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卷四:惠帝孝惠皇帝諱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晉書》卷四

晉書

卷四

帝紀第四

惠帝

孝惠皇帝諱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也。

泰始三年,立為皇太子,時年九歲。

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武帝崩。

是日,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為永熙。

尊皇后楊氏曰皇太后,立妃賈氏為皇后。

夏五月辛未,葬武皇帝於峻一陽一陵。

丙子。

增天下位一等,預喪事者二等,復租調一年,二千石已上皆封關中侯。

以太尉楊駿為太傅,輔政。

秋八月壬午,立廣陵王遹為皇太子,以中書監何劭為太子太師,吏部尚書王戎為太子太傅,衛將軍楊濟為太子太保。

遣南中郎將石崇、射聲校尉胡奕、長水校尉趙俊、揚烈將軍趙歡將屯兵四出。

冬十月辛酉,以司空石鑒為太尉,前鎮西將軍、隴西王泰為司空。

永平元年春正月乙酉朔,臨朝,不設樂。

詔曰:「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

賴祖宗遺靈,宰輔忠賢,得以眇身托於群後之上,昧於大道,不明於訓,戰戰兢兢,夕惕若厲。

乃者哀迷之際,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猶欲長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號。

然日月逾邁,已涉新年,開元易紀,禮之舊章。

其改永熙二年為永平元年。」

又詔子弟及郡官並不得謁陵。

丙午,皇太子冠,丁未,見於太廟。

二月甲寅,賜王公已下帛各有差。

癸酉,鎮南將軍楚王瑋、鎮東將軍淮南王允來朝。

戊寅,復置秘書監官。

三月辛卯,誅太傅楊駿,駿弟衛將軍珧,太子太保濟,中護軍張劭,散騎常侍段廣、楊邈。

左將軍劉預,河同尹李斌,中書令符俊,東夷校尉文淑,尚書武茂,皆夷三族。

壬辰,大赦,改元。

賈後矯詔廢皇太后為庶人,徙於金墉城,告於天地宗廟。

誅太后母龐氏。

壬寅,征大司馬、汝南王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輔政。

以秦王柬為大將軍,東平王楙為撫軍大將軍,鎮南將軍、楚王瑋為衛將軍,領北軍中候,下邳王晃為尚書令,東安公繇為尚書左僕射,進封東安王。

督將侯者千八十一人。

庚戌,免東安王繇及東平王楙,繇徙帶方。

夏四月癸亥,以征東將軍、梁王肜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關西諸軍事,太子少傅阮垣為平東將軍、監青徐二州諸軍事。

