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公案》第八則 招帖收去:自祖父以來在廣東發賣機布,財本巨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龍圖公案》第八則 招帖收去

龍圖公案

第八則 招帖收去

話說廣東有一客人,姓游名子華,本貫浙人。

自祖父以來在廣東發賣機布,財本巨萬,即於本處討娶一妾王氏。

子華素性酗酒凶暴,若稍有一毫不中其意,遂即毒打。

妾苦不勝,一夜 更深人靜,候子華睡去時走出,投井而死。

次日子華不知其妾投井而死,乃出招帖遍處貼之,貼過數月,並無消息。

子華討取貨銀已畢,即收拾回浙。

適有本府一人名林福,開一酒肉店,積得數塊銀兩,娶妻方氏名春蓮,豈知此婦性情好一婬一,嘗與人通姦。

福之父母審知其故,詳以語福。

福懷怒氣,逐日打罵,凌辱不堪。

春蓮乃偽怨其父母道:「當初生我醜陋,何不將我淹死?今嫁此等心狠丈夫,貪花好色,嫌我貌醜,晝夜惱恨,輕則辱罵,重則敲打,料我終是死的。」

父母勸其女道:「既已嫁他,只可低頭忍受,過得日子也罷,不可與他爭鬧。」

那父母雖以好言撫慰,其女實疑林福為薄倖之徒。

忽一日春蓮早起開門燒火,忽有棍徒許達汲水經過,看見春蓮一人,悄無人在,乃挑之道:「春蓮,你今日起來這般早,你丈夫尚未起來,可到我家吃一碗早湯。」

春蓮道:「你家有人否?」

許達道:「並無一人,只我單身獨處。」

春蓮本性一婬一賤,聞說家中無人,又想丈夫每日每時吵鬧,遂跟許達同去。

許達不勝歡喜,便開櫥門取些果品與春蓮吃了,又將銀簪二根送與春蓮,掩上柴門,二人遂即上床 。

雲雨事散,眾家俱起,不得回家,許達遂匿之於家中,將門鎖上,竟出街上做生意去了,直至黑晚回來,與春蓮取樂。

及林福起來,見妻子早起燒火開門不見回來,意想此婦每遭打罵,必逃走矣。

乃遍處尋訪無蹤,亦寫尋人招帖貼於各處,仍報岳父方禮知之。

禮大怒道:「我女素來失愛,嘗在我面前說你屢行打罵,痛恨失所,每欲自盡,我夫婦常常勸慰,故未即死。

今日必遭你打死,你把一屍一首藏滅,放詐言她逃走來哄騙我,我必告之於官,為女伸冤,方消此恨!」乃具狀詞,赴告本縣湯公。

其詞道:告為倫法大變事:婚娶論財,夷虜之道;夫嫌婦丑,禽一獸 不如。

身女春蓮,憑媒嫁與林福為妻。

豈料福性貪一婬一,嫌女貌醜,日加打罵,凌辱不堪。

今日仍行惡毒,登時毆死。

懼罪難逃,匿一屍一埋滅。

駕言逃走,是誰見證?痛思人煙稠密,私奔豈無蹤影;女步艱難,數日何無信息?明明是惡殺匿。

女魂遭陷黑天,父朽仰於白日。

祈追一屍一抵償。

哀哀上告。

本縣准狀。

即差役拘拿林福,林福亦具訴詞,不在話下。

且說許達聞得方禮、林福兩家告狀,對春蓮道:「留你數日,不想你父母告狀向夫家要人,在此不便,倘或尋出,如何是好?不若與你同走他鄉,再作道理。」

春蓮聞言便道:「事不可遲,即宜速行。」

遂收拾行李,連夜逃走,直至雲南省城住腳,盤費已盡。

許達道:「今日到此,舉目無親,食用欠缺,此事將何處之?」

春蓮本是一婬一婦,乃道:「你不必以衣食為慮,我若捨身,盡你足用。」

許達亦不得已從之。

乃妝飾為娼,趁錢度日,改名素娥。

一時風一流 子弟,聞得新來一妓甚美,都來嫖耍,衣食果然充足。

且說當日春蓮逃走之後,有耆民呈稱:本坊井中有死人一屍一首在內。

縣官即命驗一屍一人檢驗,乃廣東客人遊子華之妾。

方禮認為己女,遂抱一屍一哭道:「此系我女身一屍一,果被惡婿林福打死,丟匿此井。」

遂稟過縣官,哀求拷問。

縣官提林福審問:「你將妻子打死,匿於井中,此事是實?」

林福辯道:「此一屍一雖系女人,然衣服、相貌俱與我妻不同。

我妻年長,此婦年少?我妻身長,此婦身短;我妻發多而長,此婦發少而短。

怎能以此影射來害小人?萬望爺爺詳查。」

方禮向前哀告道:「此是林福抵飾的話,望老爺驗傷便知打死情由。」

縣官嚴行刑法,林福受刑不過,只得屈招,申院未行在獄。

及至歲終,包公巡行天下,奉敕來到此府,審問林福情由,即知其被誣,歎道:「我奉旨搜檢冤枉,今觀林福這段事情,甚有可疑,然能不為伸理?」

遂語眾官道:「方春蓮既系一婬一婦,必不肯死,雖遭打罵,亦只潛逃,其被人拐去無疑。」

乃令手下遍將各處招帖收去,一一查勘,內有一帖,原系廣東客人遊子華尋婦帖子,與死一屍一衣服、狀貌相同,乃拘遊子華來證,子華已去。

