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白話文》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鄧哀王曹沖傳,鄧哀王曹沖,字倉舒。少年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誌白話文》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三國誌白話文

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曹沖傳、曹袞傳、曹幹傳、曹彪傳)

鄧哀王曹沖傳,鄧哀王曹沖,字倉舒。

少年時就敏於觀察,十分聰慧。

曹衝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達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樣聰明。

當時孫權曾送來一隻很大的象,太祖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都不能拿出辦法來。

曹沖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那麼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了。」

太祖十分高興,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

當時軍隊國家事務繁多,施用刑罰又嚴又重。

太祖的馬鞍在倉庫裡被老鼠啃嚙,管理倉庫的吏役害怕一定會死,琢磨想要反綁雙手去自首罪過,但仍然懼怕不能免罪。

曹沖對他說:「等待三天,然後你自動去自首。」

曹沖於是拿刀戳一穿自己的單衣,就像老鼠咬嚙的一樣,假裝作不樂意,臉上一副發愁的樣子。

太祖問他,曹衝回答說:「民間風俗認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會不吉利。

現在單衣被咬了,所以難過。」

太祖說:「那是瞎說,用不著苦惱。」

不久庫吏把老鼠咬馬鞍的事情匯報了,太祖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

一點也沒責備。

曹沖心地仁一愛一,識見通達,都像這件事情所表現的那樣,本應犯罪被殺,卻被曹沖暗中分辯事理而得到幫助寬宥的,前後有幾十人。

太祖幾次對眾大臣稱讚曹沖,有想要把王位傳給他的意思。

建安十三年(208),曹沖十三歲時,他得了病,病得很重,太祖親自為他向天請求保全生命。

到了曹沖死去時,太祖極為哀痛。

文帝寬解安慰太祖,太祖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啊。」

一說就流下眼淚,為曹沖聘了甄氏已經死去的女兒與他合葬,追贈給他騎都尉的官印綬帶,命宛侯曹據的兒子曹琮做曹沖的後代。

建安二十二年(217),封曹琮為鄧侯。

黃初二年(221),追贈謚號給曹沖為鄧哀侯,又追加稱號為鄧公。

黃初三年(222),晉陞曹琮的爵位,遷移封地,為冠軍公。

黃初四年,遷移封地為己氏公。

太和五年(232),加給曹沖謚號為鄧哀王。

景初元年(237),曹琮因為在中尚方製作禁止的器物,犯了罪,削減他的封邑三百戶,降爵為都鄉侯。

景初三年(239),恢復爵位為己氏公。

正始七年(246),轉封為平陽公。

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期間(260~264),屢次為曹琮增加封邑,連同以前的共有一千九百戶。

