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白話文》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呂布傳,(附張邈、陳登傳)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誌白話文》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三國誌白話文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呂布傳、張邈傳、臧洪傳)

呂布傳,(附張邈、陳登傳)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

他以驍勇善戰在并州任職。

刺史丁原兼任騎都尉之職後,駐守在河內,任命呂布為主簿,非常器重他。

漢靈帝死後,丁原率部前往洛陽,與何進密謀誅殺靈帝親近的眾位黃門官,丁原被任命為執金吾。

何進為宦官所殺,董卓乘機開進洛陽,想要挑一起戰亂,除掉丁原,進而吞併丁原部。

因為呂布是丁原的親信,董卓便引一誘他去殺丁原。

呂布背叛了丁原,砍下丁原的首級獻給董卓,因此被董卓任命為騎都尉,非常一寵一幸他,發誓永遠像父親對待兒子那樣對待呂布。

呂布善長騎射,膂力過人,被稱為「飛將」。

不多久又被提升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董卓自知為人無禮,惟恐別人算計他,進出都讓呂布跟隨,以防不測。

但董卓生一性一剛烈又心胸狹窄,一時氣憤便忘了自己的危險,曾經有一件小事,使他很不高興,他隨手拔一出手戟投向呂布。

呂布敏捷地避開了,並就這件事向董卓道了歉,董卓的怒氣也就消了。

由於此事,使呂布對董卓暗中產生了怨恨。

董卓常派呂布守衛他的內宮,呂布乘機與董卓的侍婢私通,但又時時害怕董卓發現,總感到惴惴不安。

在呂布未被丁原重用以前,司徒王允因為呂布是并州城裡最強壯的人,對他以厚禮相待。

自從呂布懷恨董卓後,他去見了王允,述說了董卓差點殺他的經過。

王允此時正與僕射士孫瑞密謀除掉董卓,因此便讓呂布作內應。

呂布有些猶豫,說:「我們親如父子,怎麼好下手呢?」

王允說:「你姓呂,本來就不是父子關係,如今你保全自己的一性一命還來不及,還說什麼親如父子!」呂佈於是同意了,並親手殺了董卓。

這件事在《董卓傳》中另有記載。

王允任命呂布為奮武將軍,授符節指揮軍隊,儀禮比照三司,進而又封為溫侯,與他處理朝中事務。

呂布自從殺死董卓後,對涼州人是又怕又恨,涼州人對他也是又怨又恨。

因此李莈等人聯合攻打長安,呂布抵擋不住,李莈一舉攻進長安。

董卓去世不到兩個月,呂布也被打敗,帶著幾百名隨從出武關,想去投奔袁術。

呂布原以為殺了董卓,替袁術報了仇,袁術會厚待自己,哪知袁術討厭呂布的反覆無常,拒絕接納他。

呂布只得帶著人馬又北上投奔袁紹。

袁紹接納了他,並與他一起去常山攻打張燕。

張燕有一精一兵萬餘,騎兵數千。

呂布有一匹良種馬,名叫赤兔。

呂布與他的親信將領成廉、魏越等一起,衝鋒奮戰,大破張燕的軍隊。

呂布擊敗張燕後,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加之他手下的將士也時時搶劫、掠奪,袁紹開始疑恨他。

