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戰爭史》第四節 湘西之戰: 護國軍湘西一路的作戰任務,按原定計劃,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國近代戰爭史》第四節 湘西之戰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四節 湘西之戰

一、雙方作戰部署

護國軍湘西一路的作戰任務,按原定計劃,系由貴州入湘,直抵沅州(今芷江)、辰州(今沅陵)地區,然後以一部兵力經新化取長沙,迫武漢,另一部取常德,規荊州以指襄一陽一。

雲南護國軍初定的湘西作戰預案,是以第三軍參謀長韓鳳樓率趙鍾奇的第一梯一團一兩個支隊入黔,與黔軍會師後攻取全湘;黃毓成率領挺一進軍由黔省出湘西,直搗武漢。

後由於四川、廣西的戰局發生變化,臨時改變部署1,湘西方面的作戰,主要由護國軍右翼軍東路司令王文華所率的黔軍第一、二、三一團一1進行。

辛亥革命以後,湖南軍隊幾經更迭,混亂複雜。

1913年底湯薌銘督湘後,又對湘軍裁減整編,解散原有陸軍,按行政區劃成立六個守備區。

每守備區保留陸軍若干營,設司令一人統率,負責該區防務;另成立一模範營於省城。

1915年夏,又組建一暫編陸軍混成旅(旅長胡叔麒),駐長沙。

雲南起義後,湯薌銘根據袁世凱的命令,將暫編混成旅調往湘西,準備與護國軍作戰。

袁世凱原打算調集重兵,經湘西取道貴州,作為進攻雲南的主要方向。

後改變主攻湘西的計劃,僅命部分「征滇」部隊向湘西運動。

因湘西山高林密,瘴氣襲人,陸路崎嶇難行,水路船少水枯,袁軍開進速度異常遲緩。

至1916年2月上旬,抵達沅辰地區的部隊,僅有北洋第三師第五混成旅一部(原駐湘南)和第六師先遣隊四個營,兵力比較薄弱。

二、護國軍進軍湘西

護國軍東路司令王文華接受進攻湘西的任務後,早在貴州宣佈獨立之前,即率所部秘密離開貴一陽一,掩旗疾進。

第一一團一經鎮遠、玉屏秘密進抵湖南晃州(今新晃)城外,第二、三兩一團一也分別向湘邊集結。

護國軍擬分三路,從晃州、漠濱、銅仁三處突破,進攻湘西。

1916年2月2日(農曆除夕)夜,王文華所率之中路部隊乘晃州守敵(僅湘軍一連)不備,突然發起進攻。

湘軍驚慌失措,稍事抵抗,便退守蜈蚣關,護國軍順利攻佔縣城。

次日拂曉,護國軍繼續推進,猛攻蜈蚣關。

前湘省鎮遠道尹林炳華,率湘軍一部和北洋軍第五混成旅兩營在蜈蚣關恃險頑抗。

護國軍晝夜強攻,於4日下午克蜈蚣關,斃敵八十餘人。

護國軍初戰獲勝,軍心振奮,王文華乘勝揮兵繼進,直一逼一沅州;同時令右路吳傳聲第三一團一由黎平、天柱攻下洪江後,立即向中路靠攏,與第一一團一鉗擊沅州。

吳傳聲一團一於2月3日發動進攻,順利攻下湘黔邊境據點漠濱、墺口,並於5日攻克黔一陽一(今黔城鎮),6日奪占洪江鎮後,即折赴沅州。

沅州守敵為汪學謙第五混成旅。

晃州、黔一陽一失守,沅州首當其衝。

汪學謙迭電湘西鎮守使田應詔由麻一陽一(今錦和)派兵救援,並哀告湘督湯薌銘說:「職旅兵單分駐,較遠炮兵,察看近日情形,竟有不幸料中之勢。

各處函電紛紛告急,實難措置」1。

湯薌銘手中無兵,只能以「希力持鎮定,相機因應」1等空話敷衍了事。

2月13日,護國軍第一、三一團一分左右兩路會攻沅州。

戰鬥十分激烈,經夜不息,汪學謙部棄城而逃。

14日午前,黔軍佔領沅州。

在此次作戰中,一團一長吳傳聲不幸陣亡。

佔領沅州後,王文華令第一一團一二營營長胡瑛率部由沅州北進,配合銅仁方向之第二一團一進攻麻一陽一。

護國軍第二一團一原任一團一長彭文治反對起義討袁,於戰前棄職潛逃,由盧燾接任一團一長職務。

護國軍開始進攻後,盧一團一由銅仁出發,連克米沙、小坡等邊界據點,一逼一進麻一陽一。

時麻一陽一守敵僅有一營。

該營以一連守城,兩連前出至距城七里的童湘溪,據險頑抗。

護國軍連攻數日不下。

2月8日後,袁軍第三師之第五一團一和第六師一個營,分別從沅州東和辰溪增援麻一陽一。

護國軍寡不敵眾,於9日下午6時撤出戰鬥。

第一次進攻麻一陽一失敗。

16日晨,在第一一團一援兵的配合下,盧一團一對麻一陽一組織第二次進攻。

這時,麻一陽一守敵因前分兵一部救援沅州,兵力減弱,經不住黔軍的猛攻,遂放棄麻一陽一,退守高村(今麻一陽一)。

黔軍隨即進佔麻一陽一。

這時,護國軍游擊隊司令王華裔聯絡原湘西守備司令周則范起義討袁,乘正面戰場勝利之機,連克靖縣、通道、綏寧等城,敵軍退守武岡。

這一階段作戰,護國軍以敏捷的動作,連續發動進攻,所向披一靡一,擊潰敵人約三個混成一團一,攻佔湘西八座縣城。

護國軍攻下麻一陽一後,便進行補充休整。

王文華將所部擴編為四個一團一,分駐所佔各縣。

三、英勇抗擊袁軍反攻

湘西連失數縣,袁世凱大為驚恐,迭電催促第一路軍司令馬繼增督率各部兼程赴援。

袁軍進入湘西,沿途燒殺搶掠,民怨沸騰。

2月29日,馬繼增在途中暴卒2,袁世凱命第六師第十一旅旅長周文炳代理師長和第一路軍司令,繼續向湘西進發。

3月中旬,袁軍第一路軍各部陸續抵達湘西,遂分四路向黔軍反攻:盧金山第三混成旅和奉天騎兵一部由辰溪向沅州進攻;汪學謙第五混成旅和湘軍第二一團一由中火鋪、江口向懷化、沅州進攻;周文炳第六師由高村向麻一陽一進攻;劉躍龍第二混成旅和湘軍第一一團一由武岡向綏寧方向進攻。

