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世范
世范卷中 處己·知恥近乎勇
【原文】人之處事,能常悔往事之非,常悔前言之失,常悔往年之未有知識,其賢德之進,所謂長日加益,而人不自知也。
古人謂行年六十,而知五十九之非者,可不勉哉8譯述】生存於世間的人,能常常對自己做錯的往事悔恨不已,對過去說錯的話後悔不已,對過去的無知感到羞愧不已,那麼他在品德方面就有了日益的長進,對這種日漸的進步,人們往往自己認識不到。
古人稱年紀到了六十歲,就應該知道五十九的過錯,難道我們不能以此自勉嗎?【評析】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即便是聖人也同樣不可避免。
古人云:「千里馬也有失蹄的時候。」
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之後,仍不自知,或者是知道自己錯了,卻毫無悔意。
知錯後面帶愧色且能改進,恐怕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歷史上有名的廉頗、藺相如的放事,引得無數英雄感歎唏噓。
廉頗是趙國有名的將帥,在趙國有攻城野戰之功,立下了赫赫功勳。
並以英勇善戰的英雄氣概見聞於諸侯之中。
藺相如是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趙得楚和氏璧。
秦王聽說後,派人給趙王書,說願意用十五城一交一 換和氏璧。
趙王與大將軍廉頗等商議,認為給了和氏璧,十五城恐怕也不會得到;不給的話,又怕秦兵攻打過來。
在這危急關頭,有人舉薦了藺相如。
相如於是捧著和氏璧西入秦去見秦召王。
藺相如面對秦王臨危不懼,看到秦王毫無一交一 換和氏璧之意,於是假借璧上有瑕,指點於秦王,秦王信以為真。
相如接過璧玉之後威脅秦王,要與玉一同毀滅。
秦王無耐,答應給趙十五城,但只是佯稱。
相如派人從小路把璧送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
秦王按相如的意思齋戒五日之後,璧玉早已送回趙國,怒火中燒卻無由發洩,殺相如璧更不能得到,最後按外一交一 禮儀在朝廷上召見相如,禮畢相如歸國。
後來「澠池之會」,相如更為趙王爭回了臉面,遂拜他為上卿,其地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心想,我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相如只以口舌之勞而位居我上,況且藺相如一直是個地位低下之人,位在他之下,我感到羞恥。
並發誓見到藺相如之後一定要當面侮辱他。
相如聽到此言之後,一直躲避廉頗,並以裝病為由不上朝。
他的手下對他說,我們以前是愛慕您的高義才離別親人投奔而來,不想您卻是那樣害怕廉頗,普通人都感到羞恥,基於此,原諒我們的不肖,我們要辭去。
相如終於說出實話:「強秦之所以不敢對趙用兵,是由於我倆在,現在如若兩虎爭鬥,原來的勢力就不存在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為重,而以私仇為輕埃」廉頗聞之,親自登門「負荊請罪」,二人結為刎頸之一交一 。
廉頗自知失禮,且能登門謝罪,是自勉的結果。
我們平常之人,應從前人的言行中學習 到更多的東西。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