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公案》第八十一則 兔戴帽:新常往孝感販布,後泰與同往一次,甚是獲利。次年正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龍圖公案》第八十一則 兔戴帽

龍圖公案

第八十一則 兔戴帽

話說武昌府一江一 夏縣民鄭日新,與表弟馬泰自幼相善。

新常往孝感販布,後泰與同往一次,甚是獲利。

次年正月二十日,各帶紋銀二百餘兩,辭家而去,三日到一陽一邏驛。

新道:「你我同往孝感城中,一時難收多貨,恐誤日久。

莫若二人分行,你往新裡,我去城中何如?」

泰說:「此言正合我意。」

入店買酒,李昭乃相熟店主,見二人來,慌忙迎接,即擺酒來款待,勸道:「新年酒多飲幾杯,一年一次。」

二人皆醉,力辭方止,取銀還昭,昭亦再三推讓,勉強收下。

三人揖別,新往城中去訖。

臨別囑泰道:「隨數收得布匹,陸續發夫挑入城來。」

泰應諾別去。

行不五里,酒醉腳軟,坐定暫息,不覺睡倒。

正是:醉夢不知天早晚,起來但見日沉西。

忙趕路行五里,地名叫做南脊,前無村,後無店,心中慌張。

此地有吳玉者,素慣謀財,以牧牛為名,泰偶遇之。

玉道:「客官,天將晚矣,尚不歇宿?近來此地不比舊時,前去十里,孤野山岡,恐有小人。」

泰心已慌,又被吳玉以三言四語說得越不敢行,乃問玉道:「你家住何地?」

「前面沅口就是。」

泰道:「既然不遠,敢借府上歇宿一宵,明日早,即當厚謝。」

玉佯辭道:「我家又非客店酒館,安肯留人歇宿?我家床 鋪不便,憑你前行亦好,後轉亦好,我家決住不得。」

泰道:「我知宅上非客店,但念我出外辛苦,亦是一陰一騭。」

再三懇求。

玉佯轉道:「我見你是忠厚的人,既如此說,我收了牛與你同回。」

二人回至家中,玉謂妻龔氏道:「今日有一客官,因夜來我家借宿,可備酒來吃。」

母與龔氏久惡見玉幹此事,見泰來甚是不悅。

泰不知,以為怒己,乃緩詞慰道:「小娘休惱,我自當厚謝。」

龔氏睨視把門一丟,泰竟不知其故。

俄而玉妻出,乃召入泰來,其妻只得擺設厚席,玉再三勸飲,泰先酒才醒,又不能卻玉之情,連飲數杯甚醉。

玉又以大杯強勸二甌。

泰不知杯中下有蒙藥在內,飲後昏昏不知人事。

玉送入屋後山房安歇。

候更深人靜,將泰背至左旁源口,又將泰本身衣服裹一大石背起,推人蔭塘,而泰之財寶盡得之矣。

其所害者非止一人,所為非止一次也。

日新到孝感二三日,貨已收二分,並未見泰發貨至。

又等過十日,日新自往新裡街去看泰。

到牙人楊清家,清道:「今年何故來遲?」

新愕然道:「我表弟久已來你家收布,我在城中等他,如何久不發佈來?」

清道:「你那表弟並未曾到。」

新道:「我表弟馬泰,舊年也在你家,何推不知?」

清道:「他幾時來?」

新道:「二十二日同到一陽一邏驛分行。」

滿店之人皆說沒有。

新心中疑惑,又去問別的牙家,皆無。

是夜,清備酒接風,眾皆歡飲,新悶悶不悅。

眾人道:「想彼或往別處收買貨去,不然,人豈會不見。」

新想:他別處皆生,有何處去得?

