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公案》第六則 包袱:後夏得男名昌時,高得女名季玉,夏正遂央媒議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龍圖公案》第六則 包袱

龍圖公案

第六則 包袱

話說寧波府定海縣僉事高科、侍郎夏正二人同鄉,常相一交一 厚,兩家內眷俱有孕,因指腹為親。

後夏得男名昌時,高得女名季玉,夏正遂央媒議親,將金釵二股為聘,高科慨然受了,回他玉簪一對。

但夏正為官清廉,家無羨餘,一旦死在京城,高科助其資用奔柩歸喪。

高科尋亦罷官歸家,資財巨萬。

昌時雖會讀書,一貧如洗,十六歲以案首入學,托人去高岳丈家求親。

高嫌其貧,有退親之意,故意作難道:「須備六禮,方可成婚。

今空言完親,我不能許。

他若不能備禮,不如早早退親,我多送些禮銀與他另娶吧。」

又延過三年,其女嘗諫父母不當負義,父輒道:「彼有百兩聘禮,任你去矣,不然,難為非禮之婚。」

季玉乃竊取父之銀兩及己之鐲、鈿、寶釵、金粉盒等,頗有百餘兩,密令侍女秋香往約夏昌時道:「小姐命我拜上公子。

我家老爺嫌公子家貧,意欲退親,小姐堅不肯從,日與父母爭辯。

今老相公道,公子若有聘金百兩,便與成親。

小姐已收拾銀兩釵鈿約值百兩以上,約你明日夜間到後花園來,千萬莫誤。」

昌時聞言不勝歡喜,便與極相好友李善輔說知。

善輔遂生一計道:「兄有此好事。

我備一壺酒與兄作賀禮。」

至晚,加毒酒中,將昌時昏倒。

善輔抽身徑往高僉事花園,見後門半開,至花亭果見侍女持一包袱在手。

輔接道:「銀子可與我。」

侍女在月下認道:「你非夏公子。」

輔道:「我正是。

秋香密約我來。」

侍女再又詳認道:「你果不是夏公子。

是賊也。」

輔遂拾起石頭一塊,將侍女劈頭打死,急拿包袱回來。

昌時尚未醒。

輔亦佯睡其傍。

少頃,昌時醒來對善輔道:「我今晚要去接物矣。」

輔道:「兄可謂不善飲酒,我等兄不醒,不覺亦睡。

此時入靜,可即去矣。」

昌時直至高宅花園,四顧寂然,至花亭見侍女在地道:「莫非睡著了嗎?」

以手扶起,手足俱冷,呼之不應,細看又無餘物,吃了一驚,逃回家去。

次日,高僉事家不見侍女,四下尋覓,見被打死在後花園亭中,不知何故,一家驚異。

季玉乃出認道:「秋香是我命送銀兩釵鈿與夏昌時,令他備禮來聘我。

豈料此人狠心將她打死,必無娶我的心了。」

高科聞言大怒,遂命家人往府衙急告:告為謀財害命事:為盜者斬,難逃月中孤影;殺人者死,莫洗衣上血痕。

狠惡夏昌時系故侍郎夏正孽子,因念年誼,曾經指腹為親,自伊父亡去,從未行聘。

豈惡串婢女秋香,構盜釵鈿,見財入手,殺婢滅跡。

財帛事輕,人命情重,上告。

昌時亦即訴道:訴為殺人圖陷事:念身箕裘遺胤,詩禮儒生。

先君侍郎,清節在人耳目;岳父高科,感恩願結婚姻。

允以季玉長姬,許作昌時正室。

金釵為聘,玉簪回儀。

沒想到家運衰微,二十年難全六禮,遂致岳父反覆,千方百計求得一休。

先令侍女傳言,贈我厚賂;自將秋香打死,陷我深坑。

求天劈枉超冤。

上訴。

顧知府拘到各犯,即將兩詞細看審問。

高科質稱:「秋香偷銀一百餘兩與他,我女季玉可證。

彼若不打死秋香,我豈忍以親女出官證他?且彼雖非我婿,亦非我仇,縱求與彼退親,豈無別策,何必殺人害命賴他?」

夏昌時質稱:「前一日,你令秋香到我家哄道,小姐有意於我,收拾金銀首飾一百餘兩,叫我夜到花園來接,我癡心誤信他。

及至花園,見秋香已被打死在地,並無銀兩。

必此婢有罪犯,你要將她打死,故今她來哄我,思圖賴我。

若果我得她銀兩,人心合天理,何忍又打死她?」

顧公遂叫季玉上來問道:「一是你父,一是你夫,你是干證。

從實招來,免受刑法。」

季玉道:「妾父與夏侍郎同僚,先年指腹為婚,受金釵一對為聘,回他玉簪一雙。

後夏家貧淡,妾父與他退親,妾不肯從,及收拾金銀釵鈿有百餘兩,私命秋香去約夏昌時今夜到花園來接。

竟不知何故將秋香打死,銀物已盡取去,莫非有強姦一秋香不從的事,故將秋香打死,或怒我父要退親,故打死侍婢洩忿。

望青天詳察。」

顧公仰椅笑道:「此干證說得真實。」

夏昌時道:「季玉所證前事極實,我死也無怨,但說我得銀打死秋香,死亦不服。

我想這可能是前生冤孽,今生填還,百口難辯。」

遂自誣服。

府公即判道:審得夏昌時,仗劍狂徒,濫竽學校,破家蕩子,玷辱家聲。

故外父高科棄葑菲而明告絕;乃笄妻季玉重盟誓而暗贈金銀。

一胡一 為既利其財,且忍又殺其婢,此非強姦一恐洩,必應黷貨瞞心。