呂布也感到袁紹不會重用他,於是去見了袁紹,請求離開。

袁紹同意了。

呂布剛一離去,袁紹害怕他反戈加害自己,想派壯士夜裡悄悄殺死呂布,但壯士們沒能找到呂布。

此事被呂布知道,他急忙去了河內,與張楊聯合。

袁紹再次派兵追殺呂布,那些士兵都害怕他,追上了也沒有一人敢一逼一近。

張邈傳,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

少時以俠義聞名,接濟貧困,助人為樂,傾家蕩產,壯士多有歸附於他的。

太祖、袁紹都是張邈的朋友。

朝廷徵召他做官,他以出色的應考成績被任命為騎都尉,不久又被任命為陳留太守。

董卓引兵開進長安,犯上作亂,太祖與張邈首先舉兵征討董卓。

汴水之戰,張邈派將帥衛茲率部跟隨太祖作戰。

袁紹成為盟主後,時常表現得傲慢矜持、不可一世,張邈經常直言責備他。

袁紹派太祖殺張邈,太祖不從,反而責怪袁紹說:「孟卓是我的好朋友,無論如何都該容得下他,如今天下大亂,不應自相殘殺啊!」張邈知道這件事後,更加敬重太祖。

太祖在征討陶謙前對家人說:「我如果回不來,你們可以去投靠孟卓。」

結果太祖凱旋而歸,見張邈,兩人相視而泣。

他們的關係就是這樣的親密。

呂布離開袁紹去投奔張楊,經過張邈住處,與他告辭,兩人拉著手立下了誓言。

袁紹聽說這件事,無比氣憤。

張邈擔心太祖最終將會替袁紹殺自己,心中總是不安。

興平元年(194),太祖再次征討陶謙。

張邈的弟弟張超,與太祖的將帥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同商議背叛太祖。

陳宮勸說張邈:「當今雄才四起,天下分爭,您擁有那麼寬廣的土地和眾多的兵士,處於四面受敵的處境,撫劍四顧,也可稱得上是人中豪傑,卻反而受制於人,不是有損身份嗎?今天兗州城裡的軍隊東征,城內空虛,呂布是位驍將,善於打仗,勇往直前,如果暫且將他迎來,共同佔據兗州,靜觀形勢,相機行一事,這樣或許可以做出一番大事業呢!」張邈聽從了他。

太祖東征陶謙時讓陳宮帶領部分將士留守東郡,於是陳宮領著這批人馬東迎呂布,讓他做了兗州牧,並佔據了濮陽,周圍各縣紛紛投靠呂布,只有鄄城、東阿、范縣沒有反叛曹一操一。

太祖率領主力回師,與呂布在濮陽一帶激戰,形勢對太祖很不利,兩軍對峙了一百多天,不分勝負。

時值大旱,又有蝗災,莊稼顆粒無收,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呂布領兵向東駐守山陽,在兩年的時間裡,太祖將失地全部收回,並在巨野打敗呂布。

呂布東逃,投奔了劉備。

張邈跟著呂布一起逃跑,留下張超帶著家屬守雍丘。

太祖圍攻雍丘數月,攻破並屠戮城池,誅殺了張超及其家屬。

張邈去向袁術討救兵,尚未見到袁術,自己卻被部下殺害了。

劉備東征袁術,呂布奪取了下邳,劉備只得返回歸附呂布。

呂布派劉備駐守小沛。

呂布自稱徐州刺史。

袁術派大將紀靈帶領步騎共三萬多人馬征討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

呂布手下將領說:「將軍您一直想除掉劉備,今天正好借袁術之手幹掉他。」

呂布說:「不行,袁術如果佔據了小沛,就會聯合北面太山一帶的部隊,我們就會被袁術所包圍,我不能不去救劉備啊。」

於是領步兵千人、騎兵二百,飛速趕往小沛。

紀靈等人聽說呂布前來援救劉備,只好收兵,不敢輕舉妄動。

呂布在離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派衛士去請紀靈等將領,紀靈等人也請呂布一起飲酒作樂。

呂布對紀靈等人說:「玄德,是我呂布的弟弟。

如今他被諸位所圍,我特意趕來救他。

我呂布生一性一不一愛一看別人互相爭鬥,只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

呂布命門候在營門中豎一起一支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發射中,諸君當立即停止進攻,離開這裡,如射不中,那你們就留下與劉備決一死戰。」

他引弓向戟射一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

諸將大為震驚,誇讚說:「將軍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第二天,呂布又與諸將歡會宴飲,然後各自回兵。

袁術想聯合呂布,讓他為自己所用,於是向呂布提出讓他的兒子娶呂布之女為妻,呂布同意了。

袁術派韓胤為使節,向呂布正式轉達他將更換年號、登基稱帝的事情,同時請求接呂布的女兒與自己的兒子去完婚。

沛相陳王圭惟恐袁術、呂布成了親家,徐州、揚州聯為一體,將會危害四方,於是前往遊說呂布:「曹公奉迎天子,輔佐朝政,征討八方,威震四海,而將軍您應與他合作,以取得天下安寧。

