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白話文》卷五十四 蜀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周瑜傳,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他的堂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誌白話文》卷五十四 蜀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三國誌白話文

卷五十四 蜀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周瑜傳、魯肅傳、呂蒙傳)

周瑜傳,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

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兒子周忠,都做過漢朝的太尉。

周瑜的父親周異,當過洛陽縣令。

周瑜身一體修長健壯、相貌俊美。

當初,孫堅舉義兵討伐董卓,將家眷遷置舒縣。

孫堅的兒子孫策與周瑜同年,周瑜與孫策交誼深厚。

周瑜將大路南面一所大宅院讓與孫策居住,還常去後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各種生活所需兩家共通有無。

周瑜的叔父周尚為丹楊太守,周瑜前往看望,正碰到孫策打算東渡長江,到了歷陽,孫策派人送信告知周瑜,周瑜領兵前來迎接孫策。

孫策十分高興地說:「我得到了你,大事就順利了。」

於是周瑜跟隨孫策前往攻打橫江、當利,全都攻克。

隨即又渡江進擊秣陵,打敗笮融、薛禮,轉而攻下湖孰、江乘,進軍曲阿,劉繇逃走,此時孫策的軍隊已擴展到幾萬人。

於是他對周瑜說:「我用這支隊伍攻取吳、會兩郡,平定山越,已經足夠了。

你還是回軍鎮守丹楊。」

周瑜回到丹楊。

不久,袁術派自己的堂弟袁胤替代周尚為丹楊太守,於是周瑜和周尚都回到壽春。

袁術打算任命周瑜為部將,周瑜分析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

故此只請求袁術讓他擔任居巢縣縣長,目的是打算借道回到江東,袁術同意他的要求。

周瑜於是經居巢回到吳郡。

這年為建安三年(198)。

孫策親自前來迎接周瑜,授任他建威中郎將,當即調撥給他二千兵卒及五十坐騎。

周瑜當時二十四歲,吳郡的人都稱呼他「周郎」。

孫策因周瑜恩信聲震廬江,便派他外出守備牛渚,後又兼職春谷縣縣長。

不久,孫策打算攻取荊州,任命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太守。

周瑜跟隨孫策進軍皖城,並攻克之。

當時得到喬公兩個女兒,都有傾國之色。

孫策自己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

接著再進軍尋陽,打敗劉勳,征討江夏,還軍平定豫章、廬陵,周瑜留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孫策去世,由孫權統領軍國事務。

周瑜領兵前來弔喪。

於是留在吳郡,以中護軍身份與長史張昭一同掌管軍政大事。

建安十一年(206),周瑜督率孫瑜等討伐麻、保二屯,將它們的首領斬首,俘虜餘眾一萬多人,回兵駐守宮亭。

江夏太守黃祖派遣部將鄧龍帶領數千人馬進入柴桑,周瑜追擊征伐,將鄧龍活捉後送往吳郡。

建安十三年(208)春,孫權征討江夏,周瑜被任為前部大督。

當年九月,曹一操一攻入荊州,劉琮率眾投降,曹一操一得到劉琮的水軍,水、步兩軍發展到幾十萬人,東吳的將士聽到這一消息都非常驚恐。

孫權召集部下,徵詢對策。

大家都議論說:「曹一操一乃豺虎之人,然而他藉著漢丞相的名義,挾天子以征天下,動輒就說是朝廷旨意,如今要抗拒他,事情更不順利。

況且將軍您所處的形勢,能夠抵禦曹一操一的,就是長江天險。

現在曹一操一佔有荊州全部,加上劉表原先訓練好的水軍,大船戰艦,乃至千數,曹一操一全部將它們擺開沿江直下,並兼有步兵,水陸兩路一齊進發,所謂長江天險,已成為曹一操一與我方共有的了。

而在實力上敵眾我寡極為懸殊,不可相提並論。

故此最好的計策不如向他投降。」

周瑜說:「不對!曹一操一雖說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將軍您以神明威武的雄才,兼有父兄的偉烈功業,割據江東,佔地幾千里,兵一精一糧足,英雄樂業,正當橫行天下,為漢家剷除一奸一邪禍患的時候。