只宿過一晚,次早往一陽一邏驛李昭店問,亦道自二十二日別後未轉。

乃自忖道:或途中被人打搶?新一路探問,皆說今新年並未見打死人。

又轉新裡街問店中眾客是幾時到,都說是二月到的。

新乃心中想道:此必牙家見他銀多身孤,利財謀害,亦未見得。

新謂清道:「我表弟帶銀二百兩來你家收布,必是你謀財害命。

遍問途中並無打搶。

設若途中被人打死,必有一屍一在,怎的活活的一個人哪裡去了?」

清道:「我家滿店客人,如何幹得此事!」新道:「你家店中客人都是二月到的,我那表弟是正月裡來的,故受你害。」

清道:「既有客到,鄰里豈無人見?街心謀人,豈無人知?你平白黑心說此大冤。」

二人爭論,因而相打。

新寫信雇一人馳報家中。

次日具狀告縣。

孝感知縣張時泰准狀行牌。

次日楊清亦是訴狀。

縣主遂行牌拘集一干人犯齊赴台前聽審。

縣主問:「日新你告楊清謀死馬泰,有何影響?」

新道:「奸計多端,彌縫自密,豈露蹤影?乞爺嚴究自明。」

清道:「日新此言皆天昏地黑,瞞心昧己,馬泰並未來我家,若見他一面,甘心就死。

此必是日新謀死,佯告小的,以掩自己。」

新道:「小人分別在李昭店買酒吃過,各往東西。」

縣主便問李昭,昭道:「是日到店買酒,小的以他新年初到,照例設酒,飲後辭別,一東一西。

怎敢一胡一 言。」

清道:「小的家中客人甚多,他進小的家中,豈無人見?本店有客伴可問,東西有鄰里可察。」

縣主即各拘來問道:「你們見馬泰到楊清店否?」

客伴皆道不見。

新道:「鄰里皆你相知,彼縱曉得亦不肯說,客伴皆是二月到的,馬泰乃正月到他家裡。

他們哪裡得知?大抵馬泰一人先到,楊清方起此不良 之心。

乞爺法斷償命。」

縣主見鄰里、客人各皆推阻,勒清招認。

清本無辜,豈肯招認?縣主喝令將清重責三十,不認,又令夾起,受刑不過,乃亂招承。

縣主道:「既招謀害,一屍一在何處?原銀在否?」

清道:「實未謀他,因爺爺苦刑,當受不起,只得屈招。」

縣主大怒,又令夾起,即刻昏迷,久而方醒。

自思:「不招亦是死,不若暫且招承,他日或有明白。

遂招道:「一屍一丟長一江一 ,銀已用盡。」

縣主見他招承停當,即釘長枷,斬罪已定。

未及半年,適包公奉旨巡行天下,來到湖廣歷至武昌府。

是夜,詳察案卷,閱到此案,偶爾精神睏倦,隱幾而臥,夢見一兔,頭戴帽子,奔走案前。

既覺,心中思忖:夢兔戴帽,乃是冤字。

想此中必有冤枉。

次日,單調楊清一起勘審。

問李昭,則道:「吃酒分別是的」。

問楊清、鄰居,皆道「未見」。

心中自思:此必途中有變。

次日,托疾不出坐堂,微服帶二家人往一陽一邏驛一路察訪,行至南脊,見其地甚是孤僻,細察仰觀,但見前面源口鴉鵲成群在蔭塘岸邊。

三人近前觀之,但見有一死人浮於水面,尚未甚腐。

包公一見,令家人徑至一陽一邏驛討驛卒二十名,轎一乘,到此應用。

驛丞知是包公,即喚轎夫自來迎接,參見畢,包公即令驛卒下塘取一屍一。

其深莫測。

內有一卒趙忠稟道:「小人略知水性,願下水取之。」

包公大悅,即令下塘,浮至中間,拖一屍一上岸。

包公道:「你各處細搜,看有何物?」

趙忠一直闖下,見內有死一屍一數人,皆已腐爛,不能得起,乃上岸稟知包公。

包公即時令驛卒擒捉上下左右十餘家人,問道:「此塘是誰家的?」

眾道:「此乃一源灌蔭之塘,非一家非一人所有。」

包公道:「此一屍一是何處人的?」

皆不能識。

將十數餘人帶至驛中,路上自思:這一干人如何審得,將誰問起?安得人人俱加刑法?心生一計,回驛坐定。

驛卒帶一干人進。

包公著令一班跪定,各報姓名,令驛書逐一細開其名呈上。

包公看過一遍,乃道:「前在府中,夜夢有數人來我台前告狀,被人謀死,丟在塘中。

今日親自來看,果得數一屍一,與夢相應;今日又有此人名字。」

佯將硃筆亂點姓名,紙上一點,高聲喝道:「無辜者起去,謀死人者跪上聽審。」

眾人心中無虧,皆走起來,惟吳玉嚇得心驚膽戰,起又不是,不起又不是。

正欲起來。

包公將棋子一敲罵道:「你是謀人正犯,怎敢起去!」吳玉低首無言。

喝打四十大板,問道:「所謀之人乃是何等之人,從直招來,免動刑法。」

吳玉不肯招認。