己巳,以太子太傅王戎為尚書右僕射。

五月甲戌,毗陵王軌薨。

壬午,除天下戶調綿絹,賜孝悌、高年、鰥寡、力田者帛,人三匹。

六月,賈後矯詔使楚王瑋殺太宰、汝南王亮,太保、菑一陽一公衛瓘。

乙丑,以瑋擅害亮、瓘,殺之。

曲赦洛一陽一。

以廣陵王師劉寔為太子太保,司空、隴西王泰錄尚書事。

秋七月,分揚州、荊州十郡為江州。

八月庚申,以趙王倫為征東將軍、都督徐兗二州諸軍事;河間王顒為北中郎將,鎮鄴;太子太師何劭為都督豫州諸軍事,鎮許昌。

徙長沙王乂為常山王。

己巳,進西一陽一公羕爵為王。

辛未,立隴西世子越為東海王。

九月甲午,大將軍、秦王柬薨。

辛丑,徵征西大將軍、梁王肜為衛將軍、錄尚書事,以趙王倫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

冬十二月辛酉,京師地震。

是歲,東夷十七國、南夷二十四部並詣校尉內附。

二年春二月己酉,賈後弒皇太后於金墉城。

秋八月壬子,大赦。

九月乙酉,中山王耽薨。

冬十一月,大疫。

是歲,沛國雨雹,傷麥。

三年夏四月,滎一陽一雨雹。

六月,弘農郡雨雹,深三尺。

冬十月,太原王泓薨。

四年春正月丁酉朔,侍中、太尉、安昌公石鑒薨。

夏五月,蜀郡山移,淮南壽春洪水出,山崩地陷,壞城府及百姓廬舍。

匈奴郝散反,攻上一黨一,殺長吏。

六月,壽春地大震,死者二十餘家。

上庸郡山崩,殺二十餘人。

秋八月,郝散帥眾降,馮翊都尉殺之。

上谷居庸、上庸並地陷裂,水泉一湧一出,人有死者。

大饑。

九月丙辰,赦諸州之遭地災者。

甲午,枉矢東北竟天。

是歲,京師及郡國八地震。

五年夏四月,彗星見於西方,孛於奎,至軒轅。

六月,金城地震。

東海雨雹,深五寸。

秋七月,下邳暴風,壞廬舍。

九月,雁門、新興、太原、上一黨一大風,傷禾稼。

冬十月,武庫火,焚累代之寶。

十二月丙戌,新作武庫,大調兵器。

丹楊雨雹。

有石生於京師宜年裡。

是歲,荊、揚、兗、豫、青、徐等六州大水,詔遣御史巡行振貸。

六年春正月,大赦。

司空、下邳王晃薨。

以中書監張華為司空,大尉、隴西王泰為尚書令,衛將軍、梁王肜為太子太保。

丁丑,地震。

三月,東海隕霜,傷桑麥。

彭城呂縣有流血,東西百餘步。

夏四月,大風。

五月,荊、揚二州大水。

匈奴郝散弟度元帥馮翊、北地馬蘭羌、廬水胡反,攻北地,太守張損死之。

馮翊太守歐一陽一建與度元戰,建敗績。

徵征西大將軍、趙王倫為車騎將軍,以太子太保、梁王肜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鎮關中。