何況現在是曹一操一自己前來送死,豈可反向他投降?請讓我為您分析算計一下:假使現在北方局勢完全穩定,曹一操一無後顧之憂,當然可以與我們曠日持久地爭奪疆土。

但能夠與我方在水戰中爭個勝負嗎?現在北方的局勢既沒有得到穩定,加之馬超、韓遂在函谷關之西,成為曹一操一後方之患。

況且捨棄騎兵優勢,依仗所繳獲的戰船,來與我吳越之地的軍隊在水戰中爭雄,本就不是他們中原人的長處。

如今又值嚴寒季節,軍馬缺乏草料,驅使中原的士兵遠道來到南方江湖之上,水土不服,必然生發疾病。

上述四點,都是用兵大忌,而曹一操一全然不顧,逆向而行。

將軍要擒獲曹一操一,現在正是最好時機。

我請求率領一精一兵三萬,進駐夏口,保證替您打敗曹一操一。」

孫權說:「曹一操一老賊企圖廢除漢室自立為帝,蓄謀已久,只是顧忌袁術、袁紹、呂布、劉表與我而已。

如今他們幾位都被殲滅,只有我一人獨存,我與老賊,勢不兩立。

你所說應當對他進行抗擊,與我的想法完全一致,這是老天爺把你送來助我呀!」當時,劉備被曹一操一打敗,企圖南撤渡過長江,與魯肅在當陽相遇,於是共商抗曹大計。

由是劉備也進駐夏口,委派諸葛亮前往拜謁孫權。

孫權於是派遣周瑜與程普等與劉備合力迎擊曹一操一,兩軍相戰於赤壁。

這時曹一操一軍隊的士卒不少人染有疾病,剛一交戰,曹軍即敗,退兵駐紮長江北岸。

周瑜等駐軍長江南岸。

周瑜的部將黃蓋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與之進行持久一戰。

然而觀察曹軍戰船全都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將其燒燬打敗。」

於是周瑜調撥幾十艘大船戰艦,船內裝滿柴草,在柴草上澆滿油膏,外面罩上帷幕,上面插上牙旗,先讓黃蓋寫信給曹一操一,欺騙說要前來投降。

又預備一些輕便快捷的小船,分別繫在大船的尾後,於是船隊依次向前駛去。

曹一操一軍中官兵都伸長脖子在觀望,指點船隊說黃蓋來投降了。

黃蓋命解一開各小船,將大船同時點火。

當時風勢威猛,大火蔓延江北燒到岸上的曹軍營寨。

片刻之間,煙火沖天,曹軍人馬被燒死淹死者不計其數,於是全軍敗退,返還保守南郡。

劉備與周瑜等又合力追擊。

曹一操一留下曹仁等駐守江陵城,自己逕自退還北方。

周瑜與程普又領軍挺一進南郡,隔著大江與曹仁對壘。

兵未交鋒,周瑜即派甘寧前去佔據夷陵。

曹仁分派出一支部隊前去圍攻甘寧。

甘寧向周瑜告急。

周瑜採用呂蒙的計策,留下凌統鎮守後方,自己與呂蒙往上游解救甘寧。

甘寧之圍被解後,周瑜軍隊便渡江紮在北岸,約定日期與曹仁軍隊大戰。

周瑜親自跨馬掠陣,被亂箭射中右胸,傷勢嚴重,只好退還。

後來曹仁聽說周瑜臥一床一未起,便率兵上陣出戰。

周瑜於是自我強行起一床一,帶傷巡察軍營,激勵將士勇氣,曹仁於是只好撤軍。

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任南郡太守。

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作為他的奉邑,屯據江陵。

劉備以左將軍身份兼任荊州牧,治所設在公安。

劉備前往京口拜謁孫權,周瑜上奏說:「劉備以梟雄的姿態,且有關羽、張飛熊虎般的猛將,他一定不會長久屈身為他人所用。

依我愚見,現在最好的計策是把劉備遷置到吳郡,為他修建最豪華的宮室,多給他一些美一女及他喜玩的東西,以此滿足他的耳目享受,再把關羽、張飛二人分開,各安置在不同的地方,派遣像我這樣的人挾制他們,讓他們與我們一道作戰,大事即可成功。

如今遷就他割讓土地來資助,讓這三個人聚在一起,又都安放在邊界疆場,恐怕是蛟龍得到雲雨,終非池中所容納得了的!」孫權考慮到曹一操一在北方,應當廣招天下英雄為是,又擔心劉備並非一時制一服得了的,故此沒有採納周瑜的建議。

紅潮網

其時劉璋正任益州牧,北面有張魯為寇相侵,周瑜於是到京口拜見孫權說:「現在曹一操一剛受挫折,正擔心自己內部發生變亂,未能與您對陣作戰。

請允許我同奮威將軍孫瑜一起進軍攻取蜀地,得蜀後再吞併張魯,然後留奮威在那裡固守,以便與馬超結援呼應,我再回來與您一起佔據襄陽進擊曹一操一,這樣攻取北方就有希望了。」

孫權同意此論。

周瑜回到江陵,準備行裝,然而路過巴丘時即發病去世,年僅三十六歲。

孫權身著素服舉行哀悼,感動所有部下。

當周瑜靈柩運還吳郡時,孫權又往蕪湖迎接,舉辦喪事的所有費用,全部供用不缺。

後來又頒布諭令:「已故將軍周瑜、程普,他們家的田客,都不能要他們納稅服役。」

當初周瑜被孫策作為好友相待,孫策的母親又讓孫權以尊奉兄長之禮對待周瑜。

那時孫權的地位還是個將軍,各位將軍及賓客對他只行一般的禮節,惟有周瑜最先對他表示尊敬,對孫權執臣子禮節。

周瑜一性一情開朗,寬宏大量,很得人心,只與程普不相和睦。

周瑜年少時曾一精一心鑽研音樂,即使在飲酒三爵之後,彈奏者有什麼差錯,他也必定聽得出來,聽出來就會回頭望一望,所以當時有人編出歌謠:「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生有兩男一女。

女兒許配太子孫登。

兒子周循娶公主為妻,被任命為騎都尉,有周瑜的氣質風度,年輕即去世。

周循弟弟周胤,初任興業都尉,娶皇族姑一娘一為妻,領親兵一千,駐守公安。

黃龍元年(229),被封為都鄉侯,後來因犯罪而遷徙廬陵郡。

赤烏二年(239),諸葛瑾、步騭聯名上疏說:「已故將軍周瑜之子周胤,過去受到主上誇讚表揚,被封為將軍,他不能在享受優厚待遇時考慮如何立功報效朝廷,以至於放縱自己各種貪慾,招來罪罰。

