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世范》世范捲上 睦親·借貸不如周濟:言借,則我望其還,不免有所索。索之既頻,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袁氏世范》世范捲上 睦親·借貸不如周濟

袁氏世范

世范捲上 睦親·借貸不如周濟

【原文】應親戚故舊有所假貸,不若隨力給與之。

言借,則我望其還,不免有所索。

索之既頻,而負償冤主反怒曰:「我欲償之,以其不當頻索。」

則姑已之。

方其不索,則又曰:「彼不下氣問我,我何為而強還之?」

故索而不償,不索亦不償,終於一交一 怨而後已。

蓋貧人之假貸,初無肯償之意,縱有肯償之意,亦何由得償?或假貸作經營,又多以命窮計絀而折閱。

方其始借之時,禮甚恭,言甚遜,其感恩之心可指日以為誓。

至他日責償之時,恨不以兵刃相加。

凡親戚故舊,因財成怨者多矣。

俗謂「不孝怨父母,欠債怨財主」。

不其念其貧,隨吾力之厚薄,舉以與之。

則我無責償之念,彼亦無怨於我。

【譯述】碰上親戚朋友向你求借錢財器物,你不如估計自己的富裕程度後,無償地送給他些。

如果說借給他,那麼你便存有期望他償還的心思,免不了日後向他索要。

可索要的次數一多,求借者反而會心生惱怒,說:「我本來就想還你的,可是你不應當頻頻索要啊1如此你也只好按下不提,如果你不去索要,他又會說:「人家又不透露一點要的意思,我又為什麼一定要忙著還呢1因此你索要他不會償還,不索要他同樣不會還,到底會鬧到雙方結下怨恨而不可收拾。

大凡生活窘迫的人來求借,一開始便沒有要償還的意思,即使有肯償還的意思,又用什麼來償還?

有人借錢是作為做生意之類的資本,可大多數會因為命中注定要受窮,再加上經營不善,必使血本無歸。

當初他求借之時,禮貌恭敬,言辭謙遜,感恩戴德之心使他可以信誓旦旦,如何如何,到了以後該要償還之時,心裡恨不得把債主的頭砍下來。

在親戚朋友之間,由於錢財上的勾當而結怨成仇的是很多的。

俗語說:「兒子不孝順父母,那是父母教育的過錯。

借債人久借不還,則要怪債主。」

與其這樣,倒不如體恤他家境貧寒,依據自己的財力大小,無償地送給他些錢物。

這樣,我心裡不存什麼要他歸還的念頭,他也不會有什麼反覆的想法而與我結怨了。

【評析】管仲有言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此話是唯物的,是說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後,才能顧及禮、榮辱。

但孔子曰:「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又有說:士窮乃現節義。

可見人貧至不得食,到絕境之時,仍有保持自己品性與節義的人在。

所以袁氏在分析借後索還與不索還兩種情況時,心理描寫確是合人情合道理。

其中求借者之所想雖甚無賴,可因惱羞成怒終歸是實際情況。

袁氏提出「不若念其貧,隨吾力之厚薄,舉以與之。

則我無責償之心,彼亦無怨於我。」

誠是應付親戚故舊中借貸人的好方法。

人皆是父母所養,具含一溫一 情,誰無良善之心。

況且烏鴉知反哺,人如何能知恩而不報。

所說恆貧之人,他也非不願報答,只是沒有什麼可以報而已。

有以報則必定會報答。

如韓信、伍子胥得漂母一飯之施而終於報答者,例數則不能勝記。

秦昭王時應侯范睢,只因感念須賈一念之慈,在自己貧窮時贈與綈袍一件,而原宏他三大冒犯自己的死罪。

此則是因周濟而不但消怨並且復得性命的明證。

又有如蘇秦之嫂的人,在兄弟敝衣履、黃面一皮歸來後,不但不假一物,為一炊,並且施以譏諷之辭色。

等到蘇秦掛相英載黃金歸來,又恭而有禮,謙卑相迎。

如此之時,悔不該當初了。

其實,即使無能回報之人,施恩之時,也不要存償報的心思,而日夜揣摩什麼時候得到回報。

司馬遷在《白起王翦列傳》中借客口評王翦之孫王離攻趙王張耳必敗曰:「其所殺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

