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演義》第八十四回 詢宮婢才識酬恩 擢循吏迭聞報績:霍氏誅滅,魏相嘗參議有功,不勞細敘。張安世卻小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前漢演義》第八十四回 詢宮婢才識酬恩 擢循吏迭聞報績

前漢演義

第八十四回 詢宮婢才識酬恩 擢循吏迭聞報績

卻說宣帝在位六七年,勤政息民,課吏求治,最信任的大員,一是衛將軍張安世,一是丞相魏相。

霍氏誅滅,魏相嘗參議有功,不勞細敘。

張安世卻小心謹慎,但知奉詔遵行,未嘗計除霍氏,且有女孫名敬,曾適霍氏親屬,關係戚誼,至霍氏族誅,安世恐致連坐,侷促不安,累得容顏憔悴,身一體衰羸。

宣帝察知情偽,特詔赦他女孫,免致株連,安世才得放心,辦事愈謹。

安世兄賀,時已病歿,宣帝追懷舊惠,問及安世,才知賀子亦亡,只遺下一孤孫,年甫六齡,取名為霸。

賀在時嘗將安世季男彭祖,養為嗣子。

彭祖又嘗與宣帝同塾讀書,因此宣帝詢明底細,先封彭祖為關內侯。

安世入朝固辭,宣帝道:「我只為著掖庭令,與將軍無關。」

安世乃退。

宣帝又欲追封賀為恩德侯,並置守塚二百家。

安世復表辭賀封,且請減守塚家至三十戶,宣帝總算依議,親定守塚地點,使居墓西鬥雞翁捨。

捨旁為宣帝少時遊憩地,故特使三十家居住,留作紀念。

已而余懷未忘,自思不足報德,便於次年下詔,賜封賀為一陽一都侯。

予謚曰哀,令關內侯彭祖襲爵,拜賀孫霸為車騎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霸年幼弱,但予祿秩,不使任事。

賀有大德,原應贍養孤孫,但賜祿則可,賜官則不可。

惟安世因父子封侯,名位太高,復為彭祖辭祿,詔令都內別藏張氏錢,數約百萬。

安世持身節儉,身衣弋綈,妻雖貴顯,常自紡績,家童卻有七百人,但皆使為農工商,勤治產業,積少成多,所以張氏富厚,勝過霍氏。

不過安世約束子弟,格外嚴謹,終得傳遺數世,不致速亡。

這是保家第一要旨。

先是安世長子千秋,與霍光子禹,並為中郎將,同隨度遼將軍范明友,出擊烏桓。

及奏凱回來,進謁霍光,光問千秋戰鬥方略,與山川形勢,千秋口對指畫,毫不遺忘。

至轉問及禹,禹均已失記,但答言俱有文書,光不禁歎息道:「霍氏必衰,張氏將興了!」誰叫你不知教子?後來光言果驗,張氏子孫,出仕不絕。

時人謂昭宣以後,漢臣世祚,要算金張兩家。

金即金日磾子孫,這且待後再表。

且說御史大夫丙吉,本與張賀同護宣帝,論起當時德惠,賀尚不及丙吉,只因吉為人深厚,絕口不道前恩。

宣帝自幼出獄,尚是茫無知識,故但記及養生的張賀,未嘗憶起救死的丙吉。

可巧有一女子名則,嘗為掖庭宮婢,保抱宣帝,至是已嫁一民夫,令他伏闕上書,自陳前功。

宣帝全然忘記,特交掖庭令查訊,則供言御史大夫丙吉,曾知詳細。

掖庭令乃引則至御史府,驗明真偽。

吉見則後,面貌尚能相識,才說起前情道:「事誠不虛,但汝嘗保養不謹,受我督責,今怎得自稱有功?惟渭城胡組,淮一陽一趙征卿,曾經一乳一養,卻是有功足錄呢!」即八十一回之趙胡兩婦。

