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58 列傳第18 王惠、謝弘微、王球:祖劭,車騎將軍。父默,左光祿大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書》卷58 列傳第18 王惠、謝弘微、王球

宋書

卷58 列傳第18 王惠、謝弘微、王球

王惠,字令明,琅邪臨沂人,太保弘從祖弟也。

祖劭,車騎將軍。

父默,左光祿大夫。

惠幼而夷簡,為叔父司徒謐所知。

恬靜不交遊,未嘗有雜事。

陳郡謝瞻才辯有風氣,嘗與兄弟群從造惠,談論鋒起,文史間發,惠時相酬應,言清理遠,瞻等慚而退。

高祖聞其名,以問其從兄誕,誕曰:「惠後來秀令,鄙宗之美也。」

即以為行太尉參軍事,府主簿,從事中郎。

世子建府,以為征虜長史,仍轉中軍長史。

時會稽內使劉懷敬之郡,送者傾京師,惠亦造別,還過從弟球。

球問:「向何所見?」

惠曰:「惟覺即時逢人耳。」

常臨曲水,風雨暴至,座者皆馳散,惠徐起,姿貌不異常日。

世子為荊州,惠長史如故。

領南郡太守,不拜。

宋國初建,當置郎中令,高祖難其人,謂傅亮曰:「今用郎中令,不可令減袁曜卿也。」

既而曰:「吾得其人矣。」

乃以惠居之。

遷世子詹事,轉尚書,吳興太守。

少帝即位,以蔡廓為吏部尚書,不肯拜,乃以惠代焉。

惠被召即拜,未嘗接客,人有與書求官者,得輒聚置閣上,及去職,印封如初時。

談者以廓之不拜,惠之即拜,雖事異而意同也。

兄鑒,頗好聚斂,廣營田業,惠意甚不同,謂鑒曰:「何用田為?」

鑒怒曰:「無田何由得食!」惠又曰:「亦復何用食為。」

其標寄如此。

元嘉三年,卒,時年四十二。

追贈太常。

無子。

謝弘微,陳郡一陽一夏人也。

祖韶,車騎司馬。

父思,武昌太守。

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後,以弘微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

童幼時,一精一神端審,時然後言。

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

年十歲出繼。

所繼父於弘微本緦麻,親戚中表,素不相識,率意承接,皆合禮衷。

義熙初,襲峻爵建昌縣侯。

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千卷,國吏數人而已,遺財祿秩,一不關豫。

混聞而驚歎,謂國郎中令漆凱之曰:「建昌國祿,本應與北捨共之,國侯既不措意,今可依常分送。」

弘微重違混言,乃少有所受。

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並以文義賞會。

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遊。

混五言詩所云「昔為烏衣游,慼慼皆親侄」者也。

其外雖復高流時譽,莫敢造門。

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

謂瞻等曰:「汝諸人雖才義豐辯,未必皆愜眾心;至於領會機賞,言約理要,故當與我共推微子。」

常云:「阿遠剛躁負氣;阿客博而無檢;曜恃才而持一操一不篤;晦自知而納善不周,設復功濟三才,終亦以此為恨;至如微子,吾無間然。」

又云:「微子異不傷物,同不害正,若年迨六十,必至公輔。」

嘗因酣宴之餘,為韻語以獎勸靈運、瞻等曰:「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

宣明體遠識,穎達且沈俊,若能去方執,穆穆三才順。

阿多標獨解,弱冠纂華胤,質勝誡無文,其尚又能峻。

通遠懷清悟,采采標蘭訊,直轡鮮不躓,抑用解偏吝。

微子基微尚,無倦由慕藺,勿輕一簣少,進往將千仞。

數子勉之哉,風流由爾振,如不犯所知,此外無所慎。」

靈運等並有誡厲之言,唯弘微獨盡褒美。

曜,弘微兄,多,其小字也。

遠即瞻字。

靈運小名客兒。

晉世名家身有國封者,起家多拜員外散騎侍郎,弘微亦拜員外散騎,琅邪王大司馬參軍。

義熙八年,混以劉毅一黨一見誅,妻晉陵公主改適琅邪王練,公主雖執意不行,而詔其與謝氏離絕,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混仍世宰輔,一門兩封,田業十餘處,僮僕千人,唯有二女,年數歲。

