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戰爭史》第二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獨立」和烏泰叛亂: 沙俄一手導演外蒙「獨立」之後,即唆使哲布尊丹巴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國近代戰爭史》第二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獨立」和烏泰叛亂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二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獨立」和烏泰叛亂

一、呼倫貝爾「獨立」與臚濱之戰

沙俄一手導演外蒙「獨立」之後,即唆使哲布尊丹巴以「蒙古君主」的名義打電報和寫信給黑龍江呼倫貝爾地區的王公,煽動他們率眾叛亂,脫離中國。

1912年初,沙俄駐呼倫貝爾領事烏薩蒂一操一縱和指使額魯特旗總管勝福、陳巴爾虎旗總管車和扎、索倫旗總管成德等人,調集附近各旗蒙兵一千人,以「大清帝國義軍」的名義發動叛亂。

1月15日,叛亂武裝在俄軍暗助下,進入呼倫(今內蒙海拉爾市)城內,佔領官署,一逼一迫政一府官員交出行政權和撤出當地駐軍。

當時,呼倫道台準備率兵反擊,沙俄領事公然威脅說:「雙方交戰,炮彈若落入站界,即行調兵干涉」3。

道台害怕引起中俄爭端,被迫退出衙署,並電告黑龍江巡撫「速派兵剿辦」。

勝福等佔領呼倫後,立即宣告「獨立」,並成立了偽「自治政一府」。

哲布尊丹巴授勝福以「參贊大臣」頭銜,作為偽「大蒙古國」駐呼倫的「總督」。

北京政一府得知上述情況後,立即派人勸說勝福取消「獨立」,同時電令黑龍江巡撫「派兵彈壓」。

沙俄駐齊齊哈爾領事照會黑龍江巡撫,聲稱:對於呼倫貝爾事件,依照俄國政一府的訓令,如果中國政一府與蒙古兵開戰,俄國將守中立,但不許在東清鐵路開戰,不許用火車運送中國軍隊。

顯然,沙俄竭力阻撓政一府軍的行動。

1月下旬,黑龍江巡撫多次派人勸說勝福取消「獨立」。

因沙俄從中阻撓,勝福不但不聽勸說,反而繼續發動武裝進攻。

2月2日晨,叛軍四百人和化裝成叛軍的沙俄侵略軍約一個營向臚濱城(今內蒙滿洲裡)發動進攻。

守衛臚濱城的巡防兵一個營立即還擊,斃沙俄西伯利亞第十五號聯隊軍官勞喀普林斯基及俄兵四名、叛軍二十名,傷敵多名,繳獲沙俄軍用地圖十幅。

2月4日黎明,沙俄「馬步兵二千餘名,大炮六尊,並殘敗蒙兵二百餘名」1,將臚濱府衙包圍。

上午11時,沙俄官員進入府衙進行威脅,「限12點鐘交槍馬,否則開炮轟擊」2。

北京政一府害怕中俄衝突進一步擴大,遂命臚濱等地的駐軍撤走。

沙俄的侵略罪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譴責。

1915年11月6日,在沙俄的脅迫下,北京政一府與沙俄簽訂了《中俄關於呼倫貝爾之協定》。

該《協定》雖然承認呼倫貝爾為直屬中央政一府的「特別區域」,但仍由沙俄扶植的勝福叛國集一團一的武裝所控制,政一府軍隊非經俄國准許,不得進入該地區。

《協定》還規定除關稅和鹽稅歸中央政一府徵收外,其它一切稅收和各業收入,均作為地方經費;北京政一府承認沙俄與勝福集一團一訂立的各種「合同」。

這樣,實際上使沙俄對呼倫貝爾地區的控制合法化。

二、烏泰叛亂與洮南、鎮東之戰

沙俄和外蒙叛國集一團一侵佔了呼倫貝爾地區後,又指使早被它收買的內蒙哲裡木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即札薩克圖旗治,今內蒙烏蘭浩特東南)郡王烏泰發動叛亂。