掖庭令乃轉奏宣帝,宣帝再召問丙吉,吉因述胡趙兩婦保養情狀。

當下傳詔至渭城淮一陽一,訪尋兩婦,俱已去世;只有子孫尚存,得蒙厚賞。

則雖未及兩婦辛勤,總覺得前有微勞,也特賜錢十萬,豁免掖庭差役。

並將則召入細問,則備述丙吉前事,宣帝方知吉有大恩。

待則去後,便封吉為博一陽一侯,食邑千三百戶。

並將許史兩家子弟,如史曾史玄皆史恭子。

許舜許延壽等,兩許皆廣漢弟。

曾與宣帝關係親舊,一體封侯。

就是少時朋友,及郡獄中曾充工役,亦各給官祿田宅財物,多寡有差,一面選用良吏,入朝治事。

進北海太守朱邑為大司農,渤海太守龔遂為水衡都尉,東海太守尹翁歸為右扶風,穎川太守黃霸,膠東相張敞,先後為京兆尹。

朱邑字仲卿,廬江人氏,少為桐鄉嗇夫,廉平不苛,吏民悅服,遷補北海太守,政績卓著,推為治行第一。

宣帝乃擢為大司農。

一性一情淳厚,待人以德,惟遇人囑托私情,獨峻拒不允,朝臣頗加敬憚。

所得祿賜,輒賙濟族一黨一,家無餘財,自奉卻很儉約。

入任大司農五年,得病不起,遺言囑子道:「我嘗為桐鄉吏,民皆一愛一我。

後世子孫,向我致祭,恐反不如桐鄉百姓,汝宜將我遺骸,往葬桐鄉,休得有違!」言訖即逝。

子遵父命,奉葬桐鄉西郭,百姓果為起塚立祠,祭祀不絕。

龔遂字少卿,籍隸平一陽一,前坐昌邑王賀事,枉受髡刑,罰為城旦。

見第八十回。

至宣帝即位以後,適值渤海歲饑,盜賊蜂起,郡守以下,多不能制。

丞相御史,便將龔遂登入薦牘,請令出守渤海,宣帝即召遂入見。

遂年逾七十,體態龍鍾,且身材本來短小,尤覺得曲背駝腰。

宣帝瞧著,殊失所望,但已經召至,不得不開口問道:「渤海荒亂,足貽朕憂,敢問君將如何處置盜賊?」

遂答道:「海濱遐遠,未沾聖化,百姓為饑寒所迫,又無良吏撫一慰,不得已流為盜賊,弄兵滿池。

今陛下俯問及臣,意欲使臣往剿呢?還是使臣往撫呢?」

宣帝道:「朕今選用賢良,原欲使撫人民,並非壹意主剿。」

遂又答道:「臣聞治亂民如治亂繩,不應過急,須徐徐清理,方可治平。

陛下既有意撫民,使臣充乏,臣願丞相御史,毋拘臣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方可有成。」

成竹在胸。

宣帝點首允諾,並賜遂黃金百斤,令即為渤海守。

遂叩謝而出,草草整裝,乘驛入渤海境。

郡吏發兵往迎,遂一概遣還。

移檄屬縣,盡罷捕吏,所有一操一持田器的百姓,盡為良民,吏毋過問,惟持兵械,方為盜賊。

盜賊得此命令,聞風解散。

及遂單車至府,開發倉廩,賑貸貧民,並把舊有吏尉,去暴留良,使他安一撫牧養。

人民大悅,情願安土樂業,不願輕身試法,烽煙息警,闔郡鹹安。

渤海民風,向來奢侈,專務末技,不勤田作,遂以儉約率民,勸課農桑,教導樹畜,民間或帶持刀劍,悉令賣劍買牛,賣刀買犢,且親加慰諭道:「汝等俱繫好民,為何帶牛佩犢呢?」

