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演義》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廢昏君太后登殿:及冠禮告成,千秋當即謝世,謚曰定侯。總計千秋為相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前漢演義》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廢昏君太后登殿

前漢演義

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廢昏君太后登殿

卻說元鳳四年,昭帝年已十八,提早舉行冠禮,大將軍霍光以下,一律入賀,只有丞相田千秋,患病甚重,不能到來。

及冠禮告成,千秋當即謝世,謚曰定侯。

總計千秋為相十二年,持重老成,尚算良相。

昭帝因他年老,賜乘小車入朝,時人因號為車丞相。

繼任相職,就是御史大夫王訢。

訢由邑令起家,累遷至御史大夫,超拜宰輔,受封宜春侯;卻是步步青雲,毫無阻礙,到了官居極階,反至轉運,才閱一載,便即病終。

搜粟都尉楊敞,已升任御史大夫,至是繼訢為相。

敞本庸懦無能,徒知守謹,好在國家大政,俱由大將軍霍光主持,所以敞得進退雍容,安享太平歲月。

庸庸者多厚福。

至元鳳七年元日,復改元始平,詔減口賦錢十分之三,寬養民力。

從前漢初定制,人民年十五以上,每年須納稅百二十錢,十五歲以下准免。

武帝在位,因國用不足,加增稅則:人民生年七歲,便要輸二十三錢;至十五歲時,仍照原制,號為口賦。

昭帝嗣祚十餘年,節財省事,國庫漸充,所以定議減征,這也是仁一愛一及民的見端。

孟春過後,便是仲春,天空中忽現出一星,體大如月,向西飛去,後有眾小星隨行,萬目共睹,大家驚為異事。

誰知適應在昭帝身上,昭帝年僅二十有一,偏生了一種絕症,醫治無效,竟於始平元年夏四月間,在未央宮中告崩。

共計在位十三年,改元三次。

上官皇后止十五歲,未曾生育,此外雖有兩三個妃嬪,也不聞產下一男。

自大將軍霍光以下,都以為繼立無人,大費躊躇。

或言昭帝無子,只好再立武帝遺胤,幸尚有廣陵王胥,是武帝親子,可以繼立。

偏霍光不以為然,當有郎官窺透光意,上書說道:「昔周太一王廢太伯,立王季;文王捨伯邑考,立武王;無非在付託得人,不必拘定長幼。

廣陵王所為不道,故孝武帝不使承統,今怎可入承宗廟呢?」

光遂決意不立廣陵王,另想應立的宗支,莫如昌邑王賀。

賀為武帝孫,非武帝正後所出。

但武帝兩後,陳氏被廢,衛氏自一殺,好似沒有皇后一般。

當武帝駕崩時,曾將李夫人配饗。

李夫人是昌邑王賀親祖母,賀正可入承大統,況與昭帝有叔侄誼,以侄承叔,更好作為繼子。

遂假上官皇后命令,特派少府史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丙吉,中郎將利漢等,往迎昌邑王賀,入都主喪。

