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三十六:孟郊詩云:「借車載傢俱,傢俱少於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三十六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三十六

怨嗟門

孟郊詩云:「借車載傢俱,傢俱少於車。

借者莫彈指,貧窮何足嗟!」可見其素窶。

後有詩云:「賓秋(秩)已覺厚,私儲常恐多。」

是古人恐富求歸之義,則貧亦何足怪!按郊為溧一陽一尉,縣有投金瀨平陵城,林薄蓊蔚。

郊往來其間,曹務都廢。

至遣假尉代之而分其半俸,則安得有私儲哉!退之《贈郊》詩云:「陋室有文史,高門有笙竽。

何能辯榮辱,且欲分賢愚。」

蓋言貧者文史之樂,賢於富者笙竽之樂也。

《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四]

司馬遷游一江一 淮汶泗之境,紬金匱石室之書,而作《史記》。

上下數千年殆如目睹,可謂孤拔。

初遭李陵之禍,不肯引決而甘腐刑者,實欲效《離一騷一》《呂覽》《說難》之書以攄(抒)憤悱。

故荊公詩云:「嗟子刀鋸間,悠然止而食。

成書與後世,憤悱聊自釋。」

觀《史記》評贊於范雎、蔡澤則曰:「二子不困厄,烏能激乎?」

於季布則曰:「彼自負才,故受辱而不羞。」

於虞卿則曰:「虞卿非窮愁,則不能著書以自見。」

於伍員則曰:「隱忍以就功名。」

至於作《貨殖》《遊俠》二傳,則以家貧不能自贖,左右親戚不為一言而寄意焉。

則荊公釋憤悱之言,非虛發也。

《韻語一陽一秋》[卷八]

晨一牝一妖鴟,索家生亂,自古而然。

故夏姬亂陳,費無極亂楚。

李義山詠北齊云:「小憐(蓮)玉一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一陽一。」

東坡:「城(成)都畫手開十眉,橫雲卻月爭新奇。

遊人指點小顰處,中有漁一陽一胡一 馬嘶。」

熟味此詩,則「吳人何苦怨西施」,豈足稱詠史哉!等而下之,凡移於尤(此)物[者],皆可以為戒。

《黃常明》[《溪詩話》卷一○]

杜牧、張祜皆有《春申君絕句》。

杜云:「烈士思酬國士恩,春申誰與快冤魂!三千賓客總珠履,欲使何人殺李園?」

張云:「薄俗何心議感恩,諂容卑跡賴君門。

春申還道三千客,寂寞無人殺李園。」

二詩語意太相犯。

烏乎,朱英之言義(盡)矣,而春申不能必用;李園之計巧矣,而春申不能預防;春申之客眾矣,而無一人為春申殺李園者:所以起二子之論也。

余亦嘗有二絕云:「朱英意(若)在強黃歇,黃歇如何弱李園?一旦棘門奇禍作,自貽伊戚向誰論!」又:「先秦豈謂嬴為呂,東晉那知馬作牛!不悟春申亦如許,敢憑宮掖妻邪謀!」同上[《韻語一陽一秋》卷七]

唐淄青李師道倚蔡為重,稱兵不軌。

洎蔡平,師道乃始震悸。

憲宗命削其官,詔諸軍進討。

於是六節度之兵興矣。

故劉夢得嘗為《天齊行》二篇以快師道之死。

夫師道猖獗狂悸,反噬其主,人怨神怒,豈能居覆載之中乎?故夢得云:「牙門大將有劉生,夜半射落欃槍星。」

又云:「太山沉寇六十年,旅祭不饗生愁煙。

今逢聖君欲封禪,神使一陰一兵來助戰。」

夫劉悟,本軍之將也,力為師道屯一陽一谷以當魏博,乃倒戈以攻其主;太山,本土之神也,宜福其地,而乃以一陰一兵助敵:則人怨神怒可知矣。

將叛其君,神叛其主,豈非以此始者以此終乎?天之所報速矣。

同上[同上卷八]

杜子美身遭離亂,復迫衣食,足跡幾半天下。

自少時游蘇及越,以至作諫官,奔走州縣,既皆載《壯游》詩矣。

其後《贈韋左丞》詩云:「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則自長安之齊魯也。

《贈李白》詩云:「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

則自東都之梁宋也。

《發同谷縣》云:「賢有不黔突,聖有不暖席。」

「姑來茲山中,休駕喜地僻。

奈何物迫(迫物)累,一歲四行役。」

則自隴右之劍南也。

《留別章使君》云:「終作適荊蠻,安排用莊叟。

隨雲拜東皇,掛席上南鬥。」

則自蜀之荊楚也。

夫士人既無常產,為饑所驅,豈免仰給於人,則奔走道途,亦理之常爾。

王建云:「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圓缺。

百年歡樂能幾何,在家見少行見多。

不緣衣食相驅遣,此身誰願長奔波。」

李頎亦云:「男兒在世無產業,行子出門如轉蓬。」

皆為此也。

同上[同上卷二○]

陶淵明《乞食》詩云:「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而繼之以「感子漂母惠,愧我韓才非(非韓才)」,則求而有獲者也。