包公日夜思想林福這段冤枉,我明知之,怎可不為伸雪?乃焚香告司士之神道:「春蓮逃走事情,胸中狐疑不決,伏望神祇大彰報應。」

告祝已畢。

次日,發遣人役往雲南公幹,承行吏名湯琯,竟去雲南省城,投下公文,宿於公館,候領回文。

不覺遲延數日,聞得新娼素娥風情出色,姿麗過人,亦往素娥家中去嫖耍。

便問道:「你系何處一女 子為娼於此?」

其婦道:「我亦良家子女,被夫打罵,受苦不過,故爾逃出,奈衣食無措,借此度日。」

湯葫道:「聽你聲音好似我同鄉,看你相貌好似林福妻子。」

其婦一驚,滿面通紅,不敢隱瞞,只得說出前事,如此如此,乃是鄰右許達帶我來,望鄉人回府切勿露出此事,小婦加倍奉承,歇錢亦不敢受。

湯茁佯應道:「你們放心,只管在此接客,我明日還要來耍。

我若歸家,決不露出你們機關。」

乃相別而回,至公館中歎道:「世間有此冤枉事。

林福與我切近鄰舍,今落重獄。」

恨不得即到家中報說此事。

次日,領了回文,作速起程歸家,即以春蓮被許達拐在雲南省城為娼告知林福。

林福狀告於包爺台下。

包公遂即差人同湯徑往雲南省城,拘拿春蓮、許達兩人歸案。

包公鞠問明白,把春蓮當官嫁賣,財禮悉付林桓收領;擬許達徒罪;方禮反坐誣告;林福無辜放歸;仍給官銀三兩賞賜湯葫。

即判道:「審得方氏,水性漂流,風情一婬一蕩。

常赴桑中之約,屢經濮上之行。

其夫聞知有污行,屢屢打罵,理所宜然。

婦何頓生逃走之心,不念同衾之意。

清早開門,遇見許達,遂匿他家,縱行一婬一逸。

而許達乃奔走僕夫,負販俗子,投甘言而引尤物,貴麗色而作生涯。

將謂覓得愛卿,不願封侯之貴。

哪知拐騙逃婦,安免徙流之役。

方禮不咎閨門之有玷,反告女婿之不良 。

誣以打死,誑以匿一屍一,妄指他人之斃妻,認為系女之傷骸。

告殺命而女猶生,控匿一屍一而女尚在。

虛情可誑,實罪難逃。

林福領財禮而另娶。

湯琯受旌賞而奉公。

取供存案。」

包公判訖,百姓聞之,莫不誠心悅服。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龍圖公案
第一則 阿彌陀佛講和第二則 觀音菩薩托夢第三則 嚼舌吐血第四則 咬舌扣喉第五則 鎖匙第六則 包袱第七則 葛葉飄來第八則 招帖收去第九則 夾底船第十則 接跡渡第十一則 黃菜葉第十二則 石獅子第十三則 偷鞋第十四則 烘衣第十五則 龜入廢井第十六則 鳥喚孤客第十七則 臨江亭第十八則 白塔巷第十九則 血衫叫街第二十則 青靛記谷第二十一則 裁縫選官第二十二則 廚子做酒第二十三則 殺假僧第二十四則 賣皂靴第二十五則 忠節隱匿第二十六則 巧拙顛倒第二十七則 試假反試真第二十八則 死酒實死色第二十九則 氈套客第三十則 陰溝賊第三十一則 三寶殿第三十二則 二陰簽第三十三則 乳臭不雕第三十四則 妓飾無異第三十五則 遼東軍第三十六則 岳州屠第三十七則 久鰥第三十八則 絕嗣第三十九則 耳畔有聲第四十則 手牽二子第四十一則 窗外黑猿第四十二則 港口漁翁第四十三則 紅衣婦第四十四則 烏盆子第四十五則 牙簪插地第四十六則 繡鞋埋泥第四十七則 蟲蛀葉第四十八則 啞子棒第四十九則 割牛舌第五十則 騙馬第五十一則 金鯉第五十二則 玉面貓第五十三則 移椅倚桐同玩月第五十四則 龍騎龍背試梅花第五十五則 奪傘破傘第五十六則 瞞刀還刀第五十七則 紅牙球第五十八則 廢花園第五十九則 惡師誤徒第六十則 獸公私媳第六十一則 獅兒巷第六十二則 桑林鎮第六十三則 斗粟三升米第六十四則 聿姓走東邊第六十五則 地窨第六十六則 龍窟第六十七則 善惡罔報第六十八則 壽夭不均第六十九則 三娘子第七十則 賊總甲第七十一則 江岸黑龍第七十二則 牌下土地第七十三則 木印第七十四則 石碑第七十五則 屈殺英才第七十六則 侵冒大功第七十七則 扯畫軸第七十八則 審遺囑第七十九則 箕帚帶入第八十則 房門誰開第八十一則 兔戴帽第八十二則 鹿隨獐第八十三則 遺帕第八十四則 借衣第八十五則 壁隙窺光第八十六則 桷上得穴第八十七則 黑痣第八十八則 青糞第八十九則 和尚皺眉第九十則 西瓜開花第九十一則 銅錢插壁第九十二則 蜘蛛食卷第九十三則 屍數椽第九十四則 鬼推磨第九十五則 栽贓第九十六則 扮戲第九十七則 瓦器燈盞第九十八則 床被什物第九十九則 玉樞經第一百則 三宮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