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遷通直郎。

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以混得罪前代,東鄉君節義可嘉,聽還謝氏。

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墾闢,有加於舊。

東鄉君歎曰:「僕射平生重此子,可謂知人。

僕射為不亡矣。」

中外姻親,道俗義舊,見東鄉之歸者,入門莫不歎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

一性一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一黨一,恭謹過常。

伯叔二母,歸宗兩姑,晨夕瞻奉,盡其誠敬。

內或傳語通訊,輒正其衣冠。

婢僕之前,不妄言笑,由是尊卑小大,敬之若神。

太祖鎮江陵,宋初封宜都王,以琅邪王球為友,弘微為文學。

母憂去職。

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

除鎮西咨議參軍。

太祖即位,為黃門侍郎,與王華、王曇首、殷景仁、劉湛等號曰五臣。

遷尚書吏部郎,參預機密。

尋轉右衛將軍。

諸故吏臣佐,並委弘微選擬。

居身清約,器服不華,而飲食滋味,盡其豐美。

兄曜歷御史中丞,彭城王義康驃騎長史,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

沙門釋慧琳詣弘微,弘微與之共食,猶獨蔬素。

慧琳曰:「檀越素既多疾,頃者肌色微損,即吉之後,猶未復膳。

若以無益傷生,豈所望於得理。」

弘微答曰:「衣冠之變,禮不可逾。

在心之哀,實未能已。」

遂廢食感咽,歔欷不自勝。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

六年,東宮始建,領中庶子,又尋加侍中。

弘微志在素官,畏忌權一寵一,固讓不拜,乃聽解中庶子。

每有獻替及論時事,必手書焚草,人莫之知。

上以弘微能營膳羞,嘗就求食。

弘微與親故經營,既進之後,親人問上所御,弘微不答,別以余語酬之,時人比漢世孔光。

八年秋,有疾,解右衛,領太子右衛率,還家。

議欲解弘微侍中,以率加吏部尚書,固陳疾篤,得免。

九年,東鄉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餘所,又會稽、吳興、琅邪諸處,太傅、司空琰時事業,奴僮猶有數百人。

