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二十三:唐文皇聚一時名流天策(二字作「冊」)府,始有十八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二十三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二十三

紀實門

唐文皇聚一時名流天策(二字作「冊」)府,始有十八學士之號。

後來凡居館殿者皆稱之。

國朝以來,任(仕)於外非兩制,則雖帥守監司止呼寄祿官。

惟通判多從館中帶職出補,如蔡君謨湖州、歐一陽一文忠公滑州、王荊公舒州、東坡先生杭州,如此之類甚多。

劉貢父赴泰倅詩云:「壁門金闕倚天開,五見宮花落早梅。

明日扁舟滄海去,卻尋雲氣望蓬萊。」

蓋在道山五載,然後得之。

學士之稱施於外者,縣(由)通判而然。

今外庭過呼,大可笑也。

《揮麈錄》[前錄卷三]

老杜《送殿中楊監赴蜀見相公》云:「豪俊貴勳業,邦家頻出師。

相公鎮梁益,軍事無孑遺。」

以是知邊鄙之臣,貪功生事,結禍招釁,皆有以致之。

一得忠臣處之,生靈受賜矣。

《黃常明》[《溪詩話》卷五]

《文選》載王粲《公宴詩》,注云:此侍曹一操一宴也。

一操一未為天子,故雲公宴耳。

一操一以建安十八年春受魏公九錫之命,公知眾情未順,終其身不敢稱尊,而粲詩已有「願我賢主人,與天享巍巍」之語,則粲豈復有心於漢耶?粲嘗說劉表之子琮曰:「曹公,人傑也,將軍卷甲倒戈以歸曹公,長享福祚,萬全之策也。」

厥後一操一以粲為軍謀祭酒,則以腹心委之矣。

《韻語一陽一秋》[卷八]

或雲韋應物乃韋後之族,憑恃恩私,作裡中橫。

故《韋集》載《逢楊開府》詩云:「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

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

武皇升仙去,把筆學題詩。

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

夫武皇平內亂,殺韋後,不應後之族敢於武皇之時豪橫若此,正恐非後族爾。

李肇《國史補》言應物一性一高潔,鮮食寡慾,所居焚香掃地而坐。

與《楊開府詩》所述不同,豈非武皇仙去之後折節悔過之時耶![同上卷四]

曾文清吉父,孔毅父之甥也,早從學於毅父。

文清以蔭入仕。

大觀初以銓試合格五百人為魁,用故事賜進士出身。

紹興中,明清以啟贄見云:「傳經外氏,早侍仲尼之閒居;提筆文場,曾一寵一 平津之為首。」

文清讀之喜曰:「可謂著題矣。」

後與明清詩云:「吾宗擇婿得羲之,令子傳家又絕奇。

甥舅從來多酷似,弟兄如此信難為。」

徐敦立覽之笑云:「此乃用前日之啟為體修報耳。」

同上[《揮麈錄》後錄卷一一]

老杜卒於大歷五年,享年五十九,當生於先天元年。

觀其《獻大禮賦表》云:「臣生陛下淳樸之俗,行四十載矣。」

以此推之,天寶十載始及四十,則是獻《大禮賦》當在天寶九載也。

本傳以謂天寶十三載因獻三賦,帝奇之,待制集賢院,誤矣。

其後又進《西嶽賦》,序云「上既封太山之後三十年」,按史開元十三年乙丑封太山,至天寶十三載始及三十年,則是進《西嶽賦》在天寶十三載也。

老杜有《贈獻納使田舍人》詩云:「舍人退食收封事,宮女開函近御筵。

曉漏追隨青瑣闥,晴窗點檢白雲篇。」

末句云:「楊雄更有《河東賦》,唯待吹噓送上天。」

其云「更有《河東賦》」,當是獻《西嶽賦》時也。

《丹一陽一集》[《韻語一陽一秋》卷六]

羊叔子鎮襄一陽一,嘗與從事鄒湛登峴山,慨然有泯□(湮滅)無聞之歎,峴山亦因是以傳,古今名賢賦詠多矣。

吳興、東一陽一二郡亦有峴山。

吳興峴山去城三里,有李適之窪尊在焉。

東坡守吳興日,嘗登此山,有詩云:「苕水如漢水,鱗鱗鴨頭青。

吳興勝襄一陽一,萬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峴山亭。

悲傷意此(則)同,歲月如流星。

湛輩何足道,當以德自銘。」

東一陽一峴山去東一陽一縣亦三里,舊名三丘山。

宋殷仲文素有時望,自謂必登台輔。

忽除東一陽一太守,意甚不樂。

嘗登此山,悵然流涕。

郡人一愛一之,如襄一陽一之於叔子,因名峴山。

二峰相峙,有東峴西峴。

唐寶歷中,縣令於興宗結亭其下,名曰涵碧。

劉禹錫有詩云:「新開潭洞疑仙府,遠寫丹青到雍州。」

即其所也。

《葛常之》[同上卷五]

