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白話文》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任峻傳,任峻字伯達,河南郡中牟縣人。漢朝末,四方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誌白話文》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三國誌白話文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任峻傳、蘇則傳、杜畿傳、鄭渾傳、倉慈傳)

任峻傳,任峻字伯達,河南郡中牟縣人。

漢朝末,四方騷亂,關東地區都受到震動,中牟縣令楊原憂愁恐懼,打算棄官逃走,任峻勸他說:「董卓帶頭叛亂,天下人沒有不怨恨的。

然而卻沒有人倡議討伐他,人們並不是沒有討伐他的願望,而是迫於形勢不敢發動。

您如果能發出倡議,一定會有響應的。」

楊原問:「該怎麼辦呢?」

任峻說:「現在關東有十多個縣,能打仗的人不少於一萬,如果您暫時行使河南尹的權力,集中起來調遣,沒有辦不成的事。」

楊原聽從了任峻的計策,任命他為主簿。

任峻便替楊原發佈有關代理河南尹的文告,讓各縣堅守自己的領地,於是便發兵征討董卓。

正趕上曹一操一從關中起兵,進入中牟縣界,當地人不知道該跟隨誰,只有任峻與同郡的張奮商議,率全郡歸順曹一操一。

任峻另外又召集自己宗族、賓客以及家丁一共幾百人,情願跟隨曹一操一。

曹一操一非常高興,上表請求任命任峻為騎都尉,並將自己的堂妹嫁給他,對他十分親信。

曹一操一每次出征,總是讓任峻留在後方主管部隊的給養。

當時正趕上饑荒乾旱的年景,軍糧不足,朝廷羽林監穎川人棗祗建置屯田,收穫糧食達到百萬斛,各郡都設置屯田的官員,幾年間屯田的地方都儲備了糧食,倉庫都堆滿了。

官渡之戰,曹一操一命任峻掌管軍器和糧食的運輸,敵人幾次偷襲斷絕了糧道,任峻便以一千輛糧車為一部,列成十路方隊,使陣勢重疊拱衛糧車,敵人不敢靠近。

軍隊國庫能夠糧食充足,開始是靠著棗祗的屯田,而最終的成功是靠著任峻的努力。

曹一操一因為任峻功高,上表請求封他為都亭侯,食邑三百戶,又升任長水校尉。

任峻待人寬厚有器量,通曉事理,每次提出建議,曹一操一總是很滿意。

饑荒的時候,他收養撫恤朋友的親人、貧困的中表親戚,救助急難,周濟貧乏,信義為人所稱道。

建安九年(204),任峻去世,曹一操一為他的死曾長時間地哭泣。

他的兒子任先承襲了爵位,任先沒有兒子,他死後,封地便被解除。

後來魏文帝追錄功臣,賜給任峻成侯的謚號,又賜封任峻的次子任覽為關內侯。

蘇則傳,蘇則字文師,扶風郡武功縣人。

少年時就以學問一操一行聞名鄉里,被推舉為孝廉和茂才,朝廷徵召他去任職,他都沒有應一召。

後來從家裡出任酒泉郡太守,調任安定郡、武都郡,所在的地方都傳頌他的威名。

曹一操一征伐張魯,經過蘇則所管轄的郡,見到蘇則,對他很欣賞,命他擔任部隊的嚮導。

打敗張魯以後,蘇則平定安一撫住在下辯一帶的各氐族部落,打通了河西走廊,轉任金城太守。

當時正是戰亂之後,官吏百姓流離失所,飢餓貧窮,戶口銳減。

蘇則十分謹慎地安一撫流民,對外招撫羌人、氐人等部落,得到他們的牛羊,用來贍養貧困老弱的人。

他和百姓平分口糧,一個月的時間,流民都回來了,一共有幾千家,於是蘇則明確地宣佈了禁令,有違犯的就殺掉,對聽從教化的一定獎賞。

他親自教給百姓耕種的知識,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從那以後,前來歸附的人越來越多。