光尚有一種微意,立賀為君,外孫女可做皇太后了。

昌邑王賀,五齡嗣封,居國已十多年,卻是一個狂縱無度的人物,平時專喜游畋,半日能馳三百里。

中尉王吉,屢次直諫,終不見從。

郎中令龔遂,也常規正,賀掩耳入內,不願聽聞。

遂未肯捨去,更選得郎中張安等人,泣求內用。

賀不得已命侍左右,不到數日,一概攆逐,但與騶奴宰夫,戲狎為樂。

一日,賀居宮中,驀見一大白犬,項下似人,頭戴方山冠,股中無尾,禁不住詫異起來。

顧問左右,卻俱說未見,乃召龔遂入內,問為何兆?遂隨口答說道:「這是上天垂戒大王,意在大王左右,如犬戴冠,萬不可用,否則難免亡國了!」這是借端進諫。

賀將信將疑,過了數日,又獨見一大白熊。

仍然召問龔遂,遂復答道:「熊為野獸,來入宮室,為大王所獨見。

臣恐宮室將空,也是危亡預兆。

天戒甚明,請王速修德禳災!」賀仰天長歎道:「不祥之兆,何故屢至?」

遂叩頭道:「臣不敢不竭盡忠言,大王聽臣所說,原是不悅;無如國家存亡,關係甚大。

大王曾讀《詩經》三百五篇,中言人事王道,無一不備。

如大王平日所為,試問何事能合詩言?大王位為諸侯王,行品不及庶人,臣恐難存易亡,應亟修省為是!」賀也覺驚慌,但甫越半日,便即忘懷。

未幾又見血染席中,再召龔遂入問,遂號哭失聲道:「宮室便要空虛了!血為一陰一象,奈何不慎?」

賀終不少悛,放縱如故。

及史樂成等由長安到來,時已夜深,因事關緊要,叫開城門,直入王宮。

宮中侍臣,喚賀起視,爇燭展書,才閱數行,便手舞足蹈,喜氣洋洋。

一班廚夫走卒,聞得長安使至,召王嗣位,都至宮中叩賀;且請隨帶入京。

賀無不樂從,匆匆收拾行裝,日中啟行。

王吉忙繕成一書,叩馬進諫,大略舉殷高宗故事,叫他諒喑不言,國政盡遍大將軍處決,幸勿輕舉妄動等語。

賀略略一瞧,當即擲置,揚鞭徑去,展著生平絕技,當先奔馳,幾與追風逐電相似,一口氣跑了一百三十五里;已到定陶,回顧從行諸人,統皆落後,連史樂成等朝使,俱不見到,沒奈何停住馬足,入驛守候。

待至傍晚,始見朝使等馳至,尚有隨從三百餘人,陸續趕來,統言馬力不足,倒斃甚多。

原來各驛中所備馬匹,寥寥無幾,總道新王入都,從吏多約百人,少約數十人;那知賀手下幸臣,多多益善,驛中怎能辦得許多良馬,只好將劣馬湊足,供他掉換,劣馬不能勝遠,自然倒斃。