赴約而來,花園其誰到也;一婬一欲以逞,暮夜豈無知乎?高科雖曰負盟,絕兇徒實知人則哲;季玉嫌於背父,念結髮亦觀過知仁。

高女另行改嫁,昌時明正典刑。

昌時已成獄三年。

適包公奉旨巡行天下,先巡歷浙一江一 ,尚未到任,私行入定海縣衙。

一胡一 知縣疑是打點衙門者,收入監去。

及在獄中,又說:「我會做狀,你眾囚若有冤枉者,代你作狀申訴。」

時夏昌時在獄,將冤枉從直告訴,包公悉記在心後,用一印令禁卒送與一胡一 知縣,知縣方知是巡行老爺,即慷慨跪請坐堂。

及升堂,即調昌時一案文捲來問,季玉堅執是伊殺侍婢,必無別人。

包公不能決,再問昌時道:「你曾洩露與人否?」

昌時道:「只與好友李善輔說過,其夜在他家飲酒,醒來,輔只在旁未動。」

包公猜道:這等,情已真矣,不必再問。

遂考校寧波府生員,取李善輔批首,情好極密,所言無不聽納。

至省後又召去相見,如此者近半年。

一日,包公謂李善輔道:「吾為官拙清,今將嫁女,苦無妝資,你在外看有好金子代我換些。

異日倘有甚好關節,准你一件。

你是我得意門生,外面須為我縝密。」

李善輔深信無疑,數日後送古金釵一對,碧玉簪一對,金粉盒、金鏡袋各一對,包公亦佯喜。

即調夏昌時一干人再問。

取出金釵、玉簪、粉盒、金鏡袋,盡排於桌上,季玉認道:「此儘是我以前送夏生者。」

再叫李善輔來對,見高小姐認物件是她的,嚇得魂不附體,只推是與過路客人換來的。

此刻夏昌時方知前者為毒酒所迷,高聲喝道:「好友!害人於死地。」

善輔抵賴不得,遂供招承認。

包公批道:審得李善輔,貪黷害義,殘忍喪心。

毒一藥誤昌時,幾筵中暗藏機阱;頑石殺侍女,花亭上驟進虎狼。

利歸己,害歸人,敢效酈寄賣友;殺一死,坑一生,猶甚蒯通誤人。

金盆寶釵,昔日真贓俱在;鐵鉞斧錚,今秋大辟何辭。

高科厭貧求富,思背故友之姻盟,掩實弄虛,幾陷佳婿於死地。

若正倫法,應加重刑。

惜在縉紳,量從未減。

夏昌時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

高季玉既懷念舊之志,永為好兮。

昔結同心,曾山盟而海誓,仍斷合巹,俾夫唱而婦隨。

夏昌時罪既得釋,又得成親,二人恩愛甚篤,乃畫起包公圖像,朝夕供養。

後夏昌時亦登科甲,官至給事。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龍圖公案
第一則 阿彌陀佛講和第二則 觀音菩薩托夢第三則 嚼舌吐血第四則 咬舌扣喉第五則 鎖匙第六則 包袱第七則 葛葉飄來第八則 招帖收去第九則 夾底船第十則 接跡渡第十一則 黃菜葉第十二則 石獅子第十三則 偷鞋第十四則 烘衣第十五則 龜入廢井第十六則 鳥喚孤客第十七則 臨江亭第十八則 白塔巷第十九則 血衫叫街第二十則 青靛記谷第二十一則 裁縫選官第二十二則 廚子做酒第二十三則 殺假僧第二十四則 賣皂靴第二十五則 忠節隱匿第二十六則 巧拙顛倒第二十七則 試假反試真第二十八則 死酒實死色第二十九則 氈套客第三十則 陰溝賊第三十一則 三寶殿第三十二則 二陰簽第三十三則 乳臭不雕第三十四則 妓飾無異第三十五則 遼東軍第三十六則 岳州屠第三十七則 久鰥第三十八則 絕嗣第三十九則 耳畔有聲第四十則 手牽二子第四十一則 窗外黑猿第四十二則 港口漁翁第四十三則 紅衣婦第四十四則 烏盆子第四十五則 牙簪插地第四十六則 繡鞋埋泥第四十七則 蟲蛀葉第四十八則 啞子棒第四十九則 割牛舌第五十則 騙馬第五十一則 金鯉第五十二則 玉面貓第五十三則 移椅倚桐同玩月第五十四則 龍騎龍背試梅花第五十五則 奪傘破傘第五十六則 瞞刀還刀第五十七則 紅牙球第五十八則 廢花園第五十九則 惡師誤徒第六十則 獸公私媳第六十一則 獅兒巷第六十二則 桑林鎮第六十三則 斗粟三升米第六十四則 聿姓走東邊第六十五則 地窨第六十六則 龍窟第六十七則 善惡罔報第六十八則 壽夭不均第六十九則 三娘子第七十則 賊總甲第七十一則 江岸黑龍第七十二則 牌下土地第七十三則 木印第七十四則 石碑第七十五則 屈殺英才第七十六則 侵冒大功第七十七則 扯畫軸第七十八則 審遺囑第七十九則 箕帚帶入第八十則 房門誰開第八十一則 兔戴帽第八十二則 鹿隨獐第八十三則 遺帕第八十四則 借衣第八十五則 壁隙窺光第八十六則 桷上得穴第八十七則 黑痣第八十八則 青糞第八十九則 和尚皺眉第九十則 西瓜開花第九十一則 銅錢插壁第九十二則 蜘蛛食卷第九十三則 屍數椽第九十四則 鬼推磨第九十五則 栽贓第九十六則 扮戲第九十七則 瓦器燈盞第九十八則 床被什物第九十九則 玉樞經第一百則 三宮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