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四
孝義門
唐一人與親別而復歸,謂之拜家慶。
盧象詩云:「上堂家慶畢,顧與親思(恩)邇。」
孟浩然詩云:「明朝拜家慶,須著老萊衣。」
《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一○]
荊公初去臨川詩云:「馬頭西去淚(百)沾襟,一望親庭更苦心。
已覺省煩非仲叔,安能養志似曾參!」赴調西笑(去)時詩也。
非仲叔,則自傷不能養口體;不如曾參,則自傷不能養志也。
人士(自)一官所驅乃爾,為志亦豈得已哉!後又有詩云:「古人一日養,不以三公換。」
正為此爾。
《葛常之》[卷十]
張劍州以太夫人喪劍州歸,荊公予之詩並示女弟云:「烏辭反哺顛毛黑,鳥引思歸口舌丹。」
又有《張劍州至劍一日以親憂罷》詩云:「白頭反哺秦烏側,流血思歸蜀鳥前。」
所賦皆一時之事,而語意重複如此,何耶?同上[同上]
陳繹奉親至孝,嘗作慶老堂以娛其母。
介甫贈之詩云:「種竹常疑出冬筍,開池故合湧寒泉。」
蓋不獨詠堂前景物,而孝感之事實寓焉。
出冬筍暗用孟宗事,湧寒泉暗用姜詩事。
同上[同上]
王稚川調官京師,母老,留鼎州,久不歸侍。
嘗閱貴人歌舞,有詩云:「畫堂玉珮縈雲響,不及桃源《欸乃歌》。」
山谷次韻諷之曰:「慈母每占烏鵲喜,家人應賦《扊扅歌》。」
可謂盡朋友責善之義。
谷至孝,奉母安康君至為親滌廁牏,浣中裙,未嘗頃刻不供子職。
洎貶黔南,不能與親俱,則《贈王郎》詩云:「留我左右手,奉承白髮親。」
《至贛上食蓮有感》則曰:「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亦可見其孝誠矣。
余聞無瑕者可以戮人,則其告稚川之語未為過也。
老杜《送李舟》詩非不歸重,而其中亦不能無譏焉,所謂「舟也衣綵衣,告我欲遠適。
倚門固有望,斂衣(衽)就行役。
南登吟《白華》,已見楚山碧。
何時太夫人,堂上會親戚。」
豈非譏其無方之遊耶?孔子云:「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
則山谷、少陵之詩,皆孔子之意也。」
[同上]
人之事親,當以敬為主。
故孔子告子游曰:「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束皙作《補亡詩》,於《南陔》《白華》二篇每以為言。
《南陔》曰:「養隆敬薄,惟禽之似。」
《白華》曰:「竭誠盡敬,亹亹忘劬。」
可謂得孔子之旨矣。
今之人恃親之一愛一己而忘其敬者多,故表而出之,以為事親之戒。
同上[同上]
李白《樂府》三卷,於三綱五常之道,數致意焉。
慮君臣之義不篤也,則有《君道曲》一(之)篇。
所謂:「軒後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小白鴻翼於夷吾,劉葛魚一水[本無]二。」
慮父子之義不篤也,則有《東海勇婦》之篇,所謂:「淳於免詔獄,漢主為緹縈。
津妾一棹歌,脫父於嚴刑。
生(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慮兄弟之義不篤也,則有《上留田》之篇,所謂:「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一交一 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一胡一 乃尋天兵。」
慮朋友之義不篤也,則有《箜篌謠》之篇,所謂:「貴賤一交一 結(結一交一 )心不移,惟有嚴陵及光武。」
「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
「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慮夫婦之情不篤也,則有《雙燕離》之篇,所謂:「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
玉樓珠閣不獨棲,金窗繡戶長相見。」
徐究自(白)[之]行一事,亦豈純於行義者哉!永王之叛,白不能潔身而去,於君臣之義為如何?既合於劉,又合於魯,又娶於宋,又攜昭一陽一、金陵之一妓一,於夫婦之義為如何?至於友人路亡,白為權窆;及其麋(糜)潰,又收其骨:則朋友之義庶幾矣。
《送蕭[三]十一之魯兼問稚子伯禽》有「高堂倚門望伯魚,魯中正是趨庭處」,「君行既識伯禽子,應駕小車騎白羊」之句,則父子之義庶幾矣。
如弟凝、錞、儕(濟)、況、綰各贈詩以致其雍睦之情,則兄弟之義庶幾矣。
惜乎二失既彰,三美莫贖,此所以不能為醇儒也。
《韻語一陽一秋》[同上]
樂天及第後歸覲,留別同年云:「擢第未為貴,拜親方始榮。」
此毛[義]得檄而喜之意也。
論者以「春風得意[馬蹄]疾」決非孟郊語,其氣格亦不類。
而白公亦有:「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程。
翩翩馬蹄疾,春風(日)歸鄉情。」
此又不可曉也。
《黃常明》[[《溪詩話》卷七]
範文正公「雷霆日有犯,始可報吾親」,誰謂臣子忠[孝]難於兩全也!「蒞官不敬」,「戰陣無勇」,本非事親事,《禮記》[必]以為非孝,公之謂歟!《黃常明》[同上]
宗族門
謝師厚生女,梅聖俞與之詩曰:「生男眾所喜,生女眾所丑。
生男走四鄰,生女各張口。
男大守《詩》《書》,女大逐雞狗。」
又云:「何時集(某)氏郎,堂上拜媼叟。」
蓋戲師厚也。
陳琳、杜甫詩,及《楊妃外傳》,其說異焉。
琳痛長城之役,則曰:「生男戒勿舉,生女哺用哺(脯)。」
杜甫傷關西之戍,則曰:「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楊妃專一寵一 帝室,金印盩綬,一寵一 遍於銛、釗;象服魚軒,榮均於秦、虢。
當時遂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卻為門楣」之詠。
而樂天《長恨歌》亦云:「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今師厚之女敏(毓)質儒門,不過求賢士以為之配爾。
縱不至負薪如瞿(翟)婦、餉舂如孟光,亦豈能預知其必大富貴,亢(光)不榮族如蒲[津]之婦人乎?宜其聖俞以為戲也。
《韻語一陽一秋》[卷一○]
《傳》曰:學士大夫,則知尊祖矣。
族之所在,祖之所自出也,其可以不敬乎?陶淵明有《贈長沙公》詩,序云:「予於長沙公為族祖,同出大司馬。
昭穆既遠,已為路人。」
故其詩云:「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晤歎,念斯厥初。
禮服遂悠,歲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焉踟躕。」
蓋深傷之也。
長沙公於淵明如此,而淵明乃以教載(尊祖)自任,其臨別贈言之際,有「進簣雖少(微),終左(焉)為山」之句。
嗚呼,淵明亦可謂賢矣。
杜子美數訪從孫濟而不免於防猜。
故其詩云:「所來為宗族,亦不為盤餐。」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觀長沙與濟,尊祖之義掃地矣。
《韻語一陽一秋》[卷二○]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