從吏卻埋怨驛吏失職,倚勢作威,不勝一騷一擾。

龔遂卻也從行,實屬看不過去,因向賀面陳,請發還一半從吏,免多累墜,賀倒也應允。

但從人都想攀龍附鳳,如何肯中道折回?又況皆賀平時親信,這一個不便捨去,那一個又要強從,弄到龔遂左右為難,硬挑出五十餘名,飭回昌邑。

還有二百多人,一同前進。

次日行至濟一陽一,賀卻要買長鳴雞,積竹杖。

這二物,是濟一陽一著名土產,與賀毫無用處,偏賀竟停車購辦,以多為妙。

還是龔遂從旁諫阻,只買得長鳴雞數只,積竹杖二一柄一,趲程再行。

及抵弘農,望見途中多美一婦人,不勝艷羨,暗使大奴善物色佳麗,送入驛中。

大奴善奉了賀命,往探民間婦女,稍有姿色,強拉一登車,用帷蔽著,驅至驛捨。

賀如得異寶,順手摟住,不管她願與不願,強與為歡。

煢煢弱女,怎能敵得過候補皇帝的威勢,只好吞聲飲泣,任所欲為。

難道不想做妃嬪麼?事為朝使史樂成等所聞,譙讓昌邑相安樂,不加諫阻。

安樂轉告龔遂,遂當然入問,賀亦自知不法,極口抵賴。

遂正色道:「果無此事。

大奴善招搖撞騙,罪有所歸,應該處罪。」

善系官奴頭目,故號大奴。

當時立在賀側,即由遂親自動手,把他牽出,立交衛弁正法,趁勢搜出婦女,遣回原家。

可惜白受糟蹋。

賀不便干預,只得睜著兩眼,由他處置。

案已辦了,更啟行至霸上,距都城不過數里,早有大鴻臚等出郊遠迎,請賀改乘法駕。

賀乃換了乘輿,使壽成御車,龔遂參乘。

行近廣明東都門,遂向賀陳請道:「依禮奔喪入都,望見都門,即宜舉哀。」

賀托詞喉痛,不能哭泣。

再前進至城門,遂復申前請,賀尚推說城門與郭門相同,且至未央宮東闕,舉哀未遲。

及入城至未央宮前,賀面上只有喜色,並無戚容。

遂忙指示道:「那邊有帳棚設著,便是大王坐帳,須趕緊下車,向闕俯伏,哭泣盡哀。」

賀不得已欠身下輿,步至帳前,伏哭如儀。

還虧他一逼一出哭聲。

哭畢入宮,由上官皇后下諭,立賀為皇太子,擇吉登基。

自入宮以至即位,總算沒有甚麼越禮,尊上官皇后為皇太后。

十五歲為太后,亦屬罕聞。

過了數日,即將昭帝奉葬平陵,廟號孝昭皇帝。

賀既登位,拜故相安樂為長樂衛尉。

此外隨來各吏屬,都引作內臣,整日裡與他遊狎。

見有美貌宮女,便即召入,令她侑酒侍寢。

樂得受用。

且把樂府中樂器,盡令取出,鼓吹不休。

龔遂上書不報,乃密語長樂衛尉安樂道:「王立為天子,日益驕一婬一,屢諫不聽;現在國喪期內,余哀未盡,竟日與近臣飲酒作樂,一婬一戲無度,倘有內變,我等俱不免受戮了!君為陛下故相,理應力諍,不可再延!」安樂也為感動,轉思遂力諫無益,自己何必多碰釘子,還是袖手旁觀,由他過去。

