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十八:王絲字敦素,越之蕭山人。景祐初為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十八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十八

辯疑門

王絲字敦素,越之蕭山人。

景祐初為縣令,會歲歉,絲每家支錢一千以濟之,期以明年夏輸絹一匹。

邑人一大受其惠,稱為德政。

由此當路薦之。

蓋是時一縑售價不逾其數爾。

仕止郎曹典州而已。

範文正公為作墓誌,具載其事。

至荊公當國,效其法,施之天下,號為和買。

久之,本錢既不復俵,且有折帛之害。

世誤傳始於王儀仲素。

儀仲,文正公之子,早即貴達,未嘗為邑,官至八座,沒謚懿敏,國史本傳可考。

其子鞏,字定國,與東坡先生游。

李定字仲求,洪州人,晏元獻公之甥。

文亦奇,欲預賽神會而蘇子美以其任子距之,致興大獄,梅聖俞謂「一客不得食,覆鼎傷眾賓」者也。

其孫即商老彭,以詩名列一江一 西派中。

又李定字資深,元豐御史中丞,其孫方叔正民,兄弟皆顯名一時,揚州人。

又李定,嘉祐、治平以來,以風采聞,嘗遍歷天下諸路計度轉運使。

官制未行,老於正卿,乃敦老如岡之祖,蓋濟南人也。

同姓名者凡三人,世亦多指而為一,不可不辯。

李豸一陽一翟人,東坡先生門下士,亦字方叔。

兩方叔俱以文鳴,詩章又多互傳於世。

[《揮麈錄》前錄卷四]

陳子昂《感遇詩》云:「樂羊為魏將,食子徇軍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又曰:「吾聞中山相,乃屬放麑翁。

孤獸猶不忍,況以奉君終!」一則忍於其子,一則不忍於麑。

故魯直《懷荊公》詩有「啜羹不如放麑,樂羊終愧巴西」。

陳無己啟亦用此事,所謂「中山之相,仁於放麑;亂世之雄,疑於食子」是也。

然屬麑於秦西巴者,孟孫也,非中山相也。

子昂徒見樂羊中山事,遂誤作孟孫用,無己亦遂襲之。

魯直以西巴為巴西,亦誤矣。

《丹一陽一集》[《韻語一陽一秋》卷六]

李白《古風》云:「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台。

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予考《史記》不載黃金台之名,止雲昭王為郭隗改築宮而師事之。

孔文舉《與曹公書》曰:「昭王築台,以尊郭隗。」

亦不著黃金之名。

《上谷郡圖經》乃云:黃金台在易水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於台上以延天下士,遂因以為名。

皇甫松有《登黃金台詩》云:「燕相謀在茲,積金黃巍巍。

上者欲何顏,使我千載悲。」

其跡尚可得而考也。

[同上]

東坡詩云:「玉一奴一絃索花一奴一手。」

玉一奴一謂楊妃,花一奴一謂汝一陽一王璡也。

及觀《和楊公濟梅花詩》乃言「玉一奴一終不負東昏」,何耶?按《南史》,東昏妃潘玉兒,當是筆誤爾。

[同上]

韓退之詩曰「《離一騷一》二十五」,王逸序《天問》亦曰:屈原凡二十五篇。

今《楚辭》所載二十三篇而已,豈非並《九辨》《大招》而為二十五乎?《九辨》者,宋玉所作,非屈原也。

今《楚辭》之目,雖以是篇並注屈原、宋玉,然《九辨》之序止稱屈原弟子宋玉所作。

《大招》雖疑原文,而或者謂景差作。

若以宋玉痛屈原而作《九辨》,則《招魂》亦當在屈原所著之數,當為二十六矣。

不知退之、王逸之言何所據耶?[同上]

