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十七:老杜《課伯夷幸(辛)秀伐木》,則曰:「報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十七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十七

評史門

老杜《課伯夷幸(辛)秀伐木》,則曰:「報之以微寒,共給酒一斛。」

《遣信行修水筒》,則以浮瓜裂餅以答其恭謹。

陶淵明告其子,則曰:「輒遣一力,助汝薪水之勞。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蓋古人之役僕夫,其忠厚率如此。

《初學記》載王褒買便了為一奴一,作約使苦作,以致「聽券而淚下,鼻涕長一尺」,有「不如早歸黃[土]陌,令蚯蚓鑽額」之語。

其少陵柴桑之罪人哉!《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二○]

建安七子惟劉公幹獨為諸王子所親。

曹一操一威焰蓋世,甄夫人出拜,諸人皆伏,而公幹獨平視,雖輸作而不悔,亦可嘉矣。

故梅聖俞詩云:「公幹才俊或欺事,平視美人曾不起。

自茲不得為故人,輸作左校瀕於死。」

公幹嘗有《贈從弟》詩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其寄意如是,豈肯少屈於一操一哉!末篇又托興鳳凰,有「何時當來儀,將須聖明君」之句,則不以聖明待一操一矣。

[同上]

杜甫《悲陳濤》詩云:「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言房琯之敗也。

琯臨敗猶持重,而中人邢延恩促戰,遂大敗,故甫深悲之。

有為右拾遺,會琯罷相,上疏力救琯。

肅宗大怒,詔三司推問。

宰相張鎬救之,獲免。

故《洗兵馬行》云:「張公一生一江一 海客,身長九尺鬚眉蒼。」

蓋感其救己也。

張無盡《孤憤吟》云:「房琯未相日,所談皆皋夔。

一朝陳濤下,覆沒十萬師。

中原已紛潰,老杜尚嗟咨。」

則老杜救琯之章,豈亦出於私情乎?[同上]

鄭虔受安祿山偽命,洎賊平,與張通、王維並囚宣一陽一里,因善畫祈於崔圓,遂得免死。

老杜所謂「今如罝中兔」,「子雲識字終投閣」是也。

及虔貶台州,有詩云:「可念此公懷直道,也沾新國用輕刑。」

如虔者可謂之懷直道乎?當是一愛一私之言爾。

《八哀詩》亦云:「反覆歸聖朝,點染無滌蕩。

老蒙台州掾,泛泛浙一江一 槳。」

蓋傷之也。

[同上]

忘年一交一 ,謂雖年齒尊幼不侔而道義可為友也。

如張鑒(鎰)之於陸贄,崔廓之於李謙是已。

魯直云:「逐貧不去與忘年。」

便以忘年作朋友用,蓋有來處也。

老杜《過孟倉曹》詩云:「清談見滋味,爾輩可忘年。」

則山谷所用豈苟雲乎哉?[同上]

李白作《蜀道難》以罪嚴武,其末云:「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一吮一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則武待白(客)之禮未必優也。

武與杜甫情好甚厚。

一朝以飲酒過度而武幾殺之,則「不如早還家」之說乃白先見之明爾。

陸暢謁韋皋於蜀郡,暢感韋之遇己,遂反其詞作《蜀道易》云:「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同上]

郎基在穎川,不置木枕;裴潛在兗州,不眠(取)一胡一 床 。

居官清一操一,要當如是。

白樂天在杭州,取天竺片石,受代攜歸。

故其詩曰:「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

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暨守吳門,復取洞庭雙石,一以支琴,一以貯酒。

故《雙石詩》有「萬古遺水濱,一朝入吾手」之句。

洎罷府,支琴石遂歸履道舊居,故作詩云:「天上定應勝地上,支機未必及支琴。」

烏乎,泉石膏肓人士之逸韻,若樂天者,豈潘子義所謂風一流 罪過也耶?[同上]

君子為小人誣蔑[沮抑],則其詩怨,故寓之於物以舒其憤。

如朱晝《古鏡詩》所謂「我有古時鏡,初自懷(壞)陵得。

蛟龍猶泥蟠,魑魅幸月蝕」是也。

小人既敗,君子得志之秋,則其詩昌,故寓之於物以快其志。

如劉禹錫《磨鏡篇》所謂「萍開綠池滿,暈盡金波溢。

山神妖氣沮,野魅真形出」是也。

黃子虛作《妒佳月篇》云:「狂雲妒佳月,怒飛千里黑。

佳月了不嗔,曾何污潔白。

支頤少待之,寒光靜無跡。

燦燦黃金盤,獨照一天碧。」

殆亦二子之意。

俱同上[同上]

康節《[觀]三皇吟》:「許大乾坤自我置,乾坤之外復何言!初分大道非常道,終(才)有先天永(未)後天。

作法極微難著(看)跡,收功最久不知年。

若教世上論功(勳)業,料得更無人在前。」

《擊壤集》[卷一五]

《[觀]五帝吟》:「進退肯將天下讓,著何言語狀雍容一作從容。

衣裳垂處威儀盛,玉帛修時意思恭。

物物盡能循至理,人人自願立殊功。

當時何故得如此?只被升(聲)明類日中。」

[同上]

《[觀]三王吟》:「一片中原萬里余,殆非孱德所能居。

能一作宜。

夏商正朔猶能布,湯武干戈未便驅。

澤火有名方受《革》,水天無意(應)不成《需》。

請觀仁義為心者,肯作人間淺丈夫?」

意一作應,請觀一作詳知。

[同上]