如果您與袁術成了親家,將會擔上不義之人的罪名,那樣形勢就對您不利了。」

呂布心裡也怨恨當初袁術不接納自己,雖說女兒此時已經隨韓胤走了,他還是把她追了回來,拒絕了這門親事,並將使者韓胤戴上枷鎖、鐐銬,送往許都街市上斬首示眾。

陳皂想派兒子陳登到太祖那裡,說明呂布願意與曹一操一合作,呂布不同意。

正巧太祖的使者這時來到,傳天子令,任命呂布為左將軍。

呂布大喜,於是讓陳登啟程,還命他帶著書信,向天子謝恩。

陳登拜謁太祖,述說了呂布有勇無謀、反覆無常的缺點,希望太祖早日除掉他。

太祖說:「呂布是個具有狼子野心的人,實在不能讓他久留世上,你當然是最熟悉內情的。」

當即把陳皂的年俸祿提到二千石,任命陳登為廣陵太守。

臨別時,太祖拉著陳登的手說:「東邊的事,便全托付給你了。」

命令陳登私下分化呂布的隊伍,為自己做內應。

開始時,呂布想通過陳登求得徐州刺史之職,陳登回來,呂布見自己的願望沒能實現,大怒,拔一出戟來砍著桌子說:「你父親勸我與曹公合作,我才拒絕了袁術的婚約;而現在我一無所獲,你們父子反倒地位顯赫,重權在握,我被你們出賣了!你倒說說看,你在曹公面前替一我說了些什麼?」

陳登面不改色,從容地答道:「我見曹公時說:『對待將軍您,要像對待猛虎,應當讓他吃飽,如果不飽,他會吃人的。

』曹公說:『並不像你說的那樣,而更像養鷹,餓時可以利用,而當他吃飽了,卻會自顧飛去。

』我們就是這樣談論您的。」

呂布的氣才平定下來。

袁術聽說呂布回絕了婚事還殺了自己的使者,便與韓暹、楊奉等聯合,派大將張勳領兵前去征討呂布。

呂布對陳皂說:「招來禍害的就是你,你看怎麼辦呢?」

陳皂說:「韓暹、楊奉、袁術倉促聯兵,計劃不是事先定好的,肯定不會很好地合作,就像雞生一性一不能群棲一樣,他們也合不到一塊兒,讓我的兒子陳登前去瓦解他們,可以把他們拆散。」

呂布採用了陳皂的計策,派人遊說韓暹、楊奉,讓他們與自己聯兵改而攻打袁術,軍械、物資一概由他出。

於是韓暹、楊奉追隨了呂布,張勳吃了大敗仗。

建安三年(198),呂布再次反叛朝廷依附袁術,並派高順去攻打沛縣的劉備,劉備大敗。

高祖派夏侯..去援救劉備,也被高順打敗。

太祖親征呂布,到了下邳城下,寫了一封信給呂布,陳述了福禍得失。

呂布意欲投降,陳宮等人感到自己罪責太大,便勸呂布放棄這種想法。

呂布一面派人向袁術求救,一面自己率千餘名騎兵出來應戰,大敗,只得退回城中死守,再也不敢出戰。

袁術不能救他。

呂布雖驍勇剛猛,但少謀而心胸狹窄多猜忌,他不能控制部下,對手下諸將只是言聽計從。

而他的部將也是各懷心思,相互猜忌,所以每次戰鬥,總以失敗告終。

太祖在城下挖了壕溝,把呂布包圍了三個月,呂布與手下貌合神離,將領侯成、宋憲、魏續捆著陳宮,領兵投降。

呂布與他的麾下登上白門樓,眼見太祖層層圍住自己,只得下城投降。

太祖生擒了呂布,在捆一綁時,呂布說:「綁得太緊了,稍微鬆一點兒吧。」

太祖說:「捆老虎,不得不捆緊一點。」

呂布請求說:「明公所擔心的不就是我呂布嗎?如今我臣服了,天下就沒有值得您憂慮的事了。

明公您領步兵,就讓我領騎兵,那天下就不難平定了。」

太祖猶豫不決。

劉備進言說:「明公難道沒見呂布侍奉丁建陽及董太師時的情形嗎?」

太祖點頭表示明白他的意思。

呂佈於是怒罵劉備:「你是最無信義的小人。」

太祖將呂布絞死了。

呂布、陳宮、高順的首級送往許都,然後才葬一屍一首。

太祖活捉陳宮時,問他想不想讓老母及女兒活,陳宮回答:「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殺對手的親人的;將仁義廣施天下的人,是不會讓對手缺乏繼承人的。