張籍居韓門弟子之列,又以愈薦為國子博士,東坡所謂「汗流湜籍走且僵,滅沒倒景不可望」者。

而籍作愈祭詩乃云:「公文為時師,我亦有微聲。」

而後之學者或號為韓張,何耶?《丹一陽一集》[同上卷六]

陳後主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極其華麗。

後主與張麗華、孔貴妃各居其一,與狎客賦詩,互相贈答,采其艷麗者,被以新聲,奢一婬一極矣。

隋克台城,後主與張、孔坐視無計,遂俱入井,所謂煙脂井是也。

楊修詩云:「擒虎戈矛滿六宮,春花無樹不秋風。

蒼惶益見多情處,同一穴一甘心赴井中。」

李白亦云:「天子龍沉景一陽一井,誰歌《玉樹後一庭花》?」

今煙脂井在金陵之法寶寺。

井有石欄,紅痕若煙脂。

相傳雲後主與張、孔淚痕所染。

石欄上刻後主事跡,八分書,乃大歷中張著文。

又有篆書「戒哉戒哉」數字。

其他題刻甚多,往往漫滅不可考,寺即景一陽一宮故地也,有井在焉。

好事者往來不絕,寺僧頻厭苦之。

張芸叟嘗有詩戲僧云:「不及馬嵬襪,猶能致萬金。」

[同上卷五]

馬少游常哀兄援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鄉里稱善人,斯可矣。

致求贏餘,但自苦爾。」

故援在一浪一洎(泊)西裡,當下潦上霧,雲氣薰蒸,仰視飛鳶跕跕在(墮)水中之時,輒思其言,以謂「念少游語何可得也!」洎武陵五溪蠻作亂,劉尚軍沒,而援貪進不止,方且據鞍矍鑠,被甲請行,遂底壺頭之困。

劉夢得《經伏波神祠詩》有「一以功名累,翻思馬少游」之句,可謂名言矣。

壺頭在武陵,當是夢得為司馬時經歷,故篇首言「濛濛篁竹下,有路上壺頭。」

《韻語一陽一秋》[卷八]

武帝見顏駟龐眉皓首,問:「何時為郎?何其老也!」對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幼(少);陛下好少,而臣老矣。」

老於為郎,此事尤著。

切(竊)怪老杜屢傷為郎白首,每稱馮唐而不(罕)及駟。

[愚謂駟]生既不遇三君,身後復不遇老杜,可笑也已。

《溪》[卷四]

子美世號詩史,觀《北征》詩云:「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送李校書》云:「乾元元年春,萬姓始安宅。」

又戲友二詩:「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書。」

「元年建巳月,官有王直司(司直)。」

史筆森嚴,未易及也。

《黃常明》[《溪詩話》卷一]

《[張]舍人遺織成褥段》云:「服飾定尊卑,大哉萬古程。

煌煌珠宮物,寢處禍所嬰。

錦衣(鯨)卷還客,始覺心和平。」

其意在明分守,警貪饕,屏斥玩物,嚴道氣(義)之大節,豈直專為詩哉!就中和平之語,尤可人意。

世有豪橫凶人,強委饋於善士而不能驟絕之,其心愧恥,雖欲和平,不可得也。

《溪》[卷一]

諸史[列]傳首尾一律,惟左氏傳《春秋》則不然,千變萬狀,有一人而稱目至數次異者,族氏名字爵邑謚號皆密佈其中,而寓諸褒貶,此史家祖也。

觀少陵詩,宜(疑)隱[寓]此旨。

若云「杜陵有布衣」,「杜曲幸有桑麻田」,「杜子將北征」,「臣甫憤所切」,「甫也東西南北人」,「有客有客字子美」,蓋自見其居裡名字也。

「不作河西尉」,「白頭拾遺徒步歸」,「備矣(員)均(竊)補袞」,「凡才污省郎」,補官遷徙(陟),歷歷可考。

至敘他人亦然,如云「粲粲元道州」,又云「結也實國楨」,凡例森然,誠《春秋》之法也。

《溪》[卷一]

[辰]人以籐代篘,酒名鉤籐,俗傳他處即不可用。

或謂但心(恐)醞造之法異耳,所在皆可。

樂天《忠州春[至]》詩云:「閒拈舊葉題詩詠,悶取籐枝引酒嘗。」

是(則)巴蜀亦有之。

《黃常明》[同上卷八]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