《[觀]五伯吟》:「刻意尊名名愈虧,人人奔命不勝疲。

生靈劍戟圍中活,圍一作林。

公道貨財心裡歸。

雖則餼羊能一愛一禮,奈何鳴鳳未來儀!東週五百餘年內,歎息唯聞一仲尼。」

[同上]

《[觀]七國吟》:「當其末路尚縱橫,仁義之言固不聽。

肯為(謂)破齊存即墨,能勝坑趙盡長平。

清晨見鬼未為怪,白日殺人奚足驚!加以蘇張掉三寸,扼喉其勢不俱生。」

[同上]

《[觀]贏秦吟》:「轟轟七國正爭籌,利害相摩未便休。

比至一雄心底定,其如四海血橫流!三千賓客方成夢,百二山河又變秋。

謾說罷侯能置守,趙高元不是封侯。」

[同上]

《[觀]西(兩)漢吟》:「秦破山河(河山)舊戰場,豈期民復見耕桑!九千來裡開封域,四百餘年號帝王。

剝喪既而遭莽卓,經營殊不念高光。

當時文物如斯盛,城復何由更有(在)隍!」[同上]

《[觀]三國吟》:「桓桓鼎峙震雷音,絕唱高蹤沒處尋。

簫鼓一方情味(未)暢,弓刀萬里力難任。

論兵狠石寧無意,飲馬黃河徒有心。

雖曰天時亦人事,誰知慮外失良金!」[同上]

《[觀]西晉吟》:「承平未必便無憂,安若忘危非善謀。

題品人才憑雅誚,雌黃時事用風一流 。

有刀難割(剖)公閭腹,無木可梟元海頭。

禍在夕一陽一亭一句,上東門笑(嘯)一浪一悠悠。」

[同上]

《[觀]十六國吟》:「溥天之下號寰區,大禹曾經治水余。

衣到敝時多蟣虱,瓜當爛處(後)足蟲蛆。

龍章本不資狂寇,像魏何嘗薦亂一胡一 !尼父有言堪味處,當時欠一管夷吾。」

[同上]

《[觀]南北朝吟》:「方其天下分南北,聘使何嘗絕往還!偏霸尚存前典憲,小康猶帶舊腥膻一作迍邅。

洛一陽一雅望稱崔浩,一江一 表奇才服謝安。

二百四年能並轡,謾將夷虜互為言。」

[同上]

《有(觀)隋[朝]吟》:「始謀當日已非臧,又更相承或自戕。

螻蟻人民貪土地,泥沙金帛悅姬姜。

征遼意思糜(縻)荒服,泛汴情懷厭未央。

三十六年都掃地,不然天下未歸唐。」

[同上]

《[觀]有唐吟》:「天生神武奠中央,不爾群凶未易攘。

貞觀若無風凜凜,開元安有氣揚揚!憑高始見山河壯,入夏方知日月長。

三百年間能混一,事雖成往道彌光。」

[同上]

《[觀]五代吟》:「自從唐李墜皇綱,天下生靈被擾攘。

社稷安危憑(懸)卒伍,朝廷輕重系藩方。

深冬寒木固不脫,未旦小星猶有光。

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掃蕩(除掃)待真王。」

[同上]

《我宋(二字作「觀盛化」)吟二首》:「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山川。

尋常巷陌猶簪紱,取次園林儘管弦。

盡一作亦。

人老太平春未老,鶯花無害日高眠。」

又:「吾曹養拙賴明時,為幸居多寧不知。

天下英才中遁跡,人間好景處開眉。

生來只慣見豐稔,老去未嘗經亂離。

一作聞鼓鼙。

五事歷將前代舉,帝堯而下更(固)無之。」

按《邵氏聞見錄》:康節先公謂本朝五事自唐虞而下所未有者。

一、革命之日市不易肆。

二、克復天下在即位後。

三、未嘗殺一無罪。

四、百年方四葉。

五、百年無心腹患。

伯一溫一 竊疑未嘗經亂離為太甚。

先公曰:「吾老且死,汝輩行自知之。」

[同上]

張南軒《采菊亭詩引》曰:「陶靖節人品甚高,晉宋諸人所未易及,讀其詩,可見胸次灑落。

八窗玲瓏,豈野馬游塵所能棲集[也]!前建安丞張君,一精一力未衰即掛冠,家於瀏一陽一有年矣。

葺小園為亭,面南山,來求予名,予名之曰:『采菊〈亭〉』,取靖節所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嗚呼,靖節興寄深遠,特可為識者道耳。」

詩曰:「陶公千載人,高標跨餘子。

豈無濟時念,斂蔭獨知止。

歸來臥衡門,無慍復何喜!九日天氣佳,東籬擷芳蕊。

舉頭見南山,佳處政在此。

地偏心則遠,意得道豈否!張侯謝銀艾(魚),築室娛燕幾。

小亭才尋丈,景物自新美。

頗聞方(雙)瞳清,亦復強步履。

不妨數登臨,倚杖看雲起。

高詠悠然篇,飛鴻送千里。」

《文集》[卷一]

《復齋漫錄》云:東坡作《諫論》以(雲)魏鄭公以蘇、張之辯而為諫諍之術。

且云:鄭公之初實學縱橫之術,其所以與蘇、張異者,心正爾。

[世]或以東坡之論為不然。

余讀鄭公《出關》詩云:「中原還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策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羈南越,憑軾下東蕃。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東坡實不見此詩,蓋識見之明有以探其然耳。

乃知讀書未博未可以輕議前輩也。

苕溪漁隱曰:「余觀《諫論》殆是老蘇作,格力辭旨可以見矣,非東坡所作也。」

[《漁隱從話》後集卷二八]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