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四十七:銅雀伎,古人賦詠多矣。鄭愔云:「舞余依帳泣,歌罷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四十七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四十七

麗人門

銅雀伎,古人賦詠多矣。

鄭愔云:「舞余依帳泣,歌罷向陵看。」

張正見云:「雲慘當歌日,松吟欲舞風。」

賈至云:「靈幾臨朝奠,空床 卷夜衣。」

王勃云:「妾本深宮一妓一,曾城閉九重。

君王歡一愛一盡,歌舞為誰容?」

沈佺期云:「昔年分食鼎(鼎地),今日望陵台。

一旦雄圖盡,千秋遺令開。」

皆佳句也。

羅隱云:「強歌強舞竟難勝,花落花開淚滿繒。

只合當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

似比諸人差有意也。

魏武一陰一賊險狠,盜有神器,實竊英雄之名。

而臨死之日,乃遺令諸子,不忘於葬骨之地,又使伎人看(著)銅雀台上以歌舞其魂,亦可謂愚矣。

東坡云:「一操一以病亡,子孫滿前,而咿嚶涕泣,留連妾婦,分香賣履,區處衣物。

平生一奸一偽,死見真一性一。」

真名言哉!《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一九]

人君不能制欲於婦人,以至溺惑廢政,未有不亂亡者。

桀奔南巢,禍階妹喜;魯桓亡國(滅身),惑始齊姜。

妲己、褒姒以至楊妃、張、孔(張孔楊妃)之徒,皆是也。

吳[之]於西施,王之耽惑不減於諸後,一夕,越兵至,而王不知也。

鄭毅夫詩云:「十重越甲夜城圍,燕罷君王醉不知。

若論破吳功第一,黃金只合鑄西施。」

謂非西施則吳不亡,吳不亡,則安得以黃金而鑄[范蠡]之容哉![而]東坡《范蠡詩》云:「誰將暗矢射(射御教)吳兒,長笑申公為夏姬。

卻遣姑蘇有麋鹿,更令(憐)夫子得西施!」言楚申公欲弱楚而強吳者,以夏姬之故,曾不如范蠡滅吳霸越而坐得西施也。

同上[同上]

韓康公上元召從官數人,出家一妓一侍飲。

其專一寵一 者曰魯生,偶中蜂螫,少頃,持扇就東坡乞詩。

詩中有「魚吹細一浪一歌搖日,舞罷花枝蜂入懷」之句。

上句記姓,下句記事。

《侯鯖錄》[《漁隱叢話》前集卷六○]

東坡嘗飲一豪士家,出侍姬十餘人,皆有姿伎。

其間有一善舞者名媚兒,容質頗麗而軀幹甚偉,豪士特所一寵一 一愛一。

命乞詩於公,公戲為四句云:「舞袖蹁躚,影搖千尺龍蛇動;歌喉宛轉,聲撼半天風雨寒。」

一妓一赬然不悅而去。

《遁齋閒覽》[同上]

王晉卿都尉既喪蜀國,貶均州,姬侍盡逐。

有一號(歌)者號囀春鶯,色藝兩絕,平居屬念,不知流落何許。

後二年內徙汝一陰一,道過許昌市旁小樓,聞泣聲甚悲。

晉卿異之,問乃囀春鶯也。

恨不可復得,因賦一聯:「佳人已屬沙吒利,義士今無古押衙。」

晉卿每話此事,客有足成章者,晉卿覽之尤愴然。

其詞曰:「幾年流落向天涯,萬里歸來兩鬢華。

翠袖香殘空浥淚,青一樓 雲渺定誰家?佳人已屬沙吒利,義士今無古押衙。

回首音塵兩沉絕,春鶯休囀沁園花。」

《西清詩話》[同上]

蔡持正謫新州,侍兒名琵琶。

嘗養一鸚鵡,持正每呼琵琶,即和(扣)一響板,鸚鵡傳言呼之。

琵琶卒後,誤觸響,猶傳言呼之。

持正感傷成疾不起。

嘗為詩云:「鸚鵡言猶在,琵琶事已非。

傷心瘴一江一 水,同渡不同歸。」

苕溪漁隱曰:持正守安州,夏日登車蓋[亭]作十絕句,為吳處厚箋注,得罪謫新州。

其間一絕云:「紙屏石枕竹方床 ,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一浪一。」

殊有閒適自在之意。

《侯鯖錄》[同上]

回紋兩讀(續)必遍,獨此五詩不然。

其一曰:「紅窗小泣低聲怨,永日春寒斗帳空。

中酒落花飛絮亂,曉鶯啼破夢匆匆。」

其二曰:「同誰更倚[閒]窗繡,落日紅扉小院深。

東復西流分水嶺,恨兼愁續斷絃琴。」

其三曰:「寒信風飄霜葉黃,冷燈殘月照空床 。

看君寄憶回紋錦,字字縈愁寫斷腸。」

其四曰:「前堂畫燭殘凝淚,半夜清香舊染衾。

煙鎖竹枝寒宿鳥,水沉天色霽橫參。」

其五曰:「娥翠斂時聞燕語,淚珠彈處見鴻歸。

多情妾似風花亂,薄倖郎如露草希(晞)。」

《漫叟詩話》[同上]

