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公案》第五十一則 金鯉:當宋仁宗皇佑三年開科取士,即備行李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龍圖公案》第五十一則 金鯉

龍圖公案

第五十一則 金鯉

話說揚州城東門有一儒家,姓劉名真,字天然,幼而聰明,樂讀詩書,未結婚姻,篤志芸窗,甘守清貧。

當宋仁宗皇佑三年開科取士,即備行李前往東京赴試,怎奈盤纏稀少,在途中淹延日久,將到京都,科場已罷。

劉真歎道:「我如此命薄,不得就試。」

收拾余資,就賃開元寺僧房肄業。

不覺光一陰一似箭,日月如梭,正遇上元佳節,京中大放花燈。

彼時離城三十里通漕運處,地名碧油潭,水深萬丈,有個千年金絲鯉魚成一精一,往常亦曾變成女子,迷惑客商。

那夕正脫形出潭,聽得城裡放燈,即吐出一顆小珠,儼然是個十七八歲丫鬟,手持燈籠,隨之慢慢行入城來,人看見無不牽情。

將近五更,看著殘燈猶未收,妖媚恐露其形,遂走入金丞相後花園內大池中隱形。

元宵已過,妖魚不思歸潭,恰遇丞相有女名金線小姐,因帶侍女來花園內賞花,看見東架瓦盆上一叢紅白牡丹可愛,即著侍女折來觀玩,倚著池閣欄杆飲酒。

忽見池中有個金鯉魚,揚須鼓口,游於水面,小姐見著,將飲殘那杯酒傾在池中,被妖魚一吞而盡。

小姐笑視良久,回轉香閨。

妖魚因知小姐好牡丹,每夜噴氣飾之,牡丹顏色愈鮮,引得小姐日日來折玩不已。

春一光 將盡,初夏又臨。

劉秀才在僧捨日久,囊篋肅然,知己朋友又各回歸。

思量沒奈何,乃寫下幾幅草字,往城中官宦家獻賣。

一日來到金丞相府前,適因丞相出探鄉友回府,見劉秀才將字在手中,令取看之,連聲稱羨,遂帶入府內,問其鄉貫來因,見其人才不凡,乃留西館,教子弟讀書,即令家人去寺中搬取行李,安置一個所在,正近後花園東軒之側。