老母能否活命,決定權在你,而不在我陳宮!」以後,太祖把陳宮的母親接來,養老送終,並將陳宮的女兒許配了人家。

陳登字元龍,在廣陵有很高的威望。

又因消滅呂布有功,加封伏波將軍,死時只三十九歲。

有一次許汜與劉備同在荊州刺史劉表府上作客,劉表與劉備一起評價天下人士,許汜說:「陳元龍是湖海之士,至今豪氣未減。」

劉備問劉表:「許君的說法對不對?」

劉表說:「如果說不對,許君是位好人,不會隨便亂議論人的;如果說對呢,元龍確實名重天下。」

劉備問許汜:「你說他豪氣未減,有什麼事可以證明嗎?」

許汜說:「從前在戰亂時我路經下邳,去見元龍,元龍沒有以主人的身份待客的意思,久久不和我說一句話,而且逕自上大一床一睡覺,而讓我睡在下一床一上。」

劉備說:「你有國士之稱,天下大亂,帝王流離失所,這種時候,希望你為國解難,考慮國家大事,要胸懷救世之心,但你卻去求田問捨,言談也沒什麼新意,這是元龍所討厭的,哪還有話與你說呢?如果是我,我會獨臥百尺高樓之上,而讓你睡在地下,哪裡只會有上下一床一的差別呢?」

劉表大笑。

劉備於是歎息道:「像元龍這樣具有文膽武略、志向高遠的壯士,大概只有到古人行列中去找了!當今芸芸眾生,沒有可以和他相比的了!」

臧洪傳,臧洪字子源,是廣陵射陽人。

父親叫臧..,曾任匈奴中郎將和中山、太原太守,在任官期間有聲譽。

臧洪身材魁梧,與他人不同,被舉薦孝廉當了郎官。

正逢遴選三署郎官補任縣長,琅笽人趙..當了莒縣縣長,東萊人劉繇當下邑縣縣長,東海人王朗當..丘縣縣長,臧洪當即丘縣縣長。

靈帝末年(184~189),他棄官回家,太守張超收他做了功曹。

董卓殺死少帝,想奪取天下,臧洪對張超說:「明府歷代受皇室的大恩,兄弟幾個都是大郡的長官,現在王室危在旦夕,賊臣未被梟首示眾,這正是天下義士報效皇室的大好時機啊!如今您所在的郡還未遭戰亂之苦,吏民都很富足,如果您一擂戰鼓,馬上會有很多人前來響應。

用這支軍隊去誅滅國賊,為天下除害,這正是義士的表現啊。」

張超聽從了他,與臧洪一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

張邈早有此意,於是兩軍在酸棗會合。

張邈對張超說:「聞知弟弟為郡守,教化人民施威施恩,並不都是自己作主,而是因為重用了臧洪,臧洪是什麼人啊?」

張超說:「臧洪,真是海內之奇士。

他的才智過人,我很器重他。」

張邈會見臧洪,與他敘談,深感驚訝。

於是又將他介紹給兗州劉公山、豫州孔公緒,他們與臧洪也成了好朋友。

於是設一個壇場,準備每人都發誓願,永結同好。

各州的長官互相推讓,誰也不肯第一個上壇,他們一致推舉了臧洪。

於是臧洪登上了祭壇,拿著承盤,歃血發誓說:「漢室不幸,朝綱混亂,賊臣董卓,乘戰難危害國家,危及皇帝,虐殺百姓,大有侵吞國家政權,讓天下歸其所有的野心。

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由、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等人,組成義兵,共赴國難。

今天一起發誓的人,都應齊心協力,貢獻為臣的一份力,即使拋頭顱灑熱血,也不心懷二意。

如果誰違背盟約,不但他自身一性一命難保,還會禍及他的子嗣宗族。

皇天在上,祖宗有靈,請仔細地看著!」臧洪宣誓時慷慨激昂,聲淚俱下,聽了他的誓詞的人,即使是地位最低下的士兵、僕人,也都激動起來,人人都願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是沒多久,各路人馬尚未決定誰先出戰,卻因糧食吃光而作鳥獸散。

