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世范
世范卷中 處己·小人不必責以忠信
【原文】忠信二事,君子不守者少,小人不守者多。
且如小人以物市於人,敝惡之物,飾為新奇;假偽之物,飾為真實。
如絹帛之用膠糊,米麥之增濕潤,肉食之灌以水,藥材之易以他物。
巧其言詞,止於求售,誤人食用,有不恤也。
其不忠也類如此。
負人財物久而不償,人苟索之,期以一月,如期索之不售,又期以一月,如期索之又不售。
至於十數期而不售如初。
工匠製器,要其定資,責其所制之器,期以一月,如期索之不得,又期以一月,如期索之又不得,至於十數期而不得如初。
其不信也類如此,其他不可悉數。
小人朝夕行之,略不知怪,為君子者往往忿懥,直欲深治之,至於毆打論訟。
若君子自省其身,不為不忠不信之事,而憐小人之無知,及其間有不得已而為自便之計,至於如此,可以少置之度外也。
【譯述】「忠」、「信」這二個字,君子不奉守它們的少見,而小人往往卻不守「忠」「信」。
小人在市場上賣東西,質量低劣的東西,也能夠修飾的新穎奇特;假冒偽劣的東西也能做得跟真的一樣。
比如用膠糊來處理絲絹布帛使之更有光澤,在米麥或肉裡加上水,以增加重量,用便宜的東西來代替名貴藥材。
花言巧語,旨在把東西賣出去,耽誤了別人的飲食,使用,他才不管這些,這些小商小販就是這樣的不講忠信。
欠人錢財物品拖了很久也不償還,人家如果向他索要,他就答應一個月以後償還,到時候向他要,他又不給,說再過一個月後償還,到時候索要他仍然不會償還。
有的甚至約了十多次償還日期可還是沒有償還。
請工匠製造東西,給了他定金,向他要所製造的東西,他說一個月後給,到了日期向他要,他不給,又說再過一個月給,到時候向他索要他又不給,以至於約了十多次日期還是像當初一樣沒能拿到東西。
這些人就是這樣不講信義,至於其他事情就更是不可勝數了,那些小人每天都做不講信義的事,所以也不以為怪,而君子對這些行為卻深感氣憤,只想嚴懲他們,甚至於毆打控告他們。
如果君子能夠經常反省自己,不做不忠不信的事,並且可憐小人的無知,考慮到他們是出於不得已,並且是為了自己方便才作假騙人的,君子如果能這樣想,那麼也就不把他們的所作所為放在心上了。
【評析】封建社會工農商賈地位低下,被統治階級視為「小人」,處於社會最底層。
一般人都對工商之民懷有偏見,認為他們善於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中國有一句俗語「十商九奸」。
可見人們對商人沒什麼好印象,本則語錄就講了不少弄虛作假,不講信義的例子,給人造成一種印象,似乎從事工商業的人都奸滑狡詐沒有好人。
其實這種想法過分絕對化,是不正確的,工匠製造的器具能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商人促進貨物流通,沒有這些人,人們上哪去買所需要的物品呢?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經濟,漫長的封建社會認識不到工商之民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全社會都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
因此,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極其緩慢。
即使在今天,中國人的商業意識也不是十分強烈,老百姓還是不大瞧得起手工業者。
中國人的官本位意識很強烈,認為只有當官才是有出息,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民族長期經受封建統治,很多封建性的意識在我們頭腦裡還佔有一席之地。
人們思想中的封建意識需要逐步清除,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這則語錄雖然輕視工商業者,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假冒偽劣產品」早已古已有之。
對於制假、售假的行為古人只能從道德角度予以譴責,罵他們是「小人」。
當今社會「假冒偽劣產品」已經成為社會一大公害。
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上過假貨的當,人們已經不能只從道義上進行譴責了,所以現代社會有了「消費者協會。」
有了「中國質量萬里行」,對制假,售假的人要繩之以法。
現代社會要用「法」來規範商品的生產和銷一售。
從古今對待「假冒偽劣產品」的態度上,我們也可以看出,社會確實是在發展在進步了。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