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白話文》卷四十六 蜀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孫堅傳,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孫武的後代。他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誌白話文》卷四十六 蜀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

三國誌白話文

卷四十六 蜀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

(孫堅傳)

孫堅傳,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孫武的後代。

他年輕時做過縣吏。

十七歲那年,他與父親一同坐船到錢塘,正碰上海盜胡玉等,從匏裡上岸搶掠商人錢財後,在岸上分贓,來往行人都不敢行近,過路船隻也不敢前行。

孫堅對其父說:「這些強盜可以捉拿住,請讓我去幹。」

他的父親說:「這種事不是你能幹得了的。」

孫堅當即拿起刀上了岸,用手東指西指的,就像在分派幾股隊伍去包圍強盜的樣子。

那些盜人見他如此情形,以為是官兵來捕捉他們,嚇得趕緊扔掉搶來的錢財四散而逃。

孫堅緊追上去,砍下一個強盜的腦袋帶轉來,他的父親對此大為驚訝。

自此孫堅聲名大振,州府召他為假尉。

熹平元年(172),會稽郡賊人許昌在句章縣謀反,自稱為陽明皇帝,與他的兒子許韶煽動起周圍各縣,共招集幾萬人。

孫堅以郡司馬的身份召募一精一兵,共得千餘人。

與州郡共同合作討伐並消滅了許昌。

刺史臧旻上奏羅列孫堅的功績,皇帝下詔任命孫堅為鹽瀆丞,幾年後改為盱眙縣丞,後又改任下邳縣丞。

紅潮網

中平元年(184),黃巾軍首領張角在魏郡發動起義,假托自己受神靈保佑,派遣八人前往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宣揚太平道來教化民眾。

而各州暗中互相串連,自稱黃天泰平。

三月初五,三十六方一同舉起義旗,天下百姓紛紛響應,焚郡燒縣,斬官殺吏。

漢朝廷派遣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朱俊,領兵征討。

朱俊上表請派任孫堅為佐軍司馬,自在家鄉起,一直跟隨孫堅多年的,當時在下邳的青年們都自願隨他去從軍戰鬥。

孫堅又招募各路商人及淮河、泗水一帶的一精一兵一千多名,與朱俊協力奮戰,所向無敵。

汝、穎一帶的起義軍戰鬥失利,逃至宛城堅守。

孫堅獨當一面,身先士卒,登上城牆,眾兵卒蜂擁而上,大破起義軍。

朱俊將孫堅作戰行為奏明朝廷,詔命孫堅為別部司馬。

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中郎將董卓征御無功。

中平三年(186),朝廷派司空張溫代行車騎將軍職權,西往討伐邊章等。

張溫上表請派孫堅參與軍事,屯守長安。

張溫以詔書召見董卓,董卓過了好久才來見張溫。

張溫責備董卓,董卓回話很不客氣。

孫堅當時也在座,向前與張溫耳語說:「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應當以不按時應一召前來之罪,按軍法殺掉他。」

張溫說:「董卓一向在隴、蜀一帶享有威名,現在殺掉他,西進討伐沒有依靠了。」

孫堅說:「您親領皇家軍隊,威震天下,還依賴什麼董卓?看董卓今天的談話,並不想聽您的,輕上無禮,是第一條罪狀。

邊章、韓遂胡作非為已一年多,應當及時進討,而董卓反說不可,沮喪軍心,疑惑將士,是第二條罪狀。

董卓接受重任而毫無戰功,召其前來又滯緩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條罪狀。

古代名將,帶兵臨陣,無不果斷地斬處違犯軍紀者,來顯揚威嚴,故此有了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幹的事。

現在您對董卓留情,不立即斬殺,如此必然使軍威受到損虧。」

張溫不忍心執行軍法,於是就說:「你暫時先回營,免得董卓會懷疑你。」

孫堅於是起身離去。

邊章、韓遂聽說大兵壓境,其一黨一徒紛紛離散,都請求投降。

軍隊班師後,朝廷議事大臣們認為軍隊並未與敵交戰,不能判功論賞,然而他們聽說孫堅指陳董卓三大罪狀,勸張溫斬殺董卓,無不歎息。

孫堅被任為議郎。

其時長沙賊寇區星自稱將軍,聚眾萬餘人,圍攻長沙城邑,於是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

孫堅到長沙後親率將士,擬定進攻計劃,不及一月,就擊破區星等人眾。

周朝、郭石也率領徒眾在零陵、桂陽等地起事,與區星相呼應。

於是孫堅越境追尋討伐,三郡全都得以安定。

漢朝廷根據孫堅前後建立的功績,封他為烏程侯。

漢靈帝死後,董卓獨專朝政,橫行霸道於京城。

各州郡都興起義兵,要討伐董卓。

孫堅也舉兵響應。

荊州刺史王睿又素日待孫堅無禮,孫堅過荊州時順道殺了他。

軍至南陽,隊伍發展到幾萬人。

南陽太守張咨聽說孫堅軍已到,泰然自若。

孫堅以牛、酒向張咨獻禮,張咨次日也回訪酬答孫堅。

飲酒正酣暢時,長沙主簿進來對孫堅說:「前有文書傳給南陽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軍用錢糧尚未備足,請將他逮捕交付主簿問個明白。」

