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五十:東坡《與子由論書》云:「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五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五十

技藝門

東坡《與子由論書》云:「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

故其子叔一黨一 跋公書云:「吾先君子,豈以書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剛之氣,發於胸中而應之於手,故不見其有刻畫嫵媚之態,而端乎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

少年喜二王書,晚乃喜顏平原,故時有二家風氣。

俗子不知,妄謂學徐浩,陋矣。」

觀此,則知初未嘗規規然出於翰墨積一習一 也。

《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五]

唐令狐相進李遠為杭州,宣宗曰:「聞李遠云『長日惟消一局棋』,豈可使治郡哉?」

對曰:「詩人之言,不足有(為)實也。」

乃薦遠廉察可任,此正說詩者不以辭害志也。

《溪》[卷七]

房千里作《骰子選格序》云:以六骰雙雙為戲,以數多少為進身官職之序,而乃(且)條其選黜之目焉。

[東]坡以流俗狂惑,經營倘來,惴惴惟恐後於他人,何異擲骰者心動於中而色形於外,〈也〉欲求勝人者哉?王逢原《彩選詩》云:「卒無及物效,徒有高人氣。

昏昏忘其(所)大,擾擾爭其細。」

其理信然。

《黃常明》[同上]

裴度平淮西,絕世之功也;韓愈《平淮西碑》,絕世之文也。

非裴之功,不足以當韓之文;非韓之文,不足以發裴之功。

碑成,李愬之子乃謂沒父之功,訟之於朝。

憲宗使段文昌別作,此與捨周鼎而寶康瓠何異哉!李義山詩云:「碑高三丈字如手(斗),負以靈鰲蟠以螭。

句奇語重喻者少,讒之天子言其私。

長繩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

愈書愬曰:「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賤〉賊將,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馳百二十里到蔡,取元濟以獻。」

[與]文昌所謂「郊雲晦冥,寒可墮指。

一夕卷旆,凌晨破關」等語,豈不相萬萬哉!東坡先生責(謫)官過舊驛,壁間見有人題一詩云:「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千古斷碑人膾炙,世間誰數段文昌?」

坡喜而錄(誦)之。

同上[《韻語一陽一秋》卷三]

陸希聲隱居宜興君一陽一山,今金沙寺其故〈他〉宅也。

自著《君一陽一山記》,敘其景物亭館如輞川,上(尚)可得其彷彿。

初,僧辯光從希聲授(受)筆法,繼以善書得幸於昭宗。

希聲祈使援己,以詩寄之云:「筆下龍蛇似有神,天池雷雨變逡巡。

寄言昔日不龜手,應念江湖洴澼人。」

遂得召。

隱一操一蓋不足觀也。

嘗著《易傳》十卷,觀其自序,以謂:「夢在大河之一陽一,有三人偃臥東首,上伏羲,中文王,下孔子也。

以《易》道畀予,遂悟八卦小成之位,質之象數如有符契。」

且云:「今年四十有七,已及聖人之年,於是作《易傳》以授門人崔徹、王贊之徒,復自為注。」

今觀其書無可取者,面怪涎如此,其人亦可知。

後避難死於道路,蓋不能終君一陽一之居也。

《韻語一陽一秋》[卷八]

[老]杜《劉少府畫山水障歌》云:「反思前夜風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氣一淋一漓障猶濕,真宰上訴天應泣。」

應物《聽嘉陵一江一 聲》云:「水一性一自雲靜,石中本無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鳴?」

《贈能吟(琴)李儋詩》云:「絲桐本異質,音韻(響)合自然。

吾觀造化意,二物相因緣。」

臨川《詠魯公壞碑》云:「六書篆籀數變改,遂[令]後世多失真。

誰初妄鑿妍(好)與丑,坐令學士勞骸筋。

堂堂魯公勇且仁,豈亦以此誇常民?直疑技巧有天巧(德),不必強勉亦通神。」

坡《詠歙硯》詩云:「與天作石來幾時,與人作硯初不辭。

詩成鮑謝石何與?筆落鍾王硯不知。」

此[皆]窮本探妙,超出準繩外,不特狀寫景物也。

《溪》[卷六]

拾遺門

退之《和劉使君》云:「吏人休報事,公作送春詩。」

夢得《送王司馬之陝州》云:「案牘來時惟署字,風煙入興更(便)成章。」

自俗吏觀之,皆可坐不了事之目也。

《韻語一陽一秋》[《溪詩話》卷七]

樂天云:「報道前驅少呵喝,恐驚黃鳥不成啼。」

坡云:「鬢絲只好對禪榻,湖亭不用張旌旗。」

蔡君謨云:「因傍堤(低)松卻飛蓋,為聞山鳥撤(輟)鳴騶。」

若俗士務此誇張俗眼,又豈識數公意。

《黃常明》[同上]