為臣們內心考慮到過去周瑜深受陛下一寵一信,在朝時是心腹重臣,出戰時是得力良將,受命出軍作戰,總是親臨前線陣地,忠心耿耿,視死如歸。

故此能在烏林擊敗曹一操一,在郢都攆跑曹仁,顯揚國家的威力和陛下的仁德,聲震華夏,愚昧的荊蠻也無不歸服。

即使是周代的方叔,漢朝的韓信、英布,實在也不能超過他。

能夠打敗敵人拯救國家的大臣,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敬重他們的,故此漢高祖的封爵誓詞有言:『縱使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小如條石,封國制度長存,永傳子孫後代。

』用丹砂書寫誓詞,舉行隆重盟誓儀式,將誓詞藏於祖廟,讓它永遠留存,要使功臣之後,世世代代相繼,不僅其子其孫,而且傳至久遠的後人,報答和表彰臣下的功德,勤懇真誠,以至極點,其意在於以此勸戒後人,使那些為國建功獻身的臣子死而無悔。

況且現今周瑜去世不久,而他的兒子周胤被降為平民百姓,這就更加令人心傷。

我們認為陛下處事英明,善於以古為鑒,能使消絕的封爵重新興繼,因此才為周胤求情,請求赦免他的罪過,歸還他的兵卒,恢復他的爵位,使久未鳴叫的公雞重新打鳴,使身負重罪的臣子重新得到報效立功的機會。」

孫權回答說:「我的心腹舊臣,與我協力共事,公瑾是其中之一,我對他確實忘不了。

過去周胤年少,開初並無功勞,平白無故地掌有一支軍隊,封賞爵位任為將領,就是追念公瑾的功績而恩賜他的後代。

而周胤卻倚仗這些,沉湎於酒色,為所欲為,前後數次警告勸喻他,而他依然故我。

我與公瑾的友誼,與同你們二位一樣,期望周胤有所作為的心意,豈有盡頭之處?鑒於周胤罪惡過重,不宜於立刻還他官爵,而且還應讓他受些苦難,使他自知痛改。

如今你們二位誠懇地援引漢高祖的封爵誓詞,孤人感到慚愧。

雖然我德行不可與漢高祖並論,但還是想爭取向他看齊,此事就是這樣,故此未能採取你們的建議。

作為公瑾的兒子,加上你們二位從中說情,如能改過的話,還有什麼不好辦的呢?」

諸葛瑾、步騭的奏疏剛呈上去,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說情,於是孫權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正在這時周胤病死。

周瑜的侄兒周峻,也因為周瑜的元勳之功而被任為偏將軍,領兵士一千人。

周峻死後,全琮上奏請任命周峻的兒子周護為將軍。

孫權說:「過去趕走曹一操一。

奪得荊州,都是公瑾的功勞,我永遠不會忘記。

開初聽說周峻去世,也曾想起用周護,聽說周護的秉一性一行為極壞,用他作官等於在製造禍亂,故此我打消了這個念頭。

孤人懷念公瑾,豈有止境嗎?」

魯肅傳,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人。

他生下不久便失去了父親,和祖母一起生活。

家庭富有財產,一性一格頗一愛一施捨。

其時天下已經大亂,魯肅不治家事,大量散發家中錢財,標價出賣田地,以救濟窮人結交士人為要務,深得當地人們歡心。

周瑜任居巢縣縣長,率領幾百人有意去拜訪魯肅,並請求資助糧食。

魯肅家有兩倉米,各三千斛,他於是用手指一倉就讓周瑜取去,周瑜就更加瞭解到他與眾不同,於是與他結為友好,其情誼有如公孫僑、季札一樣。

袁術聽到魯肅的名聲,就任命他為東城縣長。

魯肅見袁術沒有制度法紀,不會成就大事,於是攜帶族中老弱之人和有俠氣的青少年一百多人,南往至居巢投奔周瑜。

周瑜率兵東渡長江,魯肅與他同行,將家屬留在曲阿。

時逢他的祖母亡故,便將靈柩送歸東城安葬。

劉子揚與魯肅十分友好,他寫信對魯肅說:「當今天下豪傑蜂起,憑你的資質才幹,尤其適宜於當今社會形勢。

你還是趕快回去接走老母親,不可滯留東城。

現今鄭寶這個人,在巢湖擁有一萬多兵眾,佔據富饒的地區,廬江郡許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況我們這些人。

看他的趨勢,還會廣聚更多的人眾,機不可失,你應該速去那兒。」

魯肅聽從了他的勸說。

安葬祖母完畢返還曲阿,魯肅就打算北往巢湖。

正巧周瑜已把魯肅的母親接到吳郡,魯肅便把打算投奔鄭寶的事告訴周瑜。

當時孫策已去世,孫權尚在吳郡,周瑜對魯肅說:「過去馬援答覆光武帝說過,『當今時勢,不僅君主可以選臣下,臣下也可以選擇君主』。

如今吳主親信賢人智士,接納奇才異能,況且我聽說古代哲人的神秘論證,接承天命替代劉氏者,必定起於東南,推算歷數觀察形勢,最終會造建起帝王基業,與天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

現在正是有識有志之士歸附英傑的時代。

我正領悟到這個道理,你不必把劉子揚的話當作一回事。」

魯肅聽從了他的勸說。

周瑜因此向孫權推薦魯肅有輔佐濟時之才,認為應當對這種人廣為招致,以成就帝王的功業,而不可讓他們離去。

孫權立即接見了魯肅,同他談話後非常欣悅。

各位賓客告退後,魯肅也告辭出來,而孫權卻單獨把他挽留回來,兩人合榻對飲。

於是孫權與魯肅秘密商議:「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我繼承父兄創立的基業,企望建成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