隴西郡的李越發動叛亂,蘇則率領羌人等少數民族軍隊包圍了李越,李越請求投降。

曹一操一去世,西平郡的麴演謀反,號稱護羌校尉。

蘇則領兵討伐,麴演害怕了,也請求投降。

魏文帝因為蘇則的功勞,加封他為護羌校尉,賜予他關內侯的爵位。

後來麴演又勾結鄰郡叛亂,張掖郡的張進扣押了太守杜通,酒泉郡的黃華不接受太守辛機的統治。

張進、黃華都自稱太守響應麴演,再加上武威郡的三種胡趁勢擄掠,河西的道路又斷絕了。

武威郡太守毋丘興向蘇則告急,當時雍州、涼州的豪族大戶都驅趕羌人、胡人來追隨張進等叛將,郡中百姓都認為張進勢不可擋。

在此以前將軍郝昭、魏平在金城屯兵駐守,也接到不許西進的詔書。

蘇則便去面見郡中的大吏和郝昭等人,同羌族的大戶酋長商議說:「現在敵寇的勢力雖然強盛,但都是才聚起來的烏合之眾,有的還是被迫脅從,不一定就是一條心,利用他們的矛盾打擊他們,好的和壞的就一定會分離,好的分離出來歸順我軍,我軍的數量便增加而敵人的數量便減少了。

既得到人力補充的實惠,又壯大了我軍的氣勢,這時候出動討伐敵人,一定會打敗他們。

如果等候大軍支援,曠日持久,好人找不到歸宿,必然要和壞人同流合污,善惡一旦攪在一塊兒,就很難把他們一下子分開了。

現在雖然有朝廷的詔命,違背它而合於機變,我看我們可以自作主張。」

郝昭等人聽從了蘇則的意見,於是便發兵去救武威郡,迫使作亂的三種胡人投降。

蘇則與毋丘興率軍在張掖郡攻擊張進,麴演得到消息,率領步騎兵共三千人來迎接蘇則,說是前來援助,其實打算發動叛變。

蘇則引一誘他來見面,趁機將他斬首示眾,他的一黨一羽四散逃走。

蘇則便與各路軍隊包圍了張掖,大敗敵人,殺死了張進和依附於他的一黨一羽,敵兵都投降了。

麴演的部隊被打敗,黃華感到恐懼,交出了他所扣押的人質乞求投降,河西一帶被平定,蘇則回到金城。

朝廷晉封他為都亭侯,食邑三百戶。

朝廷征拜蘇則為侍中,與董昭在一起作官。

有一次,董昭枕著蘇則的膝蓋睡覺,蘇則把他的頭推下去,說:「蘇則的膝蓋,不是讒佞之輩的枕頭。」

當初,蘇則同臨淄侯曹植聽說魏氏廢漢自立,都穿上喪服為漢朝悲哀哭泣。

曹植的表現魏文帝聽說了,卻不知道蘇則也同曹植是一樣的態度。

文帝在洛陽,有一次從容說道:「我順應天命當了皇帝,卻聽說有人哭,為什麼呢?」

蘇則還以為是對他質問,鬍鬚都豎一立起來,要正顏厲色地辯論。

侍中傅巽連忙掐著他說:「不是說您。」

這才擋住了他。

文帝問蘇則說:「前些時候攻破酒泉郡、張掖郡,和西域互通使節,敦煌郡獻來直徑一寸的大珠,還能不能再從市場上買到呢?」

蘇則回答說:「陛下如果能把國內治理得和睦融洽,使德化流布到沙漠地區,寶珠就會不求自來;如果求了,然後得到,那麼也就算不得珍貴了。」

文帝聽了,默默無語。

後來蘇則陪同文帝打獵,檻圈設置不牢固,被鹿撞破逃走了。

文帝大怒,腳踩胡一床一拔一出佩刀,把有關督吏都抓起來,要處死他們,蘇則跪地叩拜,說:「臣子聽說古代的聖王不因為禽一獸而害人,現在陛下正推崇唐堯的教化,卻因為打獵的遊戲要殺死很多吏員,愚臣認為不能這樣,以死相求!」文帝說:「您,是正直的大臣。」

