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戰爭史》第四節 江孜之戰: 1904年4月5日,英軍從古魯出發,向江孜進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國近代戰爭史》第四節 江孜之戰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四節 江孜之戰

一、江孜的陷落

1904年4月5日,英軍從古魯出發,向江孜進犯。

從古魯撤退的藏軍會同拉薩調來的援軍,扼守康瑪一帶的山谷要地,並組織小分隊,沿途襲擾敵軍。

當地藏民也自動拿起武器,紛紛參加抗英鬥爭行列。

英軍進至康瑪南五六里的雪那寺時,遭到藏軍二三百人的頑強抵抗。

侵略軍用步騎兵從三面包圍了該寺。

藏軍英勇戰鬥,給敵以沉重打擊,自己亦傷亡一百餘人,被迫退往藏姆章防守。

英軍佔領康瑪後,大肆搶掠。

西藏民軍翻穿羊皮襖,混在羊群中引一誘敵人,一次即殺傷侵略軍二三十人,使敵人再不敢貿然出來搶劫。

4月9日,英軍從康瑪繼續北犯,當行至距康瑪十五里的山峽時,遭到據守藏姆章兩側高山的藏軍阻擊。

藏軍千餘人依托山地工事,連續打退了敵人幾次衝鋒,使英軍不能前進。

最後,英軍集中全部兵力,在炮火的支援下,一部兵力從正面進攻,一部兵力從翼側迂迴,包圍了藏軍陣地。

藏軍戰士經過英勇搏鬥,被迫突圍。

第二天,英軍乘勢侵佔紹崗,11日進迫江孜。

江孜為宗政一府1所在地,南鄰年楚河,周圍是一片平原,其西有一條路直達日喀則,向東越過卡羅拉山(江孜東七十公里)通往拉薩。

宗政一府設在江孜城區最突出的宗山頂上,是個堅固的堡壘。

在宗山的西北,與之相連的一座小山上有全城最大的寺院——白居寺。

由於駐守江孜的軍隊大部分調往南面各隘口防守,交戰失利後,又沒有及時收攏,因而與英軍相比兵力懸殊。

在此情況下,江孜守軍主動後撤。

4月13日,英軍佔領江孜。

侵略者搶奪了近百噸糧食和數噸火藥,並對附近的寺院及村鎮大肆燒殺搶掠。

英軍佔領江孜後,為了減輕運輸壓力和做好進犯拉薩的準備工作,留下一支擁有五百餘支步槍、兩挺機槍、兩門火炮的部隊和三個星期的食品,隨同榮赫鵬駐紮於江孜年楚河畔的江洛林卡,其餘部隊由麥克唐納率領撤回春丕。

二、卡羅拉戰鬥

江孜失守後,達賴立即動員各地藏民組織民一團一武裝,向江孜一帶集結。

5月初,共有近萬人到達江孜周圍各隘口,其部署是:江孜附近二千五百人,絨谷一千五百人,一浪一卡子二千五百人,熱隆一千人,日喀則一千五百人。

此外,還在卡羅拉設卡守衛。

卡羅拉前通江孜,後通拉薩,向南可以直一插康瑪,切斷英軍的運輸線。

該處設有一道橫跨山谷的五百餘米長的攔阻牆,由二千名西藏民軍把守。

英軍於4月28日派騎兵一個連進行偵察,被卡羅拉守軍擊退。

榮赫鵬擔心藏軍在日喀則、江孜一帶募兵,5月2日下令扣留了江孜守備,並決定在藏軍尚未完全集中之前發動進攻。

1由於駐藏大臣有泰對於西藏軍民的抗英鬥爭非但不予支持,反而橫加指責,執行一條「任其戰任其敗」的可恥方針,助長了敵人的侵略氣焰。

5月3日,榮赫鵬派駐守江孜的三分之二兵力,即工兵三個連、步兵一個連及部分騎兵,攜帶火炮二門、機槍二挺,向卡羅拉進犯。

經過三天行軍,英軍抵達卡羅拉藏軍前沿陣地附近。

侵略軍企圖先從兩翼迂迴,控制攔阻牆後面的制高點,再發起攻擊。

由於繞路過遠,且兩翼岩石陡峭,攀登困難,後又放棄了這一計劃。

5月7日上午10時,英軍被迫從正面發起進攻,以一個半連沿河一床一前進,以一個連向藏軍左側陣地攻擊,以半個連向右側攻擊,其餘部隊隨同炮兵行動和守衛營地。

西藏民軍依托有利地形,頑強抗擊,大量殺傷敵人。

經四小時激烈戰鬥,斃敵軍官一人、士兵十七人,迫使英軍龜縮在山峽中,陷入「絕望之境地」1。

下午2時,英軍再次發起進攻,在優勢火力支援下,佔領了藏軍右翼一段攔阻牆。

藏軍增援部隊五百人立即集結向前機動,準備奪回失去的陣地。

但由於英軍預備隊已從藏軍右翼投入了戰鬥,藏軍的機動受阻。

藏軍為了改變不利態勢,在左翼連續組織了三次陣前突擊,均因遭敵機槍火力的攔擊而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此時,從右翼突入之敵佔領了藏軍側後高地,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藏軍被迫退守一浪一卡子。