既然您惠顧於我,請問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魯肅回答說:「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這是因為項羽加害義帝。

如今曹一操一,猶如過去項羽,將軍您怎麼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以魯肅私見,漢朝廷已不可復興,曹一操一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

為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

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

為什麼呢?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

您正好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這有同漢高祖建立大業啊!」孫權說:「我現在盡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你所說的非我所能及。」

張昭責怪魯肅不夠謙虛,對他頗有詆毀,說魯肅年少粗疏,不可重用。

孫權不以張昭的話為然,反而更加看重魯肅,賜給魯肅母親衣服、帷帳及日用雜物,使魯肅家庭變得與原先一樣富有。

劉表死後,魯肅勸說孫權:「荊楚之地與我們吳國鄰接,順水而往可達北方,外連江、漢,內隔山陵,有如金城堅固,沃野萬里,士民富足,如果佔有這塊地盤,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業的基礎。

如今劉表剛剛去世,兩個兒子素來不和,軍中的將領也由此分為兩派。

加之劉備是天下梟雄,與曹一操一存在矛盾,寄身在劉表那裡,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

如果劉備與劉表的兒子們協力同心,上下合力,我們則應該安一撫他們,與他們結盟友好;如果他們之間離心離德,我們就應另作打算,以成就自己的大事。

我請求奉命前往荊州向劉表的兒子們弔唁,並慰勞他們軍隊中的將領,以及勸說劉備安一撫劉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對付曹一操一,劉備一定樂於從命。

如果這件事處理得好,則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現在如不速去荊州,恐怕讓曹一操一趕做在前面了。」

孫權當即派遣魯肅前往。

魯肅行至夏口,聽說曹一操一已前往荊州進軍,日夜兼程。

待魯肅趕到南郡,而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投降了曹一操一,劉備驚惶奔走,準備南渡長江。

魯肅直接去迎見劉備,到當陽長阪坡,與劉備會見,向劉備詳細轉述了孫權的意圖,並陳述了江東的強盛鞏固,勸說劉備與孫權合作抗曹。

劉備十分高興。

這時諸葛亮正跟隨著劉備,魯肅對諸葛亮說「我是你哥哥的朋友」,兩人當即結下交情。

劉備於是到夏口,派諸葛亮出使東吳拜見孫權,魯肅也返回覆命。

當時孫權正得到曹一操一要東進的信息,就與全體將領們商議。

大家都勸孫權迎接曹一操一,只有魯肅一言不發。

孫權起身去更衣,魯肅追到屋簷下,孫權知道他的意思,握著他的手說:「你想說什麼?」

魯肅回答說:「剛才觀察眾人議論,都是想讓您失誤,不足以與他們共謀大事。

當今我魯肅可以迎接曹一操一,對於將軍來說卻不能。

為什麼這麼講?如今我迎降曹一操一,曹一操一理當送我回到故鄉,品評我的聲名地位,總還能做個小辟,乘牛車,有隨從,交遊士大夫,慢慢陞遷上去,也少不了做個州郡長官。

而將軍您迎降曹一操一,將把您作如何安置呢?希望您早定大計,再莫聽取眾人的議論。」

孫權歎息說:「這些人的主張,深深讓我失望,現在你闡明長遠大計,正與我的想法一致,這是上天將你賜給我啊!」當時周瑜接受使命前往鄱陽,魯肅勸孫權趕快追召周瑜返還。

於是孫權任命周瑜為行一事,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策劃作戰方案。

曹一操一敗逃赤壁後,魯肅先返歸吳郡,孫權大張聲勢請諸將迎接魯肅。

魯肅將入殿門拜見孫權,孫權起身行禮,因而問魯肅:「子敬,我扶鞍下馬迎接你,足以表彰你的功勞吧?」

魯肅碎步跑上前說:「非也。」

大家聽到這種回答,無不驚愕。

就坐後,魯肅緩緩舉起馬鞭說:「我希望您的威德遍及四海、總括九州,完成帝王大業,再用軟輪小轎車召見我,這才算顯揚我。」

孫權拍手歡笑。

後來劉備前來京口拜見孫權,請求都督荊州,只有魯肅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以便共同抗擊曹一操一。

