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戰爭史》第三節 川軍攻佔鄉城,穩定川邊局勢:尹昌衡決定繼續從省城一抽一調部隊,厚集兵力,乘勝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國近代戰爭史》第三節 川軍攻佔鄉城,穩定川邊局勢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三節 川軍攻佔鄉城,穩定川邊局勢

川軍雖然擊退了藏軍對川邊的第二次進攻,但鄉城一帶仍為藏軍所控制。

尹昌衡決定繼續從省城一抽一調部隊,厚集兵力,乘勝向鄉城發動進攻。

這是一次歷時較長,並對穩定川邊局勢具有重要意義的作戰。

一、川軍的作戰部署

鄉城地處巴塘、理塘之南,靠近雲南邊境,周圍皆山,城西有桑披嶺為天然屏障,城東的無即河水流湍急,不便舟楫航行。

此外,馬鞍山、冷龍灣、阿都、下窪、門坎山、八格等處,均為險要之地,亦為進攻鄉城必由之路,雖山道崎嶇,但能通行馱馬。

鄉城駐有藏軍三四千人,主要是步騎兵,還有少量炮兵。

武器有日式速射山炮、德式管退炮各一門,另有五子、九子、十二子等雜式快槍(平均二三人有一支),其餘均為土槍、土炮和刀矛。

1913年4月2日,孫紹騫在理塘接替嵇廉為攻鄉總指揮。

4日,由省城派出的第四師參謀長劉成勳率混成支隊到達理塘。

於是,確定了進攻鄉城的部署:劉成勳率混成支隊步兵三個營、炮兵二個連、機關鎗一個排為左路,由理塘經稻城向鄉城進攻;孫紹騫率步兵一營和朱森林、周尚赤的兩個步兵營及炮隊、衛生隊等為右路,由喇嘛椏(丫)經火珠鄉向鄉城進攻。

二、右路軍攻佔冷龍灣

在右路軍發起進攻之前,盤踞鄉城的藏軍一部突然圍攻靠近喇嘛椏的東龔。

川軍支隊長周尚赤率部反擊,將藏軍擊退,並奪獲日式速射炮一門,其它軍械數十件。

右路軍首戰告捷,士氣高漲。

孫紹騫決定每兵暫發糌粑兩碗,於5月15日分三路發起進攻。

16日,一舉攻克下窪、阿都,17日又克火珠鄉的山根子。

因部隊缺糧,遂暫駐火珠鄉。

該處喇嘛寺之堪布羅松成獻出雜糧千包,以濟軍食,於是士氣復振。

5月23日,朱森林率隊由山根子向馬鞍山進攻。

馬鞍山路隘林密,藏軍憑險堅守。

朱部與之激戰一日,未能攻克。

孫紹騫令周尚赤等率部往援,合力進攻,始將馬鞍山佔領。

藏軍退守冷龍灣的碉房、堅卡1,進行防禦。

川軍進攻數日,終不能克。

當時部隊缺糧缺水,士氣頗受影響。

6月3日,孫紹騫親自到達前線,安定軍心。

6月25日,川軍再次發起進攻,將藏軍擊退,先後攻佔了冷龍灣和門坎山。

三、左路軍進佔稻城

4月25日,左路軍進至拉波,偵知藏軍在夕波築有堅卡十餘處、碉房數十座,外有散兵壕和深溝。

27日夜,劉成勳密令三營營長張建勳率所部及炮兵第二連,參謀賴心輝率預備營一、四連和機槍排,分道潛占各要隘。

28日上午8時發起進攻,先用炮火猛烈轟擊,繼以步兵第九連由界牌山腰向夕波正面,第一、十一連從左右兩翼同時進攻。

戰至下午4時,川軍連克十餘座碉房,迫使藏軍向稻城方向退走。

夕波告捷後,附近的藏軍相繼投誠。

5月3日,攻鄉左路川軍收復大橋,8日進佔色母,一逼一近稻城。

稻城附近群山環繞,中為平坦壩地,築有碉房數十座,堅卡十餘處。

藏軍分佔東西兩側高山及壩內碉房。

劉成勳命預備營營長張英率步兵一個營、炮兵一個連為第一隊,進攻右側高山,命三營營長張建勳率步兵一個營、炮兵一個連為第二隊,進攻左側高山;命參謀賴心輝率步兵一個營、機槍兵一個排為第三隊,防守各隘口,相機應援。