秋八月,雍州刺史解系又為度元所破。

秦雍氐、羌悉叛,推氐帥齊萬年僭號稱帝,圍涇一陽一。

冬十月乙未,曲赦雍、涼二州。

十一月丙子,遣安西將軍夏侯俊、建威將軍周處等討萬年,梁王肜屯好畤。

關中饑,大疫。

七年春正月癸丑,周處及齊萬年戰於六陌,王師敗績,處死之。

夏五月,魯國雨雹。

秋七月,雍、梁州疫。

大旱,隕霜,殺秋稼。

關中饑,米斛萬錢。

詔骨肉相賣者不禁。

丁丑,司徒、京陵公王渾薨。

九月,以尚書右僕射王戎為司徒,太子太師何劭為尚書左僕射。

八年春正月丙辰,地震。

詔發倉稟,振雍州饑人。

三月壬戌,大赦。

夏五月,郊禖石破為二。

秋九月,荊、豫、揚、徐、冀等五州大水。

雍州有年。

九年春正月,左積一弩一將軍孟觀伐氐,戰於中亭,大破之,獲齊萬年。

徵征西大將軍、梁王肜錄尚書事。

以北中郎將、河間王顒為鎮西將軍,鎮關中;成都王穎為鎮北大將軍,鎮鄴。

夏四月,鄴人張承基等妖言署置,聚一黨一數千。

郡縣逮捕,皆伏誅。

六月戊戌,太尉、隴西王泰薨。

秋八月,以尚書裴頠為尚書僕射。

冬十一月甲子朔,日有蝕之。

京師大風,發屋折木。

十二月壬戌,廢皇太子遹為庶人,及其三子幽於金墉城,殺太子母謝氏。

永康元年春正月癸亥朔,大赦,改元。

己卯,日有蝕之。

丙子,皇孫霖卒。

二月丁酉,大風,飛沙拔木。

三月,尉氏雨血,妖星見於南方。

癸未,賈後矯詔害庶人遹於許昌。

夏四月辛卯,日有蝕之。

癸巳,梁王肜、趙王倫矯詔廢賈後為庶人,司空張華、尚書僕射裴頠皆遇害,侍中賈謐及一黨一與數十人皆伏誅。

甲午,倫矯詔大赦,自為相國、都督中外諸軍,如宣文輔魏故事,追復故皇太子位。

丁酉,以梁王肜為太宰,左光祿大夫何劭為司徒,右光祿大夫劉寔為司空,淮南王允為驃騎將軍。

己亥,趙王倫矯詔害賈庶人於金墉城。

五月己巳,立皇孫臧為皇太孫,尚為襄一陽一王。

六月壬寅,葬懷愍太子於顯平陵。

撫軍將軍、清河王遐薨。

癸卯,震崇一陽一陵標。

秋八月,淮南王允舉兵討趙王倫,不克,允及其二子秦王郁、漢王迪皆遇害。

曲赦洛一陽一。

平東將軍、彭城王植薨。

改封吳王晏為賓徒縣王。

以齊王冏為平東將軍,鎮許昌;光祿大夫陳准為太尉、錄尚書事。

九月,改司徒為丞相,以梁王肜為之。

冬十月,黃務四塞。

十一月戊午,大風飛沙石,六日乃止。

甲子,立皇后羊氏,大赦,大酺三日。

十二月,彗星見於東方。

益州刺史趙廞與洛一陽一流人李庠害成都內史耿勝、犍為太守李密、汶山太守霍固、西夷校尉陳總,據成都反。

永寧元年春正月乙丑,趙王倫篡帝位。

丙寅,遷帝於金墉城,號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昌宮。

廢皇太孫臧為濮一陽一王。

五星經天,縱橫無常。

癸酉,倫害濮一陽一王臧。

洛一陽一流人李特殺趙廞,傳首京師。

三月,平東將軍、齊王冏起兵以討倫,傳檄州郡,屯於一陽一翟。

征北大將軍、成都王穎,征西大將軍、河間王顒,常山王乂,豫州刺史李毅,兗州刺史王彥,南中朗將、新野公歆,皆舉兵應之,眾數十萬。

倫遣其將閭和出伊闕,張泓、孫輔出堮阪以距冏,孫會、士猗、許超出黃橋以距穎。

及穎將趙驤、石超戰於溴水,會等大敗,棄軍走。

閏月丙戌朔,日有蝕之。

夏四月,歲星晝見。

冏將何勖等擊張泓於一陽一翟,大破之,斬孫輔等。

辛酉,左衛將軍王輿與尚書、淮陵王漼勒兵入宮,禽倫一黨一孫秀、孫會、許超、士猗、駱休等,皆斬之。

逐倫歸第,即日乘輿反正。

群臣頓首謝罪,帝曰:「非諸卿之過也。

癸亥,詔曰:「朕以不德,纂承皇統,遠不能光濟大業,靖綏四方;近不能開明刑威,式遏一奸一宄,至使逆臣孫秀敢肆凶虐,窺間王室,遂奉趙王倫饕據天位。

鎮東大將軍、齊王冏,征北大將軍、成都王穎,征西大將軍、河間王顒,並以明德茂親,忠規允著,首建大策,匡救國難。

尚書漼共立大謀,左衛將軍王輿與群公卿士,協同謀略,親勒本營,斬秀及其二子。

前趙王倫為秀所誤,與其子等已詣金墉迎朕幽宮,旋軫閶闔。

豈在予一人獨饗其慶,宗廟社稷實有賴焉。」

於是大赦,改元,孤寡賜谷五斛,大酺五日。

誅趙王倫、義一陽一王威、九門侯質等及倫之一黨一與。

五月,立襄一陽一王尚為皇太孫。

六月戌辰,大赦,增吏位二等。

復封賓徒王晏為吳王。

庚午,東萊王蕤、左衛將軍王輿謀廢齊王冏,事洩,蕤廢為庶人,輿伏誅,夷三族。

甲戌,以齊王冏為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成都王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河間王顒為太尉。