惟大將軍霍光,見賀一婬一荒無道,深以為憂;獨與大司農田延年,熟商善後方法。

延年道:「將軍為國柱石,既知嗣主不配為君,何不建白太后,更選賢能?」

光囁嚅道:「古時曾有此事否?」

延年道:「從前伊尹相殷,嘗放太甲至桐宮,借安宗廟,後世共稱為聖人。

今將軍能行此事,也是一漢朝的伊尹呢!」引伊尹事,不免牽強。

光乃引延年為給事中,並與張安世秘密計議,一陰一圖廢立。

安世由霍光一手提拔,已遷官車騎將軍,當然與光聯絡一氣,毫無貳心。

此外尚無他人,得知此謀。

會賀夢見蠅矢集階,多至五六石,有瓦復住,醒後不知何兆,又去召龔遂進來,叫他佔驗。

遂答道:「陛下嘗讀過《詩經》,詩云:『營營青蠅,止於樊;愷悌君子,毋信讒言。

』今陛下左右,嬖倖甚多,好似蠅矢叢集,所以有此夢兆。

臣願陛下亟擯昌邑故臣,不復進用,自可轉禍為福。

臣本隨駕前來,請陛下首先放遂便了!」原來賀在昌邑時,曾有師傅王式,授詩三百五篇,所以遂時常提出,作為諫言。

偏賀習與一性一成,並未知改,再經太僕丞張敞進諫,亦不見省,戲游如故。

一日,正要出遊,有光祿大夫夏侯勝進諫道:「上天久一陰一不雨,臣下必有異謀,陛下將欲何往呢?」

賀聞言大怒,斥為妖言惑眾,立命左右將勝縛住,發交有司究辦。

有司轉告霍光,光不禁起疑,暗思勝語似有因,或由張安世洩漏隱情,亦未可知。

因即召詰安世,安世實未與勝道及,力白冤誣,願與勝當面對質。

光乃提勝到來,親加研訊,勝從容答道:「《洪範傳》有言,皇極不守,現象常一陰一,下人且謀代上一位。

臣不便明言,故但雲臣下有謀。」

光不覺大驚,就是張安世在旁,亦暗暗稱奇,因將勝貸罪釋縛,復任原官。

自經勝一番進諫,幾乎把密謀道破,眼見得廢立大事,不宜再延。

光即使田延年往告楊敞,敞雖居相位,並無膽識,聽了延年話語,只是唯唯連聲,那身上的冷汗,已嚇出了不少。

時方盛暑,延年起座更衣,敞妻為司馬遷女,頗有才能,急從東廂趨出,對敞說道:「大將軍已有成議,特使九卿來報君侯,君侯若不亟允,禍在目前了!」足愧乃夫。

敞尚遲疑未決,可巧延年更衣歸座,敞妻不及迴避,索一性一坦然相見,與延年當面認定,願奉大將軍教令。

延年還報霍光,光即令延年安世兩人,繕定奏牘,妥為安排。

翌旦至未央宮,傳召丞相、御史、列侯,及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一同入議,連蘇武亦招令與會。

百僚多不知何因,應一召齊集,光對眾發言道:「昌邑王行跡一婬一昏,恐危社稷,如何是好?」

大眾聽了,面面相覷,莫敢發言,惟答了幾個是字。

田延年奮然起座,按劍前語道:「先帝以幼孤托將軍,委寄全權;無非因將軍忠賢,足安劉氏。

今群下鼎沸,社稷將傾,將軍若不立大計,坐令漢家絕祀,試問將軍死後,尚有面目見先帝麼?今日即當議定良謀,群僚中如應聲落後,臣請奮劍加誅,不復容情!」光拱手稱謝道:「九卿應該責光,天下洶洶不安,光當首先蒙禍了!」大眾才知光有大變,志在必行,若不相從,定遭殺害,乃俱離座叩首道:「宗社人民,系諸將軍,唯大將軍令,無不遵教!」

光令群臣起來,從袖中取出奏議,遍示群臣,使丞相楊敞領銜,依次署名。

名既署齊,遂引大眾至長樂宮,入白太后,具陳昌邑王一婬一亂情形,不應嗣位。

太后年才十五,有何主見,一唯光言聽行。

光請太后駕臨未央宮,御承明殿,傳詔昌邑群臣,不得擅入。

賀聞太后駕到,不得不入殿朝謁。

朝畢趨退,回至殿北溫室中,霍光從後隨入,指揮門吏,遽將室門闔住,不令昌邑群臣入內。

賀驚問道:「何故閉門?」

光跪答道:「皇太后有詔,毋納昌邑群臣。」

賀復說道:「這也不妨從緩,何必這般驚人!」好似做夢。

光不與多言,返身趨出。

早由車騎將軍張安世,麾集羽林兵,將昌邑群臣,驅至金馬門外,悉數拿下,共得二百餘人,連龔遂王吉等一併在內,送交廷尉究治。

一面報知霍光,光亟傳入昭帝舊日侍臣,將賀監守,囑他小心看護,毋令自盡,致貽殺主惡名。

賀尚未知廢立情事,見了新來侍臣,尚顧問道:「昌邑群臣,果犯何罪,乃被大將軍悉數驅逐呢?」

侍臣只答言未知。

俄有太后詔傳至,召賀詰問。

賀方才惶懼,問詔使道:「我有何罪,偏勞太后召我?」

詔使亦模糊對答。

賀無法解免,只好隨往,既至承明殿,遙見上官太后,身服珠襦,坐住武帳中,侍衛森列,武士盈階,尚不知有甚麼大事,戰兢兢的趨至殿前,跪聽詔命。

旁有尚書令持著奏牘,朗聲宣讀道:

丞相臣敞,大司馬大將軍臣光,車騎將軍臣安世,度遼將軍臣明友,前將軍臣增,韓增。

後將軍臣充國,御史大夫臣義,蔡義。

宜春侯臣譚,王譚。

當塗侯臣聖,魏聖。

隨桃侯臣昌樂,趙昌樂。

杜侯臣屠耆堂,太僕臣延年,杜延年。

太常臣昌,大司農臣延年,田延年。

宗正臣德,少府臣樂成,廷尉臣光,李光。

執金吾臣延壽,李延壽。

大鴻臚臣賢,韋賢。

左馮翊臣廣明,田廣明。

右扶風臣德,周德。

故典屬國臣武,即蘇武。

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自孝昭皇帝棄世無嗣,遣使征昌邑王典喪,身服斬衰,獨無悲哀之心,在道不聞素食,使從官略取女子,載以衣車,私納所居館舍。