1912年4月,烏泰擬聯合哲盟十旗發動叛亂,因缺乏武器,遂派協理台吉諾慶額(即色楞旺保)和葛根廟的錫勒圖喇嘛等為「特使」,赴庫倫求援。

哲布尊丹巴答應「兵力武器,盡力援助」,並任命烏泰為「進攻中華民國的第一路總司令」1。

烏泰與外蒙傀儡集一團一私通的情況,被洮南(今吉林洮安)知府孫葆瑨偵知,報告了奉天都督趙爾巽。

趙令孫嚴加查防。

孫葆瑨要私赴庫倫的「特使」到府談話。

烏泰認為「事已洩露,無法掩蓋」,「與其受制於人,莫如先發制人」1,遂與科爾沁右翼後旗鎮國公拉喜敏珠爾約定,由兩旗首先發動叛亂。

8月上旬,烏泰發佈了徵兵及編組叛亂武裝的佈告,令所有軍隊在洮兒河東岸集結待命,並發佈了所謂「東蒙古獨立宣言」。

烏泰認為洮南、鎮東(今吉林鎮賚)位居要衝,奪佔兩地後,其它各縣即可唾手而得。

烏泰計劃分三路進兵:以錫勒圖喇嘛為元帥,那孫德格吉勒胡為副元帥,碩代喇嘛圖布新阿木爾為參謀,率四百人為中路,由烏泰王府出發,直取洮南;命葛根喇嘛為統領,協理巴圖吉爾嘎拉為副統領,烏勒木吉為參謀,率五百人為左路,由葛根廟出發,進攻白城子;命嘎欽喇嘛為統領,孟和朝克圖為副統領,布呼吉爾嘎朗為參謀,率三百人為右路,由嘎欽廟出發,進攻突泉,並夾攻洮南;命周福堂、陳輔廷為統領,招集民兵為預備隊,並負責後勤補給。

同時,催促其它各旗出兵接應。

但各旗均抱觀望態度,未敢馬上附從。

8月中旬,烏泰叛軍迅速一逼一近洮南。

知府孫葆瑨急電趙爾巽告急求援。

趙爾巽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在奉天(今遼寧沈一陽一市)成立軍政籌備處,在昌圖設立兵站部;命駐鄭家屯(今內蒙雙遼)巡防隊後路統領第二騎兵旅旅長吳俊升為先鋒,率八個營馳援洮南,都統金壽山部為後續部隊;電請黑龍

江都督宋小濂派兵在嫩江西岸警戒,並進攻鎮國公府;電請吉林都督陳昭常派兵進至伯都訥方向,監視沙俄的動向,並經安廣夾攻札薩克圖旗(烏泰王府);命新民屯(今遼寧新民)的第二十師一抽一調步、騎、炮、工兵共二千人(攜大炮九門),第二十四師調騎兵一個旅及右路巡防隊四營,溯遼河北上,至鄭家屯集結待命。

在各路援軍尚未到達前,孫葆瑨鑒於形勢緊張,兵力單薄,決定採取緩兵之計,先派人與叛軍談判議和。

結果,被叛軍拒絕。

孫又用疑兵計,將僅有的二百名城防隊扮作援軍,夜出晝入。

烏泰受騙,遲遲未敢進攻。

但孫葆瑨恐日久被敵識破,遂率隊棄城而走。

在烏泰部署向洮南進攻的同時,科爾沁右翼後旗鎮國公拉喜敏珠爾糾集本旗五百餘人,集結於鎮東城東二十餘里之包特敖瑞村,以商談民族糾紛為名,邀請城防隊軍官李把總赴宴勸降。