張超派臧洪到大司馬劉虞處與他商議對策,此時公孫瓚已殺了劉虞,到了河間,又遇上幽、冀二州交戰,他沒能完成使命。

袁紹見到臧洪,與他結交,非常器重他,不管在不在一起,兩人都是好友。

適逢青州刺史焦和去世,袁紹讓臧洪統領青州,以撫一慰那裡的百姓。

臧洪在青州任職二年,州里強盜紛紛離去。

袁紹佩服他的才幹,派他任東郡太守,治理東武陽。

太祖在雍丘圍攻張超。

張超說:「我所能依靠的只有臧洪了,他應該來救我。」

眾人都以為袁紹和太祖關係已經緩和,而臧洪很明顯地為袁紹所重用,他必定不會毀了自己的前程自招災禍,遠道趕來救援。

張超說:「子源是天下有名的義士,他肯定不會背叛原主,恐怕是被袁紹所禁止,來不及趕上援救啊!」臧洪聽說張超被圍的消息,果然赤著腳邊跑邊哭,召集了他手下的軍隊。

他又請求袁紹撥給他一部分兵馬,以便去救張超,被袁紹拒絕了。

張超終於被滅九族。

臧洪因此怨恨袁紹,與他斷絕了一切往來。

袁紹舉兵圍攻他,歷經數年也無結果。

於是,袁紹命令臧洪的同鄉陳琳給他寫信,曉之以個人利害福禍,責之以恩德情義。

臧洪覆信說:「離別後的思念,無論是夢中還是醒著,時時襲上心頭,為我們相距不很遠而感到慶幸,但是,由於我們選擇的取捨標準不同而未能相見,悲傷淒愴,充滿心間。

「頭些日子,承你不忘,連賜給我兩封高雅的書信,陳析利害福禍,於公於私,都是很透徹的。

我之所以沒有立刻覆信,既因為學問淺薄,才一性一遲鈍,不足以回答你的詰難;也因為你帶著小妾,在袁紹那邊逍遙自在,可你的家小還在城裡,我又是袁紹的仇敵。

你自己如此境地還替別人辦事,雖然忠心耿耿,披肝瀝膽,卻還是被疏遠的有罪之人,雖言辭中聽也還要受責難,自救尚且不及,怎會顧憐別人呢?同時,憑你淵博的才識,豈會在大道上犯傻,不瞭解我的志向呢!然而你卻還是說來說去,我由此而知,你的話是言不由衷,想解除自己的災禍。

假如一定要計較長短、辯論是非的話,那麼關於是非的標準,天下人各有各的說法,真的說來,反倒又說不明瞭,不說卻也沒有什麼損失。

再者,若是說了,便會宣告絕交,有損道義,那是我所不忍的。

因此便擱開紙筆,全然沒有答覆,也望你能體諒我的心情,知道我的主意是不會再改變的。

可又一次得到來信,援古引今,洋洋灑灑寫了六張紙,盡避原來打算不和你去說,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了!「我是一個微末小人,本為主人(袁紹)效勞,竊居大州職掌,(主人於我)恩深誼厚,我難道忍心反過來與他兵刃相見?每次登城指揮部隊,望著主人的旗鼓,回想故友的斡旋,撫弦搦箭,不由得淚流滿面。

為何呢?自以為輔佐主人,無可悔憾的;主人對我的恩一寵一,超出別人。

在剛受任(主持會盟)之時,發誓要了結天下大事,共尊王室。

豈知天子不快,張超的州郡被曹一操一攻佔,郡將像周文王被拘囚牖里的困厄,張超敗走陳留,要我出兵援救,攻打曹軍。

假如我的計劃執行得晚,則喪失忠孝的名聲,假如拄杖背物而走,則有損交朋友的道義。

面對這個矛盾,真是不得已啊!喪失忠孝的名聲和虧損交朋友的道義,輕重不同,親疏各異,故而忍痛割一愛一宣佈絕交。

假若主人稍微垂憐故人,對在手下供事的朋友側座禮讓,對因故離去的友人寬宏大量,不去深究,昭信刑戮懲罰以助自己,那我就學吳季札恭讓君位的高風亮節,今天也就不會與主人對陣了。