這次戰鬥,藏軍在作戰指揮和戰術運用上都有了很大進步,改變了單純防禦的戰法,注意了組織進攻。

但由於裝備落後,加之訓練差,射擊不准,盡避在兵力上佔有優勢,戰士亦不乏勇敢一精一神,終未能阻止英軍的進攻。

在卡羅拉戰鬥激烈進行之際,英軍得知江孜駐地被襲,乃於佔領卡羅拉後,急忙撤軍回救。

三、江孜反擊戰

駐江孜英軍分兵東犯卡羅拉後,僅剩一百七十名士兵防守,力量非常薄弱。

集結在日喀則一帶的西藏民軍獲悉這一情況,乃於5月4日晚出動一千五百人,直一插江孜,很快佔領了帕拉村、白居寺、曲龍寺和宗政一府等要點,控制了整個市區,並包圍了榮赫鵬駐地江洛林卡。

5日黎明前,潛伏於英軍營地周圍的西藏民軍趁敵不備,突然發起進攻。

他們一邊喊殺,一邊衝向敵營,搶佔圍牆槍眼,向敵營房射擊。

敵人遭此突然襲擊,慌亂不堪,有的來不及著裝就被消滅了。

但由於民軍未能及時衝入圍牆,近戰殲敵,致使英軍得到了喘一息時間,組織抵抗。

一部分英軍爬上屋頂,一部分把住了東北營門,拚命向民軍射擊。

民軍幾次攀越圍牆,均遭敵火力殺傷而未成,天明後被迫後撤。

由於組織不嚴密,撤退途中,又有許多戰士犧牲。

在以後幾天的戰鬥中,西藏民軍僅依靠宗政一府的堡壘火力進行封鎖,而未乘敵孤立無援之機,再次發起進攻,徹底殲滅敵人。

英軍殘部利用時間加固了工事。

5月9日,進犯卡羅拉的侵略軍返抵江洛林卡,江孜英軍的防禦能力得到加強,但仍無法擺脫被圍的困境,不得不採取守勢,整天「蟄居斗室,不能越雷池一步」1。

西藏民軍逐步縮小包圍圈,相繼佔領了英軍駐地周圍的幾個村莊,並派兵截擊敵之通郵小分隊,威脅其後方交通安全。

英軍為了改變被動局面,決定對附近村莊進行「掃蕩」。

在民軍頑強抗擊下,進行「掃蕩」的英軍雖然取得了一定戰果,卻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當英軍發現民軍準備襲擊其營地時,即匆忙撤回。