3月31日,盧金山旅首先對沅州發起攻擊,繼而奉軍參戰。

護國軍在沅州與敵苦戰,終因兵力單雹子彈缺乏而被敵破城。

與此同時,周文炳部已一逼一近高村,準備攻擊麻一陽一。

4月2日,王文華令第三一團一及第一一團一第二營、第二一團一第二營由麻一陽一前出,在高村一線阻擊周文炳部;令第四一團一、第二一團一第一營及敢死隊數百名反攻沅州。

由於袁軍重兵雲集,來勢兇猛,護國軍兵力分散,彈藥不繼,各路作戰均不順利。

反攻沅州的護國軍,與敵激戰四晝夜,多次展開白刃搏鬥,殲敵四百餘人,但自己也遭巨大損失,不得不於6日退守斐家店一帶。

麻一陽一方向,袁軍約三個混成一團一,於3日上午8時進攻高村護國軍陣地。

護國軍頑強抗擊,至下午3時,戰力不支,遂撤離高村,退守巖門。

袁軍乘勢反撲,攻破巖門,於7日陷麻一陽一。

黔一陽一方向,護國軍獨立營也退守甕洞一帶。

4月7日夜,貴州護國軍奉蔡鍔電令,與當面之敵停火休戰,雙方遂成對峙狀態。

這時,湘西一帶,在護國軍湘西招撫使程潛、陳強等人發動和領導下,討袁烈火方興未艾,湘西二十餘縣都已宣佈獨立,加入護國討袁行列。

此外,已於3月中旬宣佈護國討袁的桂軍,其攻湘部隊二十餘營已抵達湘南之龍一虎關、黃沙河一帶,有攻取零陵,沿湘江直搗衡一陽一、長沙之勢。

這樣,湘西袁軍已呈孤立突出之勢,其後路及兩翼受到桂軍及湘省地方討袁武裝的嚴重威脅,故在攻克湘西數縣後,開始收縮兵力,未敢深入黔境。

湘西之戰初期,貴州護國軍以勇一猛的戰鬥一精一神,採取突然襲擊、迂迴包抄、短兵相接等作戰方法,連克湘西數縣,一度取得了戰場的主動權。

旋因護國軍兵力單薄,彈藥不繼,且又分散兵力,與優勢之敵進行陣地戰,以致雖初戰獲勝而不能持久,終於在敵人重兵反攻下節節敗退。

盡避如此,貴州護國軍以不足四個一團一的兵力,牽制了約兩個師四個混成旅的敵軍,有力地配合了四川、廣西方向的作戰,其戰績是顯著的。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的世界與中國第二節 英國以武力推銷鴉片,發動侵華戰爭第三節 英國侵華部署與清政府的海防戰備第四節 英軍首次北犯與清軍定海抗戰第五節 廣東軍民的抗英作戰第六節 英軍再次北犯與清軍浙東反攻第七節 英軍侵入長江下游,沿江軍民英勇抗戰第八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金田起義與太平軍轉戰廣西第三節 北攻湘鄂與東取金陵第四節 定都金陵後的軍政決策第五節 北伐第六節 西征第七節 一破江北江南大營第一節 英法等國企圖擴大在華殖民特權第二節 清廷實行對內鎮壓對外妥協政策第三節 英國製造借口,挑起戰爭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第五節 英法聯軍第一次北犯第六節 英法聯軍第二次北犯第七節 英法聯軍第三次北犯第八節 清軍戰敗的原因及其影響第一節 天京內訌後的戰爭形勢第二節 石達開率軍遠征與最後失敗第三節 二破江北大營與三河鎮大捷第四節 二破江南大營與東征蘇常滬第五節 安慶會戰第六節 李秀成部回師江浙與再攻上海第七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的最後失敗第八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失敗的教訓第一節 捻軍的興起第二節 轉戰皖豫邊,與太平軍南北呼應第三節 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與太平軍並肩戰鬥第四節 與太平軍餘部合編,繼續堅持反清戰爭第五節 捻軍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上海小刀會起義戰爭第二節 大成國起義戰爭第一節 貴州各族人民起義戰爭第二節 雲南回民起義戰爭第三節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戰爭第四節 陝甘回民起義戰爭第五節 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俄爭奪中亞和武裝入侵新疆第二節 清政府的戰略方針和戰爭準備第三節 