公私鹹謂室內資財,宜歸二女,田宅僮僕,應屬弘微。

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

混女夫殷睿素好樗蒱,聞弘微不取財物,乃濫奪其妻妹及伯母兩姑之分以還戲責,內人皆化弘微之讓,一無所爭。

弘微舅子領軍將軍劉湛一性一不堪其非,謂弘微曰:「天下事宜有裁衷。

卿此不治,何以治官。」

弘微笑而不答。

或有譏之曰:「謝氏累世財產,充殷君一朝戲責,理之不允,莫此為大。

卿親而不言,譬棄物江海以為廉耳。

設使立清名,而令家內不足,亦吾所不取也。」

弘微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

今內人尚能無言,豈可導之使爭。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後,豈復見關。」

東鄉君葬,混墓開,弘微牽疾臨赴,病遂甚。

十年,卒,時年四十二。

時有一長鬼寄司馬文宣家,雲受遣殺弘微,弘微疾增劇,輒豫告文宣。

弘微既死,與文宣分別而去。

弘微臨終,語左右曰:「有二封書,須劉領軍至,可於前燒之,慎勿開也。」

書皆是太祖手敕。

上甚痛惜之,使二衛千人營畢葬事。

追贈太常。

子莊,別有傳。

王球,字倩玉,琅邪臨沂人,太常惠從父弟也。

父謐,司徒。

球少與惠齊名,美容止。

除著作佐郎,不拜。

尋除琅邪王大司馬行參軍,轉主簿,豫章公世子中軍功曹。

宋國建,初拜世子中舍人。

高祖受命,仍為太子中舍人,宜都王友,轉咨議參軍,以疾去職。

元嘉四年,起為義興太守。

從兄弘為揚州,服親不得相臨,加宣威將軍,在郡有寬惠之美,徙太子右衛率。

入為侍中,領冠軍將軍,又領本州大中正,徙中書令,侍中如故。

遷吏部尚書。

球公子簡貴,素不交遊,筵席虛靜,門無異客。

尚書僕射殷景仁、領軍劉湛並執重權,傾動內外,球雖通家姻戚,未嘗往來。

頗好文義,唯與琅邪顏延之相善。

居選職,接客甚希,不視求官書疏,而銓衡有序,朝野稱之。

本多羸疾,屢自陳解。

遷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領廬陵王師。

兄子履進利為行,深結劉湛,委誠大將軍彭城王義康,與劉斌、孔胤秀等並有異志,球每訓厲,不納。

自大將軍從事中郎,轉太子中庶子,流涕訴義康不願違離,以此復為從事中郎。

太祖甚銜之。

及湛誅之夕,履徒跣告球。

球命為取履,先溫酒與之,謂曰:「常日語汝,何如?」

履怖懼不得答,球徐曰:「阿父在,汝亦何憂。」

命左右:「扶郎還齋。」

上以球故,履得免死,廢於家。

十七年,球復為太子詹事,大夫、王師如故。

未拜,會殷景仁卒,因除尚書僕射,王師如故。

素有腳疾。

錄尚書江夏王義恭謂尚書何尚之曰:「當今乏才,群下宜加戮力,而王球放恣如此,恐宜以法糾之。」

尚之曰:「球有素尚,加又多疾,應以淡退求之,未可以文案責也。」

猶坐白衣領職。

時群臣詔見,多不即前,卑疏者或至數十日,大臣亦有十餘日不被見者。

唯球輒去,未嘗肯停。

十八年,卒,時年四十九。

追贈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無子,從孫奐為後。

大明末,吳興太守。

或人問史臣曰:「王惠何如?」

答之曰:「令明簡。」

又問:「王球何如?」

答曰:「倩玉淡。」

又問:「謝弘微何如?」

曰:「簡而不失,淡而不流,古之所謂名臣,弘微當之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書
卷01 本紀第1 武帝上卷02 本紀第2 武帝中卷03 本紀第3 武帝下卷04 本紀第4 少帝卷05 本紀第5 文帝卷06 本紀第6 孝武帝卷07 本紀第7 前廢帝卷08 本紀第8 明帝卷09 本紀第9 後廢帝卷10 本紀第10 順帝卷11 志第1 志序 歷上卷12 志第2 歷中卷13 志第3 歷下卷14 志第4 禮一卷15 志第5 禮二卷16 志第6 禮三卷17 志第7 禮四卷18 志第8 禮五卷19 志第9 樂一卷20 志第10 樂二卷21 志第11 樂三卷22 志第12 樂四卷23 志第13 天文一卷24 志第14 天文二卷25 志第15 天文三卷26 志第16 天文四卷27 志第17 符瑞上卷28 志第18 符瑞中卷29 志第19 符瑞下卷30 志第20 5行一卷31 志第21 5行二卷32 志第22 5行三卷33 志第23 5行四卷34 志第24 5行五卷35 志第25 州郡一卷36 志第26 州郡二卷37 志第27 州郡三卷38 志第28 州郡四卷39 志第29 百官上卷40 志第30 百官下卷41 列傳第1 后妃卷42 列傳第2 劉穆之、王弘卷43 列傳第3 徐羨之、傅亮、檀道濟卷44 列傳第4 謝晦列傳第五 王鎮惡 檀韶 向靖 劉懷慎 劉粹卷46 列傳第6 趙倫之、到彥之闕、王懿、張邵列傳第七 劉懷肅 孟懷玉 弟龍符 劉敬宣 檀祗卷48 列傳第8 硃齡石、弟超石、毛修之、傅弘之卷49 列傳第9 孫處、蒯恩、劉鍾、虞丘進卷50 列傳第10 胡籓、劉康祖、垣護之、張興世卷51 列傳第11 宗室列傳第十二 庾悅 王誕 謝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列傳第十三 張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炳之 謝方明 江夷卷54 列傳第14 孔季恭、羊玄保、沈曇慶卷55 列傳第15 臧燾、徐廣、傅隆卷56 列傳第16 謝瞻、孔琳之卷57 列傳第17 蔡廓、子興宗卷58 列傳第18 王惠、謝弘微、王球列傳第十九 殷淳 子孚 弟沖 淡 張暢 何偃 江智淵卷60 列傳第20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卷61 列傳第21 武三王卷62 列傳第22 羊欣、張敷、王微卷63 列傳第23 王華、王曇首、殷景仁、沈演之卷64 列傳第24 鄭鮮之、裴松之、何承天卷65 列傳第25 吉翰、劉道產、杜驥、申恬卷66 列傳第26 王敬弘、何尚之卷67 列傳第27 謝靈運卷68 列傳第28 武二王卷69 列傳第29 劉湛、范曄卷70 列傳第30 袁淑卷71 列傳第31 徐湛之、江湛、王僧綽卷72 列傳第32 文九王卷73 列傳第33 顏延之卷74 列傳第34 臧質、魯爽、沈攸之卷75 列傳第35 王僧達、顏竣卷76 列傳第36 硃修之、宗愨、王玄謨卷77 列傳第37 柳元景、顏師伯、沈慶之卷78 列傳第38 蕭思話 劉延孫卷79 列傳第39 文五王卷80 列傳第410 孝武十四王卷81 列傳第41 劉秀之、顧琛顧覬之卷82 列傳第42 周朗、沈懷文卷83 列傳第43 宗越、吳喜、黃回卷84 列傳第44 鄧琬、袁鳷、孔覬卷85 列傳第45 謝莊、王景文卷86 列傳第46 殷孝祖、劉勉卷87 列傳第47 蕭惠開、殷琰卷88 列傳第48 薛安都、沈文秀、崔道固卷89 列傳第49 袁粲卷90 列傳第50 明四王卷91 列傳第51 孝義卷92 列傳第52 良吏卷93 列傳第53 隱逸卷94 列傳第54 恩幸卷95 列傳第55 索虜卷96 列傳第56 鮮卑、吐谷渾卷97 列傳第57 夷蠻卷98 列傳第58 氐胡卷99 列傳第59 二凶卷100 列傳第60 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