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十九
隱逸門
世人謂(論)淵明,皆以其專用肥遁,初無康濟之念,能知其心者寡也。
嘗求其集,若云:「歲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又有云:「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
其自樂田畝,乃卷懷不得已耳。
士之出處,未易為世俗言也。
《韻語一陽一秋》[《溪詩話》卷八]
瓢之為器,貧者所用,故顏子以一瓢飲,而揚子比之山雌。
文康公築室泛金溪上,闔門千指,朝齏暮鹽,未嘗敢以貧為病。
嘗因溪結亭,號曰瓢飲,蓋欲少見慕賢好古、安貧樂道之意。
予嘗有詩云:「我不學許由隱煙霧,得瓢不飲惟掛樹。
又不學德義居虎丘,帶瓢入市多騎牛。
分無玉甌囊古錦,病渴文園只瓢飲。
不(下)瞰金溪新結亭,未須引吸如長鯨。
但願金溪化為酒,歲歲持瓢醉花柳。」
[《韻語一陽一秋》卷二○]
《杜尋苑(范)十隱居》云:「侍立小童清。」
義山《憶正一》云:「爐煙銷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子厚云:「日午獨眠(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秀老云:「夜深童子喚不起,猛虎一聲山月高。」
閒棄山間累年,頗得此數詩氣味。
[《溪詩話》卷四]
陳摶負經綸才,歷五季亂離,遊行四方,志不遂,入武當山,後隱居華山。
自晉漢以後,每聞一朝革命,顰蹙數日。
人有問者,瞪目不答。
一日,方乘驢游華一陰一市,聞太祖登極,驚喜大笑。
問其故,又笑曰:「天下自此定矣。」
太祖方潛龍時,摶嘗見天日之表,知太平之有自矣。
遁跡之初,有詩云:「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見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豈淺哉!邵伯一溫一 《易學辨惑》
陳摶,周世宗嘗召見[賜號白雲先生]。
太平興國初,再召赴闕。
太宗賜詩云:「曾向前朝出(號)白雲,後來消息杳無聞。
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先生服華一陽一巾,草屨垂絛,以賓禮見,賜坐。
《澠水燕談》[卷四]
康節除秘書省校書郎穎州一團一 練推官,辭,不許。
既受命即引疾不起,且以詩答鄉人曰:「平生不作皺眉事,天下應無切齒人。
斷送落花安用雨,裝添舊物豈須春!幸逢堯舜為真主,且放巢由作外臣。
六十病夫宜揣分,監司無用苦開陳。」
《言行錄》
後復再召,摶辭曰:「九重仙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雲留住。」
《辯惑》
種放別業在終南山,後生從之學者甚眾。
一性一頗嗜酒,躬耕種秫以自釀。
所居有林泉之勝,殊為幽絕。
真宗聞之,遣中使攜畫工圖之,開龍圖閣,召輔臣觀焉,上欲(歎)賞之。
其後復聞魏野居有幽致,帝亦遣人圖之。
故野有詩云:「幽居帝畫看。」
《澠水燕談》[卷四]
張橫渠《八翁吟》詩十首:「步虛聲裡八奇翁,八奇須信古英雄。
賓朋未散山翁醉,聽歌同入醉鄉中。」
「傅巖巖下築巖翁,幽通心與帝心通。
憂勤未感思賢夢,相霖何日見成功!」「磻溪溪畔釣魚翁,濯纓溪水聽溪松。
龜猷未告非熊兆,漁蓑堪笑老龍鍾。」
「老原原上卜年翁,感天功業動天聰。
流言未信成王悟,悟成全得起禾風。」
「龜山山下感麟翁,麟翁知己幾時逢。
自從顏孟希蹤後,幾人今日更希蹤!」「青牛西去伯一陽一翁,當年夫子歎猶龍。
立言為恐真風喪,豈知言立喪真風。」
「寓言豪誕漆園翁,誇談名理浩無窮。
早知懸解人間世,爭知懸解不言中!」「一身無礙竺乾翁,遍圓身世戒身同。
船師從我乘桴去,頑空中與指真空。」
「褒斜谷口臥龍翁,量如一江一 海氣如虹。
不應三顧逢先主,至今千載慕冥鴻。」
「籃輿多病八吟翁,雲賓溪叟恣游從。
清時無事青山醉,青山仍醉最青峰。」
處士魏野字仲先,陝州人。
居於東郊,築草堂,有水竹之勝。
好彈琴,作詩清苦,多聞於時。
前後郡中皆所禮遇。