罷丞相,復置司徒官。

已卯,以梁王肜為太宰,領司徒。

封齊王冏功臣葛CM牟平公,路季小黃公,衛毅平一陰一公,劉真安鄉公,韓泰封丘公。

秋七月甲午,立吳王晏子國為漢王,復封常山王乂為長沙王。

八月,大赦。

戊辰,原徙邊者。

益州刺史羅尚討羌,破之,己巳,徙南平王祥為宜都王。

下邳王韡薨。

以東平王楙為平東將軍、都督徐州諸軍事。

九月,追東安王繇復其爵。

丁丑,封楚王瑋子范為襄一陽一王。

冬十月,流人李特反於蜀。

十二月,司空何劭薨。

封齊王冏子冰為樂安王,英為濟一陽一王,超為淮南王。

是歲,郡國十二旱,六蝗。

太安元年春正月庚子,安東將軍、譙王隨薨。

三月癸卯,赦司、冀、兗、豫四州。

皇太孫尚薨。

夏四月,彗星晝見。

五月;乙酉,侍中、太宰、領司徒、梁王肜薨。

以右光祿大夫劉寔為太傅。

太尉、河間王顒遣將衙博擊李特於蜀,為特所敗。

特遂陷梓潼、巴西,害廣漢太守張微,自號大將軍。

癸卯,以清河王遐子覃為皇太子,賜孤寡帛,大酺五日。

以齊王冏為太師,東海王越為司空。

秋七月,兗、豫、徐、冀等四州大水。

冬十月,地震。

十二月丁卯,河間王顒表齊王冏窺伺神器,有無君之心,與成都王穎、新野王歆、范一陽一王虓同會洛一陽一,請廢冏還第。

長沙王乂奉乘輿屯南止車門,攻冏,殺之,幽其諸子於金墉城,廢冏弟北海王寔。

大赦,改元。

以長沙王乂為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

封東萊王蕤子照為齊王。

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赦五歲刑。

三月,李特攻陷益州。

荊州刺史宋岱擊特,斬之,傳首京師。

夏四月,特子雄復據益州。

五月,義一陽一蠻張昌舉兵反,以山都人丘沈為主,改姓劉氏,偽號漢,建元神鳳,攻破郡縣,南一陽一太守劉彬,平南將軍羊尹,鎮南大將軍、新野王歆並遇害。

六月,遣荊州刺史劉弘等討張昌於方城,王師敗績。

秋七月,中書令卞粹、侍中馮蓀、河南尹李含等貳於長沙王乂,乂疑而害之。

張昌陷江南諸郡,武陵太守賈隆、零陵太守孔紘、豫章太守閻濟、武昌太守劉根皆遇害。

昌別帥石冰寇揚州,刺史陳徽與戰,大敗,諸郡盡沒。

臨淮人封雲舉兵應之,自阜陵寇徐州。

八月,河間王顒、成都王穎舉兵討長沙王乂,帝以乂為大都督,帥軍御之。

庚申,劉弘及張昌戰於清水,斬之。

顒遣其將張方,穎遣其將陸機、牽秀、石超等來一逼一京師。

乙丑,帝幸十三里橋,遣將軍皇甫商距方於宜一陽一。

己巳,帝旋軍於宣武。

庚午,捨於石樓。

天中裂,無雲而雷。

九月丁丑,帝次於河橋。

壬午,皇甫商為張方所敗。

甲申,帝軍於芒山。

丁亥,幸偃師。

辛卯,捨於豆田。

癸巳,尚書右僕射、興晉侯羊玄之卒。

帝旋於城東。

丙申,進軍緱氏,擊牽秀,走之。

大赦。

張方入京城,燒清明、開一陽一二門,死者萬計。

石超一逼一乘輿於緱氏。

冬十月壬寅,帝旋於宮。

石超焚緱氏,服御無遺。

丁未,破牽秀、范一陽一王虓於東一陽一門外。

戊申,破陸機於建春門,石超走,斬其大將賈崇等十六人,懸首銅駝街。

張方退屯十三里橋。

十一月辛巳,星晝隕,聲如雷。

師王攻方壘,不利。

方決千金堨,水碓皆涸。

乃發王公奴婢手舂給兵稟,一品已下不從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從役。

又發奴助兵,號為四部司馬。

公私窮踧,米石萬錢。