百姓無不遵諭,勉為良民。

才閱三四年,獄訟止息,吏民富饒。

撫字之道,原應如此。

宣帝嘉遂政績,遣使召歸。

遂奉命登程,吏民恭送出境,望車泣別,議曹王生,獨願隨行。

王生素來嗜酒,旁人都說他酒醉糊塗,不應與偕,遂未忍謝絕,許得相從。

自渤海至長安,王生連日飲酒,未嘗進言,及已入都門,見遂下車赴闕,獨搶前數步,逕至遂後,高聲呼遂道:「明府且止!願有所白。」

遂聞聲回顧,視王生臉上,尚有酒意,不知他說甚話兒。

但聽王生語道:「天子如有所問,公不宜遽陳治績,只言是聖主德化,非出臣力,願公勿忘!」無非是教他貢諛,但對於專制君主,只應如此。

遂頷首自行,既見宣帝,果然承問治狀,便將王生所言,應答出去。

宣帝不禁微笑道:「君怎得此長者言語,乃來答朕?」

確是明察。

遂不敢隱諱,索一性一直陳道:「這是議曹教臣,臣尚未知此道呢!」恰也老實。

宣帝復問了數語,當即退朝。

暗想遂年已老,不能進任公卿,乃命為水衡都尉,並授王生為水衡丞。

未幾遂即病歿,也是一位考終的循吏。

尹翁歸字子兄,音況。

世居平一陽一,遷住杜陵。

少年喪父,依叔為生,弱冠後充當獄吏,曉習文法,又喜擊劍,人莫敢當。

適田延年為河東太守,巡行至平一陽一,校閱吏役,令文吏在東,武吏在西,翁歸時亦在列,獨伏不肯起,抗聲說道:「翁歸文武兼備,願聽驅策!」左右目為不遜,惟延年暗暗稱奇,令他起立,與語吏事,翁歸應對如流。

當由延年帶歸府捨,囑使讞案。

發一奸一摘伏,民無遁情,延年大加器重,歷署吏尉。

及延年內調,翁歸亦遷補都內令,尋且拜為東海太守。

廷尉於定國,系東海人,翁歸奉命出守,不能不向他辭行,乘便問及東海民風。

定國有邑子二人,欲托翁歸帶去,量為差遣,那知互談多時,竟難出口,只好送他出門。

返語邑子道:「他是當今賢吏,不便以私相托;且汝兩人,亦未能任事,我所以不好啟齒呢!」邑子雖然失望,也覺得情真語確,只好罷休。

那翁歸到了東海,悉心查訪,凡吏民賢否,及地方豪猾,一一載入籍中,然後巡行各縣,按籍賞罰,善必勸,惡必懲。

有郯縣土豪許仲孫,武斷鄉曲,稱霸一隅,歷屆太守,屢緝不獲。

翁歸親督捕吏,將他拘住,訊出種種罪惡,立命處死。

嗣是民皆畏法,不敢為非,東海遂得大治。

殺一儆百,也不可少。

宣帝復調翁歸為右扶風,翁歸蒞任,仍照東海辦法,且訪用廉平吏人,優禮接待。

詳詢民間利害,聞有土豪敗類,立命縣吏拘拿,所至必獲,懲罪如律。

因此扶風治盜,稱為三輔中第一賢能。

至若黃霸履歷,已見前文。

在八十二回中。

惟霸出任揚州刺史,察吏安民,三載考績,當然課最。

有詔遷霸為穎川太守,特賜車中高蓋,以示旌異。

霸至穎川,宣諭朝廷德惠,使郵亭鄉官,皆畜雞豚,贍養貧窮鰥寡。

然後頒布規條,囑令鄉間父老,督率子弟,按章舉行。

會有密事調查,因派一老成屬吏,前往訪察,毋得洩機,屬吏依言出發,途次易服微行,不敢食宿驛捨,遇著腹饑的時候,但在市中買得飯菜,就食野間。

忽有一烏飛下,把他食肉攫去,吏不及搶奪,只好自認晦氣,食畢即行。

待至事已查畢,回署覆命,霸一見便說道:「此行甚苦,烏鳥不情,攫去食肉,我已知汝委曲了!」吏聞言大驚,還疑霸遣人隨著,無事不知,看來是不能隱蔽,只好將調查案件,和盤說出,詳盡無遺。