5月10日晨6時,川軍開始進攻。

由於第一隊需通過開闊的低窪地,張英派出敢死隊冒敵炮火匍匐前進,接近山邊,經四小時激戰,奪取山頂堅卡四座,進至距藏軍主陣地五六百米處。

張英一面命炮兵向藏軍主陣地射擊,一面要求第三隊派出機槍一挺抄襲藏軍退路。

炮兵連續發射炮彈四十餘發,擊毀碉房十餘座,爾後轉移火力向稻城城內集中射擊。

與此同時,張建勳所率之第二隊與藏軍步騎兵千餘人接戰,至上午10時,奪得堅卡六七座,並以一個連迂迴藏軍右翼,粉碎了藏軍從左翼抄襲的企圖。

下午3時,一、二隊分別向當面之藏軍發起總攻。

稻城及壩內之藏軍動搖,紛紛逃竄。

川軍攻佔稻城後,立即乘勝追擊,於16日克桑堆。

藏軍向鄉城退卻。

四、會攻鄉城

稻城戰後,劉成勳於5月27日率部隊主力繞道進攻中鄉城2,在簇東高地擊退藏軍的攔阻,進入八格村南的狹谷,遭到谷底和山頂藏軍三千人的襲擊。

張建勳督率前衛營各隊迅速奪佔了谷底的一座堅卡作掩護。

劉成勳見前衛營受阻,立即命賴心輝率兵向左面山頂迂迴,連長李邦君、蕭子英率兵向右面山頂攻擊,張英督隊策應。

入夜,藏軍敗退。

劉成勳乘機率隊追擊二十餘里,始出谷口,並乘勢攻取了八格村及上鄉城各要隘。

藏軍焚燬橋樑,退守對河貢撒、俄雜及業窪等地,憑險頑抗。

5月29日,劉成勳部因無造筏架橋器材,遂挑選士兵數百人,從上下游泅渡,分左右兩翼實施強攻,並在對岸用火炮、機槍火力予以支援。

部隊渡江後,攻佔貢撒、俄雜,河左部隊則直一逼一業窪。

業窪距定鄉城二十餘里,叢林茂密,堅卡重重。

6月3日,劉成勳令張英趁夜暗濃霧,率隊進抵業窪左側高山及右側河岸一帶,佔領了進攻出發陣地,於拂曉發起進攻。

藏軍依托碉房、堅卡頑強抵抗。

張英見正面攻擊無效,便命步兵兩個連從左側高山密林中抄襲藏軍後路,炮隊從正面猛擊碉房。

藏軍不支,退向桑披嶺。

左路軍經過連續作戰,前方兵力已不足兩營。

劉成勳遂致電尹昌衡,請求派兵一營,接替後方防務。

6月19日起,劉成勳集中所部兵力,經三晝夜激戰,攻克藏軍屯糧要地羅拉寺。

23日,又攻佔雨窪。

藏軍退至定鄉城外之最後一道防線泥四頂。

至此,川軍左右兩路軍從冷龍灣、雨窪對鄉城形成了鉗形攻勢。

泥四頂兩側高山聳立,森林茂密。

藏軍以少數兵力配置於正面,主力隱蔽集結於左山,企圖側擊從正面進攻之川軍。

張建勳偵知藏軍部署後,命一部兵力從正面佯攻,主力從左側迂迴進攻。

經一日激戰,連奪堅卡十餘座,迫使藏軍退向定鄉。

川軍緊追不捨,搶佔通往定鄉的大橋,為攻城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6月25日黎明,孫紹騫所率之右路軍在攻佔冷龍灣、門坎山之後,即從右翼向定鄉進攻,劉成勳所率之左路軍從泥四頂協同進攻。