及入都進謁,立為皇太子,常私買雞豚以食,受皇帝璽於大行前,就次發璽不封,復使從官持節,引入昌邑從官二百餘人,日與遨遊。

且為書曰:皇帝問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黃金千斤,賜君卿娶十妻。

又發樂府樂器,引納昌邑樂人,擊鼓歌吹,作俳優戲。

至送葬還宮,即上前殿,召宗廟樂人,悉奏眾樂。

乘法駕皮軒鸞旗,驅馳北宮桂宮,弄彘斗虎。

召皇太后所乘小馬車,使官奴騎乘,遊戲掖庭之中,與孝昭皇帝宮人蒙等一婬一亂,詔掖庭令,敢洩言者腰斬。

上官太后聽到此處,也不禁怒起,命尚書令暫且住讀,高聲責賀道:「為人臣子,可如此悖亂麼!」賀又慚又懼,退膝數步,仍然俯伏。

尚書令又接讀道:

取諸侯王列侯二千石綬,及墨綬黃綬,以與昌邑官奴。

發御府金錢刀劍玉器綵繒,賞賜所與遊戲之人。

沈湎於酒,荒耽於色。

自受璽以來,僅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征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失帝王禮,亂漢制度。

臣敞等數進諫,不少變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臣敞等謹與博士議,皆曰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後,所謂不軌,五辟之屬,莫大不孝。

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於鄭!」由不孝出之,示絕於天下也。

宗廟重於君,陛下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廟,子萬姓,當廢。

臣請有司以一太牢,具告宗廟,謹昧死上聞。

尚書令讀畢,上官太后即說一可字,霍光便令賀起拜受詔。

賀急仰首說道:「古語有言,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

說得可笑。

光不待說完,便接口道:「皇太后有詔廢王,怎得尚稱天子?」

說著,即走近賀側,代解璽綬,奉與太后。

使左右扶賀下殿,出金馬門,群臣送至闕外。

賀自知絕望,因西向望闕再拜道:「愚戇不能任事!」說罷乃起。

自就乘輿副車,霍光特送入昌邑邸中,才向賀告辭道:「王所行自絕於天,臣寧負王,不敢負社稷,願王自一愛一!臣此後不得再侍左右了。」

隨即涕泣自去。

群臣復請徙賀至漢中,光因處置太嚴,奏請太后仍使賀還居昌邑,削去王號,另給食邑二千戶。

惟昌邑群臣,陷王不義,一併處斬。

只有中尉王吉,郎中令龔遂,素有諫章,許得減輕,髡為城旦。

賀師王式,本擬論死,式謂曾授賀詩三百五篇,反覆講解,可作諫書,於是也得免死刑。

那應死的二百餘人,均被綁赴市曹,淒聲號呼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兩句的意思,乃是悔不殺光。

但光不問輕重,一體駢誅,也未免任威好殺呢。

小子有詩歎道:

國家為重嗣君輕,主昧何妨作變更;

只是從官屠戮盡,濫刑畢竟太無情。

賀既廢去,朝廷無主,光請太后暫時省政,且遷勝為長信少府,爵關內侯,令授太后經術。

勝系魯人,素習尚書,至是即將生平所學,指示太后。

但太后究是女流,不便久親政務,當由百官會議,選出一位嗣主來了。

欲知何人嗣立,且至下回再詳。

昌邑王賀,非不可立。

但選立之初,宜如何考察,必視賀有君人之德,方可遣使往迎,奈何躁率從事,不問賀之能否為君,便即貿然迎立耶?光以廣陵失德,主張迎賀,就令不懷私意,而失察之咎,百喙奚辭。

