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07 本紀第7 前廢帝:元嘉二十六年正月甲申生。世祖鎮尋一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書》卷07 本紀第7 前廢帝

宋書

卷07 本紀第7 前廢帝

前廢帝諱子業,小字法師,孝武帝長子也。

元嘉二十六年正月甲申生。

世祖鎮尋一陽一,子業留京邑。

三十年,世祖入伐元兇,被囚侍中下省,將見害者數矣,卒得無恙。

世祖踐祚,立為皇太子。

始未之東宮,中庶子、二率併入直永福省。

大明二年,出居東宮。

四年,講《孝經》於崇正殿。

七年,加元服。

八年閏王月庚申,世祖崩,其日,太子即皇帝位。

大赦天下。

太宰江夏王義恭解尚書令,加中書監,驃騎大將軍柳元景加尚書令。

甲子,置錄尚書,太宰江夏王義恭錄尚書事。

驃騎大將軍柳元景加開府儀同三司。

丹一陽一尹永嘉王子仁為南豫州刺史。

六月辛未,詔曰:「朕以眇身,夙紹洪業,敬御天威,欽對靈命。

仰遵凝緒,日鑒前圖,實可以拱默守成,詒風長世。

而寶位告始,萬宇改屬,惟德弗明,昧於大道。

思宣睿范,引茲簡恤,可具詢執事,詳訪民隱。

凡曲令密文,繁而傷治,關市僦稅,事施一時,而一奸一吏舞文,妄興威福,加以氣緯舛玄,偏頗滋甚。

宜其寬徭輕憲,以救民切。

御府諸署,事不須廣,雕文篆刻,無施於今。

悉宜並省,以酬氓願。

籓王貿貨,壹皆禁斷。

外便具條以聞。」

戊寅,以豫州之淮南郡復為南梁郡,復分宣城還置淮南郡。

庚辰,以南海太守袁曇遠為廣州刺史。

秋七月己亥,鎮軍將軍、雍州刺史晉安王子勳改為江州刺史,中護軍宗愨為安西將軍、雍州刺史,鎮北將軍、徐州刺史湘東王諱為護軍將軍,中軍將軍義一陽一王昶為征北將軍、徐州刺史。

庚戌,婆皇國遣使獻方物。

崇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乙卯,罷南北二馳道。

孝建以來所改制度,還依元嘉。

丙辰,追崇獻妃為皇后。

乙丑,撫軍將軍、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子鸞解領司徒。

八月丁卯,領軍將軍王玄謨為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

新安王子鸞為青、冀二州刺史。

己未,以青、冀二州刺史蕭惠開為益州刺史。

己丑,皇太后崩。

京師雨水。

庚子,遣御史與官長隨宜賑恤。

九月辛丑,護軍將軍湘東王諱為領軍將軍。

癸卯,以尚書左僕射劉遵考為特進、右光祿大夫。

乙卯,文穆皇后祔葬景寧陵。

冬十月甲戌,太常建安王休仁為護軍將軍。

戊寅,輔國將軍宋越為司州刺史。

庚辰,原除揚、南徐州大明七年逋租。

十二月乙酉,以尚書右僕射顏師伯為尚書左僕射。

壬辰,以王畿諸郡為揚州,以揚州為東揚州。

癸巳,以車騎將軍、揚州刺史豫章王子尚為司徒、揚州刺史。

去歲及是歲,東諸郡大旱,甚者米一升數百,京邑亦至百餘,餓死者十有六七。

孝建以來,又立錢署鑄錢,百姓因此盜鑄,錢轉偽小,商貨不行。

永光元年春正月乙未朔,改元,大赦天下。

乙巳,省諸州台傳。

戊午,以領軍將軍湘東王諱為衛將軍、南豫州刺史,護軍將軍建安王休仁為領軍將軍,秘書監山一陽一王休祐為豫州刺史,左衛將軍桂一陽一王休范為中護軍,南豫州刺史尋一陽一王子房為東揚州刺史。