其實霸並未差人隨去,不過平日在署,任令吏民白事。

有鄉民詣署陳情,霸問他途中所見,他即順口說烏鳥攫肉等事,當由霸記在心中,見吏回來,樂得借端提及,使他不敢欺飾,才得真情。

有時鰥寡孤獨,死無葬費,由鄉吏上書報明,霸即批一發出去,謂有某所大木,可以為棺,某亭豬子,可以宰祭,鄉吏依令往取,果如霸言,益奉霸若神明。

境內一奸一猾,聞風趨避,盜賊日少,獄訟漸稀。

許縣有一縣丞,老年病聾,督郵太守屬吏。

欲將他免官,向霸報告。

霸獨與語道:「許丞乃是廉吏,雖是年老重聽,尚能拜起如儀,汝等正應從旁幫助,勿使賢吏向隅!」督郵只好退去。

或問老朽無用,如何留住?霸答道:「縣中若屢易長吏,免不得送舊迎新,多需費用。

且一奸一吏得從中舞弊,盜取財物。

就使換一新吏,亦未必果能賢明。

大約治道,惟去其太甚,何必多此紛更呢?」

自是所有屬吏,各求寡過,霸亦不輕事變更,上下相安,公私交濟。

歷觀黃霸行誼,足稱小知,未堪大受,故後來為相,不若治郡之有名。

適京兆尹趙廣漢,因私怨殺死邑人榮畜,為人所訐,事歸丞相御史查辦。

案尚未定,廣漢卻刺探丞相家事,一陰一謀抵制。

可巧丞相府中有婢自一殺,廣漢疑由丞相夫人威迫自盡,乃俟丞相魏相出祭宗廟時,特使中郎趙奉壽,往諷魏相,欲令相自知有過,未敢窮究榮畜冤情。

偏魏相不肯聽從,案驗愈急。

廣漢乃欲劾奏魏相,先去請教太史,只言近來星象,有無變動。

太史答稱本年天文,應主戮死大臣。

廣漢聞言大喜,總道應在丞相身上,便即放大了膽,上告魏相一逼一殺婢女,當下奉得復詔,令京兆尹查問。

廣漢正好大出風頭,領著全班吏役,馳入相府。

剛值魏相不在府中,門吏無法禁阻,只好由他使威。

他卻入坐堂上,傳喚魏夫人聽審,魏夫人雖然驚心,不得已出來候質,廣漢仗著詔命,脅令魏夫人下跪,問她何故殺婢?魏夫人怎肯承認?極口辯駁,彼此爭執一番,究竟廣漢不便用刑,另召相府奴婢,挨次訊問,也無實供。

廣漢恐魏相回來,多費唇一舌,因即把奴婢十餘人,帶著回衙。

魏夫人遭此屈辱,當然不甘,等到魏相回府,且泣且訴。

魏相也容忍不住,立即繕成奏牘,呈遞進去。

宣帝見魏相奏中,略言臣妻未嘗殺婢,由婢有過自盡。

廣漢自己犯法,不肯伏辜,反欲向臣脅迫,為自免計,應請陛下派員查明,剖分曲直云云。

乃即將原書發交廷尉,令他徹底查清。

廷尉於定國,查得相家婢女,實系負罪被逐,斥出外第,自致縊死。

與廣漢所言不同。

司直官名。

蕭望之,遂劾奏廣漢摧辱大臣,意圖劫制,悖逆不道。

恐也是投阱下石。

宣帝方依重魏相,自然嫉恨廣漢,當即褫職治罪,再經廷尉覆核,又得廣漢妄殺無辜,鞫獄失實等事,罪狀並發,應坐腰斬。

廷尉依律復奏,由宣帝批准施行,眼見得廣漢弄巧成拙,引頸待誅。

廣漢為涿郡人,歷任守尹,不畏強禦,豪猾斂蹤,人民樂業,所以罪名既定,京兆吏民,都伏闕號泣,籲請代死。

宣帝意已決定,不肯收回成命,當將吏民驅散,飭把廣漢正法市曹。

廣漢至此,也自悔晚節不終,但已是無及了!一念縈私,禍至梟首。

惟京兆一職,著名繁劇,自從廣漢死後,調入彭城太守接任,不到數月,便至溺職罷官。

乃更將穎川太守黃霸,遷署京兆尹。

霸原是一個好官,奉調蒞任,也嘗勤求民隱,小心辦公。

誰知都中豪貴,從旁伺察,專務吹一毛一索瘢,接連糾劾,一是募民修治馳道,不先上聞;一是發騎士詣北軍,馬不敷坐;兩事俱應貶秩,還虧宣帝知霸廉惠,不忍奪職,乃使霸復回原任,改選他人補缺。