詔命所至,一城而已。

壬寅夜,赤氣竟天,隱隱有聲。

丙辰,地震。

癸亥,東海王越執長沙王乂,幽於金墉城,尋為張方所害。

甲子,大赦。

丙寅,揚州秀才周、前南平內史王矩、前吳興內史顧秘起義軍以討石冰。

冰退,自臨淮趣壽一陽一。

征東將軍劉准遣廣陵度支陳敏擊冰。

李雄自郫城攻益州刺史羅尚,尚委城而遁,雄盡有成都之地。

封鮮卑段勿塵為遼西公。

永興元年春正月丙午,尚書令樂廣卒。

成都王穎自鄴諷於帝,乃大赦,改元為永安。

帝一逼一於河間王顒,密詔雍州刺史劉沈、秦州刺史皇甫重以討之。

沈舉舉兵攻長安,為顒所敗。

張方大掠洛中,還長安。

於是軍中大餒,人相食。

以成都王穎為丞相。

穎遣從事中郎盛夔等以兵五萬屯十二城門,殿中宿所忌者,穎皆殺之,以三部兵代宿衛。

二月乙酉,廢皇后羊氏,幽於金墉城,黜皇太子覃復為清河王。

三月,陳敏攻石冰,斬之,揚、徐二州平。

河間王顒表請立成都王穎為太弟。

戊申,詔曰:「朕以不德,纂承鴻緒,於茲十有五載。

禍亂滔天,一奸一逆仍起,至乃幽廢重宮,宗廟圮絕。

成都王穎溫仁惠和,克平暴亂。

其以穎為皇太弟、都督中外諸軍事,承相如故。」

大赦,賜鰥寡高年帛三匹,大酺五日。

丙辰,盜竊太廟服器。

以太尉顒為太宰,太傅劉實為太尉。

六月,新作三城門。

秋七月丙申朔,右衛將軍陳以詔召百僚入殿中,因勒兵討成都王穎。

戊戌,大赦,復皇后羊氏及皇太子覃。

己亥,司徒王戎、東海王越、高密王簡、平昌公模、吳王晏、豫章王熾、襄一陽一王范、右僕射荀籓等奉帝北征,至安一陽一,眾十餘萬,穎遣其將石超距戰。

己未,六軍敗績於蕩一陰一,矢及乘輿,百官分散,侍中嵇紹死之。

帝傷頰,中三矢,亡六璽。

帝遂幸超軍,餒甚,超進水,左右奉秋桃。

超遣弟熙奉帝之鄴,穎帥群官迎謁道左。

帝下輿涕泣,其夕幸於穎軍。

穎府有九錫之儀,陳留王送貂蟬文衣鶡尾,明日,乃備法駕幸於鄴,唯豫章王熾、司徒王戎、僕射荀籓從。

庚申,大赦,改元為建武。

八月戊辰,穎殺東安王繇。

張方復入洛一陽一,廢皇后羊氏及皇太子覃。

匈奴左賢王劉元海反於離石,自號大單于。

安北將軍王浚遣烏丸騎攻成都王穎於鄴,大敗之。

穎輿帝單車走洛一陽一,服御分散,倉卒上下無繼,侍中黃門被囊中繼私錢三千,詔貸用。

所在買飯以供,宮人止食於道中客舍。

宮人有持升余粳米飯及燥蒜鹽豉以進帝,帝啖之,御中黃門布被。

次獲嘉,市粗米飯,盛以瓦盆,帝啖兩盂。

有老父獻蒸雞,帝受之。

至溫,將謁陵,帝喪履,納從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

及濟河,張方帥騎三千,以一陽一燧青蓋車奉迎。

方拜謁,帝躬止之。

辛巳,大赦,賞從者各有差。

冬十一月乙未,方請帝謁廟,因劫帝幸長安。

方以所乘車入殿中,帝馳避後園竹中。

方一逼一帝升車,左右中黃門鼓吹十二人步從,唯中書監盧志侍側。

方以帝幸其壘,帝令方具車載宮人寶物,軍人因妻略後宮,分爭府藏。

魏晉已來之積,掃地無遺矣。

行次新安,寒甚,帝墮馬傷足,尚書高光進面衣,帝嘉之。

河間王顒帥官屬步騎三萬,迎於霸上。

顒前拜謁,帝下車止之。

以征西府為宮。

唯僕射荀籓、司隸劉暾、太常鄭球、河南尹周馥與其遺官在洛一陽一,為留台,承製行一事,號為東西台焉。

丙午,留台大赦,改元復為永安。

辛丑,復皇后羊氏。

李雄僭號成都王,劉元海僭號漢王。

十二月丁亥,詔曰:「天禍晉邦,塚嗣莫繼。