上祀汾一陰一召之,辭疾不至。
野以詩贄公曰:「從前輔相皆頻出,獨在中書十五秋。
泰岳汾一陰一俱禮畢,這回好伴赤松游。」
公覽之,喜形於色,以酒茗藥物為答。
素編先公遺札,有公自寫此詩數本。
《王文公正遺事》
旦得詩感悟,以疾屢辭政一柄一,遂拜太尉、玉清昭應宮使。
又曰:魏野謂寇准曰:「自古功名蓋世少有全者。」
因與詩曰:「好去上天辭將相,歸來平地作神仙。」
及貶,始悔不用野之言雲。
《仁宗政要》
《復齋漫錄》云:晉皇甫謐《高士傳》載,四皓見秦政虐,乃避入藍田山,作歌曰:「漢之(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燁燁紫芝,可以療饑。
唐虞世遠,吾將安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
富貴之畏人,不如貧賤之肆志。」
[《漁隱從話》後集卷一]
林逋字君復,居杭州西湖之孤山。
真宗聞其名,賜號和靖處士,詔長吏歲時勞問。
逋工於畫,善為詩,如[「草泥行郭索,雲木叫鉤輈」,頗為士大夫所稱。
又]《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評詩者謂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及(又)其臨終為句云:「茂陵他日求遺稿,尤喜初(曾)無《封禪書》。」
尤為人稱誦。
自逋之卒,湖山寂寥,未有繼者。
《歸田錄》[卷二]
又《青箱雜記》云:逋,景祐初尚無恙。
範文正公亦過其廬,贈逋詩曰:「巢由不願仕,堯舜豈遺人?」
又曰:「風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
其激賞如此。
《言行錄》
武夷之溪東流凡九曲,而第五曲為最深。
蓋其山自北而南者,至此而盡聳。
全石為一峰,拔地千尺。
上小一平處,微戴土生林木,極蒼翠可玩。
而四隤稍下,則反削而入如方屋帽者,舊經所謂大隱屏也。
……直屏下兩麓相抱之中,西南向為屋三間者,仁智堂也。
堂左右兩室,左曰隱求,以待棲息。
朱氏《隱求室》詩曰:「晨窗林影開,夜枕山泉響。
隱去復何求,無言道心長。」
丘氏詩曰:「抱□(膝)小窗深,讀書空谷響。
一笑有會心,紛紛自□長。」
項氏詩曰:「種桑不療寒,蒔粟長苦饑。
饑寒□□(亦時)有,但使願無違。」
袁氏詩曰:「本是山中人,歸作山中友。
豈同荷筱老,永結躬耕耦。
浮雲一出岫,膚寸彌九有。
此志未可量,見之千載後。」
劉平父詩曰:「寧懷棲遁情,閒袖經綸手。
風雲倘未期,猿鶴且為友。」
萬氏詩曰:「平生區中緣,中歲從黃綺。
出處本無心,誰雲今隱幾?」
黃子厚詩曰:「隱側混樵牧,堅高存聖功。
懷哉得所尚,一瓢從屢空。」
[《朱文公文集》卷九,他人和詩系本集編者輯]
韓氏《次棹歌韻》:「宛宛溪流疊九灣,山猿時下鳥關關。
釣磯茶灶山中樂,大隱屏邊日月閒。」
[同上]
淮南小山作《招隱》,極道山中窮苦之狀,以風切遁世之士使無遐心,其旨深矣。
其後左太沖、陸士衡相繼有作,雖極清麗,顧乃自為隱遁之辭,遂與本題不合。
故王康琚作詩以反之,雖正左、陸之誤,而所述乃老氏之言,又非小山本意也。
十月十六日夜坐,許生(「生」作「進之」)挾琴過予書堂,夜久月明,風露淒冷,生揮弦度曲,聲甚悲壯。
既乃更為《招隱》之一操一,而曰:「谷城老人嘗欲為予依永作辭而未就也。」
予感其言,因為推本小山遺意,戲作一闋,[又為一闋]以反之,口授許生,寫呈谷城老者[及]諸名勝,請共賦之,以備山中異時故事云:「南山之幽,桂樹之稠,枝相樛,高拂千崖素秋。
下臨深谷之寒流。
王孫何處,扳援久淹留!聞說山中,虎豹晝嗥;聞說山中,熊羆夜咆。
叢薄深林鹿呦呦。
獼猴與君居,山鬼伴君游。
君獨一胡一 為自聊。
音留。
歲雲暮矣將焉求。
思君不見,我心徒離憂。」
「南山之中,桂樹秋風,雲冥濛。
下有寒棲老翁。
木食澗飲迷春冬。
此間此樂,優遊眇何窮?我一愛一[一陽一]林,春葩晝紅;我一愛一陰一崖,寒泉夜淙。
竹柏含煙怕(悄)青蔥。
徐行發《商歌》(清商),安坐撫孤(枯)桐。
不問簟(簞)瓢屢空,但把(抱)明月甘長終。
人間雖樂,此心誰與同!」右《隱》(按:以上見《朱文公集》卷一,第一首作「招隱」,第二首作「反招隱」,文集無下二首)「南山之阿,桂樹婆娑,雲嵯峨。