僅一年間,調了好幾個官吏,終難勝任。

後來選得膠東相張敞,入主京兆,才能稱職無慚,連任數年。

敞字子高,平一陽一人氏,徙居茂陵,由甘泉倉長遷補太僕丞。

昌邑王賀嗣立時,濫用私人,敞切諫不從。

至賀廢去後,諫牘尚存,為宣帝所覽及,特擢敞為大中大夫。

嗣復出為山一陽一太守,著有循聲。

山一陽一本昌邑舊封,昌邑王廢,國除為山一陽一郡,地本閒曠,並非難治。

只因劉賀返居此地,宣帝尚恐他有變動,特令敞暗中監守,毋使狂縱,敞隨時留心,常遣丞吏行察。

嗣又親往審視,見賀身長體瘠,病痿難行,著短衣,戴武冠,頭上插筆,手中持簡,蹣跚出來,邀敞坐談。

敞用言探視,故意說道:「此地梟鳥甚多。」

賀應聲道:「我前至長安,不聞梟聲,今回到此地,又常聽見梟聲了。」

敞聽他隨口對答,毫無別意,就不復再問。

但將賀妻妾子女,按籍點驗。

輪到賀女持轡,賀忽然跪下,敞亟扶賀起,問為何因?賀答說道:「持轡生母,就是嚴長孫的女兒。」

說完兩語,又無他言。

嚴長孫就是嚴延年,前因劾奏霍光,得罪遁去。

及霍氏族滅,宣帝憶起延年,復征為河南太守。

賀妻為延年女,名叫羅紨,他把妻族說明,想是恐敞抄沒子女,故請求從寬。

敞並無此意,好言撫一慰。

至查驗已畢,共計賀妻妾十六人,子十一人,女十一人,此外奴婢財物,卻是寥寥無幾,並無什麼私蓄。

料知賀是沉迷酒色,跡等癡狂,不必慮及意外情事。

因即辭別回署,據實奏聞。

宣帝方以為賀不足憂,下詔封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

海昏屬豫章郡,在昌邑東面,賀奉詔移居後,昏愚如故。

侍中金安上奏白宣帝,斥賀荒廢無道,不宜使奉宗廟,宣帝乃但使賀得食租稅,不准預聞朝廷典禮。

已而揚州刺史柯,又復奏稱賀有異志,與故太守卒吏孫萬世交通。

萬世咎賀不殺大將軍,聽人奪去璽綬,實屬失策,且勸賀謀為豫章王。

賀亦自悔前誤,意欲自立為王等情。

宣帝雖將原奏發交有司,心中已知賀無材力,不能起事,所以有司復奏,請即逮捕,有詔謂不屑究治,只削奪賀邑三千戶。

賀入不敷出,未免憂愁,往往駕舟浮江,至贛水口憤慨而還,後人稱為慨口。

未幾賀即病死。

豫章太守一面報喪,一面上言賀嘗暴亂,不當立後,宣帝因除國為縣。

後來元帝嗣位,始封賀子代宗為海昏侯,即得傳了好幾世。

小子有詩歎道:

荒一婬一酒色太神昏,狂悖何能望久存,

多少廢王捐首去,得全腰領尚蒙恩。

賀未死時,張敞已經調任膠東,欲知敞在膠東時事,待至下回表明。

嘗讀《戰國策》文,見唐睢說信陵君云:「人有德於我,不可忘;我有德於人,不可不忘。」

此實為對己對人之要旨。

如丙吉之有功不伐,固施恩不望報者;宣帝因宮婢一言,即封吉為博一陽一侯,亦可謂以德報德,不愧為賢;人不可無天良,宣帝之無德不報,即天良之發現使然。

此其所以為中興令主也。

且其勵一精一圖治,迭用循吏,尤得撫字之方。

若朱邑,若龔遂,若尹翁歸,若黃霸,若張敞,果皆以治績著名,天下多一良吏,即為國家保全數萬生靈,而推厥由來,則全賴有選用循良之人主,主德清明,循吏輩出,天下自無不治矣。

