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世范
世范卷中 處己·別人不善,我以為鑒
【原文】以此,不善人雖人所共惡,然亦有益於人。
大抵見不善人則警懼,不至自為不善。
不見不善人則放肆,或至自為不善而不覺。
故家無不善人,則孝友之行不彰;鄉無不善人,則誠厚之跡不著。
譬如磨石,彼自銷損耳,刀斧資之以為利。
老子云:「不善人乃善人之資。」
謂此爾。
若見不善人而與之同惡相濟,及與之爭為長雄,則有損而己,夫何益?
【譯述】心地不善的人,雖然大家都厭惡他,但是他的存在對別人也是一種好處。
一般人見了不善的人就會自覺地警醒恐懼,從而避免自己做出不善之事來。
如果一個人從來都看不到不善良的人,不能從心理上引起警惕,那麼他可能就會放肆一胡一 為,甚至有的人自己做出了不善之事卻不能察覺。
因此,如果家裡沒有不善的人,那麼孝敬父母,一團一 結兄弟的品行就不會十分突出地表現出來;鄉里沒有不善的人,那麼誠實敦厚的行為也不會十分顯著。
這就好比磨刀石,它自己雖然被磨損了,刀斧等卻依靠它而變得鋒利。
老子說:「不善良的人乃是善良人的借鑒。」
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一個人看見不善的人卻要和他一同做惡,甚至要和他比一比誰的行為更惡劣,這樣做只能有損自己罷了,有什麼益處呢?【評析】袁采雖然是封建社會的士大夫,但他這則語錄卻包含有一定的辯證思想。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社會上都是好人,沒有壞人為非作歹。
那樣社會就會安定一團一 結,老百姓生活就會祥和幸福了。
但是壞人是不可能被消滅的,社會是複雜的,有好人也有壞人,大家都厭惡壞人,卻忽視了壞人的存在還有它另一方面的價值。
袁采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說覺人不善知自警,也就是要人從不善的人身上引起警覺,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也有不善的行為,從而加以改正。
平常人並沒有高度的自知之明,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公允得當,盡善盡美。
很多時候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甚至是不善良的。
而不善人的行為恰好可以引起我們的警覺。
讓我們參考對照他的行為反思自己。
一個有良知的人無疑能從這種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這也可以算作不善人的一點「價值」吧!
袁采這條語錄還告訴我們,有比較才能區別。
如果社會上每個人都是惡人,那麼我們也就不知道什麼是惡人了,如果社會上每個人都是好人,那麼我們也就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了。
從惡人的行徑中,我們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正直善良的可貴。
徐宏剛在一輛客車上勇鬥歹徒置生死於不顧,面對歹徒的凶殘,他挺身而出,毫無畏懼。
徐宏剛被樹為全國人民學習 的楷模,說明社會上需要這種英勇的、為維護正義而獻身的精神。
如果當時車上每位乘客都有徐宏剛的英勇,那麼也就沒必要樹他為楷模了。
從與不善人的比較中可以見出善人的可貴,袁采說得對!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