杜子美《柏中允(丞)除官制詩》,舊注以為柏耆,又以為貞節。

按杜詩云:「紛然喪亂際,見此忠義(孝)門。

蜀中寇亦甚,柏氏功彌存。

三止錦一江一 沸,獨清玉壘昏。」

當是有功於蜀者。

方是時,段子璋反於上元,徐知道反於寶應,而貞節為邛州刺史數有功,則是貞節無疑矣。

《杜集》又有《柏學士茅屋柏大兄弟山居》詩,議者皆以謂貞節之居。

然詩中殊不及功名之事,但皆稱其為學讀書爾。

《茅屋》云:「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山居》云:「山居一精一典籍,文雅涉《風》《一騷一》。」

疑是邛州立功之前。

《丹一陽一集》[同上]

黃魯直詩云:「世有捧心學,取笑如東施。」

梅聖俞云:「曲眉不想西家樣,餒腹還須(如)二子清。」

《太平寰宇記》載西施事云:施,其姓也。

是時有東施家、西施家。

故李太白《效古》云:「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

而東坡《代人留別》詩乃云:「絳蠟燒殘玉斝飛,離歌唱徹萬行啼。

他年一舸鴟夷子(去),應記儂家舊姓西。」

似與《寰宇記》所言不同,豈為韻所牽耶?同上[同上]

張無盡嘗和山字,云「安得將相似仲山」,人疑之,以近人所常用皆山甫也。

觀《後漢志》,一陽一樊攢茅田,服虔注雲,楚仲山所居。

又楊修《答臨淄侯箋》云:「仲山周旦之儔。」

只稱仲山,何疑之有?《黃常明》[《溪詩語》卷五]

坡記王凌過賈逵廟呼曰:「賈梁道,我,大魏之忠臣也。」

及司馬景王病,夢逵為祟。

因為詩曰:「嵇紹似康為有子,郗超畔鑒似無孫。

如今更恨賈梁道,不殺公閭殺子元。」

蓋怪梁道忠義之靈,不能自已其子充之惡。

按《晉紀》,王、賈所殺者乃宣帝名懿字仲達,非景帝子元也。

《溪》[卷九]

正訛門

「天窺象緯一逼一,雲臥衣裳冷。」

世傳古本作天窺,今從之。

《莊子》「以管窺天」,正用此字。

舊集以作闕,又或作關,今不取。

蓋先生詩該眾美者,不惟近體嚴於屬對,至於古風句對者亦然。

觀此詩可見矣。

近人論詩,多以不必屬對為高古,何耶?故詳論之,以俟知者焉。

《杜詩正異》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濟南實海右諸郡,舊集一作海右,今從之。

正文作海內,非也。

「拂天萬乘動,觀水百丈湫。」

拂字從一作。

兼《畫馬詩》有云「翠華拂天來向東」。

正文作沸,非也。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嶱嵑。」

殷從上聲。

嶱嵑出《文選》,音渴曷。

《集韻》山貌。

舊集作殷湯嶱。

音字皆誤,蓋緣湯字之訛,二字從而倒之。

兼他詩二字誤倒之者非一。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

別本禾字一作未,今從之。

按此詩十一月作,禾字明矣。

呂黎謂「年登而妻啼饑」,實此意也。

「一陰一風西北來,慘淡隨回紇。」

紇字從一作鶻,唐史德宗朝始改名回鶻。

正文非也。

「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夜報清晝同。」

夜字從王介甫,謂捷書晝夜至也,舊作日,今不取。

「花門天驕子,飽肉氣勇決。」

諸詩之言花門者,皆回紇也。

舊集作北門,蓋由字畫小誤。

唐以太原為北門,非謂回紇明矣。

卒章申言花門也。

「渡河不用船,千騎常撇捩。」

撇捩,疾貌。

《大食刀歌》云:「鬼物撇捩辭坑壕。」

字意皆同,今從之。

舊集作撇烈,非也。

「嬋娟碧蘚靜,蕭摵寒籜聚。」

蘚字從別本,舊集作鮮,蓋字畫小缺,而釋者因云「嬋娟碧鮮皆謂竹也」,尤謬。

「長夜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此成都詩,舊集作長安,非也。

其夜字之訛,故誤作安耳。

況卒章之意明甚!