曹一操一聽到孫權將土地資救劉備,當時他正在寫信,震驚得把筆都掉在地上。

周瑜病危,上奏疏說:「當今天下,正值混亂多事,這正是我一日夜憂心的事,願陛下預先考慮尚未發生的事,然後才想到安逸享受。

現在既然與曹一操一作對,劉備近在公安,邊境附近的百姓尚未歸附,應當用良將前往駐守鎮撫。

魯肅的智謀才略足以勝任,請求起用他來接替一我。

我死之日,也就沒有牽掛的事了。」

孫權當即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代替周瑜統領軍隊。

周瑜部下四千多人、四個縣的奉邑,全歸屬於魯肅。

孫權又任命程普兼任南郡太守。

魯肅起初駐守江陵,後又順江移駐陸口,威望與恩德大為傳揚,兵眾增到一萬多人,於是孫權任命他為漢昌太守、偏將軍。

建安十九年(214),魯肅隨孫權攻破皖城,轉升為橫江將軍。

先前,益州牧劉璋綱常廢弛法紀無度,周瑜、甘寧都勸說孫權攻取蜀地。

孫權以此事詢問劉備,劉備內心在替自己規劃,表面上仍假意回答說:「我劉備與劉璋托名為皇族後裔,希望借助先人英靈,以匡救漢室。

如今劉璋得罪了大家,我獨自心內驚懼不安,不敢聽說攻取蜀地的話語,希望您對他實行寬恕。

如果這個請求沒有得到答覆,我當披散頭髮歸隱山林。」

後來劉備西進圖謀劉璋歸伏,留關羽鎮守荊州,孫權說:「狡猾的東西竟敢耍弄詐術。」

及至關羽與魯肅雙方轄區接鄰,常心生猜疑,疆場紛錯交叉,魯肅常以友好姿態進行安一撫。

劉備平定益州後,孫權要求他歸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答覆這一要求。

孫權就派呂蒙率領眾軍進攻奪取。

劉備聞訊,親自帶兵回到公安,派遣關羽爭奪三郡。

魯肅駐兵益陽,與關羽相對抗。

魯肅邀請關羽相見,各自所率兵馬都停留在百步之外,只請關羽及眾將軍單刀赴會。

魯肅因而責問數說關羽說:「我們國家真心誠意將土地借給你們,是因為你們兵敗遠方而來,無有立足之地。

現在已經得到益州,既然沒有奉還荊州意思,那麼就只求你們歸還三郡,而你們還不從命。」

話未說完,在座的有一人插話說:「說到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佔有,哪來一家永遠佔住不放的道理。」