北疆的收復第四節 南疆的收復第五節 伊犁的索還第六節 戰爭勝利的原因第一節 戰爭爆發前後的政治軍事形勢第二節 山西、北寧之戰第三節 戰爭的擴大第四節 清廷對法宣戰及雙方戰略方針第五節 東南沿海防禦作戰第六節 北圻陸路反攻作戰第七節 戰爭的結局與經驗教訓第一節 戰前形勢第二節 日本侵華的軍事準備與中國的軍事概況第三節 戰爭的爆發和雙方戰略方針第四節 平壤之戰第五節 黃海海戰第六節 遼東半島之戰第七節 山東半島之戰第八節 遼東清軍的潰敗第九節 東北和山東人民的英勇抗戰第十節 《馬關條約》的簽訂第十一節 台灣軍民的艱苦抗日第十二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二節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第三節 八國聯軍的組成與清朝軍事概況第四節 大沽、天津之戰第五節 北京之戰第六節 《辛丑條約》的簽訂第七節 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重大歷史意義和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沙俄入侵東北的準備及部署第二節 清朝在東北三省的設防和戰備第三節 戰爭經過第四節 東北人民繼續進行武裝抗俄鬥爭第五節 清軍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英俄兩國對我國西藏的爭奪第二節 英國的戰爭準備與西藏的戰備設防第三節 曲眉仙角、古魯之戰第四節 江孜之戰第五節 拉薩失陷與《拉薩條約》的簽訂第六節 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辛亥革命前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武昌首義成功,全國掀起革命高一潮第三節 漢口、漢陽保衛戰第四節 蘇浙聯軍攻取南京和成立中央臨時政府第五節 辛亥革命戰爭的經驗與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篡權後的倒行逆施第二節 袁世凱鎮壓革命黨的作戰總方針和革命黨人的討袁決策第三節 江西討袁作戰第四節 江蘇討袁作戰第五節 各省討袁相繼失敗第六節 討袁戰爭的教訓第一節 起義武裝的創立和初期活動第二節 襲擊豫鄂兩省敵軍,配合「二次革命」戰爭第三節 轉戰京漢路兩側第四節 西進陝甘,由勝轉敗第五節 回師豫西,最後失敗第六節 白朗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復辟帝制第二節 護國戰爭的醞釀和雙方作戰準備第三節 四川戰役第四節 湘西之戰第五節 滇桂邊之戰第六節 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與護國戰爭之結局第七節 護國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在軍事上的得失第一節 護國戰爭後的國內形勢和護法運動的發生第二節 南北政府的戰略方針及兵力部署第三節 北軍第一次攻湘之戰第四節 北軍第二次攻湘之戰第五節 滇黔靖國軍攻川之戰第六節 粵、閩、贛地區的作戰第七節 護法軍政府改組與孫中山離粵第八節 護法戰爭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一節 沙俄策動外蒙「獨立」第二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獨立」和烏泰叛亂第三節 政府軍抗擊外蒙叛軍向內蒙的進犯第四節 《恰克圖協約》的簽訂和擊退巴布扎布匪軍對內蒙的竄擾第五節 反對沙俄侵蒙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國唆使西藏親英分子發動叛亂第二節 川滇兩省出兵平亂第三節 川軍攻佔鄉城,穩定川邊局勢第四節 英國分割西藏陰謀的破產第五節 戰爭的經驗教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