便把那些督吏全部赦免。

然而蘇則也因此被文帝忌憚,黃初四年(223),被降職擔任東平相。

赴任途中,得病死,謚號為剛侯。

他的兒子蘇怡承襲了爵位,蘇怡死後,沒有兒子,由他的弟弟蘇愉襲封。

蘇愉,鹹熙年間曾擔任尚書。

杜畿傳,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縣人。

幼年父母雙亡,繼母虐一待他,他卻孝順出了名。

二十歲時在郡中擔任功曹,又試職作鄭縣的縣令。

縣裡關押了幾百人,杜畿親自審問,衡量犯人罪行的輕重,都一一定案發送,雖然不是都判處得很妥當,郡中人們已經對他這樣年輕有主見感到驚奇。

他被推舉為孝廉,擔任漢中府丞。

趕上天下大亂,他便拋棄了官職旅居荊州,建安年間(196~220)才回到故鄉。

荀彧把他推薦給曹一操一,曹一操一委任他為司空司直,又升任護羌校尉,讓他持節領受西郡太守的職務。

曹一操一已經平定了河北,高幹在并州反叛。

當時河東太守王邑被朝廷徵召,河東人衛固、范先表面以請求封地為名,背地裡卻同高幹勾結。

曹一操一對荀彧說:「關西的那些將領憑借險要的地形和騎兵,要是去征剿他們一定會引起叛亂。

張晟在..山、澠水之間燒殺搶掠,向南聯絡劉表,衛固等人也傚法張晟,我擔心他們為害太深。

河東郡依山繞河,四周的鄰郡總是發生變故,是當今天下的戰略要地。

請您為我推薦像蕭何、寇恂那樣的人去鎮守河東。」

荀彧說:「杜畿能夠勝任。」

於是曹一操一追授杜畿河東太守的職務。

衛固等人派了幾千人馬截斷去陝津的路,杜畿到了那兒不能渡過黃河。

曹一操一派夏侯惇征剿衛固。

兵還未到,有人對杜畿說:「應該派大軍來。」

杜畿說:「河東郡有三萬戶人家,決不是人人都想作亂。

現在如果大兵壓境,把他們一逼一急了,想做好事也找不到帶頭的,就一定會因為懼怕而服從衛固。

衛固一旦消除後顧之憂,必然要拚死抵抗。

我們討伐他如果不能取勝,四周的鄰郡就會響應他,天下的變亂就平息不了了。

如果我們能夠取勝,也是摧一殘一郡的百姓,況且衛固等人還沒有明目張膽地抗拒朝廷,表面只是以請求過去的太守為名,一定不會加害新太守。

我單身前去,出其不意,衛固為人計謀很多,但缺乏決斷的能力,一定會假裝接受我的指揮,我只要在郡城呆一個月,就能設法用計困住他,時間足夠了。」

就從隱秘的岔道到..津渡過河。

范先要殺杜畿藉以威懾部下,想先觀察一下杜畿的動向,便在門前連續殺了郡中主簿以下的官吏三十多人,杜畿目睹慘狀,若無其事。

於是衛固說:「殺了他也不能損害他什麼,徒然給咱們樹立惡名,況且控制他的權力在我們手裡。」

便承認了杜畿的太守身份。

杜畿對衛固、范先說:「你們二位,是河東的希望,我不過靠你們坐享其成罷了。

但君臣之間有固定的規矩,成敗都一樣,遇到大事應當平等地一塊兒商量。」

杜畿任用衛固為都督,讓他兼任郡丞,又代理功曹。

將軍、校尉吏員、士兵三千多人,都歸范先統管。

衛固等人很高興,雖然表面上服從杜畿,但心裡面卻不把他當回事。

衛固要大舉發兵,杜畿很擔心,勸衛固說:「想成就非凡的大事,就不能輕易地動搖軍心。

現在倘若發動大軍,部下一定會騷亂,不如慢慢用錢來招募士兵。」

衛固認為他說得對,就聽從了,用錢來徵調,過了幾天才調度停當。

而部下的將軍卻因為貪圖錢財只招募了少於預定人數的士兵。

杜畿又去面見衛固,為他分析說:「人情都顧念家屬,可以分別讓將軍和掾史們回家休息,有緊急情況再召他們回來也不難。」

衛固等人不願意失去人心,又聽從了杜畿的勸告。

這樣一來,不肯謀反的好人留在外邊,可以暗地裡支援自己,而壞人分散,各自回家,勢力已經被離間了。

碰上張白騎的人馬攻打東垣,高幹的叛軍進入..澤,上一黨一一帶各縣殺死縣官,弘農郡扣押了郡守,衛固等人也想乘機叛變而調兵還沒有到,杜畿知道周圍各縣都服從自己,就出來單獨率領幾十名騎兵趕到張城堅守,城中百姓官吏都全力幫助杜畿,過了幾十天,召集了四千多人。