且賀在途中,種種不法,史樂成輩均已聞知,與其後來廢立,亦何若預先慎重,遣還昌邑之為愈乎?況廢立之舉,僥倖成功,設有他變,禍且不測。

伊尹能使太甲之悔過,而霍光徒毅然廢立,專製成事,其不如伊尹多矣!然以後世之莽一操一視之,則光猶有古大臣風,與跋扈者實屬不同。

善善從長,光其猶為社稷臣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前漢演義
自  序第一回 移花接木計獻美姬 用李代桃歡承淫後第二回 誅假父納言迎母 稱皇帝立法愚民第三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過湘江中渡驚風第四回 誤椎擊逃生遇異士 見圖讖遣將造長城第五回 信佞臣盡毀詩書 築阿房大興土木第六回 阬深谷諸儒斃命 得原璧暴主驚心第七回 尋生路徐市墾荒 從逆謀李斯矯詔第八回 葬始皇驪山成巨塚 戮宗室豻獄構奇冤第九回 充屯長中途施詭計 殺將尉大澤揭叛旗第十回 違諫議陳勝稱王 善招撫武臣獨立第十一回 降真龍光韜泗水 斬大蛇夜走豐鄉第十二回 戕縣令劉邦發跡 殺郡守項梁舉兵第十三回 說燕將廝卒救王 入趙宮叛臣弒主第十四回 失兵機陳王斃命 免子禍嬰母垂言第十五回 從范增訪立楚王孫 信趙高冤殺李丞相第十六回 駐定陶項梁敗死 屯安陽宋義喪生第十七回 破釜沈舟奮身殺敵 損兵折將畏罪乞降第十八回 智酈生獻謀取要邑 愚胡亥遇弒斃齋宮第十九回 誅逆閹難延秦祚 坑降卒直入函關第二十回 宴鴻門張樊保駕 焚秦宮關陝成墟第二十一回 燒棧道張良定謀 築郊壇韓信拜將第二十二回 用秘計暗渡陳倉 受密囑陰弒義帝第二十三回 下河南陳平走謁 過洛陽董老獻謀第二十四回 脫楚厄幸遇戚姬 知漢興拚死陵母第二十五回 木罌渡軍計擒魏豹 背水列陣誘斬陳余第二十六回 隨何傳命招英布 張良借箸駁酈生第二十七回 縱反間范增致斃 甘替死紀信被焚第二十八回 入內帳潛奪將軍印 救全城幸得舍人兒第二十九回 貪功得禍酈生就烹 數罪陳言漢王中箭第三十回 斬龍且出奇制勝 劃鴻溝接眷修和第三十一回 大將奇謀鏖兵垓下 美人慘別走死江濱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漢主稱尊 就驛捨田橫自剄第三十三回 勸移都婁敬獻議 偽出遊韓信受擒第三十四回 序侯封優待蕭丞相 定朝儀功出叔孫通第三十五回 謀弒父射死單于 求脫圍賂遺番後第三十六回 宴深宮奉觴祝父壽 系詔獄拚死白王冤第三十七回 議廢立周昌爭儲 討亂賊陳豨敗走第三十八回 悍呂後毒計戮功臣 智陸生善言招蠻酋第三十九回 討淮南箭傷御駕 過沛中宴會鄉親第四十回 保儲君四皓與宴 留遺囑高祖升遐第四十一回 折雄狐片言杜禍 看人彘少主驚心第四十二回 媚公主靦顏拜母 戲太后嫚語求妻第四十三回 審食其遇救謝恩人 呂娥姁挾權立少帝第四十四回 易幼主諸呂加封 得悍婦兩王枉死第四十五回 聽陸生交歡將相 連齊兵合拒權奸第四十六回 奪禁軍捕誅諸呂 迎代王廢死故君第四十七回 兩重喜竇後逢兄弟 一紙書文帝服蠻夷第四十八回 遭眾忌賈誼被遷 正閫儀袁盎強諫第四十九回 