但袁紹沒有這樣做,叫我如何去效仿季札呢?過去,張景明(超)親自登台歃血盟誓,憑借辭令奔走遊說,終於使冀州牧韓馥讓出印信,主人得到了冀州地盤。

然而,他後來卻僅僅因為迎呂布做兗州牧的緣故,轉眼之間,不僅未能得到諒解,反遭夷族滅家之禍。

呂布為討伐董卓來投奔請兵,沒有得到應允,便告辭離去,這有什麼罪過?卻反遭圍攻,差一點送命。

劉子璜為袁紹效命,年歲已大,辭職不得批准,由於懼怕權威而又懷念家人,便說謊請求放還,這可以稱得上是有志於忠孝,本無損於袁紹的權威,然而不僅未能得到恩准,反而立即被打死在主人的旌鏣之下。

我雖愚笨,又從不能推始預終,由小見大,揣測主人之心,卻又怎能說這三個人該死,對他們的懲罰恰如其分呢?其實袁紹也是打算擴充兵力,討伐仇人,一統泰山以東,擔憂士兵們猜疑,無法阻止和勸勉,所以廢止君王的命令而推崇承製,敬慕其義而來的人受到歡迎,而離去則遭殺戮。

這是為了主人的利益,並非游宦之士的心願。

所以我以前人的遭遇為戒,困守死戰。

我雖愚蠢之極,也曾聽到過君子的言論,這樣做,實不是我願意的,而是主人一逼一得我不得不如此。

大概我之所以背棄國民,下令死守城池,正是以違背君子之道,而不順從敵國的緣故。

因此得罪主人,被圍攻多時,而你卻又援引這個義理來規勸我,不恰是言辭相同而意思相反嗎?這不是君子對待禍福的態度。

「我聽說,義不叛父母,忠不違君王,所以東面我奉張超為宗主,把他當作至親,在東郡為袁紹扶助郡將,安寧社稷,一舉兩得以求盡孝盡忠,有何不對的呢?而你卻要我捨棄至親,只奉袁紹為君,這是讓我違棄至親啊。

主人(袁紹)對於我來說,年紀可作我的兄長,情分上是我的好朋友,意見不同,離他而去,以使至親安寧,可以說是名正言順;而照你的話去做,那申包胥就該為伍子胥賣命,不應當在秦國朝廷上哭號了。

雖然你僅僅是為了解除自己的災禍,但卻不知你的話已經違背自己的本義。

「或者你是看到城池被圍未解,救兵沒有趕到,有感於姻親之義,顧念平生之好,認為求降而偷生,勝過堅持道義而死。

過去,晏嬰面對楚人刀斧而不降志折節,齊國史官南史寧死不願用手中筆為君王隱諱,因此被圖畫成像,名垂後世,何況我有銅牆鐵壁般的防禦工事,指揮調動全體吏民的力量,發放三年的儲備來作一年的用度,濟窮困,補匱乏,以讓天下人高興,何必去想蓋房、種田以求安逸呢?我只怕秋風吹起塵土,伯皂掉頭向南,張楊和「飛一燕」揮臂發難,北部邊陲告急,袁紹的左右心腹都乞假歸家。

主人(袁紹)應該知道這些人的志向,掉轉旗幟,撤回兵馬,回到鄴城整頓軍隊,又怎能聽任怒氣長時間地折磨自己,在我的城下耍威風呢?你嘲諷我恃仗黑山軍作後援,偏不與黃巾軍聯合呢?再加上「飛一燕」的部屬全部聽受王命。

過去,高祖皇帝在巨野殺敗彭越,光武皇帝始創基業於綠林,最終卻能中興漢室,成就帝業,假如可輔佐君主成就王業,那又有何不甘心的呢?何況我是奉持君王璽書,來與他們處事的。