二月丁丑,減州郡縣田租之半。

庚寅,鑄二銖錢。

三月甲辰,罷臨江郡。

五月己亥,割郢州隨郡屬雍州。

丙午,以後軍司馬張牧為交州刺史。

六月己巳,左軍長史劉道隆為梁、南秦二州刺史。

乙亥,安西將軍、雍州刺史宗愨卒。

壬午,衛將軍、南豫州刺史湘東王諱改為雍州刺史。

尚書令、驃騎大將軍柳元景加南豫州刺史。

秋八月辛酉,越騎校尉戴法興有罪,賜死。

庚午,以尚書左僕射顏師伯為尚書僕射,吏部尚書王景文為尚書右僕射。

癸酉,帝自率宿衛兵,誅太宰江夏王義恭、尚書令、驃騎大將軍柳元景、尚書僕射顏師伯、廷尉劉德願。

改元為景和元年,文武賜位二等。

以領軍將軍建安王休仁為安西將軍、雍州刺史,衛將軍湘東王諱還為南豫州刺史。

甲戌,司徒、揚州刺史豫章王子尚領尚書令,射聲校尉沈文秀為青州刺史,左軍司馬崔道固為冀州刺史。

乙亥,詔曰:「昔凝神佇逸,磻溪讚道,湛慮思才,傅巖毗化。

朕位御三極,風澄萬宇,資鈇電斷,正卯斯戮。

思所以仰宣遺烈,俯弘景祚,每結夢庖鼎,瞻言板築,有劬日昃,無忘昧旦。

可甄訪郡國,招聘閭部:其有孝一性一忠節,幽居遁棲,信誠義行,廉正表俗,文敏博識,幹事治民,務加旌舉,隨才引擢。

庶官克順,彝倫鹹敘。

主者一精一加詳括,稱朕意焉。」

以始興公沈慶之為太尉,鎮北將軍、青冀二州刺史王玄謨為領軍將軍。

庚辰,以石頭城為長樂宮,東府城為未央宮。

罷東揚州並揚州。

甲申,以北邸為建章宮,南第為長楊宮。

以冠軍將軍邵陵王子元為湘州刺史。

丙戌,原除吳、吳興、義興、晉陵、琅邪五郡大明八年以前逋租。

己丑,復立南北二馳道。

九月癸巳,車駕幸湖熟,奏鼓吹。

戊戌,車駕還宮。

庚子,以南兗州刺史永嘉王子仁為南徐州刺史,丹一陽一尹始安王子真為南兗州刺史。

辛丑,撫軍將軍、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子鸞免為庶人,賜死。

丙午,以兗州刺史薛安都為平北將軍、徐州刺史。

丁未,衛將軍湘東王諱加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右光祿大夫劉遵考為安西將軍、南豫州刺史,寧朔將軍殷孝祖為兗州刺史。

戊申,以前梁、南秦二州刺史柳元怙復為梁、南秦二州刺史。

己酉,車駕討征北將軍、徐州刺史義一陽一王昶,內外戒嚴。

昶奔於索虜。

辛亥,右將軍、豫州刺史山一陽一王休祐進號鎮西大將軍。

甲寅,以安西長史袁鳷為雍州刺史。

戊午,以左民尚書劉思考為益州刺史。

是日解嚴,車駕幸瓜步。

開百姓鑄錢。

冬十月癸亥,曲赦徐州。

丙寅,車駕還宮。

以建安休仁為護軍將軍。

己卯,東一陽一太守王藻下獄死。

以宮人謝貴嬪為夫人,加虎賁靸戟,鸞輅龍旂,出警入蹕,實新蔡公主也。

乙酉,以鎮北大將軍、豫州刺史山一陽一王休祐為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十一月壬辰,寧朔將軍何邁下獄死。

新除太尉沈慶之薨。

壬寅,立皇后路氏,四廂奏樂。

赦揚、南徐二州。

護軍將軍建王休仁加特進、左光祿大夫。

中護軍桂一陽一王休范遷職。

丁未,皇子生,少府劉勝之子也。

大赦天下,贓污一婬一盜,悉皆原除。

賜為父後者爵一級。

壬子,以特進、左光祿大夫、護軍將軍建安王休仁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戊午,南平王敬猷、廬陵王敬先、安南侯敬淵並賜死。

時帝凶悖日甚,誅殺相繼,內外百司,不保首領。

先是訛言云:「湘中出天子。」

帝將南巡荊、湘二州以厭之。

先欲誅諸叔,然後發引。

太宗與左右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兒密結帝左右壽寂之、姜產之等十一人,謀共廢帝。

戊午夜,帝於華林園竹堂射鬼。

時巫覡云:「此堂有鬼。」

故帝自射之。

壽寂之懷刀直入,姜產之為副。

帝欲走,寂之追而殞之,時年十七。

太皇太后令曰:

司徒領護軍八座:子業雖曰嫡長,少稟凶毒,不仁不孝,著自髫齔。

孝武棄世,屬當辰歷。

自梓宮在殯,喜容靦然,天罰重離,歡恣滋甚。

一逼一以內外維持,忍虐未露,而凶慘難抑,一旦肆禍,遂縱戮上宰,殄害輔臣。

子鸞兄弟,先帝鍾一愛一,含怨既往,枉加屠酷。

昶茂親作捍,橫相征討。

新蔡公主一逼一離夫族,幽置深宮,詭雲薨殞。

襄事甫爾,喪禮頓釋,昏酣長夜,庶事傾遺。

朝賢舊勳,棄若遺土。

管弦不輟,珍羞備膳。

詈辱祖考,以為戲謔。

行遊莫止,一婬一縱無度。

肆宴園陵,規圖發掘。

誅剪無辜,籍略婦女。

建樹偽豎,莫知誰息。

拜嬪立後,慶過恆典。

宗室密戚,遇若婢僕,鞭捶陵曳,無復尊卑。

南平一門,特鍾其酷。

反天滅理,顯暴萬端。

苛罰酷令,終無紀極,夏桀、殷辛,未足以譬。

闔朝業業,人不自保;百姓遑遑,手足一靡一厝。

行穢禽一獸,罪盈三千。

高祖之業將泯,七廟之享幾絕。

吾老疾沉篤,每規禍鴆,憂煎漏刻,氣命無幾。

開闢以降,所未嘗聞。

遠近思奮,十室而九。

衛將軍湘東王體自太祖,天縱英聖,文皇鍾一愛一,一寵一冠列籓。

吾早識神睿,特兼常禮。

潛運宏規,義士投袂,獨夫既殞,懸首白旗,社稷再興,宗祐永固,人鬼屬心,大命允集。

且勳德高邈,大業攸歸,宜遵漢、晉,纂承皇極。

主者詳舊典以時奉行。

未亡人餘年不幸嬰此百艱,永尋情事,雖存若殞。

當復奈何!當復奈何!

葬廢帝丹一陽一秣陵縣南郊壇西。

帝幼而狷急,在東宮每為世祖所責。

世祖西巡,子業啟參承起居,書跡不謹,上詰讓之。

子業啟事陳謝,上又答曰:「書不長進,此是一條耳。

聞汝素都懈怠,狷戾日甚,何以頑固乃爾邪!」初踐阼,受璽紱,悖然無哀容。

始猶難諸大臣及戴法興等,既殺法興,諸大臣莫不震懾。

於是又誅群公,元凱以下,皆被毆捶牽曳。

內外危懼,殿省一騷一然。

初太后疾篤,遣呼帝。

帝曰:「病人間多鬼,可畏,那可往。」

太后怒,語侍者:「將刀來,破我腹,那得生如此寧馨兒!」及太后崩後數日,帝夢太后謂之曰:「汝不孝不仁,本無人君之相。

子尚愚悖如此,亦非運祚所及。

孝武險虐滅道,怨結人神,兒子雖多,並無天命。

大運所歸,應還文帝之子。」

其後湘東王紹位,果文帝子也。

故帝聚諸叔京邑,慮在外為患。

山一陰一公主一婬一恣過度,謂帝曰:「妾與陛下,雖男一女有殊,俱托體先帝。

陛下六宮萬數,而妾唯駙馬一人。

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進爵會稽郡長公主,秩同郡王侯,湯沐邑二千戶,給鼓吹一部,加班劍二十人。