經五小時激戰,藏軍動搖,向下鄉城方向撤退。

下午3時,孫、劉兩路軍攻佔定鄉。

不久,江西、江蘇等省爆發了由孫中山等領導的討袁戰爭,四川的熊克武亦舉兵響應,劉成勳支隊奉調返回成都。

西藏少數親英分子又乘機唆使和支持各地暴亂,川邊形勢再度吃緊。

孫紹騫為了應付危局,一面令各營分扎各要地,以保糧道,一面對下鄉城一帶的藏軍進行招撫。

由於親英分子的阻撓和破壞,招撫工作未見成效。

10月31日,藏軍數千人分三股圍攻定鄉。

孫紹騫率部堅守二十餘日,在得到運糧隊的增援後,實施反擊,才得以解圍。

1914年初,川軍先後收復了下鄉城、丹巴及三十九族地區3,從而穩定了川邊局勢。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的世界與中國第二節 英國以武力推銷鴉片,發動侵華戰爭第三節 英國侵華部署與清政府的海防戰備第四節 英軍首次北犯與清軍定海抗戰第五節 廣東軍民的抗英作戰第六節 英軍再次北犯與清軍浙東反攻第七節 英軍侵入長江下游,沿江軍民英勇抗戰第八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金田起義與太平軍轉戰廣西第三節 北攻湘鄂與東取金陵第四節 定都金陵後的軍政決策第五節 北伐第六節 西征第七節 一破江北江南大營第一節 英法等國企圖擴大在華殖民特權第二節 清廷實行對內鎮壓對外妥協政策第三節 英國製造借口,挑起戰爭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第五節 英法聯軍第一次北犯第六節 英法聯軍第二次北犯第七節 英法聯軍第三次北犯第八節 清軍戰敗的原因及其影響第一節 天京內訌後的戰爭形勢第二節 石達開率軍遠征與最後失敗第三節 二破江北大營與三河鎮大捷第四節 二破江南大營與東征蘇常滬第五節 安慶會戰第六節 李秀成部回師江浙與再攻上海第七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的最後失敗第八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失敗的教訓第一節 捻軍的興起第二節 轉戰皖豫邊,與太平軍南北呼應第三節 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與太平軍並肩戰鬥第四節 與太平軍餘部合編,繼續堅持反清戰爭第五節 捻軍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上海小刀會起義戰爭第二節 大成國起義戰爭第一節 貴州各族人民起義戰爭第二節 雲南回民起義戰爭第三節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戰爭第四節 陝甘回民起義戰爭第五節 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俄爭奪中亞和武裝入侵新疆第二節 清政府的戰略方針和戰爭準備第三節 北疆的收復第四節 南疆的收復第五節 伊犁的索還第六節 戰爭勝利的原因第一節 戰爭爆發前後的政治軍事形勢第二節 山西、北寧之戰第三節 戰爭的擴大第四節 清廷對法宣戰及雙方戰略方針第五節 東南沿海防禦作戰第六節 北圻陸路反攻作戰第七節 戰爭的結局與經驗教訓第一節 戰前形勢第二節 日本侵華的軍事準備與中國的軍事概況第三節 戰爭的爆發和雙方戰略方針第四節 平壤之戰第五節 黃海海戰第六節 遼東半島之戰第七節 山東半島之戰第八節 遼東清軍的潰敗第九節 東北和山東人民的英勇抗戰第十節 《馬關條約》的簽訂第十一節 台灣軍民的艱苦抗日第十二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二節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第三節 八國聯軍的組成與清朝軍事概況第四節 大沽、天津之戰第五節 北京之戰第六節 《辛丑條約》的簽訂第七節 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重大歷史意義和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沙俄入侵東北的準備及部署第二節 清朝在東北三省的設防和戰備第三節 戰爭經過第四節 東北人民繼續進行武裝抗俄鬥爭第五節 清軍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英俄兩國對我國西藏的爭奪第二節 英國的戰爭準備與西藏的戰備設防第三節 曲眉仙角、古魯之戰第四節 江孜之戰第五節 拉薩失陷與《拉薩條約》的簽訂第六節 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辛亥革命前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武昌首義成功,全國掀起革命高一潮第三節 漢口、漢陽保衛戰第四節 蘇浙聯軍攻取南京和成立中央臨時政府第五節 辛亥革命戰爭的經驗與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篡權後的倒行逆施第二節 袁世凱鎮壓革命黨的作戰總方針和革命黨人的討袁決策第三節 江西討袁作戰第四節 江蘇討袁作戰第五節 各省討袁相繼失敗第六節 討袁戰爭的教訓第一節 起義武裝的創立和初期活動第二節 襲擊豫鄂兩省敵軍,配合「二次革命」戰爭第三節 轉戰京漢路兩側第四節 西進陝甘,由勝轉敗第五節 回師豫西,最後失敗第六節 白朗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復辟帝制第二節 護國戰爭的醞釀和雙方作戰準備第三節 四川戰役第四節 湘西之戰第五節 滇桂邊之戰第六節 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與護國戰爭之結局第七節 護國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在軍事上的得失第一節 護國戰爭後的國內形勢和護法運動的發生第二節 南北政府的戰略方針及兵力部署第三節 北軍第一次攻湘之戰第四節 北軍第二次攻湘之戰第五節 滇黔靖國軍攻川之戰第六節 粵、閩、贛地區的作戰第七節 護法軍政府改組與孫中山離粵第八節 護法戰爭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一節 沙俄策動外蒙「獨立」第二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獨立」和烏泰叛亂第三節 政府軍抗擊外蒙叛軍向內蒙的進犯第四節 《恰克圖協約》的簽訂和擊退巴布扎布匪軍對內蒙的竄擾第五節 反對沙俄侵蒙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國唆使西藏親英分子發動叛亂第二節 川滇兩省出兵平亂第三節 川軍攻佔鄉城,穩定川邊局勢第四節 英國分割西藏陰謀的破產第五節 戰爭的經驗教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