魯肅大聲地斥責那人,言語臉色十分嚴厲。

關羽拿刀站起身來說:「這些自然是國家大事,他知道什麼!」同時使眼色讓那人離開。

劉備於是以湘水劃界,平分荊州之地,兩國就此罷兵。

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四十六歲去世。

孫權為他舉行喪事,又親自參加他的葬禮。

諸葛亮也為魯肅舉行悼念儀式。

孫權稱帝號時,登臨祭壇,回頭對各位大臣說:「過去魯肅常對我說到這件事,可說他真是明白天下大勢啊!」魯肅的遺腹子魯淑長成一人後,濡須督張承說他最終能身居高位。

永安年間,魯淑任昭武將軍,被封為都亭侯、武昌督。

建衡年間,被授予假節,升任為夏口督。

他所在轄區紀律嚴明,辦事能幹有策略。

鳳凰三年(274)去世。

他的兒子魯睦承襲了他的爵位,接掌他的兵馬。

呂蒙傳,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人。

他少年時南渡長江,依附姐夫鄧當。

鄧當是孫策的部將,多次征伐山越。

呂蒙十五、六歲時,偷偷地跟隨鄧當的隊伍去襲擊山越反叛者,鄧當回頭看到了呂蒙,大吃一驚,大聲呵斥制止他,但他不聽。

回來後鄧當將此事告訴呂蒙母親,他母親很生氣並要處罰他,呂蒙說:「這貧賤的日子難生活下去,說不定獲得功勞,就能取得富貴。

再說不入虎一穴一,焉得虎子?」

母親憐惜而饒恕了他。

當時鄧當部下的官吏以為呂蒙年紀小而輕視他,說:「那小子能幹什麼事,不是送肉去餵虎嗎?」

過些日子碰到呂蒙,又嗤笑侮辱他。

呂蒙十分憤怒,當即一抽一刀就把那個小辟員殺死,隨即拔腿就逃走,逃到同鄉鄭長家。

後來又自己出來通過校尉袁雄向上面自首,袁雄趁機替他求情,孫策於是召見他,感覺到他非同一般,便留在自己身邊。

幾年後,鄧當去世,張昭舉薦呂蒙接替鄧當領兵,被任命為別都司馬。

孫權統領國家事務後,考慮到那些小將軍兵員少而費用不足,打算將這些部隊合併。

呂蒙暗中借貸,為將士們做了大紅衣服和綁腿,等到檢閱那一天,他的部隊隊列齊整威武,全軍人人都能一操一演,孫權見了非常高興,於是給他增添兵員。

他跟隨孫權進討丹楊,每戰都立有功績,被提升為平北都尉,兼任廣德縣縣長。

呂蒙跟隨孫權征討黃祖,黃祖命令都督陳就率領水軍迎戰孫權。

呂蒙率領先鋒部隊,親手斬下陳就的頭,全軍將士乘勝進擊攻城。

黃祖聽說陳就被殺,棄城逃走,東吳兵士追擊活捉了他。

孫權說:「這次戰事的成功,起因於先擊敗了陳就。」

於是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

同年,呂蒙又與周瑜、程普等西向烏林擊敗曹一操一,在南郡包圍曹仁。

益州將領襲肅率領軍隊前來歸附,周瑜上表建議將襲肅的部隊交給呂蒙,呂蒙盛讚襲肅有膽略才幹,且能仰慕教化遠程來附,從道義上講應增加他的兵員而不應當奪取他的隊伍。

孫權認為此話很有道理,就把部隊歸還襲肅。

周瑜派遣甘寧前往佔領夷陵,曹仁分派部分軍隊去進攻甘寧,甘寧被圍情勢危急,便派人請求救援。

眾將領都認為兵力不足不能再分,呂蒙對周瑜、程普說:「留下凌公績,我與您一道,前去救急解圍,按情勢不會要太多的時間,我保證凌公績能固守十天。」

又建議周瑜分派三百人去用木柴堵斷險要路口,敵人逃跑時可以得到他們的馬匹。

周瑜聽從他的計謀。

部隊趕到夷陵,當天就與曹軍交戰,殺傷敵軍過半。

敵人連夜逃走,行至木柴阻塞的山道時,騎兵都棄馬步行逃走。

吳軍急追直攆,繳獲戰馬三百匹,用連並起來的船隻載回東吳。

於是吳軍將士士氣倍增,就渡江建立據點,進擊敵人。

曹仁後退逃走,於是又佔據南郡,安一撫平定荊州。

呂蒙回京後,被升為偏將軍,兼任尋陽縣縣令。

魯肅代替周瑜後,前往陸口,路過呂蒙軍營。

魯肅有點輕視呂蒙,有人對魯肅說:「呂將軍功名日益顯赫,不可用老眼光看他,您應當去拜訪他。」

於是魯肅拜訪呂蒙。

飲酒正酣時,呂蒙問魯肅說:「您身負重任,與關羽結鄰,打算用什麼計謀,來防備意外的變故呢?」

魯肅很不經意地回答說:「具體情況因時而定。」

呂蒙說:「現在吳、蜀雖然聯盟,然而關羽實為熊虎之將,豈可不預先訂好計謀策略?」

於是替魯肅策劃了五種應對方案。

魯肅於是離席走到呂蒙身邊,拍著他的背說:「呂子明啊,我真沒想到你的才幹謀略竟能達到如此的水平。」

於是前去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而別。

當時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的軍營都彼此挨連,這三位將領戰死後,他們的子弟都很小。

孫權想把他們的軍隊全部合併給呂蒙,呂蒙堅決推辭,上書陳說徐顧等都辛勤一操一勞國事,他們的子弟雖說幼小,但不能廢除他們的兵權。

連續上書三次,孫權才答應他的請求。

呂蒙於是又給這三家的子弟挑選老師,讓老師輔導這些孩子。

對此類事情,他都是如此盡心。

魏國派廬江人謝奇為蘄春典農都尉,在皖縣屯墾,多次侵犯東吳邊境。

呂蒙派人引一誘他投降,他不答應,於是呂蒙尋機襲擊,謝奇被迫退縮回去,他的部下孫子才、宋豪等,都扶老攜幼,前來投降呂蒙。

後來呂蒙跟隨孫權在濡須抗擊曹一操一,多次進獻妙計,又勸孫權在濡須口兩面都建起堡塢,防禦工事做得很一精一細,曹一操一攻佔不下,只好退兵。

曹一操一派遣朱光為廬江太守,駐兵皖縣,大力開墾稻田。

又令間諜招誘鄱陽賊兵頭領,讓他們作內應。

呂蒙說:「皖縣田地肥沃,如果糧食豐收,他們的兵員就會添增,這樣一連幾年,曹一操一的態度就露出來了,應該早點除掉他們。」

於是向孫權詳細地陳述了情況。

孫權由此親自征討皖縣,召見各位將領,詢問有何計策。

呂蒙就推薦甘寧為升城督,在前線督率攻城,呂蒙自己率領一精一兵緊隨其後。

凌晨就進攻,呂蒙親自擊鼓,將士們踴躍登城,到早飯時分即攻破皖城。

待張遼率軍趕至夾石時就聽說皖城已被吳軍攻破,只好引兵退還。

孫權嘉獎呂蒙的功勞,當即升任呂蒙為廬江太守,所繳獲的兵卒車馬都分歸他,另外加賞尋陽屯田客六百人,屬官三十人。

呂蒙回到尋陽,不及一年廬陵的賊寇又在鬧事,諸將領征討不能擒獲,孫權說:「鷙鳥上百隻,不如一隻鵬。」

又命令呂蒙前往征討。

呂蒙到廬陵後,即殺死賊寇的首領,將其他的人全部釋放,恢復他們平民身份。

這時劉備令關羽鎮守他佔有的荊州全部土地,孫權命令呂蒙西往奪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呂蒙致信長沙、桂陽二郡,二郡守將望風而歸服東吳,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固守城池不降。

劉備親自從蜀地趕至公安,派遣關羽爭奪這三郡的地盤。

孫權當時住在陸口,派魯肅率領一萬人馬駐紮益陽抗拒關羽,派人飛快傳書呂蒙,讓他放棄零陵,急速返歸援助魯肅。

當初,呂蒙平定長沙,正當前往零陵經過..縣時,南陽人鄧玄之與他同車,鄧玄之是郝普的老朋友,呂蒙想讓他誘勸郝普投降。

接到孫權召他返還的信後,呂蒙秘而不宣,當夜召集眾將領,授以攻城計謀,定下次日凌晨攻城。

會後他對鄧玄之說:「郝子太知道世間存有忠義,也想行忠義之事,但不明白時勢。

左將軍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圍困住。

關羽在南郡,而今我們主上親自前抵南郡。

近來攻破樊城關羽的大本營,解救..縣,關羽已被孫規擊敗。

這些都是近期發生的事,您都親眼所見。

他們現在首尾各處一方,自救都來不及,哪有餘力再營救零陵啊!現在我們的士卒一精一銳,人人都想為國立功,主上正調遣大軍,相繼上路進發。

眼下子太的一性一命朝夕難保,卻苦等毫無希望的救援,就同牛腳印坑中積水裡的魚,還希望用江、漢的水來活命,其毫無可依賴也是很清楚的事。

如果子太能夠將士齊心,堅守孤城,尚能苟延殘喘一些日子,以等待後來有所投靠,這也算可行。

如今我縝密計劃安排好兵力,用來攻城,過不了一天,就會將城攻破,城破之後,他自己身死於事無補,而讓百歲的老母,滿頭白髮受人誅殺,豈不痛心?我猜想他是得不到外面的信息,還以為有外援依靠,故此才頑固到今天這個地步。