張咨恐懼,打算離開,但兵士圍立四周不能出走。

過了一會兒,長沙主簿又進來告知孫堅:「南陽太守故意拖延義兵,使之不能及時討伐賊寇,請將他逮捕按軍法處置。」

於是把張咨拖往軍門外斬首。

南陽郡城震驚萬分,義兵的要求都得到了滿足。

孫堅兵進魯陽,與袁術相見。

袁術上表推薦孫堅為破虜將軍,兼豫州刺史。

於是孫堅駐守魯陽城整頓軍隊。

當要進軍討伐董卓時,孫堅派長史公仇稱為從事,領兵回州督辦軍糧。

孫堅在城東門外裝飾帳幔,設宴給公仇稱餞行,諸將及其下屬都會聚席間。

董卓這時派遣步兵、騎兵數萬人來迎擊孫堅,有數十名輕騎兵先到。

孫堅正飲酒談笑,命令部隊整頓軍陣,不得妄動。

隨後騎兵漸漸地多起來,孫堅才慢慢離座帶領大家入城,於是對身邊人說:「剛才我之所以不立即起身,是怕兵士混亂擁擠,諸位不能進城來。」

董卓的軍隊見孫堅的兵士頗為嚴整,於是不敢攻城,就退了兵。

孫堅移軍駐紮梁郡東,受到了董卓軍隊的猛烈攻擊,孫堅與幾十個騎兵突圍而去,孫堅經常戴著紅色包頭巾,這時便脫一下頭巾令親近將領祖茂戴上。

董卓的騎兵爭著追趕祖茂,所以孫堅揀小路逃脫。

祖茂被追得走投無路,於是下馬把頭巾放在墳墓間的燒柱上,自己潛伏一在草叢中。

董卓騎兵望見,便將燒柱包圍了好幾層,等到走近看時,才發現是根柱子,於是離去。

孫堅再收集自己的軍隊,在陽人這個地方與董卓軍隊交戰,將董卓軍隊打得大敗,並將其都督華雄等斬首。

這時,有人在袁術面前撥一弄孫堅的是非,袁術對孫堅起了疑心,便不給他送運軍糧。

陽人距魯陽一百多里地,孫堅連夜馳見袁術,他用刀劃著地對袁術說:「我所以如此獻身不顧,上為國家討伐逆賊,下為將軍報家門私仇。

我孫堅與董卓並無刻骨仇恨,而將軍您卻聽信小人撥一弄之言,居然對我起懷疑!」袁術對孫堅頓時恭敬起來,並很不自在,當即調發軍糧。

孫堅返回駐地。

董卓害怕孫堅勇一猛激壯,於是派將軍李莈等前來請求孫堅和親,讓孫堅列出要任刺史、郡守的子弟的名單,答允上表任用他們。

孫堅說:「董卓大逆不道,蕩覆王室,如今不誅其三族,示眾全國,我死也不瞑目,難道還要與他和親嗎?」

再次進兵大谷關,直抵洛陽九十里外之地。

董卓立即遷都往西入函谷關,焚燒了洛邑。

孫堅於是前進到雒地,修復各座皇陵,將董卓所挖掘的墳墓填充好。

完一事之後,引軍返回,再次駐紮魯陽。

初平三年(192),袁術派孫堅出征荊州攻打劉表。

劉表派黃祖在樊、鄧一帶迎擊。

孫堅擊敗黃祖,追過漢水,於是包圍了襄陽,孫堅單身匹馬登上峴山,被黃祖的軍士用箭射死。

孫堅的侄兒孫賁,率領將士投奔袁術,袁術又上表,推薦孫賁為豫州刺史。

孫堅有四個兒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

孫權稱帝登基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

孫策傳孫策,字伯符。

孫堅當初興義兵,孫策領著母親遷往舒縣居住,與周瑜結為好友,招納會聚了很多上流社會人物,江、淮一帶的人都投奔他。

孫堅死後,孫策將他歸葬曲阿。

自己於是渡江居住在江都。

徐州牧陶謙忌恨孫策。

孫策的舅父吳景,當時任丹楊太守,孫策於是帶著母親遷居曲阿,與呂范、孫河一起投靠吳景,並依賴吳景召募得數百人。

興平元年(194),孫策前往跟隨袁術。

袁術認識到孫策非同一般之人,便將孫堅的部隊交還孫策。

太傅馬日石單執符節安一撫關東,在壽春以禮徵召孫策,上表奏請任孫策為懷義校尉,袁術的大將喬蕤、張勳都傾心敬重孫策。

袁術常常歎息說:「如果我袁術有孫郎這樣的兒子,死也瞑目無憾啊!」孫策有個騎兵犯了罪,逃進了袁術的軍營,藏躲在馬廄中,孫策派人前往殺掉他。

過後,他又前往袁術處賠禮請罪。

袁術說:「兵士叛變,理當共同懲處,有什麼可請罪的呢?」

從此軍中更加敬畏孫策。

袁術當初答允讓孫策任九江太守,過後改用丹楊人陳紀。

後來袁術準備攻打徐州,向廬江太守陸康求派軍糧三萬斛。

陸康不給,袁術大怒。

孫策以前曾求見過陸康,陸康不見,只讓自己的主簿接待他。

孫策因此對陸康懷有恨心。

袁術派孫策攻打陸康,對孫策說:「先前我錯用陳紀,常恨我的本意未能兌現。

如今你如果能抓獲陸康,廬江就真正屬於你所有了。」

孫策攻打陸康,打敗了他,袁術再次任用他過去的下屬劉勳為廬江太守,孫策更為失望。

起先,劉繇為揚州刺史,州府原來設在壽春。

袁術已佔領壽春,劉繇於是渡江以曲阿為州府治所。

此時,吳景尚在丹楊,孫策的堂兄孫賁又是丹楊都尉,劉繇到後,把他們都攆走了。

吳景、孫賁退居歷陽。

劉繇派樊能、於麋東往駐紮橫江津,張英駐紮當利口,以抵禦袁術。

袁術任用自己過去的下屬琅王牙人惠衢為揚州刺史,又任用吳景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共同領兵進擊張英等,一連幾年都未能攻克。

孫策於是勸說袁術,請他派自己前助吳景等人平定江東。

袁術上表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代理殄寇將軍,只給他配備一千多的士卒及相應的軍需品,戰馬幾十匹,賓客中願意跟隨者幾百人。

及至歷陽,孫策的兵眾發展到五、六千人。

孫策的母親已先從曲阿遷來歷陽,孫策又將母親遷往阜陵居住,然後渡江轉戰,所向勢若破竹,無人敢與他交鋒,而且軍令很嚴整,百姓們都依附他。

孫策為人喜好修飾外表,善於談笑,一性一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對待他,沒有不盡心盡力的,都願意效死於他。

劉繇棄軍自己逃走,各州郡的太守們也都紛紛棄城逃跑。

吳郡人嚴白虎等各率有一萬多人,駐紮嚴守各自的地盤。