成都王穎自在儲貳,政績虧損,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還第。

豫章王熾先帝一愛一子,令聞日新,四海注意,今以為皇太弟,以隆我晉邦。

以司空越為太傅,與太宰顒夾輔朕躬。

司徒王戎參錄朝政,光祿大夫王衍為尚書左僕射。

安南將軍虓、安北將軍浚、平北將軍騰各守本鎮。

高密王簡為鎮南將軍,領司隸校尉,權鎮洛一陽一;東中郎將模為寧北將軍、都督冀州,鎮於鄴;鎮南大將軍劉弘領荊州,以鎮南土。

周馥、繆胤各還本部,百官皆復職。

齊王冏前應還第,長沙王乂輕陷重刑,封其子紹為樂平縣王,以奉其嗣。

自頃戎車屢征,勞費人力,供御之物皆減三分之二,戶調田租三分減一。

蠲除苛政,一愛一人務本。

清通之後,當還東京。」

大赦,改元。

以河間王顒都督中外諸軍事。

二年春正月甲午朔,帝在長安。

夏四月,詔封樂平王紹為齊王。

丙子,張方廢皇后羊氏。

六月甲子,侍中、司徒、安豐侯王戎薨。

隴西太守韓稚攻秦州刺史張輔,殺之。

李雄僭即帝位,國號蜀。

秋七月甲午,尚書諸曹火,燒崇禮闥。

東海王越嚴兵徐方,將西迎大駕。

成都王穎部將公師籓等聚眾攻陷郡縣,害一陽一平太守李志、汲郡太守張延等,轉攻鄴,平昌公模遣將軍趙驤擊破之。

八月辛丑,大赦。

驃騎將軍、范一陽一王虓逐冀州刺史李義。

揚州刺史曹武殺丹一陽一太守硃建。

李雄遣其將李驤寇漢安。

車騎大將軍劉弘逐平南將軍、彭城王釋於宛。

九月庚寅朔,公師籓又害平原太守王景、清河太守馮熊。

庚子,豫州刺史劉喬攻范一陽一王虓於許昌,敗之。

壬子,以成都王穎為鎮軍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鎮鄴。

河間王顒遣將軍呂郎屯洛一陽一。

冬十月丙子,詔曰:「得豫州刺史劉喬檄,稱穎川太守劉輿迫脅驃騎將軍虓,距逆詔令,造構凶逆,擅劫郡縣,合聚兵眾,擅用苟晞為兗州,斷截王命。

鎮南大將軍、荊州刺史劉弘,平南將軍、彭城王釋等,其各勒所統,逕會許昌,與喬併力。

今遣右將軍張方為大都督,統一精一卒十萬,建武將軍呂郎、廣武將軍騫貙、建威將軍刁默等為軍前鋒,共會許昌,除輿兄弟。」

丁丑,使前車騎將軍石超、北中郎將王闡討輿等。

赤氣見於北方,東西竟天。

有星孛於北斗。

平昌公模遣將軍宋胄等屯河橋。

十一月,立節將軍周權詐被檄,自稱平西將軍,復皇后羊氏。

洛一陽一令何喬攻權,殺之,復廢皇后。

十二月,呂朗等東屯滎一陽一,成都王穎進據洛一陽一,張方、劉弘等並桉兵不能御。

范一陽一王虓濟自官渡,拔滎一陽一,斬石超,襲許昌,破劉喬於蕭,喬奔南一陽一。

右將軍陳敏舉兵反,自號楚公,矯稱被中詔,從沔漢奉迎天子;逐揚州刺史劉機、丹楊太守王曠;遣弟恢南略江州,刺史應邈奔弋一陽一。

光熙元年春正月戊子朔,日有蝕之。

帝在長安。

河間王顒聞劉喬破,大懼,遂殺張方,請和於東海王越,越不聽。

宋胄等破穎將樓裒,進一逼一洛一陽一,穎奔長安。

甲子,越遣其將祁弘、宋胄、司馬纂等迎帝。

三月,東萊惤令劉柏根反,自稱惤公,襲臨淄,高密王簡奔聊城。

王浚遣將討柏根,斬之。

夏四月己巳,東海王越屯於溫。

顒遣弘農太守彭隨、北地太守刁默距祁弘等於湖。

五月,枉矢西南流。

范一陽一國地燃,可以爨。

壬辰,祁弘等與刁默戰,默大敗,顒、穎走南山,奔於宛。

弘等所部鮮卑大掠長安,殺二萬餘人。

是日,日光四散,赤如血。

甲午又如之。

己亥,弘等奉帝還洛一陽一,帝乘牛車,行宮藉草,公卿跋涉。

戊申,驃騎、范一陽一王虓殺司隸校尉刑喬。