「南京亂初定,所向色枯槁。」

色字從別本。

他詩亦云「朝野色枯槁」。

正文作邑,今不取。

「樹枝有鳥亂棲時,暝色無人獨歸客。」

棲字從一作。

正文作鳴,今不取。

言亂棲,則鳴可知矣。

「高皇亦明王,魂魄猶正直。」

皇字舊集諸本皆作堂,近見別本作皇,今從之,乃與上下數聯詩意相貫也。

詢之閬人,其漢高祠廟今尚存焉。

「別離重相逢,偶然豈足期。」

足字舊集作定,蓋由字畫小訛,況上句已云「洩雲無定姿」。

「悲台蕭颯石巃嵷,哀壑杈枒一浪一呼洶。」

一浪一字從別本,考兩句屬對之工當用一實字。

又別本下句作「二鷹猛胸絛徐墜」,字亦未通。

「主守問家臣,分朋見溪畔。」

耘者必分朋曹而進,故東坡《遠景樓記》謂「耘者畢出,數百人為曹」者是也。

舊作明,乃字小訛耳。

「風吹巨焰作,河漢騰煙柱。」

諸本下句作「何掉騰煙柱」,《蜀本》何作河,近見別本,今從之,蓋於詞意通也。

「合昏排鐵騎,清曉散錦幪。」

幪字從一作。

他詩有云「駑駘怯錦幪」,乃覆馬之物,正文作馬蒙 ,非也。

「大火運金氣,荊揚不知秋。」

火字從一作,謂大火西流,《七月》詩也。

正文作暑,今不取。

「終然契真如,得匪金仙術。」

二句並從一作。

正文作「終契如往還,得匪合仙術」,今不取。

「幾度寄書白鹽北,故人贈我青絲裘。」

絲字從一作。

兼別本正文止作絲字。

此詩寄裴施州者,或渭裴冕,非也。

按唐史,冕以寶應元年貶施州刺史,不數月移澧州,距此已六年矣。

「配極玄都閟,憑高禁籞長。」

籞字舊集諸本皆作蘌。

按西漢《宣帝紀》雲池籞者,其字從竹,今從之。

「一屍一鄉余土室,誰話咒雞翁。」

誰話從一作。

事見《列仙傳》,正文作難說,乃字之訛也。

咒字一作喌,音州,又音祝。

「茂樹行相引,連山望忽開。」

茂字,連山字皆從一作,時歸鳳翔行在,正文連山作連峰,非也,霧樹亦然。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霤常一陰一陰一。」

霤字從別本。

《文選》云「二堂對霤」,此春深詩也,而諸本作雪,誤矣。

「一江一 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塚臥麒麟。」

苑字從一作。

正文作花,蓋字畫小訛。

而說者雲,一詩連用三花字不害為工,誤矣。

「雲斷岳蓮臨大路,天晴宮柳暗長春。」

大路,陝華間地名也。

《晉書》,檀道濟從劉裕伐姚泓至潼關,姚鸞屯大路以絕道濟糧道。

而《蜀本》正作大道,誤矣。

「馬嬌朱汗落,一胡一 舞白題斜。」

朱汗已見他詩,舊作珠,乃衍文也。

白題從一作。

《西漢》雲,斬一胡一 白題將,字義與雕題同。

正文作蹄,非也。

「力疾坐清曉,來詩悲早春。」

詩字從別本。

考詩題與上下句意當從之。

舊作時,非也。

「峽雲籠樹小,湖日蕩船明。」

蕩字從一作,非久游江湖者不知此字之工。

正文作落,蓋字訛也。

「合觀卻笑千年事,驅石何時到海東。」

題雲《觀造竹橋即日成》,句中合觀字謂聚觀橋成之速而笑驅石之誕。

舊集諸本皆訛作歡,非也。

[同上]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