衛固等人與高幹、張晟聯合起來攻打杜畿所在的張城,卻攻不破。

侵犯附近的縣城,也一無所得。

遇上朝廷的大兵前來征剿,高幹、張晟都被打敗,衛固等人被抓獲斬首。

杜畿赦免了衛固等人的余一黨一,讓他們恢復過去的居住產業。

那時候全國的郡縣都殘破不全,河東郡是最先平定的,而且損失也少。

杜畿治理這個郡,推崇寬鬆的政策,讓百姓休養生息。

有人曾經打官司,互相爭訟,杜畿親自為雙方陳說大義,讓他們回去認真思索,如果還有什麼要申訴的,再來太守府找他。

鄉邑的父老都生氣地責備自己一方的訴訟人:「有這麼好的太守,你們為什麼不聽他的教誨?」

從那以後,很少再有打官司的了。

郡中下屬各縣,推舉出孝子、貞婦、順孫,杜畿都一一免除這一家的徭役,並隨時去慰問勉勵他們。

漸漸地開始督促百姓養牛和一牝一馬,直到豬、狗、雞,都有具體的章程制度。

百姓勤勞地耕作,家家戶戶豐衣足食。

於是杜畿說:「百姓富足了,不可不進行教育。」

便在冬天裝備戎裝,講習武藝。

又開設學宮,杜畿親自講授儒家的經典,郡中風氣也因而有所變化。

韓遂、馬超叛變的時候,弘農郡、馮翊郡很多縣邑都起兵響應他們。

河東郡雖然同敵境相連,百姓卻沒有二心。

曹一操一西征到達蒲陂,與敵人隔著渭河列開陣勢,軍糧完全依賴河東郡供給。

等到敵人被打敗,郡中儲備的糧食還剩二十多萬斛。

曹一操一下令說:「河東太守杜畿,就如同孔子所說的『禹,我簡直找不到他一點一毛一病來批評他』。

給他增加俸祿到二千石。」

曹一操一征伐漢中,調遣河東郡的五千民夫擔任運輸工作。

這些人自動地互相勉勵:「人總免不了一死,可不能辜負了我們太守。」

始終沒有一個人逃跑,杜畿就是這樣得人心。

魏國建立以後,用杜畿為尚書。

事情定下來以後,朝廷又下令說:「過去蕭何平定關中,寇恂平定河內,您也有他們那樣的功勞,即將授予您納言的職位。

但是又考慮到河東郡是我的股肱要地、充實儲備的所在,佔據那裡就足能控制全國,所以還要麻煩您去那裡坐鎮。」

杜畿在河東十六年,他的治理總是全國最好的。

魏文帝即王位,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召拜他擔任尚書。

文帝廢漢自立為皇帝以後,晉封杜畿為豐樂亭侯,食邑百戶,為司隸校尉。

文帝征伐吳國,任命杜畿為尚書僕射,留在朝中掌管國家大事。

後來文帝去許昌,仍然命杜畿留守。

杜畿奉命製造御樓船,在陶河試航,遇到大風沉沒。

文帝為他的死而哭泣,下詔說:「夏朝的水官冥勤勞地工作而死在水中,後稷勤勞地播種百谷而死在山上;已故的尚書僕射杜畿,在孟津試航,以至翻船沉沒,這是忠心的極致,朕實在為他痛惜。」