林和靖詩:「馬從同事借,妻怕罷官貧。」

頗能狀寒廉態,抑又有意。

所謂怕貧者,婦人女子耳。

大丈夫之不移,何隕獲之有?子美有「長貧任婦愁」,亦以男子未嘗愁也。

「讓粟不謀妻」,以明謀及婦人則不得辭也。

又云:「浮生有分定(定分),饑飽豈能(可)逃。

歎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

樂天云:「妻孥不悅生怪問,而我醉臥方陶然。」

退之曰:「莫為兒女態,慼嗟憂賤貧。」

《溪詩話》[卷二]

[《老杜補遺》]:肅宗至德初,子美為拾遺,岑參為補闕,或問二人孰賢。

予曰:「子美賢。」

或曰:「何以知之?」

曰:「以其詩知之。

子美之詩云:『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

』又曰:『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參之詩曰:『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至德初,安史之亂方劇,上皇在蜀,朝野一騷一然,果無闕事時耶?」

《溪詩話》[《漁隱叢話》前集卷六]

李白《月下獨酌》詩云:「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而賈翁《玩月詩》亦云:「但一愛一杉倚月,我倚杉為三。」

《葛常之》[待查]

「文如翻水成,賦作叉手速。」

乃《北夢瑣言》記一溫一 庭筠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多為鄰鋪假手,號日救數人也。

余嘗以八叉手對三折肱。

《溪詩話》[卷九]

老杜流落不偶,然已為[當]世所尊。

嘗有「杖藜還客拜」,又《有客》云:「老病人扶再拜難。」

則其「坐深鄉曲敬」可見[知]矣。

雖然,樊宗師見劉叉,尚為之獨拜,況老杜乎?《黃常明》[同上卷七]

周美成晚歸錢塘鄉里,夢中得《瑞鶴仙》一闋:「悄郊原帶郭。

行路永,客去車塵漠漠。

斜一陽一映山落。

斂余紅猶戀,孤城闌角。

凌波步弱。

過短亭,何用素約。

有流鶯勸我,重解繡鞍,緩引春〈醉〉酌。

不記歸時早暮,上馬誰扶,醒眠朱閣。

驚飆動幕。

猶殘醉,繞紅渠(藥)。

歎西園已是,花深無地。

東風何事又惡。

任流光過卻。

歸來洞天自樂。」

未幾,方臘盜起自桐廬,擁兵入杭。

時美成方會客,聞之,倉黃出奔,趨西湖之墳庵。

次郊外,適際殘臘,落日在山,忽見故人之妾徒步亦為逃避計,約下馬小飲於道傍旗亭,聞鶯聲於木杪,分背,少焉抵庵中,尚有餘醺,因(困)臥小閣之上,恍如詞中。

逾月賊平,入城則故居皆遭蹂踐,旋營緝而處。

繼而得請提舉杭州洞霄宮,遂老焉。

悉符前作。

美成嘗自記甚詳。

今偶失其本,姑[追]記其略以(而)書於編。

《揮麈》[余話卷二]

余嘗於王瑩夫瓘處見王荊公手書集句詩一紙云:「海棠亂髮皆臨水。

君知此處花何似?涼月白紛紛。

香風隔岸聞。

囀枝黃鳥近。

隔岸聲相應。

隨意坐莓苔。

飄零酒一杯。」

今不知在何所。

《揮麈》[同上]

萊公雖居相位,於(以上作「《萊公外傳》記:公所得厚俸,惟務施予」)寢處一青幃三十年。

有親(厚)者求之,欲其易去。

公笑而答曰:「彼詐我誠,雖敝何害,實不忍以敝舊棄耳。」

祈者愧之。

故魏野詩云:「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台。」

及北使來,顧望縉紳而問迓者[曰]:「無地起樓台相公安在?」

其清望為人所景望(慕)如此。

然永叔《歸田錄》頗論其侈汰,司馬一溫一 公亦云。

豈非奢外而儉內歟?《溪》[卷九]

昌黎《寄崔立之》云:「傲兀坐試席,深叢見孤羆。

四坐各低回,不敢捩眼窺。」

可謂善言場屋事。

若平居所養不厚,誠難傲兀也。

同上[同上]

退之《韶州留別張使君》云:「久欽一江一 總文章(才)妙,自歎虞翻骨相屯。」

翻放棄南方,自恨疏節骨鯁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其剛褊方拙,凌突權勢,出於天一性一,[雅]宜文公喜用。