5月24日,從春丕出發的英援軍先頭部隊二百餘人,攜帶十磅火炮兩門,越過乃尼寺(江孜東南十一公里)的火力封鎖,抵達江孜。

英軍在得到增援以後,為了保證後方運輸線的暢通,決定向乃尼寺發起進攻。

但當英軍到達該寺時,西藏民軍已轉移他處。

當時,對英軍安全威脅最大的是駐帕拉村的民軍。

該村位於英軍營地約二公里處,房屋堅固,利於防守,並可直接攻擊英軍防禦工事薄弱的翼側。

5月26日,英軍派步兵三個連及部分工兵,攜爆破器材從正面強攻,炮兵則迂迴佔領了一個可以俯瞰帕拉的山脊陣地,支援步兵戰鬥。

但英軍幾次衝擊均被西藏民軍擊退。

由於房屋牆壁高厚,英軍的榴霰彈失去作用,遂以工兵進行爆破,企圖突破民軍的防禦。

但英軍爆破一次,僅能進入一個庭院,無法擴大突破口。

西藏民軍依托有利地形,與英軍逐屋逐院展開爭奪,先後斃傷敵官兵二十三人。

經過十一小時的艱苦戰鬥後,民軍始被迫後撤,英軍隨即佔領帕拉村。

之後,民軍致力於加強宗政一府堡壘的防禦,並不斷前出襲擾敵人,使英軍不得安寧。

英軍由於兵力單薄,不敢貿然向宗政一府發動進攻,以致仍處於被圍狀態。

6月5日,榮赫鵬率四十名騎兵馳回春丕求援,途經康瑪時,受到三百多名藏軍的襲擊,幾乎斃命。

西藏民軍在江孜反擊作戰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士氣。

可惜的是,民軍缺乏嚴密的組織和得力的指揮,因而未能一鼓作氣,徹底殲滅敵人。

江孜戰局的變化,使英國政一府手忙腳亂。

英印事務大臣布羅德裡克聲稱:「政一府業已決定,不管什麼生力軍,只要印度政一府認為必要,均可調往江孜去。」

16月中旬,侵略軍的增援部隊在春丕集結,計有:四個土著士兵營2二千八百人、英皇家步兵連四百人、英山炮連二百五十人、土著山炮連一百人、土著山地步兵連二百人、民夫和運輸人員七千六百人和配屬的其它小分隊,總計在一萬一千五百人以上。