追贈他太僕的職銜,謚號為戴侯。

他的兒子杜恕承襲了爵位。

杜恕字務伯,太和年間(227~232)任散騎黃門侍郎。

杜恕為人誠懇樸質,不善於表現自己,所以從小就沒有什麼名聲。

等到在朝中作官,也不結一黨一營私,一心辦公事。

每當政策有失誤,他總是引用綱紀法度來規諫,因此很受侍中辛毗等人的器重。

當時自公卿以下,官吏們都在議論制度的增減,杜恕認為「古代的刺史,奉行宣示朝廷的六條規則,以清淨無為為名譽,威風顯著,為人稱道。

現在可以不讓刺史掌握兵權,專心去管理民政」。

不久,鎮北將軍呂昭又擔任冀州刺史,杜恕便上書說:「帝王之道,沒有比安民更崇高的。

安民的辦法,在於財富的積累;而積累財富,就是專務根本,節約用度。

當今吳、蜀二賊還沒有消滅,戰車急需駕馭,這正是英雄豪傑努力奮鬥的時機。

但是朝中的儒臣士大夫,也意外地推崇羨慕武力,握著手腕而爭論,以孫子吳起為第一。

國庫一年比一年空虛,民力一年比一年衰弱。

現在吳、蜀僭位稱帝,與我們作對,北方的胡人也沒有壓服,三個地方的邊境發生變亂,全國都不會太平。

現在邊疆的荊州、揚州、青州、徐州、幽州、并州、雍州、涼州都有軍隊,而能夠憑借在內部充實府庫扼制外族入侵的,只有兗州、豫州、司州、冀州而已。

一個國家就如同人的身一體,心腹充實了,四肢即使生了病,終究不會有大的妨害。

現在兗州、豫州、司州、冀州也是國家的心腹,所以愚臣懷著懇切恭謹的心情,希望四州的長官,專心地從事根本的事業,來承擔四肢的重任。

但孤論難以堅持,觸犯大家的欲一望難以取得成效,眾人的不滿難以積累到一塊兒,是非難以分清,所以年復一年也沒有被英明的君主察覺。

凡是說這種話的,都是疏遠或卑賤的人,這類人說的話,確實不容易被採納。

如果讓好的政策從親信貴族口裡說出來,親信貴族本來就用不著冒犯我所說的四難來求取忠一愛一,這正是古往今來的人們所常常擔憂的問題。」

當時朝中對官吏考核制度展開大規模的議論,朝廷內外的官吏都要考核。

杜恕認為用人而不能讓他盡力發揮才能,那麼即便有才的人也沒有多大用。

保全的不是致力要達到的東西,而所致力的事又不是當前最重要的。

杜恕在朝中八年,議論剛勁率直。

杜恕出任弘農郡大守,幾年後轉任趙王曹干的輔相,因病離職。

又從家裡出任河東郡太守,過了一年多,改任淮北都督護軍,又因病離職。

他在任職的地方,致力於維護國家的大體,樹立恩惠仁一愛一,因此更加得到百姓的一愛一戴,只是不如杜畿。

不久,朝廷任命他為御史中丞。

杜恕在朝廷,因為與朝中的官員不和睦,所以,屢次在外面任職。

後來又出任幽州刺史,加建威將軍的官銜,朝廷讓他持節,護烏丸校尉。

當時,征北將軍程喜在薊縣屯紮,尚書袁侃等人告誡杜恕說:「程喜曾在先帝那一朝任職,在青州排擠了田國讓。

現在足下拿著朝廷的節杖,讓你們共同駐屯在一座城裡,應該周密地考慮對策。」

但杜恕沒有在意。

他到官不滿一個月,有鮮卑族首領的兒子,帶領幾十人馬,沒有經由關口擅自來到州城,州里殺死了其中一名鮮卑人,卻沒有寫表章上報。

於是程喜上書彈劾杜恕,杜恕入獄,由廷尉審理,依法應當處死。

因為他父親杜畿為國事勤勞死在水中,得以減刑,被免官為平民。

他遷居章武郡,那一年是嘉平元年(249)。

杜恕為人豪邁任一性一,想不到要防備別人,終於導致這次挫折。

當初杜恕從趙郡還朝,陳留郡的阮武也從清河太守的職位上被徵召,兩人都鄙薄廷尉。

阮武對杜恕說:「我看您的才質一性一情可以經歷公正之道,但把持得不夠努力,素質能力可以擔任大官但追求不夠順利,才學可以記敘古今但不夠專一,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有才而沒有得到適當的任用。

近來有了空閒,可以深思這個問題,寫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杜恕在章武郡,便撰寫了《體論》八節,又寫出《興一性一論》一篇,是為探討個人修養的。