下蔭連蜷舊柯。
秋思渺渺秋風多。
王孫不見,扳援時寤歌。
岑寂空山,良宵月華。
詰曲前溪,春流迅波,秀木盤紆雜青莎。
猿猴慕熊羆,麋鹿友麚。
荒忽淹留奈何,思君使我長咨嗟。
人間歲月,驚心易蹉跎。」
「幽居中林,散發披襟,山嶔崟,慰此棲遲素心。
綠綺一曲傳清音。
超然忘世,誰能共浮沉。
遠汲寒溪,煙雨晝一陰一;獨宿空齋,哀猿夜吟。
竹柏搖風更蕭森。
春蘭得芳紉,秋菊伴孤斟。
此意寧論古今。
勸君與我同投簪。
徜徉歸去,歌谷雲深。」
右《反招隱》
恬退門
《蔡寬夫詩話》云:乖崖少喜任俠,學擊劍,尤樂聞神仙事。
為舉子時,嘗從陳希夷欲分華山一半。
希夷以紙筆蜀箋贈之。
公笑曰:「吾知先生之旨矣,殆欲驅我入鬧處乎?」
然一性一極清介,居無妾媵,不事服玩。
朝衣之外,燕處惟紗帽皂絛,一黃土布裘而已。
至今人傳其畫像,皆作此飾。
始及第時,嘗以詩寄傅霖逸人云:「前年失腳下魚磯,苦戀明時不忍歸。
為報巢由莫相笑,此心非是一愛一輕肥。」
李順之亂,乖崖帥蜀,有詩寄陳希夷云:「一性一愚不肯住山林,剛要清流擬致君。
今日星馳劍南去,回頭慚愧華山雲。」
皆[見]真(其)素志也。
[《漁隱從話》後集卷一九]
《復齋漫錄》云:唐一人詩:「有意效承平,無功答聖(盛)明。
灰心緣忍事,霜鬢為論兵。
道直身還在(泰),恩深(思屯)命轉輕。
梅鹽非擬議,葵藿是平生。
白日長垂照,青蠅謾發聲。
嵩一陽一舊田宅(地),終使謝(擬自)歸耕。」
中書後堂□(北)軒西壁有題灰心霜鬢之句者,驗其筆跡,舊相李公迪之書也。
李入相時,邊兵未動,意在忍事之語。
元獻《中書即事》詩敘其事云:「慘慘高槐落,淒淒余菊寒。
粉牆多記墨,聊為拂塵看。」
正為此也。
苕溪漁隱曰:「《蔡寬夫詩話》以『灰心緣忍事,霜鬢為論兵』之句是裴晉公作,李文定嘗親書於中書壁間。」
[同上卷二○]
《蔡寬夫詩話》云:「正獻公以清德直道聞天下,而風姿尤奇古。
年近七十,髮鬢皤然無一一莖一黑者。
居相位未幾,以歲旦請老,一章得謝,退居睢一陽一。
歐一陽一文忠公未顯時,正獻推薦特厚。
及文忠為留守,日與公酬唱,文公(忠)有答公見贈,末章云:『報國如乖願,歸耕寧買田。
期無辱知己,肯逐利名遷?』熙寧初,文忠致政歸汝一陰一,時正獻捐館已十有五年矣。
文忠復用前詩題其祠堂云:『門生今白首,墓木已蒼煙。
報國如乖願,歸耕寧買田。
此言今踐,知不愧黃泉。
』」苕溪漁隱曰:「《昭陵諸臣傳》雲,慶歷四年[正獻]拜中書門下平章事。
每內降與恩澤者,積數十而面納上前。
上嘗謂諫官歐一陽一修曰:『外人知衍封還內降。
吾居禁中,有求恩[澤]者,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於所封還也。
』由是,僥倖[者]不悅,出知兗州。
明年正旦上表曰:『臣年七十,願還上印綬。
』乃以太子少師致仕。
議者謂故相一上章得請,以三少致仕,皆非故事。
蓋宰相賈昌朝疾之[也]。
蔡寬夫雲正獻居相位未幾,以歲旦請老,不言[出]鎮東魯,蓋闕文也。」
[同上卷二一]
《迂叟詩話》云:王太尉旦從車駕過陝,魏野貽詩曰:「昔時宰相年年替,君在中書十一(二)秋。
西祀東封俱已了,如今好伴赤松游。」
王袖其詩以呈上,累表請退,上不許。
苕溪漁隱曰:「余按《三朝正史》雲,旦登一柄一用十八年,為相僅一紀。
素羸多疾,又以名位太重,憂畏不自安。
連歲拜章求解。
上素重其德望,聞其引退,甚不樂,優詔褒答,繼以面諭。
旦一日獨對滋福殿,令左右扶掖而升,復求遜位。
上睹其瘦瘁,憫然許之。
則《迂叟詩話》以為上不許,蓋誤矣。
其《蔡寬夫詩話》雲遂得謝,此言良是。」
[同上卷二○]
《劉(蔡)寬夫詩話》云:萊公自永興被召,魏野以詩送之曰:「好去上天辭富貴,卻來平地作神仙。」
王文正從東封回,野亦寄以絕句云:「西祀東封今已了,好來相伴赤松游。」
文正袖此詩求退,遂得謝。
萊公晚歲南遷,世多言不能如文正用野言,蓋志士仁人亦各有志。
觀萊公末年所為,豈愧文正也哉!山人處士,其言[不得]不如此,或用或不用,各系其人。
要之,不溺於富貴以(與)貪得則一也。
野有子,亦[有]父風。
宋景文嘗贈以詩云:「姓名高士傳,父子少微星。」
[同上]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