜。

可簡云:「一門僥倖。」

其侄遽云:「千里埋冤。」

眾皆以[為]的對。

是時貢茶一方一騷一動故也。

苕溪漁隱曰:余觀東坡《荔支歎》注云:「大小龍茶始於丁晉公而成於蔡君謨。

歐一陽一永叔聞君謨進小龍一團一 ,驚歎曰:君謨士人也,何至作此事!今年閩中監司乞進斗茶,許之。」

故其詩云:「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籠加。

爭新買一寵一 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則知始作俑者,大可罪也。

《高齋詩話》[同上]

《詩》云:「誰謂茶(荼)苦。」

《爾雅》云「檟,苦茶」,註:「樹似梔子。

今呼早采者為茶(荼),晚采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茶(荼)。」

故東坡《乞茶栽》詩云:「《周詩》記苦茶(荼),茗飲出近世。

初緣厭粱肉,假此雪昏滯。」

蓋謂是也。

六一居士《嘗新茶》詩云:「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佳。」

東坡守維揚,於石塔寺試茶詩云:「禪窗麗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

正謂諺雲三不點也。

《苕溪漁隱》[同上]

葉濤詩極不工,而喜賦詠,嘗有《試茶詩》云:「碾成天上龍兼鳳,煮出人間蟹與蝦。」

好事者戲云:「此非試茶,乃碾玉匠人嘗南食也。」

《西清詩話》[同上]

唐相李衛公好飲惠山泉,置驛傳送,不遠數千里。

而近世歐一陽一少師作《龍茶錄序》稱,嘉祐七年,親享明堂,致齋之夕,始以小一團一 分賜二府,又(人)給一餅,不敢碾試,至今藏之,時熙寧元年也。

吾聞茶不問一團一 鍔(銙),要之貴新;水不問一江一 井,要之貴活。

千里致水,真偽固不可知;縱令識真,已非活水。

自嘉祐七年壬寅,至熙寧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閱三朝而賜茶猶在,此豈復有茶也(味)哉!苕溪漁隱曰:「壬午之春,余赴官閩中漕幕,遂得至北苑觀造貢茶。

其最一精一即冰(水)芽,細如針,用御泉水研造。

社前已嘗貢余,每片計工直四萬錢。

分試,其色如一乳一,平生未嘗曾啜此好茶,亦未嘗嘗茶如此之早也。」

唐子西《斗茶記》[同上]

魯直諸茶詞,余謂《品令》一詞最佳,能道人所不能言,尤在結尾三四句。

詞云:「鳳舞一團一 一團一 餅。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休(體)淨。

只輪慢碾,玉塵光瑩。

湯響松風,早減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

醉鄉路,成佳境。

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對(自)省。」

《苕溪漁隱》[同上]

東坡詩:「春濃睡足午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一乳一。」

又云:「新火發茶一乳一。」

此論皆得茶之正色矣。

至《贈謙師點茶》則云:「忽驚午盞兔毫班,打作春甕鵝兒酒。」

蓋用老杜詩:「鵝兒黃似酒,對酒一愛一鵝兒。」

若是則色黃,烏得為佳茗矣?今《東坡前集》不載此詩,想自知其非,故刪去之。

同上[同上後集卷一一]

臘茶出於建、劍,草茶盛於兩浙,兩浙之品,日注為第一。

自景祐已後,洪州雙井白芽漸盛。

近歲製作尤一精一,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斤養之,用辟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注上,遂為草茶第一。

苕溪漁隱曰:醉翁又有《雙井茶詩》云:「西一江一 水清一江一 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一囊以紅紗碧(碧紗),十斤茶養一斤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誇。」

蔡君謨好茗飲,又一精一於藻鑒,答程公辟簡云:「向得雙井四兩,其時人還,未識(試),敘謝不悉。

尋烹治之,色香味皆一精一好,是為茗芽之冠,非日注、寶雲可並也。」

涪翁尤譽雙井,蓋鄉物也。

李公擇有詩嘲之,戲作《解嘲》云:「山芽落磑風回雪,曾與尚書破睡來。

勿以姬姜棄憔悴,逢時瓦釜亦鳴雷。」

又《答黃冕仲索煎雙井並簡王揚休》詩云:「一江一 夏無雙乃吾宗,同捨頗似王安豐。

能澆茗碗湔祓我,風袂(神)欲挹浮丘公。

吾宗落筆賞幽事,秋月下照澄一江一 空。

家山鷹爪是小草,敢與好賜雲龍同。

不嫌水厄幸來辱,寒泉湯鼎聽松風。」

同上[同上]

世言一團一 茶始於丁晉公,前此未有也。

慶歷中,蔡君謨為福建漕,更制小一團一 ,以充歲貢。

元豐初,下建州又制密雲龍以獻,其品高於小一團一 ,而其制益一精一矣。

曾文昭所謂「莆一陽一學士蓬萊仙,製成月一團一 飛上天」,又云「密雲新樣尤可喜,名出元豐聖天子」是也。

唐陸羽《茶經》於建茶尚雲未詳,而當時獨貴一陽一羨茶,歲貢特盛。

茶山居湖、常二州之間,修貢則兩守相會山椒,有境會亭,基尚存。

盧仝《謝孟諫議茶詩》云「天子須嘗一陽一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是已。

然又云:「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一團一 三百片。」

則一團一 茶已見於此。

當時李郢《茶山貢焙歌》云:「烝之馥(護)之香勝梅,研膏架動聲如雷。

茶神(成)拜表貢天子,萬人爭喊春山摧。」

觀研膏之句,則知嘗為一團一 茶無疑。

自建茶入貢,一陽一羨不復研膏,只謂之草茶而已。

《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五]

昨夜夢參寥師攜軸詩見過,覺而記其《飲茶》兩句云:「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

夢中問:「火固新矣,泉何故新?」

答曰:「俗以清明淘井。」

當續成詩,以記其事。

[東坡《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六]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