辟陽侯受椎斃命 淮南王謀反被囚第五十回 中行說叛國降虜庭 緹縈女上書贖父罪第五十一回 老郎官犯顏救魏尚 賢丞相當面劾鄧通第五十二回 爭棋局吳太子亡身 肅軍營周亞夫守法第五十三回 嘔心血氣死申屠嘉 主首謀變起吳王濞第五十四回 信袁盎詭謀斬御史 遇趙涉依議出奇兵第五十五回 平叛軍太尉建功 保孱王鄰封乞命第五十六回 王美人有緣終作後 栗太子被廢復蒙冤第五十七回 索罪犯曲全介弟 賜肉食戲弄條侯第五十八回 嗣帝祚董生進三策 應主召申公陳兩言第五十九回 迎母姊親馳御駕 訪公主喜遇歌姬第六十回 因禍為福仲卿得官 寓正於諧東方善辯第六十一回 挑嫠女即席彈琴 別嬌妻入都獻賦第六十二回 厭夫貧下堂致悔 開敵釁出塞無功第六十三回 執國法王恢受誅 罵座客灌夫得罪第六十四回 遭鬼祟田蚡斃命 撫夷人司馬揚鑣第六十五回 竇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孫弘變節善承顏第六十六回 飛將軍射石驚奇 愚主父受金拒諫第六十七回 失儉德故人燭隱 慶凱旋大將承恩第六十八回 舅甥踵起一戰封侯 父子敗謀九重討罪第六十九回 勘叛案重興大獄 立戰功還挈同胞第七十回 賢汲黯直諫救人 老李廣失途刎首第七十一回 報私仇射斃李敢 發詐謀致死張湯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覆滅南夷 進神馬兼迎寶鼎第七十三回 信方士連番被惑 行封禪妄想求仙第七十四回 東征西討絕域窮兵 先敗後成貳師得馬第七十五回 入虜庭蘇武抗節 出朔漠李陵敗降第七十六回 巫盅獄丞相滅門 泉鳩裡儲君斃命第七十七回 悔前愆痛下輪台詔 授顧命囑遵負扆圖第七十八回 六齡幼女竟主中宮 廿載使臣重還故國第七十九回 識詐書終懲逆黨 效刺客得斃番王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廢昏君太后登殿第八十一回 謁祖廟驂乘生嫌 囑女醫入宮進毒第八十二回 孝婦伸冤於公造福 淫嫗失德霍氏橫行第八十三回 洩逆謀殺盡後族 矯君命殲厥渠魁第八十四回 詢宮婢才識酬恩 擢循吏迭聞報績第八十五回 兩疏見機辭官歸里 三書迭奏罷兵屯田第八十六回 逞淫謀番婦構釁 識子禍嚴母知幾第八十七回 傑閣圖形名標麟史 錦車出使功讓蛾眉第八十八回 寵閹豎屈死蕭望之 惑讒言再貶周少傅第八十九回 馮婕妤挺身當猛獸 朱子元仗義救良朋第九十回 斬郅支陳湯立奇功 嫁匈奴王嬙留遺恨第九十一回 賴直諫太子得承基 寵正宮詞臣同抗議第九十二回 識番情指日解圍 違婦言上書惹禍第九十三回 懲諸舅推恩赦罪 嬖二美奪嫡宣淫第九十四回 智班伯借圖進諫 猛朱雲折檻留旌第九十五回 洩機謀鴆死許後 爭座位怒斥中官第九十六回 忤重闈師丹遭貶 害故妃史立售奸第九十七回 莽朱博附勢反亡身 美董賢闔家同邀寵第九十八回 良相遭囚嘔血致斃 幸臣失勢與婦並戕第九十九回 獻白雉罔上居功 驚赤血殺兒構獄第一百回 竊國權王莽弒帝 投御璽元後覆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