己酉,盜取太廟金匱及策文各四。

六月丙辰朔,至自長安,升舊殿,哀感流涕。

謁於太廟。

復皇后羊氏。

辛未,大赦,改元。

秋七月乙酉朔,日有蝕之。

太廟吏賈苞盜太廟靈衣及劍,伏誅。

八月,以太傅、東海王越錄尚書,驃騎將軍、范一陽一王虓為司空。

九月,頓丘太守馮嵩執成都王穎,送之於鄴。

進東嬴公騰爵為車燕王,平昌公模為南一陽一王。

冬十月,司空、范一陽一王虓薨。

虓長史劉輿害成都王穎。

十一月庚午,帝崩於顯一陽一殿,時年四十八,葬太一陽一陵。

帝之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

嘗悉召東宮官屬,使以尚書事令太子決之,帝不能對。

賈妃遣左右代對,多引古義。

給事張泓曰:「太子不學,陛下所知,今宜以事斷,不可引書。」

妃從之。

泓乃具草,令帝書之。

武帝覽而大悅,太子遂安。

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陵物,忠賢路絕,讒邪得志,更相薦舉,天下謂之互市焉。

高平王沈作《釋時論》,南一陽一魯褒作《錢神論》,廬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時之作也。

帝文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

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其蒙蔽皆此類也。

後因食餅中毒而崩,或雲司馬越之鴆。

史臣曰:不才之子,則天稱大,權非帝出,政邇宵人。

褒姒共叔帶並興,襄後與犬戎俱運。

昔者,丹硃不肖,赧王逃責,相彼凶德,事關休咎,方乎土梗,以墜其情。

溽暑之氣將闌,一婬一蛙之音罕記,乃彰蚩笑,用符顛隕。

豈通才俊彥猶形於前代,增一婬一助虐獨擅於當今者歟?物號忠良,於茲拔本,人稱襖孽,自此疏源。

長樂不祥,承華非命,生靈版蕩,社稷丘墟。

古者敗國亡身,分鑣共軫,不有亂常,則多庸暗。

豈明神喪其一精一魄,武皇不知其子也!

贊曰:惠皇居尊,臨朝聽言。

厥體斯昧,其情則昏。

高台望子,長夜奚冤。

金墉毀冕,湯一陰一釋胄,及爾皆亡,滔天來遘。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晉書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一十卷一十一卷一十二卷一十三卷一十四卷一十五卷一十六卷一十七卷一十八卷一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七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卷八十二卷八十三卷八十四卷八十五卷八十六卷八十七卷八十八卷八十九卷九十卷九十一卷九十二卷九十三卷九十四卷九十五卷九十六卷九十七卷九十八卷九十九卷一百卷一百一卷一百二卷一百三卷一百四卷一百五卷一百六卷一百七卷一百八卷一百九卷一百一十卷一百一十一卷一百一十二卷一百一十三卷一百一十四卷一百一十五卷一百一十六卷一百一十七卷一百一十八卷一百一十九卷一百二十卷一百二十一卷一百二十二卷一百二十三卷一百二十四卷一百二十五卷一百二十六卷一百二十七卷一百二十八卷一百二十九卷一百三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