包公令取夾棍夾起,乃招承道:「此乃遠方孤客。

小人以牧牛為由,見天將晚,遂花言巧語,哄他到小的家中借歇,將毒酒醉倒,丟入塘中,皆不知姓名。」

包公道:「此未爛一屍一首,今年幾時害死的?」

吳玉道:「此乃正月二十二日晚上害死的。」

包公自思:此人死日恰與鄭日新分別同時,想必是此人了。

即喚李昭來問。

驛卒稟道:「前日往府聽審未回。」

包公令眾人各回,將吳玉鎖押。

次日,包公起馬回府,府中官僚人等不知所以,出郊迎接,皆問其故。

包公一一道知。

眾皆歎服。

又次日,調出楊清等略審,即令鄭日新往南脊認一屍一明白回報,取出吳玉監勘審。

乃問清道:「當時你未謀人,為何招承獄?」

清道:「小人再三訴告並無此事,因本店客人皆說二月到的,鄰里都怕累身,各自推說不知,故此張爺生疑,苦刑拷究,昏暈幾絕。

自思:不招亦死,不若暫招,或有見天之日。

今日幸遇青天,訪出正犯。

一則老爺明察沉冤,次則皇天不昧。」

包公令打開楊清枷鎖。

又問日新道:「你當時不察,何故妄告?」

新道:「小人一路遍問,豈知這賊彌縫如此縝密。

小人告清,亦不得已。」

包公道:「馬泰當時帶銀多少?」

新道:「二百兩。」

又問吳玉道:「你謀馬泰得銀多少?」

玉道:「只用去三十兩,余銀猶在。」

包公即差數人往取原贓。

其母以為來捉己身受刑,乃赴水而死。

龔氏見姑赴水,亦同跳下,公差救起。

搜檢原銀,封鎖家財,令鄰里掌住,公差帶龔氏到官。

龔氏稟道:「丈夫兇惡,母諫成仇,何況於妾?婆婆今死,妾亦願隨。」

包公道:「你既苦諫不從,與你無干,今發官嫁;日新,本該問你誣告的罪,但要你搬一屍一回葬,罪從免擬。」

日新磕頭叩謝,吳玉市曹斬首。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龍圖公案
第一則 阿彌陀佛講和第二則 觀音菩薩托夢第三則 嚼舌吐血第四則 咬舌扣喉第五則 鎖匙第六則 包袱第七則 葛葉飄來第八則 招帖收去第九則 夾底船第十則 接跡渡第十一則 黃菜葉第十二則 石獅子第十三則 偷鞋第十四則 烘衣第十五則 龜入廢井第十六則 鳥喚孤客第十七則 臨江亭第十八則 白塔巷第十九則 血衫叫街第二十則 青靛記谷第二十一則 裁縫選官第二十二則 廚子做酒第二十三則 殺假僧第二十四則 賣皂靴第二十五則 忠節隱匿第二十六則 巧拙顛倒第二十七則 試假反試真第二十八則 死酒實死色第二十九則 氈套客第三十則 陰溝賊第三十一則 三寶殿第三十二則 二陰簽第三十三則 乳臭不雕第三十四則 妓飾無異第三十五則 遼東軍第三十六則 岳州屠第三十七則 久鰥第三十八則 絕嗣第三十九則 耳畔有聲第四十則 手牽二子第四十一則 窗外黑猿第四十二則 港口漁翁第四十三則 紅衣婦第四十四則 烏盆子第四十五則 牙簪插地第四十六則 繡鞋埋泥第四十七則 蟲蛀葉第四十八則 啞子棒第四十九則 割牛舌第五十則 騙馬第五十一則 金鯉第五十二則 玉面貓第五十三則 移椅倚桐同玩月第五十四則 龍騎龍背試梅花第五十五則 奪傘破傘第五十六則 瞞刀還刀第五十七則 紅牙球第五十八則 廢花園第五十九則 惡師誤徒第六十則 獸公私媳第六十一則 獅兒巷第六十二則 桑林鎮第六十三則 斗粟三升米第六十四則 聿姓走東邊第六十五則 地窨第六十六則 龍窟第六十七則 善惡罔報第六十八則 壽夭不均第六十九則 三娘子第七十則 賊總甲第七十一則 江岸黑龍第七十二則 牌下土地第七十三則 木印第七十四則 石碑第七十五則 屈殺英才第七十六則 侵冒大功第七十七則 扯畫軸第七十八則 審遺囑第七十九則 箕帚帶入第八十則 房門誰開第八十一則 兔戴帽第八十二則 鹿隨獐第八十三則 遺帕第八十四則 借衣第八十五則 壁隙窺光第八十六則 桷上得穴第八十七則 黑痣第八十八則 青糞第八十九則 和尚皺眉第九十則 西瓜開花第九十一則 銅錢插壁第九十二則 蜘蛛食卷第九十三則 屍數椽第九十四則 鬼推磨第九十五則 栽贓第九十六則 扮戲第九十七則 瓦器燈盞第九十八則 床被什物第九十九則 玉樞經第一百則 三宮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