嘉平四年(253)死在遷移的住所。

晉武帝甘露二年(266),河東郡九十多歲的樂祥上書頌揚杜畿遺留下來的功績,朝廷受到感動,下詔封杜恕的兒子杜預為豐樂亭侯,食邑一百戶。

杜恕的奏議論文都很可觀,選取他和當時政治緊密相關的幾件大事寫在傳記裡。

鄭渾傳,鄭渾字文公,河南開封縣人。

他的高祖父鄭眾,鄭眾的父親鄭興,都是名儒。

鄭渾的哥哥鄭泰,和荀攸等人策劃誅殺董卓,在揚州刺史任上去世了。

鄭渾帶著鄭泰的小兒子鄭袤在淮南避難,袁術對他非常尊重。

鄭渾知道袁術一定會失敗,當時華歆擔任豫章郡太守,和鄭泰是很好的朋友,鄭渾便渡過長江投靠華歆。

曹一操一聽說他行為忠厚,召他擔任掾史,又改任下蔡縣長、邵陵縣令。

當時天下還沒有平定,百姓都強悍浮躁,不考慮生產繁殖,那些生了兒子養不活的,就一概都不哺育。

鄭渾每到一地任職,就沒收當地人的漁獵工具,督責他們種地養蠶,又連帶開闢稻田,加重對棄嬰罪的處罰。

開始百姓怕犯法,後來生活好轉,吃穿都有些富裕,就再沒有不一育嬰兒的了。

生下來的男一女,很多都取鄭字為名。

後來鄭渾被徵召擔任丞相掾屬,又轉到左馮翊郡任職。

當時梁興等人擄掠了五千多戶人家,強迫他們一同燒殺搶掠,周圍各縣無力抵抗,都很恐懼,縣令都把自己的官署轉移到郡城。

出謀劃策的人都認為應當轉移到險要的地方。

鄭渾說:「梁興的勢力都是些散兵游勇,在山間險地流竄,雖然有很多同夥,大都是被迫跟隨他的。

現在應當廣開投降的門路,宣傳曉諭朝廷的恩德信義。

要是佔據險地,只求防守,那是向敵人示弱。」

於是便集聚官吏民眾修築城郭,做好防禦的準備。

爾後發動民眾追逐賊寇,明確賞罰的制度,商定公約盟誓,允許把他們繳獲的十分之七賞給他們。

百姓都非常高興,願意捕捉賊寇,多得婦女、財物,結果賊寇中失去妻子的,都回來請求投降。

鄭渾責令他們去捉獲同夥的婦女,然後還給他妻子。

這一來敵寇內部互相搶奪,梁興的一黨一羽不再一團一結。

鄭渾又派有威信的官吏平民分頭到山谷中宣告勸說,跑出來投降的絡驛不絕。

於是讓各縣的官吏都回到原來管轄的地方安一撫聚集投誠的敵眾。

梁興等人害怕了,率領余一黨一聚集在..城。

曹一操一派夏侯淵靠近..城協助鄭渾出擊,鄭渾帶領民眾首先登城,殺死梁興及其一黨一羽。

另有賊寇靳富等人挾持夏陽縣長、邵陵縣令和很多官吏百姓進入石豈山,鄭渾再次帶兵征剿,大破靳富,解救出兩個縣的官員和被劫持的百姓。

又有叫趙青龍的,殺死左內史程休,鄭渾聽說了,派遣壯士趕去砍下趙青龍的首級。

前後歸附鄭渾的達到四千多家,從此山賊都被掃平,人民安居樂業,鄭渾轉任上一黨一郡太守。

曹一操一征伐漢中,派鄭渾任京兆尹。

鄭渾因為京兆地區的百姓都是新近遷來的,便制定了移居的法規,讓宗支多的家族同單弱的人家結為伍,讓溫和誠實的人家同孤寡老人作鄰居,督促他們勤勞地耕作,明確地發佈禁令,用來揭露壞人。