中山恭王曹袞傳,中山恭王曹袞,建安二十一年(216)封為平鄉侯。

少年時喜好學習,十幾歲時能寫文章。

每次讀書,文學官和左右近侍常常恐怕他因為一精一力損害得病,屢次勸他停一下,但他一性一情喜歡讀書,不能中止。

建安二十二年(217),遷移封地,為東鄉侯,當年又改封為贊侯。

黃初二年(221),晉陞爵位為公,官員屬下都向他祝賀,曹兗說:「我生長在深宮之中,不知收種莊稼的艱難,有很多驕奢逸樂的過失。

各位賢者已經慶賀了我的喜慶事,也應該輔助我彌補缺陷。」

每次兄弟們遊玩娛樂,曹袞獨自深思經典。

文學防輔們互相商議說:「我們接受詔令考察贊公的舉止,有了過失應當奏聞,有好事,也應當奏聞,不能隱瞞他的美好啊!」於是一同上表稱讚陳述曹袞的美好。

曹袞知道了,極為驚懼,責備文學官說:「自己提高修養,堅守貞一操一,不過是普通人的行為罷了,但各位卻報告給上面知道,這恰恰是為我增加負擔和拖累。

並且如果有善言善行,何必擔心別人不知道,卻急忙一起這樣做,這對我可沒有好處。」

他的警戒慎重就像這事一樣。

黃初三年(222)曹袞封為北海王。

當年,一條黃龍出現在鄴縣西邊的漳水中,曹袞上書就這件事表示讚頌。

文帝下詔賞賜給他黃金十斤,詔書說:「過去唐叔把一株奇異的谷子送歸給周公,漢東平王劉蒼向光武帝獻上頌文,都是對骨肉之親的讚美,以表彰美好的親人。

北海王對三墳五典有一精一深的研究,深切地玩味道行的真義,文雅的氣質光彩煥發,我很是讚美他。

北海王應該能夠慎重地表現出自己的德行,以完成你美好的名聲。」

黃初四年

(223),改封曹袞為贊王。

黃初七年(226),遷移封地到濮陽。

太和二年(228)到了封地,崇尚節約儉樸,敦促妻妾紡線織補,形成習慣,成了家屬日常的事務。

太和五年(231)冬天,曹袞回到京都。

太和六年,改變封地為中山。

當初曹袞前來朝見時,違犯了京都的禁令。

青龍元年(233),主管官員上奏書批評曹袞。

明帝下詔書說:「中山王素來恭敬謹慎,偶然來到這裡,還是用評議帝王親屬的規則來評判這事吧。」

主管官員固執己見。

明帝下詔削減曹袞兩縣、七百五十戶的封邑。

曹袞憂慮害怕,告誡命令屬下官員更加謹慎。

明帝讚賞他的心意,在青龍二年(234),恢復了所削減的兩個縣的封地。

三年秋天,曹袞得了病,明帝下詔派遣太醫為他看病,殿中、虎賁帶著手書的詔令和賞賜的珍貴膳食相跟隨,又派遣太妃、沛王曹林一起去探視病情。

曹袞病得很厲害,命令屬下官員說:「我缺少德行,愧受天子的恩一寵一,現在我的生命將要走到盡頭了。

我喜歡儉樸,但朝廷有臨終報告的制度,作為全國遵行的法典。

我氣斷的時候,從停放靈柩到下葬,務必遵奉詔書的命令。

過去衛國大夫蘧瑗埋葬在濮陽,我看到他的墳墓,常常想到他遺留的風範,希望依托於賢人的靈魂長眠地下,營造我的墳墓的界址,一定要到那裡去選在它的近旁。

《禮》規定:男子不死在婦人手裡。

趕快按時建成東堂。」

東堂建成,曹袞把它命名為「遂志之堂」,坐著車子急忙去往那裡居住。

又命令繼承自己王位的兒子說:「你還太小,沒有接受過家教,這麼早就成了王一爺,只知道樂,不知道苦,必將會有驕傲奢侈的過失。

接待大臣,務必按照禮儀。

即使不是大臣,對老人也應該答謝禮拜。

侍奉哥哥要恭敬,體恤弟弟要慈一愛一;兄弟有不好的行為,應當跪下勸諫他們,勸諫不聽從,就流著淚講道理給他們;講道理還不改,那就稟告他們的母親。

要是仍然不改,應當上奏給天子知道,一起辭掉封地。

與其依守恩一寵一而遭到災禍,不如貧賤生活以保全自身。

這也不過說的是大的罪惡,至於微細的過錯,就應當為他們遮掩。

你這個小孩子啊,謹慎地修養你自己,用忠誠堅貞來侍奉聖朝,用孝順來侍奉太妃。

在家裡聽奉太妃的命令;在外面,接受沛王的教訓。

不要懈怠了你的心思,以此來安慰我的靈魂。」

當年曹袞去世。

明帝下詔讓沛王曹林留在那裡完成葬禮,讓大鴻臚持節符執掌護理喪事,宗正前去弔唁祭祀,贈送的喪葬禮品十分豐厚。

曹袞著有文章共兩萬多字,才華不如陳思王曹植,但對此的一愛一好與他相同。

曹袞的兒子曹孚繼承王位。

景初(237~239)、正元期間(254~256),屢次為曹孚增加封邑,連同以前的共有三千四百戶。

趙王曹幹傳,趙王曹幹,建安二十年(215)封為高平亭侯。

二十二年,遷移封地為賴亭侯。

當年改封弘農侯。

黃初二年(221),晉陞爵位,遷移封地為燕公。

三年,晉陞爵位為河間王。

黃初五年(224),改封樂城縣。

七年(226),遷移封地為巨鹿。

太和六年(232),改封為趙王。

曹幹的母親被太祖一寵一愛一。

對於文帝成為帝王的繼承人,曹幹的母親是出了力的。

文帝臨去世時,有遺留下來的詔書,因此明帝對曹幹常常給以恩一寵一的表示。

青龍二年(234),曹幹私自結交賓客,被官員上奏報告,明帝賜給他印信封記的詔書告誡教誨他,說道:「《易》稱『創立國家、繼承家業,不要使用小人』,《詩》載有『大車揚塵,遮人眼目』的告誡。

自從太祖承受天命開設基業,深刻地觀察了天下治亂的根源,戒鑒國家存亡的關鍵,剛開始分封諸侯,就用恭敬慎重的至理名言教訓他們,用天下的正直的人士輔佐他們,常常稱引馬援遺留的告誡,加強對諸侯的賓客互相交通結納的禁令,竟至於把它與犯有妖惡罪同等看待。