於此我們應想到殺伐多,其後代代他受不祥。

而施恩多,則其後代必定福祚綿長。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袁氏世范
世范捲上 睦親·性格不可強求一致世范捲上 睦親·人宜將心比心世范捲上 睦親·處家多想別人長處世范捲上 睦親·居家貴寬容世范捲上 睦親·父兄之間莫辯曲直世范捲上 睦親·莫大之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世范捲上 睦親·親戚之間莫記仇世范捲上 睦親·當家需要理解世范捲上 睦親·順適老人意世范捲上 睦親·篤孝感動天地世范捲上 睦親·為人豈可不孝世范捲上 睦親·父母愛子應適當世范捲上 睦親·愛子莫若使其立業世范捲上 睦親·教子莫若使其有所學世范捲上 睦親·教子勿待長成之後世范捲上 睦親·父母愛子不可偏世范捲上 睦親·父母多念貧子世范捲上 睦親·待子孫不可有厚薄世范捲上 睦親·愛幼子,人之常情世范捲上 睦親·祖父母多疼愛長孫世范捲上 睦親·對公婆當一意承順世范捲上 睦親·對待家人宜公心世范捲上 睦親·長幼同居貴和睦世范捲上 睦親·兄弟各安貧富世范捲上 睦親·分財產貴公允世范捲上 睦親·居家不必私藏金寶世范捲上 睦親·兄弟之間勿爭財世范捲上 睦親·兄弟失和,不如早分家世范捲上 睦親·對待家事要熱心世范捲上 睦親·居家相處貴寬容世范捲上 睦親·叔侄如父子世范捲上 睦親·身教重於言傳世范捲上 睦親·背後之言不可聽世范捲上 睦親·親戚不宜多借貸世范捲上 睦親·借貸不如周濟世范捲上 睦親·子孫勿得敗祖德世范捲上 睦親·子弟貪愚勿使仕宦世范捲上 睦親·家業興衰系子弟世范捲上 睦親·養子亦需慎重世范捲上 睦親·己子不可輕與人世范捲上 睦親·別人之子不可輕易收養世范捲上 睦親·收養義子當無爭端世范捲上 睦親·孤女寡婦,安全居處世范捲上 睦親·續娶後妻需慎重世范捲上 睦親·寡婦應自養幼子世范捲上 睦親·幼定終身弊處多世范捲上 睦親·議親貴人品世范捲上 睦親·婚配需條件相當世范捲上 睦親·媒人之言不可輕信世范捲上 睦親·男女本應平等對待世范捲上 睦親·婦人年老宜善待世范捲上 睦親·收養親戚當得法世范捲上 睦親·分配財產務均平世范捲上 睦親·立遺囑宜公平世范捲上 睦親·遺囑之文宜預為世范卷中 處己·人之智識有高下世范卷中 處己·富貴不宜驕橫世范卷中 處己·禮不可因人而異世范卷中 處己·人生貴賤皆天命世范卷中 處己·世事更變本無常世范卷中 處己·人生甜苦參半世范卷中 處己·富貴自有定數世范卷中 處己·隨遇而安方為福世范卷中 處己·事不可苟成世范卷中 處己·先天不足,後天補之世范卷中 處己·人各有所長世范卷中 處己·待人不可輕慢嫉妒世范卷中 處己·忠信篤敬,聖人之術世范卷中 處己·嚴律己寬待人世范卷中 處己·做事須問心無愧世范卷中 處己·神靈不佑為惡者世范卷中 處己·公平正直不可恃世范卷中 處己·知恥近乎勇世范卷中 處己·為惡必遭天譴世范卷中 處己·善惡自有報應世范卷中 