吳景等想先擊破嚴白虎等,然後再到會稽。

孫策說:「嚴白虎等盜賊,心無大志,憑此就將其擒獲。」

於是率兵渡過浙江,佔據會稽,屠城東冶後,攻破嚴白虎等盜眾。

孫策將原有長吏全部更換,自己兼任會稽太守,又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另置廬陵郡,以孫賁弟弟孫輔為廬陵太守,丹楊人朱治為吳郡太守。

彭城人張昭、廣陵人張郃、秦松、陳端等為謀士。

此時袁術擅自稱帝,孫策去信譴責並與他絕交。

曹一操一上表舉薦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爵吳侯。

後來袁術死後,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想率領部下投靠孫策,廬江太守劉勳半路截擊,並將他們全部俘虜,收繳了他們所帶的珍寶後返還。

孫策聽說後,假意與劉勳結盟為友。

劉勳得到袁術的軍隊,此時豫章上繚的宗民有一萬多戶在江東,孫策勸劉勳前往攻取。

劉勳出兵後,孫策率領部下輕裝奔襲,一一夜間即佔有廬江,劉勳的軍隊全部投降,劉勳只帶著幾百個部下投歸曹一操一。

這時袁紹的勢力正強大起來,而孫策又吞併了江東,曹一操一已無力東顧,就打算對孫策實行安一撫。

於是把弟弟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小弟孫匡,又為兒子曹章娶取孫賁的女兒,用禮徵召孫策的弟弟孫權、孫翊,並令揚州刺史嚴象舉薦孫權為秀才。

建安五年(200),曹一操一與袁紹在官渡對壘相持,孫策暗中盤算襲擊許昌,迎取漢獻帝,便秘密整頓軍隊、部署將領。

還未行動,他就被過去的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所殺害。

起先,孫策殺許貢,許貢的小兒子與門客逃亡隱居在長江邊。

這次孫策單身匹馬外出,猝然與許貢的門客相遇,門客擊傷了他。

孫策傷勢甚重,就請張昭等前來說:「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

您們要好好幫助我弟!」又招呼孫權,將印綬交予他,對他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

到夜間孫策便死去,時年二十六歲。

孫權登基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封孫策的兒子孫紹為吳侯,後改封為上虞侯。

孫紹死後,他的兒子孫奉繼承爵位。

孫皓為帝時,謠傳孫奉應為皇帝,於是孫皓將其誅殺。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誌白話文
《三國誌》簡介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卷五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第七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卷四十六 蜀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卷四十七 蜀書二 吳主傳第二卷四十八 蜀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卷四十九 蜀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卷五十 蜀書五 妃嬪傳第五卷五十一 蜀書六 宗室傳第六卷五十二 蜀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卷五十三 蜀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卷五十四 蜀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卷五十五 蜀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卷五十六 蜀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卷五十七 蜀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卷五十八 蜀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卷五十九 蜀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卷六十 蜀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卷六十一 蜀書十六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卷六十二 蜀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卷六十三 蜀書十八 吳范劉惇趙達傳第十八卷六十四 蜀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卷六十五 蜀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上注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