杜子美《上水遣懷》云:「驅馳四海內,童稚日餬口。」

而繼之以「但遇新少年,少逢舊知友」,則求而無所得者也。

山谷《貧樂齋詩》云:「饑來或乞食,有道無不可。」

《過青草湖》云:「我雖貧至骨,猶勝杜陵老。

憶昔上岳一陽一,一飯從人討。」

由是論之,則杜之貧甚於陶,如(而)山谷之貧尚優於杜也。

同上[同上]

老杜避亂秦蜀,衣食不足,不免求給於人,如《贈高彭州》云:「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饑寒。

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客夜》詩云:「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

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狂夫》詩云:「厚祿故人書斷絕,常饑稚子色淒涼。」

《答裴道州》詩云:「露(虛)名但蒙寒一溫一 問,泛一愛一不救溝壑辱。」

《簡韋十》詩云:「因知貧病人須棄,能使韋郎跡也疏。」

觀此五詩,可見其艱窘而有望於朋友故舊也。

然當時能期(賙)之者幾何人哉?劉長卿云:「世情薄恩義,俗態輕窮厄。」

山谷云:「持饑望路人,誰能顏色一溫一 ?」

余於子美亦云。

《葛常之》[同上]

李翱賦:「眾囂囂而雜處[兮],鹹歎老而嗟卑。

顧予心獨不怨兮,慮行道之猶非。」

文忠常稱之。

觀老杜「漢一陰一有鹿門,滄海有靈槎。

焉能學眾口,咄咄空咨嗟。」

正同此意。

同上[《溪詩話》卷五]

樂天謫潯一陽一,[稹]寄左降詩云:「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得(謫)九一江一 。

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吹雨入寒窗。」

白謂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僕心哉!至今每吟,猶惻側耳。

復貽三韻云:「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

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燈前。」

去來乃士之常,二公不應如此慼慼也。

子瞻《送文與可》云:「奪官遣去不自覺,曉梳脫髮誰能收!」推之前詩,厥論尚(高)矣。

然居易《答元書》以「三太」為報,且雲可以樂之終身者。

悲歎之語,恐特傷離索耳。

《溪》[卷八]

「詩有(者)人之情一性一也,非強諫爭於庭,怨詈於道,怒鄰詈坐之所為也。」

余謂怨(怒)鄰詈坐固非詩本指,若《小弁》親一親,未嘗無怨;《何人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未嘗不憤。

謂不可諫爭,則又甚矣,箴規刺誨何為而[作]?古者帝王尚許百工各執藝事以諫,詩獨不得與工技等哉?故譎諫而不斥者,惟《風》為然。

如《雅》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彼童而角,實訌(虹)小子。」

「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

忠臣義士欲正君定國,惟恐所陳不激切,豈盡優柔婉媚(晦)乎?故樂天《寄唐生詩》云:「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

子建稱孔北海文章多雜以嘲戲,子美亦戲效俳諧體,退之亦有「寄詩雜談(詼)俳」,不獨文舉為然。

自東方生而下,禰處士、張長史、顏延年輩,往往多滑稽語。

大抵才力豪邁有餘,而用之不盡,自然如此。

韓詩「濁醪沸入口,口角如銜鉗」;「試以(將)《詩》義授,如以肉貫串」;「初食不下喉,近亦能稍稍」:皆謔語也。

坡類集(集類)此不可勝數。

《寄蘄簟與蒲傳正》云:「東坡病叟長羈旅,凍飢餓吟如饑鼠。

倚賴東風先(洗)破衾,一夜 雪寒披故絮。」

《黃州》云:「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將之湖州》云:「吳兒膾薄(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垂。」

又「尋花不論命,一愛一雪長忍凍。

天公非不憐,聽飽即喧哄。」

《食筍》云:「紛然生喜怒,似被狙公賣。」

《種茶》云:「饑寒未己(知)免,已作太飽計。」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

「寒來憑空案,一字不可煮。」

皆斡旋其語而弄之,信恢刃有餘,與血指汗顏者異矣。

《黃常明》[同上卷一○]

《詩眼》云:山谷常言,少時曾誦薛能詩云:「青春背我堂堂去,白髮欺人故故生。」

孫莘老問云:「此何人詩?」

對曰:「老杜。」

莘老云:「老杜詩不如此。」

後山谷語傳師云:「庭堅因莘老之言,遂曉老杜詩高雅大體。」

傳師云:「若薛能詩,正俗所謂歎世耳。」

[《漁隱叢話》前集卷一四]

《後湖集》云:余每讀蘇州「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之語,未嘗不茫然而思,喟然而歎!嗟乎,此余晚泊一江一 西十年前夢耳。

自余奔竄南北,山行水宿,所歷佳處固多,欲求此夢了不可得。

豈蒹葭莽蒼無三湘七澤之壯,雪蓬煙艇無風檣陣馬之奇乎?抑吾且老矣,壯懷銷落,塵土坌沒,而無少日煙霞之想也?慶長筆端丘壑固自不凡,當為余圖蘇州之句於壁,使余隱幾靜對,神遊八極之表耳。

[同上卷一五]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