劉真得遇丞相提攜,衣食充裕,益攻史書,但是府中翰墨往來,並皆劉手啟答,丞相甚愛重之。

一夕,劉真偶步入花園中,正值小姐與二三侍女花架下玩花。

劉真看見失驚道:「久聞丞相有女,顏貌秀麗,果然不虛。

後來小生若僥倖成名,得此佳人為配足矣。」

道罷,恐人知曉,逕轉至軒下,因歌杜甫詩數篇以見志。

常言欲心一動,則邪便侵之,妖正欲迷惑個好男子,沒尋機會處,是夜探得劉真未寢,便變成小姐形跡,到真讀書館所叩其門戶。

劉啟戶視之,正是日間所見的小姐,真愕然。

妖媚道:「秀才不要驚恐,妾身省視爹娘已經睡去,聞君出聲清亮,特來請教。」

真方安心,與之對坐榻上,談論頗久,解衣就寢。

天色將明,妖先起,謂真道:「今夜早來陪君。」

言罷徑去。

自此日去夜來,情意甚密,妖媚備酒食來與真飲道:「君寓此處雖好,倘久後侍女知覺,報知父母,兩下丟醜。

妾不如收拾閨中所有,同君逃回你家,長為夫婦。」

真道:「如若丞相著人根究,其罪怎逃?」

妖媚道:「妾母最愛於我,且妾與君俱未議婚姻,縱使根究亦無妨事。」

真依言,過了一宵,約定十四夜,河下預備船隻,小姐收拾零碎銀兩,與真徑回揚州。

以及丞相知真走去,亦不追究。

自妖媚去後,那朵牡丹花即枯死矣,金小姐朝夕思憶,染成病症,縱有良醫,不能調理。

母憂問其病由,小姐乃道為牡丹之故。

母與丞相說知,丞相道:「此花惟揚州有。」

即差家人帶金寶往揚州,不拘官宦民家,不惜重價買得回家。

家人領命徑到揚州,遍訪此樣牡丹花,惟東門劉秀才家植有數叢。

及家人到劉秀才家下,值真外出,只見簾子下立著一個女子,問道:「是誰?」

金家家人疑道:「好似我家小姐聲音。」

近前認之,果是小姐。

恰遇劉真回來,家人亦認得是劉秀才,各癡呆半晌,莫知所為。

真問家人來因,家人告以小姐思牡丹得病,特來此買之。

真笑道:「小姐隨我來此將近半年,哪裡又有一個小姐?」

家人難明,連夜回轉東京報知丞相。

丞相不信,差公吏來揚州接回小姐。

小姐竟不推辭,與劉真隨家人等轉回東京,入府見丞相。

丞相看是小姐,驚疑未定,及其母出來道:「小姐在房中尚未起來,因何又有在此?」

丞相問劉真緣故,劉真不隱,一一告知昔日在東軒相會之因由。

丞相道:「你必被妖所惑。」

即乘轎入開封見包公說知其事。

包公差張龍拘到二小姐並劉真,於廳下細視之,果無二樣。

乃命取軒轅所鑄照魔鏡定其真偽,及左右將鏡懸於堂上,頃刻間妖魚吐開黑氣,昏了天日,只聽得一聲響,黑氣四散,看時,堂下二小姐皆不見了。

丞相與包公皆愕然,滿堂人無不失色。

包公道:「丞相暫退,容遲幾日,定有下落。」

丞相稱謝而去。

包公著劉真在外伺候,將榜文張掛:有知妖一精一、小姐下落者,給錢五千貫賞之。

次日清早,往城隍廟中將牒章焚訖。

城隍即遣一陰一兵遍處搜查是何妖怪。

頃刻一陰一兵來報:碧油潭千年金鯉魚作怪。

城隍具扎通知五湖四海龍君,務要捉拿妖魚解報。

龍君得知此事,亦遣水族神兵,沿江湖捕捉妖魚。

水族神兵俱皆殺敗,如之奈何。

龍君奏於上帝,上帝遣天兵捉之,那妖越遍八荒,如何拿得?怎奈包大尹日夕於城隍司裡追迫,城隍只得再通知龍君,龍君閉住四角海門搜捉,妖魚被趕得緊急,走入南海。

時都下有一鄭某,平素好善,家中掛一張淡墨素妝的觀世音像,日日敬奉無厭。

忽夜夢一素妝婦人向他道:「你明日來河岸邊,引我見包大尹,穩取一場富貴。」

鄭某醒來,次早到河邊看,果見一中年婦人,手執竹籃,內放小小金色鯉魚,立在楊柳樹下,等著鄭某來到,便說:「昨日,碧油潭金鯉魚為四海龍君追逼無路,奔入南海,藏入瓊蕊蓮花下,今被我哄入籃中罩定走不得。

前日包大尹有榜文,給賞知得妖魚下落之人,可引我去。

看他判出此條公案,給得賞錢來,一應贈爾。」

鄭某大悅,忙引婦人列府衙門,正值包公與金丞相在廳上議論此事。

公吏報入,包公喚進問其來由,鄭某將婦人所言告知。

包公道:「是此怪矣。」

即令當堂放下魚籃,遂問之。

那妖為佛力所伏,在籃裡一一供出迷人情由,攝去小姐現在碧油潭山側巖穴中。

包公欲將此妖魚取出烹之。

婦人道:「此千年靈氣所成,縱烹之亦不能死,老婦帶去自有發落。」

包公然之。

命庫吏賞錢五千貫與婦人去。

婦人出門首將賞錢付與鄭某道:「報你奉我二年之誠心,須將此事傳於世上。」

言訖不見。

鄭某方悟是家中所奉觀音大士。

將錢回家,請一精一工繪水墨觀音之像,手提竹籃,京都人效之,皆相傳繪,此即今所謂魚籃觀音是也。

比及包公差人去巖穴中尋取得金小姐到衙,已死去了,只心頭略有微一溫一 ,令醫診視,皆言將有緣生人氣引之可蘇。

包公猛省,謂丞相道:「小姐莫非與劉秀才有緣?老夫今日當作冰人,成就此段姻事。」

乃喚過劉真以氣去呵小姐。

小姐果然蘇來,左右見者皆道事非偶然。

包公亦歡悅,命人送二人入丞相府中。

是夕,劉真與小姐成親。

次年,真登第,在京不上數年,官至中書,生二子俱出仕。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龍圖公案
第一則 阿彌陀佛講和第二則 觀音菩薩托夢第三則 嚼舌吐血第四則 咬舌扣喉第五則 鎖匙第六則 包袱第七則 葛葉飄來第八則 招帖收去第九則 夾底船第十則 接跡渡第十一則 黃菜葉第十二則 石獅子第十三則 偷鞋第十四則 烘衣第十五則 龜入廢井第十六則 鳥喚孤客第十七則 臨江亭第十八則 白塔巷第十九則 血衫叫街第二十則 青靛記谷第二十一則 裁縫選官第二十二則 廚子做酒第二十三則 殺假僧第二十四則 賣皂靴第二十五則 忠節隱匿第二十六則 巧拙顛倒第二十七則 試假反試真第二十八則 死酒實死色第二十九則 氈套客第三十則 陰溝賊第三十一則 三寶殿第三十二則 二陰簽第三十三則 乳臭不雕第三十四則 妓飾無異第三十五則 遼東軍第三十六則 岳州屠第三十七則 久鰥第三十八則 絕嗣第三十九則 耳畔有聲第四十則 手牽二子第四十一則 窗外黑猿第四十二則 港口漁翁第四十三則 紅衣婦第四十四則 烏盆子第四十五則 牙簪插地第四十六則 繡鞋埋泥第四十七則 蟲蛀葉第四十八則 啞子棒第四十九則 割牛舌第五十則 騙馬第五十一則 金鯉第五十二則 玉面貓第五十三則 移椅倚桐同玩月第五十四則 龍騎龍背試梅花第五十五則 奪傘破傘第五十六則 瞞刀還刀第五十七則 紅牙球第五十八則 廢花園第五十九則 惡師誤徒第六十則 獸公私媳第六十一則 獅兒巷第六十二則 桑林鎮第六十三則 斗粟三升米第六十四則 聿姓走東邊第六十五則 地窨第六十六則 龍窟第六十七則 善惡罔報第六十八則 壽夭不均第六十九則 三娘子第七十則 賊總甲第七十一則 江岸黑龍第七十二則 牌下土地第七十三則 木印第七十四則 石碑第七十五則 屈殺英才第七十六則 侵冒大功第七十七則 扯畫軸第七十八則 審遺囑第七十九則 箕帚帶入第八十則 房門誰開第八十一則 兔戴帽第八十二則 鹿隨獐第八十三則 遺帕第八十四則 借衣第八十五則 壁隙窺光第八十六則 桷上得穴第八十七則 黑痣第八十八則 青糞第八十九則 和尚皺眉第九十則 西瓜開花第九十一則 銅錢插壁第九十二則 蜘蛛食卷第九十三則 屍數椽第九十四則 鬼推磨第九十五則 栽贓第九十六則 扮戲第九十七則 瓦器燈盞第九十八則 床被什物第九十九則 玉樞經第一百則 三宮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