帝每出,與朝臣常共陪輦。

主以吏部郎褚淵貌美,就帝請以自侍,帝許之。

淵侍主十日,備見一逼一迫,誓死不回,遂得免。

帝所幸Yan人華願兒,官至散騎常侍,加將軍帶郡。

帝少好講書,頗識古事,自造《世祖誄》及雜篇章,往往有辭采。

以魏武帝有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

以建安王休祐領之。

其餘事跡,分見諸傳。

史臣曰:廢帝之事行著於篇。

若夫武王數殷紂之釁,不能掛其萬一;霍光書昌邑之過,未足舉其毫釐。

假以中才之君,有一於此,足以霣社殘宗,污宮瀦廟,況總斯惡以萃一人之體乎!其得亡,亦為幸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書
卷01 本紀第1 武帝上卷02 本紀第2 武帝中卷03 本紀第3 武帝下卷04 本紀第4 少帝卷05 本紀第5 文帝卷06 本紀第6 孝武帝卷07 本紀第7 前廢帝卷08 本紀第8 明帝卷09 本紀第9 後廢帝卷10 本紀第10 順帝卷11 志第1 志序 歷上卷12 志第2 歷中卷13 志第3 歷下卷14 志第4 禮一卷15 志第5 禮二卷16 志第6 禮三卷17 志第7 禮四卷18 志第8 禮五卷19 志第9 樂一卷20 志第10 樂二卷21 志第11 樂三卷22 志第12 樂四卷23 志第13 天文一卷24 志第14 天文二卷25 志第15 天文三卷26 志第16 天文四卷27 志第17 符瑞上卷28 志第18 符瑞中卷29 志第19 符瑞下卷30 志第20 5行一卷31 志第21 5行二卷32 志第22 5行三卷33 志第23 5行四卷34 志第24 5行五卷35 志第25 州郡一卷36 志第26 州郡二卷37 志第27 州郡三卷38 志第28 州郡四卷39 志第29 百官上卷40 志第30 百官下卷41 列傳第1 后妃卷42 列傳第2 劉穆之、王弘卷43 列傳第3 徐羨之、傅亮、檀道濟卷44 列傳第4 謝晦列傳第五 王鎮惡 檀韶 向靖 劉懷慎 劉粹卷46 列傳第6 趙倫之、到彥之闕、王懿、張邵列傳第七 劉懷肅 孟懷玉 弟龍符 劉敬宣 檀祗卷48 列傳第8 硃齡石、弟超石、毛修之、傅弘之卷49 列傳第9 孫處、蒯恩、劉鍾、虞丘進卷50 列傳第10 胡籓、劉康祖、垣護之、張興世卷51 列傳第11 宗室列傳第十二 庾悅 王誕 謝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列傳第十三 張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炳之 謝方明 江夷卷54 列傳第14 孔季恭、羊玄保、沈曇慶卷55 列傳第15 臧燾、徐廣、傅隆卷56 列傳第16 謝瞻、孔琳之卷57 列傳第17 蔡廓、子興宗卷58 列傳第18 王惠、謝弘微、王球列傳第十九 殷淳 子孚 弟沖 淡 張暢 何偃 江智淵卷60 列傳第20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卷61 列傳第21 武三王卷62 列傳第22 羊欣、張敷、王微卷63 列傳第23 王華、王曇首、殷景仁、沈演之卷64 列傳第24 鄭鮮之、裴松之、何承天卷65 列傳第25 吉翰、劉道產、杜驥、申恬卷66 列傳第26 王敬弘、何尚之卷67 列傳第27 謝靈運卷68 列傳第28 武二王卷69 列傳第29 劉湛、范曄卷70 列傳第30 袁淑卷71 列傳第31 徐湛之、江湛、王僧綽卷72 列傳第32 文九王卷73 列傳第33 顏延之卷74 列傳第34 臧質、魯爽、沈攸之卷75 列傳第35 王僧達、顏竣卷76 列傳第36 硃修之、宗愨、王玄謨卷77 列傳第37 柳元景、顏師伯、沈慶之卷78 列傳第38 蕭思話 劉延孫卷79 列傳第39 文五王卷80 列傳第410 孝武十四王卷81 列傳第41 劉秀之、顧琛顧覬之卷82 列傳第42 周朗、沈懷文卷83 列傳第43 宗越、吳喜、黃回卷84 列傳第44 鄧琬、袁鳷、孔覬卷85 列傳第45 謝莊、王景文卷86 列傳第46 殷孝祖、劉勉卷87 列傳第47 蕭惠開、殷琰卷88 列傳第48 薛安都、沈文秀、崔道固卷89 列傳第49 袁粲卷90 列傳第50 明四王卷91 列傳第51 孝義卷92 列傳第52 良吏卷93 列傳第53 隱逸卷94 列傳第54 恩幸卷95 列傳第55 索虜卷96 列傳第56 鮮卑、吐谷渾卷97 列傳第57 夷蠻卷98 列傳第58 氐胡卷99 列傳第59 二凶卷100 列傳第60 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