這難道是用這些措施來淡薄兄弟骨肉一感情?只不過是想要使曹氏子弟沒有過失罪愆,士人民眾沒有傷害的悔恨罷了。

高祖文帝即位後,恭敬慎重地處理日常政務,頒布諸侯不得進入朝廷的命令。

我又感於《詩經》作者創作關於兄弟之情的《棠棣》,讚賞《采菽》譏刺周幽王對來朝見的諸侯侮慢無禮的喻義,也因為詔書文字中說過『如果有詔書的命令,可以來到京都』,所以命令各個王實行定期前來朝見天子的禮儀。

但楚王、中山王一同觸犯了私自交往結納的禁令,趙宗、戴捷都因他們的罪過受到了懲罰。

近來東平靈王又使派他的下屬官員毆打壽張縣吏,官員舉報,我判決削減他的封縣。

現在有關官員認為曹纂、王喬等人為了九族的定期節日,在趙王家裡集會,有不合時宜的地方,都是違背禁令的。

我考慮趙王你年輕時候有恭敬順從的素質,加上受到先帝臨終關照,想要給以恩一愛一禮貌的尊崇,並且延續到後代,何況是你本人呢?並且不是聖人,誰能無過?所以我已詔令有關官員原宥趙王你的過失。

古人說過:『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也要警戒謹慎,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也要心存惶恐畏懼。

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隱蔽卻不顯現,也沒有什麼東西細微得可以不顯露出來。

所以君子在個人獨處的時候也極為謹慎。

』請叔公您遵循先世聖人的典則,以繼承先帝的遺命,戰戰兢兢、恭恭敬敬地保守你的王位,以稱我的心意。」

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期間(260~264),屢次給曹干增加封邑,連同以前的共有五千戶。

楚王曹彪傳,楚王曹彪,字朱虎。

建安二十一年(216),封壽春侯。

黃初二年(221)晉陞爵位,遷移封地,為汝陽公。

三年,封為弋陽王。

當年遷移封地,為吳王。

黃初五年(224),改封為壽春縣。

黃初七年(226),遷移封地為白馬。

太和五年(231)冬天,到京都朝見天子。

六年,改封為楚王。

當初,曹彪前來朝見時違犯了禁令,青龍元年(233),被主管官員上奏批評,明帝下詔削減了他三個縣、一千五百戶的封地。

青龍二年(234),遇到大赦,恢復了削減的三個縣的封地。

景初三年(239),為曹彪增加了封邑五百戶,連同以前的共有三千戶。

嘉平元年(249),兗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謀劃迎立曹彪,在許昌建都。

此事記在本書《王凌傳》中。

齊王於是派遣太傅和侍御史去到他的封地考察驗證,把各個有牽連的人逮捕治罪。

廷尉請求徵召曹彪治罪,於是依照漢朝懲治燕王劉旦的舊例,派人兼任廷尉大鴻臚持節符賜給曹彪用璽印封記的詔書嚴厲譴責他,讓他自謀出路。

曹彪於是自一殺。

他的妻子和幾個兒子都被罷免為平民,遷移到平原郡。

曹彪手下的官員以及監國謁者,因為犯了知情而不加以輔正教導的大義,都被殺。

正元元年(254)齊王下詔書說:「已故楚王曹彪,背叛國家,依附一奸一人,自己身死,後代被廢為平民,雖然是咎由自取,還是哀憫憐惜他。

國君具有容忍包容的器量,是親近自己的親人的方法,特封曹彪的世子曹嘉為常山真定王。」

景元元年(260),為曹嘉增加封邑,連同以前的共有二千五百戶。

評:魏氏家族的各個王公,既徒然有封土的名義,而沒有管理一國的實權;又受到禁止防備阻隔,就像身陷囹圄一般;爵位封號沒有一定,大小年年改動;骨肉的恩情被扭曲,《棠棣》詩中兄弟情深的義旨遭到廢棄。

這種作法的弊害,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誌白話文
《三國誌》簡介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卷五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第七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卷四十六 蜀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卷四十七 蜀書二 吳主傳第二卷四十八 蜀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卷四十九 蜀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卷五十 蜀書五 妃嬪傳第五卷五十一 蜀書六 宗室傳第六卷五十二 蜀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卷五十三 蜀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卷五十四 蜀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卷五十五 蜀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卷五十六 蜀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卷五十七 蜀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卷五十八 蜀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卷五十九 蜀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卷六十 蜀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卷六十一 蜀書十六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卷六十二 蜀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卷六十三 蜀書十八 吳范劉惇趙達傳第十八卷六十四 蜀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卷六十五 蜀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上注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