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世范
世范捲上 睦親·背後之言不可聽
【原文】凡人之家,有子弟及婦女好傳遞言語,則雖謂舅姑、伯父、妯娌皆假合,強為之稱呼,非自然天屬。
故輕於割恩,易於修怨。
非丈夫有遠識,則為其役而不自覺,一家之中乖變生矣。
於是有親兄弟子侄隔屋連牆,至死不相往來者;有無子而不肯以猶子為後,有多子而不以與其兄弟者;有不恤兄弟之貧,養親必欲如一,寧棄親而不顧者;有不恤兄弟之貧,葬親必欲均費,寧留喪而不葬者。
其事多端,不可概述。
亦嘗見有遠識之人,知婦女之不可諫誨,而外與兄弟相愛常不失歡,私救其所急,私周其所乏,不使婦女知之。
彼兄弟之貧者,雖深怨其婦女,而重愛其兄弟。
至於當分析之際,不敢以貧故而貧愛其兄弟之財者,蓋由見識高遠之人不聽婦女之言,而先施之厚,因以得兄弟之心也。
婦女之易生言語者,又多出於婢妾之間。
婢妾愚賤,尤無見識,以言他人之短失為忠於主母。
若婦女有見識,能一切勿聽,則虛佞之言不復敢進;若聽之信之,從而愛之,則必再言之,又言之。
使主母與人遂成深仇,為婢妾者方洋洋得志。
非特婢妾為然,僕隸亦多如此。
若主翁聽信,則房族、親戚、故舊皆大失歡,而善良之僕佃皆翻致誅責矣。
【譯述】大凡人之家中,如若有子弟或者婦女喜歡搬弄是非的話,那麼她們所叫的公爹、公婆、伯父、叔父、妯娌之屬都是因嫁後丈夫的緣由而來,雖然竭力地顯示其親近在稱呼之上,卻並非天然的血親,沒有血緣關係。
所以能夠很輕易地割捨恩義,隨隨便便就結下仇怨。
除非其丈夫有遠見卓識,否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其牽著鼻子走,玩弄於股掌之上,一家之中的變故,也將要發生了。
於是有些親兄弟親子侄隔屋而居,連牆為鄰,卻到死不相往來;有些人沒有子嗣卻不肯過繼其兄弟的兒子為後;又有自己有許多兒子而不願給一個與他兄弟的;有不體恤他兄弟家境窘迫,在奉養雙親時堅持一切用度絕對平攤,否則寧願捨棄父母恩義而不復贍養的;有不體恤他兄弟經濟拮据,在歸葬父母時一定要均攤費用,不然寧可停棺於廳而不讓父母入土為安的。
似此之事,猶有許多,不可一一列舉。
我也曾經聞見過一些有見識的人,知道婦道之人不可能用言語道理說轉他們,因而在外與兄弟們交往時,常私下裡救濟些財物,使兄弟度過急困,或私下裡施送些東西,使他們得到幫襯。
兄弟間相互愛護不失和睦而相安無事,卻又不讓自己的妻子知道。
這樣一來,那位較困難的兄弟,雖然內心怨恨兄弟之妻,卻因為敬重愛戴自己的兄弟,到了該分家分財物的時候,也不敢借口自己貧困而去貪求圖謀他兄弟的財產了。
內裡原由,怕是那位見識高遠之人不聽信妻子的挑撥離間之辭,而能夠預先厚待自己的兄弟,從而贏得了兄弟的敬重之心吧。
婦女當中愛說閒話的,又往往是那些一奴一婢和妾。
一奴一婢和妾一般都愚笨沒有修養,又沒有見識,喜歡用背後說別人壞話的方式來討主母的歡心。
如果主母有見識,能夠做到不聽信閒言碎語,那麼一奴一婢和妾以後也就不敢再在主母的耳邊說別人的壞話了;如果主母聽信這些話,並因此而一寵一 愛進讒言的婢妾,那麼這些婢妾日後必定還會嘀嘀咕咕,說個不停。
終於使主母與別人結了仇怨,那些婢妾才感到洋洋得意。
不僅僅一奴一婢和妾這樣,其他傭人也是這樣的。
如果主人聽信這些讒言,那麼就會與本族、親戚、朋友都鬧出矛盾來,那些善良正直的僕人和佃農反而會因為主人聽信讒言而受到懲罰。
【評析】如果你想把一件事情辦好,辦成功,告訴你一個良方:「近賢才,遠小人。」
近賢才,你就聽不到「小人之言」。
自古及今,無數的帝王由於邪佞之人的「獻讒」而終於身死國滅,當然也有好多的帝王,其高明之處正在於不聽信小人的背後之言而使國家昌盛。
斛律明月,是北齊的優秀將領,威震敵國。
北周每年都要鑿碎汾河上的冰,就是擔心齊兵西渡,等到斛律明月被祖孝徵讒言構罪殺害,北周才有了吞併北齊的意圖。
高熲有治理國家的卓越才能,輔佐隋文帝完成了霸業,做隋朝丞相二十餘年,隋朝依賴他使天下安寧。
隋文帝聽信婦人的巧言,一味排斥他,後來他被隋煬帝殺害,隋朝的法制政令從此衰敗。
隋太子楊勇統帥軍隊,代理朝政前後二十年,本來早已確定了名分,宰相楊素欺騙皇上,殘害忠良,使他們父子間的正常關係遭到破壞,逆亂的源頭由此而開。
隋文帝最終禍及自身,國家很快滅亡了。
唐太宗是一個明君,對這種讒言誤國的現象感慨頗多。
貞觀初年,太宗對侍臣說:「朕看前代進讒言的奸佞小人,都是國家的害蟲。
他們花言巧語,結一黨一 營私;昏庸的國君,沒有不被迷惑的,忠臣孝子因此泣血含冤。
所以蘭花正要茂盛,秋風卻來摧折;君王想要明察,讒巧之人來遮蔽。
這類事情都載於史書,不能一一例舉。」
貞觀十年,太宗對侍臣又說:「太子的老師,自古以來就難以挑選,成王幼小的時候,周公、召公做他的老師。
成王左右都是賢德之人,天天聆聽良好的教誨,能夠不斷增加仁義道德,成王於是成了聖賢之君。
秦朝的一胡一 亥就不是這樣了,用奸佞之人趙高做了老師,教他嚴苛的刑法。
等到一胡一 亥即位,便誅滅功臣,殺戮親族,酷烈暴虐不止,不久國亡身死。
由此看來,人的善惡,確實會受到左右親近之人的影響。」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