除來福槍、手槍外,尚攜有火炮十二門、機槍數挺。

此外,還備有牲畜七千五百頭,運輸車一千六百五十輛。

6月13日,麥克唐納和榮赫鵬率援軍相繼從春丕出發。

途經乃尼寺時,遭到八百名西藏民軍的頑強阻擊,死傷十五人。

在江孜英軍接應下,才於23日抵達江孜。

為了解除西藏民軍對江洛林卡及帕拉村的包圍,英軍首先向江孜外圍的民軍據點發起攻擊,先後佔領了江孜北面和西面的十二個村莊。

6月28日,英軍進攻江孜西北三公里的則城寺(即翟金寺)。

一千二百名藏軍苦戰一天,經激烈白刃格鬥,最後撤出戰鬥,江孜至日喀則的交通隨之斷絕。

至此,英軍從三面包圍了江孜宗政一府及江孜街的守軍,並控制了水源。

江孜民軍面臨一場包加嚴酷的戰鬥。

為了保存實力,避免更大的傷亡,西藏地方政一府再度作出忍讓的決定。

7月1日,達賴派出的宇妥噶倫、大喇嘛、大仲譯及三大寺代表到達江孜,與英軍談判。

但是,榮赫鵬無理要求西藏民軍於7月5日正午前撤出宗政一府,談判終於破裂。

7月5日下午,英軍向宗政一府和江孜街發動進攻。

進攻江孜街的英軍分為左右兩翼。

守衛江孜街的藏軍利用已築起的圍牆和房舍,奮勇還擊,斃傷敵官兵多名。

直至傍晚,英軍方佔領了江孜街。

在宗政一府方向,英軍先派出步兵六個連和騎兵一個連,攜炮二門,從左翼佯攻炮台之岩石方面,以牽制西藏民軍主力,使其誤認為是英軍的主攻方向。

黃昏後,英軍撤回,趁夜暗又遣步兵十二個連、騎兵一個連、工兵半個連,攜炮十二門,進至宗政一府東南的外圍陣地。

這一帶多懸崖絕壁,系民軍指揮所所在地,是整個防禦的要害。

陣地前比較開闊,有民軍修築的多道圍牆。

但英軍認為用火炮可以將其摧毀,故選擇這一方向進攻。

7月6日,英軍在炮火支援下發起攻擊,經數小時激戰,付出了重大傷亡,始抵達宗政一府腳下的邊緣陣地。

當日下午,英軍集中所有炮火向圍牆轟擊,始炸開一個缺口。

這時,一個藏兵裝藥不慎,引起山上火藥庫爆炸,加大了牆垣的缺口。

英軍立即發起衝鋒,蜂湧而上。

西藏民軍雖用火力封鎖缺口,但未能阻止敵人的前進,遂拆下牆上巨石投向缺口,與敵展開白刃格鬥,打死打傷敵人數十名。

最後,在敵人優勢火力攻擊下,西藏民軍被迫突圍,向拉薩方向撤退,江孜重新淪於敵手。

英勇的西藏一愛一國軍民,在江孜抗擊英國侵略軍達三個月之久,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作出了巨大貢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的世界與中國第二節 英國以武力推銷鴉片,發動侵華戰爭第三節 英國侵華部署與清政府的海防戰備第四節 英軍首次北犯與清軍定海抗戰第五節 廣東軍民的抗英作戰第六節 英軍再次北犯與清軍浙東反攻第七節 英軍侵入長江下游,沿江軍民英勇抗戰第八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金田起義與太平軍轉戰廣西第三節 北攻湘鄂與東取金陵第四節 定都金陵後的軍政決策第五節 北伐第六節 西征第七節 一破江北江南大營第一節 英法等國企圖擴大在華殖民特權第二節 清廷實行對內鎮壓對外妥協政策第三節 英國製造借口,挑起戰爭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第五節 英法聯軍第一次北犯第六節 英法聯軍第二次北犯第七節 英法聯軍第三次北犯第八節 清軍戰敗的原因及其影響第一節 天京內訌後的戰爭形勢第二節 石達開率軍遠征與最後失敗第三節 二破江北大營與三河鎮大捷第四節 二破江南大營與東征蘇常滬第五節 安慶會戰第六節 李秀成部回師江浙與再攻上海第七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的最後失敗第八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失敗的教訓第一節 捻軍的興起第二節 轉戰皖豫邊,與太平軍南北呼應第三節 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與太平軍並肩戰鬥第四節 與太平軍餘部合編,繼續堅持反清戰爭第五節 捻軍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上海小刀會起義戰爭第二節 大成國起義戰爭第一節 貴州各族人民起義戰爭第二節 雲南回民起義戰爭第三節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戰爭第四節 陝甘回民起義戰爭第五節 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俄爭奪中亞和武裝入侵新疆第二節 清政府的戰略方針和戰爭準備第三節 北疆的收復第四節 南疆的收復第五節 伊犁的索還第六節 戰爭勝利的原因第一節 戰爭爆發前後的政治軍事形勢第二節 山西、北寧之戰第三節 戰爭的擴大第四節 清廷對法宣戰及雙方戰略方針第五節 東南沿海防禦作戰第六節 北圻陸路反攻作戰第七節 戰爭的結局與經驗教訓第一節 戰前形勢第二節 日本侵華的軍事準備與中國的軍事概況第三節 戰爭的爆發和雙方戰略方針第四節 平壤之戰第五節 黃海海戰第六節 遼東半島之戰第七節 山東半島之戰第八節 遼東清軍的潰敗第九節 東北和山東人民的英勇抗戰第十節 《馬關條約》的簽訂第十一節 台灣軍民的艱苦抗日第十二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二節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第三節 八國聯軍的組成與清朝軍事概況第四節 大沽、天津之戰第五節 北京之戰第六節 《辛丑條約》的簽訂第七節 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重大歷史意義和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沙俄入侵東北的準備及部署第二節 清朝在東北三省的設防和戰備第三節 戰爭經過第四節 東北人民繼續進行武裝抗俄鬥爭第五節 清軍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英俄兩國對我國西藏的爭奪第二節 英國的戰爭準備與西藏的戰備設防第三節 曲眉仙角、古魯之戰第四節 江孜之戰第五節 拉薩失陷與《拉薩條約》的簽訂第六節 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辛亥革命前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武昌首義成功,全國掀起革命高一潮第三節 漢口、漢陽保衛戰第四節 蘇浙聯軍攻取南京和成立中央臨時政府第五節 辛亥革命戰爭的經驗與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篡權後的倒行逆施第二節 袁世凱鎮壓革命黨的作戰總方針和革命黨人的討袁決策第三節 江西討袁作戰第四節 江蘇討袁作戰第五節 各省討袁相繼失敗第六節 討袁戰爭的教訓第一節 起義武裝的創立和初期活動第二節 襲擊豫鄂兩省敵軍,配合「二次革命」戰爭第三節 轉戰京漢路兩側第四節 西進陝甘,由勝轉敗第五節 回師豫西,最後失敗第六節 白朗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復辟帝制第二節 護國戰爭的醞釀和雙方作戰準備第三節 四川戰役第四節 湘西之戰第五節 滇桂邊之戰第六節 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與護國戰爭之結局第七節 護國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在軍事上的得失第一節 護國戰爭後的國內形勢和護法運動的發生第二節 南北政府的戰略方針及兵力部署第三節 北軍第一次攻湘之戰第四節 北軍第二次攻湘之戰第五節 滇黔靖國軍攻川之戰第六節 粵、閩、贛地區的作戰第七節 護法軍政府改組與孫中山離粵第八節 護法戰爭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一節 沙俄策動外蒙「獨立」第二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獨立」和烏泰叛亂第三節 政府軍抗擊外蒙叛軍向內蒙的進犯第四節 《恰克圖協約》的簽訂和擊退巴布扎布匪軍對內蒙的竄擾第五節 反對沙俄侵蒙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國唆使西藏親英分子發動叛亂第二節 川滇兩省出兵平亂第三節 川軍攻佔鄉城,穩定川邊局勢第四節 英國分割西藏陰謀的破產第五節 戰爭的經驗教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