一江一 總乃敗國一奸一回,特引之何故?按《南史·孔奐傳》:宋(陳後)主欲以總為太子詹事,奐曰:「一江一 有潘陸之華,而無園綺之實。」

乃奏一江一 總文華之人,宜求厚重之才。

是時(詩)恐有譏雲。

杜云:「遠愧梁一江一 總,還家尚黑頭。」

李商隱《贈杜牧之》云:「前身恐是梁一江一 總。」

皆未可與言史也。

同上[同上]

子美有「朱紱負平生」,樂天有「金帶縋腰衫委地」、「紫綬相輝映(應)不惡」、「赤紱金章盡到身」,如此尚多。

然亦有歎曰:「實事漸消虛事在,銀魚金帶繞腰光。」

又有「簪纓假合虛名在,筋力消磨實事空」,皆自作解嘲也。

嘗一愛一韋蘇州云:「除書忽到門,冠帶便拘束。」

又有《謝[東林]居士寄松英丹》云:「一拜藍峰送還使,腰間銅印與心違。」

言與意皆自在也。

[同上卷七]

「散員疏去未為貴,小邑陶休何足雲。」

惟樂天早退,乃可語此。

《黃常明》[同上]

蘇州《寄粲師》:「遙知尋(郡)齋夜,凍雪封松竹。

時有山僧來,懸燭(燈)獨自宿。」

嘗於(謂)暑月讀[之],亦有霜氣。

[同上]

[張]籍《贈令狐》云:「久為博士無人識,自到長安賃舍居。」

未足為窮。

其《尋時道士》云:「昨來官罷無生計,欲就專(師)求辟榖方。」

其窮無以加矣。

[同上]

唐王建以《宮詞》名家,本朝王岐公亦作《宮詞》百篇,不過述郊祀、御試、經筵、翰苑、朝見等事。

至於宮掖戲劇之事,則秘不得傳,故詩詞中亦罕及。

若建者乃內侍王守澄之宗侄,得宮中之事為詳。

如:「叢叢洗手繞金盤(盆),旋拭紅巾入殿門。

眾裡遙看(拋)新桔子,在前收得便承恩。」

又云:「避脫(暑)昭儀(一陽一)不擲盧,井邊含水噴鴉雛。

內中數日多(無)呼喚,寫得滕王《蛺蝶圖》。」

如此之類,非守澄說似,則建豈能知哉?初,守澄讀建《宮詞》,謂之曰:「宮掖之事而子昌言之,倘得罪,將奚贖?」

建與之詩云:「三朝行坐鎮相隨,今上春一宮見小時。

脫一下御衣先賜著,進來龍馬每教騎。

長承密旨歸家少,獨奏邊機出殿遲。

不是姓同(當家)親說向,九重爭得(遣)外人知?」

自是,守澄不敢有言。

花一蕊夫人亦有《宮詞》百篇,如「月頭支給買花錢,滿殿宮人近數千,遇著唱名多不語,含羞走(急)過御床 前」之類,亦可喜也。

[《韻語一陽一秋》卷三]

余嘗赴京師,往辭伯父,坐中舉兄弟送行詩云:「問人求穩店,下馬過危橋。」

及觀《坡集》[見]《送侄安節詩》,序(言)其伯曾有送蘇老(老蘇)下第歸蜀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靈關穩跨驢。」

急難之誠,意皆相若,但字有多寡耳。

余官辰沅逾年,族弟來相視,將行,率爾送之云:「就捨勿令人避席,渡一江一 莫與馬同船。」

雖鄙近不工,亦可用於畏途也。

《黃常明》[《溪詩話》卷一○]

《荊公日(以上作「荊楚歲時」)記》云:立春日悉剪綵為燕子以戴之。

故歐[一陽一]永叔云:「不驚樹裡禽初變,共喜釵頭燕已來。」

鄭毅天(夫)云:「漢閣(殿)斗簪雙彩燕,並知春一色 上釵頭。」

皆春日貼子詩也。

[《漁隱叢話》後集卷三五]

《藝苑雌黃》云:《修真入道秘言》曰:以立春日清晨北望,有紫緣(綠)白雲者為三元者(君)三素飛雲。

三元君以是日乘八輿上詣天帝,子候見當再拜自陳,某乙乞得給侍輪轂,三過見元君之輦者白日登(升)天。

《歲時廣記》載此事雲。

臣鍇按:舉場嘗試《立春日望三素雲詩》,取此事。

故蘇子容作《皇太妃閣春帖子》云:「萬年枝上看春一色 ,三素雲中望玉宸。」

許仲尤(沖元)作《皇帝閣春帖子》云:「三素雲飛歸(依)北極,九農星粲(正)見南方。」

[同上]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