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云:「鴻門玉斗紛如雪,十萬降兵夜流血。

鹹一陽一宮殿三月紅,霸業已隨煙燼滅。

剛強必死仁義王,一陰一陵失路非天亡。

英雄本學萬人敵,何用屑屑悲紅妝。

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

香魂夜逐劍光飛,青血化為原上草。

芳心寂寞寄寒枝,舊曲聞來似斂眉。

哀怨徘徊愁不語,恰如愁聽楚歌時。

滔滔逝水流今古,漢楚興亡兩丘土。

當時遺事久成空,慷慨樽前為舞誰(誰舞)?」

苕溪漁隱曰:此詩乃許彥國表民作。

表民,合肥人。

余昔隨侍先君守合肥,嘗借得渠家集,集中有此詩。

又合肥老儒郭全美乃表民席下舊諸生,雲親見渠作此詩。

今曾端伯編《[詩]選》,亦列此詩於表民詩中,遂與余所見所聞[暗]合,覽者可以無疑,亦知冷齋之妄也。

《冷齋夜話》[同上]

費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後主嬖之,號花一蕊夫人。

效王建作《宮詞》百首。

國亡,入備後宮。

太祖聞之,召使陳詩誦其國亡,詩云:「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太]祖悅,蓋蜀兵十四萬而王師才數萬爾。

《後山詩話》[同上]

僕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宋(朱),忘其名,年九十餘。

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

一日大熱,蜀主與花一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

今四十年來(朱)已死矣,人無知此詞者。

獨記其首兩句云:「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苕溪漁隱曰:《漫叟詩話》所載《本事曲》雲,錢唐一老尼能誦後主詩首章兩句,與東坡《洞仙歌序》全然不同,當以序為正也。

東坡《洞仙歌序》[同上]

楊元素作《本事曲》記《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雲]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細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錢唐有一老尼能誦後主詩首章兩句,後人為足其意以填此詞。

余嘗見一士人誦全篇云:「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

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云云(鬢)亂。

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漫叟詩話》[同上]

太和初,有為御史分務洛京者,有一妓一善歌。

時太尉李逢吉留守,求一見。

既不敢辭,盛妝以往。

李命與眾姬相見,李姬四十餘輩皆出其下。

既入,不復出。

頃之,李亦辭以遂疾(疾遂)罷坐。

信宿耗絕,但怨歎不能已已,為詩兩篇投獻。

明日李但含笑曰:「大好詩。」

遂絕。

詩曰:「三山不見海沉沉,豈有仙蹤尚可尋?青鳥去時雲路斷,姮娥歸去月宮深。

紗窗暗想春相憶,書幌誰令(憐)夜獨吟!料得此時天上月,只應偏照兩人心。」

一篇亡。

苕溪漁隱曰:余觀《劉賓客外集》有《憶一妓一四首》,內有一首即前詩也。

其餘三首亦是前詩之意〈也〉。

《古今詩話》中既不雲(志)御史姓名,則此詩豈非夢得為之假手乎?《古今詩話》[同上]

《何彼穠矣》之詩,美王姬而作也。

周,姬姓,故皇女皆稱姬,如陳媯楚羋齊姜之類是也。

後世凡婦人皆稱姬,誤矣。

南朝人士皆謂姬人,如蕭綸《見姬人》詩所謂「狂夫不妒妾,隨意[晚]還家」;劉孝綽《詠姬人未出》詩所謂「帷開見釵影,簾動聞釧聲」,梁王僧孺《為姬人怨》詩所謂「還君與妾扇(珥),歸妾與君裘」;一江一 總《為姬人怨服藥(散)》詩所謂「妾家邯鄲好輕薄,持(特)忿仙童一丸藥」是也。

《丹一陽一集》[《韻語一陽一秋》卷六]

《後山詩話》:退之詩云:「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

不能(解)文字飲,惟解(能)醉紅裙。」

而老有二一妓一號絳桃、柳枝。

故文昌張籍云「為出二侍女,合彈琵琶箏」也。

又為《李於志》,敘當世名貴服金石藥欲生而死者數輩,著之石,藏之地下,豈為一世戒耶?而竟以藥死!故白樂天云「退之服硫黃,一病竟不痊」也。

[《漁隱叢話》前集卷一六]

《唐語林》:退之二侍妾,一曰絳桃,二曰柳枝,皆能歌舞。

初使王庭湊,至壽一陽一驛,絕句云:「風光欲動別長安,春半邊城特地寒。

不見園桃(花)並巷柳,馬頭唯有月一團一 圓(一團一 )。」

蓋寄意二姝。

逮歸,柳枝逾垣遁去,家人追獲。

故《鎮州初歸》詩云:「別來楊柳汀(街)頭樹,擺亂春風只欲飛。

惟有小園桃李在,留花不發待郎歸。」

自是專一寵一 絳桃矣。

《溪》[同上]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