您可前去見他,向他陳述這種利害。」

鄧玄之前去見郝普,詳細地轉述了呂蒙的意思,郝普聽後懼怕而服從。

鄧玄之先出城向呂蒙匯報,說郝普隨後就來。

呂蒙預先吩咐四位將令,各挑選一百人,郝普一出城,他們就馬上進去守住城門。

一會兒郝普出了城,呂蒙迎上去握著他的手問候,同他一起下船。

寒暄完畢,取出孫權寫給他的信讓郝普看,因而拍手大笑。

郝普看了信,方知劉備駐紮在公安,而關羽近在益陽,慚愧悔恨,恨不得鑽入地下。

呂蒙留下孫皎,將善後事宜委託他,自己當天便率領部隊趕赴益陽。

劉備請求與孫權結盟和好,孫權於是歸還郝普等人,劃湘水為界,將零陵郡退還劉備。

又以尋陽、陽新作為呂蒙的奉邑。

呂蒙班師回還,於是前去征討合肥,撤軍時,受到張遼等人的襲擊,呂蒙與凌統以死保衛著孫權。

後來曹一操一又大軍進攻濡須,孫權用呂蒙為濡須督,據守以前所建的堡塢,在堡城上設置強一弩一一萬具,以抵禦曹軍的進攻。

曹一操一先鋒部隊安營未穩,呂蒙即出擊打敗他們,曹一操一引軍撤退。

孫權授予呂蒙為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去世,呂蒙西向駐守陸口,魯肅軍馬萬餘人全歸呂蒙節制。

又被任命為漢昌太守,食邑包括下雋、劉陽、漢昌、州陵。

呂蒙與關羽分荊州而治,邊界相接,他深知關羽驍雄,有兼併東吳之心,況且關羽居東吳上游,分土而治的形勢難以持久。

起初,魯肅等考慮到曹一操一尚在,對雙方都構成威脅,應當孫、劉合作協力,同仇敵愾,不能相互背棄。

呂蒙於是秘密向孫權獻計說:「讓征虜將軍孫皎駐守南郡,潘璋駐守白帝城,蔣欽率領游擊部隊一萬人,沿長江上下行動,隨時應對敵方,呂蒙我為國家前去佔據襄陽,這樣還怕什麼曹一操一,依賴什麼關羽呢?況且關羽君臣,玩一弄欺騙手段,反覆無常,不可把他們作知心朋友看待。

現在關羽之所以沒有領兵東向,是因為您的聖明、呂蒙等人還在。

現在不趁我們正強壯時期謀取他們,一旦我們老死,想再陳兵出力,還能辦到嗎?」

孫權深深領受他的計策,又順便與他閒談到攻取徐州的問題,呂蒙回話說:「如今曹一操一遠在黃河之北,剛打敗袁家諸子勢力,正安一撫幽州、冀州的社會秩序,沒有力量顧及東面。

徐州地方的守兵,聽說還不怎麼強,前去攻佔能夠取勝。

然而那地方只有陸路相通,是驍勇的騎兵長足馳騁之地,您今天得到徐州,那麼曹一操一後十天就會來爭奪,雖然用七、八萬兵力守著它,還是免不了常常擔心受嚇。

不如攻取必羽的地盤,佔據整個長江流域,形勢就更為壯觀。」

孫權覺得這些話分析得特別有道理。

及至呂蒙接手魯肅,初到陸口,表面上倍加與關羽修好結盟,恩贈更為厚重。

後來關羽征討樊城,留下部分兵力駐守公安、南郡。

呂蒙上疏指出:「關羽征討樊城而多留防守的部隊,必定是擔心我謀取他的後方。

我時常患病,請分派一部分兵力回建業,以我治病為名。

關羽聽到這一消息後,必定撤走留守後方的部隊,盡數開往襄陽。

那時我們大部隊從水路晝夜逆流而上,襲擊蜀軍空虛所在,則南郡可得,而關羽也就可以擒獲了。」

於是假裝病重,孫權就公開發佈文書召呂蒙回建業,暗中與他密商計策。

關羽果然信以為真,逐漸撤走南郡的留守部隊開赴樊城。

魏國派遣於禁救援樊城,關羽將於禁等全部抓俘,奪得人馬數萬,借口缺糧,擅自取走吳國運往吳、蜀交界處湘關的大米。

孫權聽說,即開始行動,先遣呂蒙在前出軍。

呂蒙軍至尋陽,將一精一兵全部埋伏一在大船之中,讓人穿著一般衣服作百姓的模樣搖櫓,船中坐著的人都打扮成商人的模樣,晝夜兼程,來到關羽設在江邊的哨所,將哨兵們全部俘虜,所以關羽根本沒有聽到東吳進軍的消息。