處己·人能忍則不起爭端世范卷中 處己·小人當遠之世范卷中 處己·老成之言更事多世范卷中 處己·君子有過必改世范卷中 處己·少說為佳世范卷中 處己·小人作惡不必諫世范卷中 處己·別人不善,我以為鑒世范卷中 處己·正人先正己世范卷中 處己·別人議論不足畏范卷中 處己·奉承之言多奸詐世范卷中 處己·凡事不可過分世范卷中 處己·盛怒之下,言語慎重世范卷中 處己·與人言語,平心靜氣世范卷中 處己·對待老人讓三分世范卷中 處己·與人交遊,當有分寸世范卷中 處己·以才德服人世范卷中 處己·作惡多必受天譴世范卷中 處己·君子小人應分清世范卷中 處己·在朝在野,互相理解世范卷中 處己·小人不必責以忠信世范卷中 處己·賣假藥必遭報應世范卷中 處己·嚴肅端莊,不受輕侮世范卷中 處己·不可奇裝異服世范卷中 處己·居鄉不可奢華世范卷中 處己·婦女衣飾不可出眾世范卷中 處己·人之所欲,應遵禮義世范卷中 處己·財色不可苟得世范卷中 處己·人不可迷途情慾世范卷中 處己·子弟應適當交遊世范卷中 處己·持家常存憂懼世范卷中 處己·家富不可懈怠世范卷中 處己·持家宜量入為出世范卷中 處己·居家宜為長久計世范卷中 處己·節儉宜持之以恆世范卷中 處己·凡事有備而無患世范卷中 處己·居官持家本一理世范卷中 處己·子弟當致學世范卷中 處己·荒淫必為患世范卷中 處己·周濟當擇人世范卷中 處己·雖貧亦不可輕受人恩世范卷中 處己·受恩必報世范卷中 處己·人情固有厚薄世范卷中 處己·以直報怨世范卷中 處己·萬般無奈方訴訟世范卷下 治家·嚴防門戶安全世范卷下 治家·僻靜之地,聚眾而居世范卷下 治家·夜間謹防盜世范卷下 治家·宅院夜間宜巡邏世范卷下 治家·窮盜勿追世范卷下 治家·少蓄積,慎防盜世范卷下 治家·防盜宜得法世范卷下 治家·為富不仁盜亦恨世范卷下 治家·失物不可亂猜疑世范卷下 治家·和睦鄰居以防不虞世范卷下 治家·火起多由廚灶世范卷下 治家·起居慎防火世范卷下 治家·室外防火亦重要世范卷下 治家·特別情境,更應防火世范卷下 治家·小兒銀飾易致禍世范卷下 治家·小兒不可獨自外出世范卷下 治家·謹防孩童臨危世范卷下 治家·待客不宜強進酒世范卷下 治家·謹防僕人奸盜世范卷下 治家·居家不宜賭搏世范卷下 治家·僕傭當選勤謹樸實世范卷下 治家·輕浮詭詐之僕不可用世范卷下 治家·貪生乃人之本性世范卷下 治家·孩子宜親自為養世范卷下 治家·狡詐子弟不可用世范卷下 治家·用人需選忠厚者世范卷下 治家·善待佃戶世范卷下 治家·婦兒不可私自借貸世范卷下 治家·不讓生人輕易入宅世范卷下 治家·興修水利世范卷下 治家·修治河渠獲利多世范卷下 治家·荒山宜植果木世范卷下 治家·勿因小事罪鄰里世范卷下 治家·田界宜分明世范卷下 治家·錢谷不可多借人世范卷下 治家·與人交易要公平世范卷下 治家·無故不可舉債世范卷下 治家·納稅要積極世范卷下 治家·公益事業要熱心世范卷下 治家·起房造屋,量力而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