從那以後,百姓安心務農,盜賊也被消除。

大軍進入漢中的時候,京兆地區運輸的軍糧最多。

鄭渾又派遣一部分人去漢中屯田,沒有中途逃跑的。

曹一操一又嘉獎了鄭渾,讓他再次入朝擔任丞相掾。

文帝即位,鄭渾擔任侍御史,加駙馬都尉職銜,轉任陽平和沛郡兩處的太守。

這兩個郡的地勢低窪潮一濕,總是遭遇水災,百姓窮困飢餓。

鄭渾在蕭、相兩縣的邊界,修築陂塘土堰,開闢稻田,郡中百姓都認為方便。

鄭渾說:「地勢低窪,灌溉很方便,最終會收到魚米的長久之利。

這是富民的根本。」

就親自率領官吏百姓,興建水利設施,一個冬天就建成了。

以後每年大豐收,土地年年增產,租稅的收入也比平時成倍的增長。

百姓因這些設施的利益,刻碑頌揚鄭渾的功績,把他興建的水利工程稱為「鄭陂」。

後來鄭渾又轉任山陽、魏郡的太守,也依照治理陽平、沛郡的方法。

又由於魏郡的百姓因缺少木材而苦惱,鄭渾便督責他們種植榆樹結成籬笆,再增種五種果樹。

後來,榆樹都長成藩牆,五種果樹結出豐碩的果實。

一進入魏郡的邊界,村落都整齊劃一,人民都富裕豐饒。

魏明帝聽說後,下詔讚揚,把他的事跡傳佈天下。

任命他為將作大匠。

鄭渾為官清廉樸素,妻子常常忍饑挨凍。

鄭渾死後,他的兒子鄭崇被任命為郎中。

倉慈傳,倉慈字孝仁,淮南人氏。

起初作郡吏。

建安年間(196~220),曹一操一在淮南招募士卒屯田,任命倉慈為綏集都尉,黃初末年,擔任長安縣令,為官清正簡約,很有辦法,吏員百姓既一愛一戴他,又畏懼他。

太和年間(227~232)倉慈升任敦煌郡太守,郡在西部邊陲,因為兵亂和內地隔絕,已經有二十年沒有委派太守了。

大姓的家族豪橫跋扈,相沿成習。

前任太守尹奉等人,依照過去的章程敷衍而已,對錯誤的政策也不去改革匡正。

倉慈到任以後,抑制豪族,撫恤貧弱的百姓,很符合作官的原則。

舊的大族有剩餘的田地,可是小民連立足的土地也沒有。

倉慈所到之處,都按人頭減除賦稅,讓他們只交納接近土地本身的租值。

起初屬城的案件又多又雜,縣裡不能決斷,就都集中到郡城。

倉慈親自審閱案卷,衡量罪犯的輕重,除了重罪必殺的囚犯,都處以鞭杖的刑罰,然後釋放。

一年中判決死刑的曾經還不到十個人。

平時西域的各族胡人要來獻納禮品,郡中的豪族總是斷然拒絕。

即使與他們互相貿易,也是欺騙侮辱對方,最終得不到解決。

胡人常常不滿,倉慈慰勞他們。

有要到洛陽去的,替他們辦好沿路的關引文書;有要從郡城回國的,官府按照公平的價格收取他們的貨物,用現成東西同他們進行交易,讓官吏百姓沿途護送他們,從那以後,百姓胡人都交口稱讚倉慈的德行恩惠。

幾年以後他死在任上,官吏百姓都像死了親戚一樣的悲痛,為他畫像,寄托哀思。

等到西域各族的胡人聽到倉慈的死訊,全都聚積到戊己校尉和郡中吏的治下致哀,有些人還用刀割開自己的臉,以表示血誠,又為他建立祠堂,共同祭奠。

從曹一操一到元帝鹹熙年間(264~65),魏郡太守有陳國的吳馞、清河太守樂安縣的任燠、京兆太守濟北的顏斐、弘農太守太原的令狐邵、濟南相魯國的孔乂,有的慈悲斷案,有的誠實仁一愛一,有的廉潔清白,有的為民申冤,都是食祿二千石級的好官。

評:任峻開始創建義軍,率領他們歸順曹一操一。

開墾土地,種植稻穀,倉庫豐盈,建立了功績。

蘇則威懾敵寇,平定了叛亂。

政事既處理得當,又剛直正派,高風亮節,應該頌揚。

杜畿執政寬猛相濟,有利人民。

鄭渾、倉慈,撫恤調理百姓很有辦法,都是魏朝有名的太守。

杜恕屢次評論時政,陳述對於政治體制的意見,也很可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誌白話文
《三國誌》簡介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卷五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第七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卷四十六 蜀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卷四十七 蜀書二 吳主傳第二卷四十八 蜀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卷四十九 蜀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卷五十 蜀書五 妃嬪傳第五卷五十一 蜀書六 宗室傳第六卷五十二 蜀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卷五十三 蜀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卷五十四 蜀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卷五十五 蜀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卷五十六 蜀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卷五十七 蜀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卷五十八 蜀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卷五十九 蜀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卷六十 蜀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卷六十一 蜀書十六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卷六十二 蜀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卷六十三 蜀書十八 吳范劉惇趙達傳第十八卷六十四 蜀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卷六十五 蜀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上注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