吳軍抵達南郡,士仁、糜芳都投降呂蒙。

呂蒙進據城中,盡得關羽和其他將士的家眷,對他們進行安一撫勸慰,約定吳軍不得干擾百姓,不能索要任何東西。

呂蒙帳下有一個兵士,是汝南人,拿了百姓家一個斗笠,用來遮蓋鎧甲,鎧甲雖是公家物品,但呂蒙仍然認為他違犯軍令,不能以同鄉的關係而廢除法令,於是流著淚殺了這個兵。

於是全軍震驚,做到路不拾遺。

呂蒙日日派出親近的將士去慰問撫恤老年人,詢問他們缺少什麼,有病者給他派醫送藥,饑寒者給他送糧送衣。

關羽府中所藏的財貨,都封存起來等待孫權前來處置。

關羽在返回江陵的路上,多次派人打聽呂蒙互通消息,呂蒙都厚待關羽派來的人,讓他們周遊城中,到各家致意問候,或者讓家人親自給軍中的將士寫信說明情況。

關羽的使者回到關羽軍中後,將士們私下裡互相探詢,都知道家中安然無恙,所受的待遇比過去更好,故此關羽全軍將士失去了鬥志。

正逢孫權大軍緊接著來到江陵,關羽自知勢孤力窮,於是逃往麥城,西行到漳鄉,兵士們都離開關羽投降孫權。

孫權派朱然、潘璋卡住必羽必經的道路,將他們父子二人全都抓住。

於是呂蒙平定了荊州。

孫權任命呂蒙為南郡太守,封國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呂蒙堅決不接受黃金和錢,孫權不答應。

封爵令尚未頒發,適逢呂蒙發病,當時孫權在公安,把呂蒙接來安置在自己的內殿,用了千萬種藥方給他治病,並懸賞國中有能治好呂蒙的疾病者,賜予千金。

有時醫者用針扎刺呂蒙,孫權為呂蒙的疼痛而痛苦難過,想常去探望他的病情如何,又怕他為自己而過於勞累,常在壁上鑿洞觀望呂蒙,見呂蒙能稍稍吃點東西就高興,對身邊的人有說有笑,否則歎息不止,夜不能寐。

呂蒙病情有所好轉,他就下令大赦,群臣全都上前慶賀。

後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親自到病榻前探望,命令道士在星辰下為呂蒙祈求延壽。

呂蒙四十二歲時死在孫權內殿。

當時孫權悲痛異常,為此減少各種娛樂活動、減少了食量。

呂蒙未死之前,把孫權賞賜給自己的金銀珠寶等賜物全部交付府庫收存,囑咐主管人員在他死後全數上交,喪事務必簡約。

孫權聽說這些,益發悲痛感動。

呂蒙年少時不學習經典書籍,每次陳述大事,常常口述讓別人記錄後作為奏書,他曾因自己親兵的事受到江夏太守蔡遺所彈劾,但無怨恨之意。

及至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孫權問呂蒙用誰接替為好,呂蒙因而舉薦蔡遺擔當這個職務是個好官吏,孫權笑著說:「你想當祁奚呵?」

於是任用蔡遺。

甘寧粗一暴好殺,既常常令呂蒙不滿意,又不時違背孫權的命令,孫權很惱火,呂蒙多次替甘寧求情說:「天下尚未平定,猛將像甘寧那樣很難得,應當對他寬容忍耐些。」

孫權於是厚待甘寧,後來盡得其用。

呂蒙兒子呂霸承襲呂蒙的爵位,受到賞賜守護墳墓的人三百家,及加賞的免稅田畝五十頃。

呂霸死後,他的哥哥呂琮承襲侯爵。

呂琮死後,他弟弟呂睦續承其爵。

孫權與陸遜評論周瑜、魯肅和呂蒙時說:「公瑾雄威剛烈,膽略過人,於是打敗曹一操一,開拓荊州,確實難得接替他的人,現在有你接替了。

公瑾過去要子敬到江東來,將他推薦給我,我和他飲酒交談,他就提出了統一天下建立帝王基業的謀略,這是第一件令人快慰之事。

後來曹一操一因為得到劉琮兵力的力量,揚言要率領數十萬兵眾水陸共進東吳。

我將所有將領召請來,詢問如何處置,沒人率先提出適當的計策,至於子布、文表,都說應該派人送降書迎接曹一操一,子敬當即反駁說不可,勸我迅將公瑾召回,委以重任授以軍隊,前往迎擊曹一操一,這是第二件令人快意之事。

況且他的謀劃,遠遠超過張儀、蘇秦之計謀。

後來他雖然勸我借地劉備,是其一大不是,但不足以損折他的兩大長處。

周公對人不求全責備,故孤人忘其短而敬其長,常將他比作鄧禹。

又子明年少之時,我只以為他不畏勞苦,行一事果敢有膽量而已。

及至他長成以後,學問增進思想開通,奇謀異略,可說僅次於公瑾,但言談議論才氣英發不及公瑾。

在圖謀打敗關羽方面,勝過子敬。

子敬在給我的回信中說:『帝王的興起,都有要驅除的敵手,關羽不足以讓人擔憂。

』這是子敬實際上不能辦到,表面上說說大話而已,我也寬恕了他,不隨意責備。

但是他統領軍隊,沒有失損任何營寨,能令行禁止,部下轄區內沒有荒於職守的官吏,路無拾遺,他的治理措施也頗為完善。」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誌白話文
《三國誌》簡介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卷五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第七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卷四十六 蜀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卷四十七 蜀書二 吳主傳第二卷四十八 蜀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卷四十九 蜀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卷五十 蜀書五 妃嬪傳第五卷五十一 蜀書六 宗室傳第六卷五十二 蜀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卷五十三 蜀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卷五十四 蜀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卷五十五 蜀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卷五十六 蜀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卷五十七 蜀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卷五十八 蜀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卷五十九 蜀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卷六十 蜀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卷六十一 蜀書十六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卷六十二 蜀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卷六十三 蜀書十八 吳范劉惇趙達傳第十八卷六十四 蜀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卷六十五 蜀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上注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