「去吧,陳琳!你追逐名利於境外,臧洪我卻受命於君親;你委身於盟會的主人,臧洪我書名於首都長安。

你說我身死而名滅,我也笑你無論生死都默默無聞。

可悲喲!你和我同出一根而枝梢分離!努力吧努力吧!還能說些什麼呢!」袁紹看到臧洪的覆信,知道他沒有歸降的意思,增兵攻城。

紅潮網

城中糧食已盡,城外又無援軍相救,臧洪自忖不免一死,招呼手下人說:「袁氏無道,圖謀不軌,而且不顧臧洪的郡將。

臧洪從大義上講,不得不死,可諸君並沒有得罪袁紹,卻要白白遭難,你們可在城被攻破前,帶著家小先逃出去。」

那些將士、吏民都感激得流下眼淚,說:「明府與袁氏本來沒有恩怨過節,只為本朝郡將的緣故,以致落到這種地步,我們哪裡忍心丟下您而獨自逃命啊!」開始時,守城將士及民眾還掘老鼠、挖樹根充飢,到後來一點可吃的都沒有了。

主簿從內廚拿出三斗米來,吩咐從中拿出一部分為臧洪做稠粥,臧洪歎息道:「我獨自吃它幹什麼呢!」讓做成稀粥,大家分著喝了。

臧洪還殺了自己的一愛一妾讓將士們分吃。

將士們淚涕橫流,以致不敢抬起頭來。

男一女七八千人相枕死去,沒一個離叛的。

城被攻破,袁紹生擒了臧洪。

袁紹向來與臧洪親善,排一出盛大的儀式,讓他手下的將領都來見臧洪,對他說:「臧洪,你為何這樣負心呢?今天你服不服?」

臧洪撐在地上,瞪大雙眼回答:「袁氏幾代在漢室做官,四朝之中,有五人位列三公,可以說受恩非淺。

現今王室衰弱,你不扶助王室,反而乘機生出非分之想,殺死眾多的忠良以樹自己的一婬一威。

我親眼見你稱張陳留(邈)為兄,那麼我的府君張超就該是你的弟弟,就應齊心協力,為國除害,為何你擁著強大的兵力而看著別人互相殘殺呢?可惜臧洪力量不夠,不能舉刃為天下報仇,又如何能臣服呢?」

袁紹原本是一愛一惜臧洪的,希望他回到自己身邊來,可以原諒他;看見臧洪言辭激烈,知道終不會為己所用,於是殺了他。

臧洪同鄉陳容年輕時是讀書人,很欽佩臧洪,隨臧洪做了東郡的一名小辟。

城未破時,臧洪借口有事,將他支出城。

袁紹見臧洪時,也讓他在場。

眼見臧洪要被處死,他起身對袁紹說:「將軍要成就大業,為天下除暴,但卻先誅殺了忠良之士,這哪裡符合天意啊!臧洪也是你提拔的郡將,怎能殺了他呢?」

袁紹面有愧色,派手下人將陳容帶出去,並對他說:「你和臧洪不是同類之人,說這番話又有什麼用?」

陳容回頭對袁紹說:「仁義在哪裡都是一成不變的,遵循它就是君子,違背它則為小人。

今天我寧願與臧洪同日死,而不願與將軍同日生。」

於是他也被殺了。

在袁紹庭上坐著的人無不歎息,私下裡互相議論說:「怎能連殺兩位壯士呢?」

城未被攻破前,臧洪曾派二名司馬出城向呂布求救,等到返回時,城已被攻陷,兩位司馬衝入敵陣,奮戰而死。

評:呂布有勇無謀,而且反覆無常,惟利是圖,自古至今,這樣的人無不被滅。

過去漢光武帝被龐萌所騙,近世又有魏太祖被張邈所蒙蔽。

知人的人才是英才,這就是帝王也難以做到,真對呀!陳登、臧洪都有英雄的氣概和節一操一,可惜陳登英年早逝,功業未成;臧洪因兵弱敵強,壯志未酬,可惜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誌白話文
《三國誌》簡介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卷五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第七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卷四十六 蜀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卷四十七 蜀書二 吳主傳第二卷四十八 蜀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卷四十九 蜀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卷五十 蜀書五 妃嬪傳第五卷五十一 蜀書六 宗室傳第六卷五十二 蜀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卷五十三 蜀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卷五十四 蜀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卷五十五 蜀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卷五十六 蜀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卷五十七 蜀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卷五十八 蜀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卷五十九 蜀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卷六十 蜀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卷六十一 蜀書十六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卷六十二 蜀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卷六十三 蜀書十八 吳范劉惇趙達傳第十八卷六十四 蜀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卷六十五 蜀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上注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