李不允,被扣留。

8月20日,拉喜敏珠爾率叛軍攻城。

該縣知事命哨官李家成率軍一警二百餘人竭力抵抗。

已通敵的蒙古族士兵乘機在城內放火策應,城防隊不明真象,紛紛潰散,縣知事及李家成遂率餘部撤往白城子。

鎮東城被叛軍攻陷。

8月22日,李家成部乘夜發起反攻。

叛軍疏於戒備,慌忙棄城東竄,於是鎮東失而復得。

8月28日,由帶隊官王伯龍率領的黑龍江省援軍三百餘人向鎮國公府發起進攻。

經一日激戰,佔領了鎮國公府。

叛軍向西北方向潰退。

拉喜敏珠爾非常沮喪,攜家眷逃往札薩克圖旗的葛根廟。

8月底,吳俊升部到達洮南,立即向烏泰叛軍發起進攻。

中路叛軍節節敗退,左右兩路也聞風潰逃。

最後,叛軍大部撤至歸流河北岸設防。

此時,歸流河北岸有烏泰叛軍約五千人,南岸有吳俊升等所率之巡防隊約七千人,雙方形成對峙。

9月12日,吳俊升決定在吉林、黑龍江兩省軍隊協同下,向烏泰叛軍發起進攻。

在炮兵掩護下,吳部步騎兵強渡歸流河,直下王一爺廟(札薩克圖旗西北十五公里)。

烏泰見庫倫援軍不到,敗局已定,遂率殘部數十騎,攜帶家屬倉皇外逃,經索倫山(今內蒙索倫)入呼倫貝爾境,後乘車經俄境到達庫倫。

拉喜敏珠爾也率家屬及少數殘兵外逃。

烏泰等北逃後,札魯特左旗的協理台吉官布札普和郭爾羅斯左旗的台吉多爾濟公,糾集烏泰余一黨一和部分土匪共千餘人發動叛亂,於11月10日攻陷開魯。

這些叛亂武裝很快被政一府軍鎮壓。

至此,烏泰殘部全被肅清,沙俄和庫倫叛國集一團一苦心策劃的這次暴亂徹底失敗。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的世界與中國第二節 英國以武力推銷鴉片,發動侵華戰爭第三節 英國侵華部署與清政府的海防戰備第四節 英軍首次北犯與清軍定海抗戰第五節 廣東軍民的抗英作戰第六節 英軍再次北犯與清軍浙東反攻第七節 英軍侵入長江下游,沿江軍民英勇抗戰第八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金田起義與太平軍轉戰廣西第三節 北攻湘鄂與東取金陵第四節 定都金陵後的軍政決策第五節 北伐第六節 西征第七節 一破江北江南大營第一節 英法等國企圖擴大在華殖民特權第二節 清廷實行對內鎮壓對外妥協政策第三節 英國製造借口,挑起戰爭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第五節 英法聯軍第一次北犯第六節 英法聯軍第二次北犯第七節 英法聯軍第三次北犯第八節 清軍戰敗的原因及其影響第一節 天京內訌後的戰爭形勢第二節 石達開率軍遠征與最後失敗第三節 二破江北大營與三河鎮大捷第四節 二破江南大營與東征蘇常滬第五節 安慶會戰第六節 李秀成部回師江浙與再攻上海第七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的最後失敗第八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失敗的教訓第一節 捻軍的興起第二節 轉戰皖豫邊,與太平軍南北呼應第三節 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與太平軍並肩戰鬥第四節 與太平軍餘部合編,繼續堅持反清戰爭第五節 捻軍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上海小刀會起義戰爭第二節 大成國起義戰爭第一節 貴州各族人民起義戰爭第二節 雲南回民起義戰爭第三節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戰爭第四節 陝甘回民起義戰爭第五節 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俄爭奪中亞和武裝入侵新疆第二節 清政府的戰略方針和戰爭準備第三節 北疆的收復第四節 南疆的收復第五節 伊犁的索還第六節 戰爭勝利的原因第一節 戰爭爆發前後的政治軍事形勢第二節 山西、北寧之戰第三節 戰爭的擴大第四節 清廷對法宣戰及雙方戰略方針第五節 東南沿海防禦作戰第六節 北圻陸路反攻作戰第七節 戰爭的結局與經驗教訓第一節 戰前形勢第二節 日本侵華的軍事準備與中國的軍事概況第三節 戰爭的爆發和雙方戰略方針第四節 平壤之戰第五節 黃海海戰第六節 遼東半島之戰第七節 山東半島之戰第八節 遼東清軍的潰敗第九節 東北和山東人民的英勇抗戰第十節 《馬關條約》的簽訂第十一節 台灣軍民的艱苦抗日第十二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二節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第三節 八國聯軍的組成與清朝軍事概況第四節 大沽、天津之戰第五節 北京之戰第六節 《辛丑條約》的簽訂第七節 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重大歷史意義和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沙俄入侵東北的準備及部署第二節 清朝在東北三省的設防和戰備第三節 戰爭經過第四節 東北人民繼續進行武裝抗俄鬥爭第五節 清軍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英俄兩國對我國西藏的爭奪第二節 英國的戰爭準備與西藏的戰備設防第三節 曲眉仙角、古魯之戰第四節 江孜之戰第五節 拉薩失陷與《拉薩條約》的簽訂第六節 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辛亥革命前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武昌首義成功,全國掀起革命高一潮第三節 漢口、漢陽保衛戰第四節 蘇浙聯軍攻取南京和成立中央臨時政府第五節 辛亥革命戰爭的經驗與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篡權後的倒行逆施第二節 袁世凱鎮壓革命黨的作戰總方針和革命黨人的討袁決策第三節 江西討袁作戰第四節 江蘇討袁作戰第五節 各省討袁相繼失敗第六節 討袁戰爭的教訓第一節 起義武裝的創立和初期活動第二節 襲擊豫鄂兩省敵軍,配合「二次革命」戰爭第三節 轉戰京漢路兩側第四節 西進陝甘,由勝轉敗第五節 回師豫西,最後失敗第六節 白朗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復辟帝制第二節 護國戰爭的醞釀和雙方作戰準備第三節 四川戰役第四節 湘西之戰第五節 滇桂邊之戰第六節 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與護國戰爭之結局第七節 護國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在軍事上的得失第一節 護國戰爭後的國內形勢和護法運動的發生第二節 南北政府的戰略方針及兵力部署第三節 北軍第一次攻湘之戰第四節 北軍第二次攻湘之戰第五節 滇黔靖國軍攻川之戰第六節 粵、閩、贛地區的作戰第七節 護法軍政府改組與孫中山離粵第八節 護法戰爭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一節 沙俄策動外蒙「獨立」第二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獨立」和烏泰叛亂第三節 政府軍抗擊外蒙叛軍向內蒙的進犯第四節 《恰克圖協約》的簽訂和擊退巴布扎布匪軍對內蒙的竄擾第五節 反對沙俄侵蒙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國唆使西藏親英分子發動叛亂第二節 川滇兩省出兵平亂第三節 川軍攻佔鄉城,穩定川邊局勢第四節 英國分割西藏陰謀的破產第五節 戰爭的經驗教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