閱此回,益信為政在人之說,亙古不易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前漢演義
自  序第一回 移花接木計獻美姬 用李代桃歡承淫後第二回 誅假父納言迎母 稱皇帝立法愚民第三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過湘江中渡驚風第四回 誤椎擊逃生遇異士 見圖讖遣將造長城第五回 信佞臣盡毀詩書 築阿房大興土木第六回 阬深谷諸儒斃命 得原璧暴主驚心第七回 尋生路徐市墾荒 從逆謀李斯矯詔第八回 葬始皇驪山成巨塚 戮宗室豻獄構奇冤第九回 充屯長中途施詭計 殺將尉大澤揭叛旗第十回 違諫議陳勝稱王 善招撫武臣獨立第十一回 降真龍光韜泗水 斬大蛇夜走豐鄉第十二回 戕縣令劉邦發跡 殺郡守項梁舉兵第十三回 說燕將廝卒救王 入趙宮叛臣弒主第十四回 失兵機陳王斃命 免子禍嬰母垂言第十五回 從范增訪立楚王孫 信趙高冤殺李丞相第十六回 駐定陶項梁敗死 屯安陽宋義喪生第十七回 破釜沈舟奮身殺敵 損兵折將畏罪乞降第十八回 智酈生獻謀取要邑 愚胡亥遇弒斃齋宮第十九回 誅逆閹難延秦祚 坑降卒直入函關第二十回 宴鴻門張樊保駕 焚秦宮關陝成墟第二十一回 燒棧道張良定謀 築郊壇韓信拜將第二十二回 用秘計暗渡陳倉 受密囑陰弒義帝第二十三回 下河南陳平走謁 過洛陽董老獻謀第二十四回 脫楚厄幸遇戚姬 知漢興拚死陵母第二十五回 木罌渡軍計擒魏豹 背水列陣誘斬陳余第二十六回 隨何傳命招英布 張良借箸駁酈生第二十七回 縱反間范增致斃 甘替死紀信被焚第二十八回 入內帳潛奪將軍印 救全城幸得舍人兒第二十九回 貪功得禍酈生就烹 數罪陳言漢王中箭第三十回 斬龍且出奇制勝 劃鴻溝接眷修和第三十一回 大將奇謀鏖兵垓下 美人慘別走死江濱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漢主稱尊 就驛捨田橫自剄第三十三回 勸移都婁敬獻議 偽出遊韓信受擒第三十四回 序侯封優待蕭丞相 定朝儀功出叔孫通第三十五回 謀弒父射死單于 求脫圍賂遺番後第三十六回 宴深宮奉觴祝父壽 系詔獄拚死白王冤第三十七回 議廢立周昌爭儲 討亂賊陳豨敗走第三十八回 悍呂後毒計戮功臣 智陸生善言招蠻酋第三十九回 討淮南箭傷御駕 過沛中宴會鄉親第四十回 保儲君四皓與宴 留遺囑高祖升遐第四十一回 折雄狐片言杜禍 看人彘少主驚心第四十二回 媚公主靦顏拜母 戲太后嫚語求妻第四十三回 審食其遇救謝恩人 呂娥姁挾權立少帝第四十四回 易幼主諸呂加封 得悍婦兩王枉死第四十五回 聽陸生交歡將相 連齊兵合拒權奸第四十六回 奪禁軍捕誅諸呂 迎代王廢死故君第四十七回 兩重喜竇後逢兄弟 一紙書文帝服蠻夷第四十八回 遭眾忌賈誼被遷 正閫儀袁盎強諫第四十九回 辟陽侯受椎斃命 淮南王謀反被囚第五十回 中行說叛國降虜庭 緹縈女上書贖父罪第五十一回 老郎官犯顏救魏尚 賢丞相當面劾鄧通第五十二回 爭棋局吳太子亡身 肅軍營周亞夫守法第五十三回 嘔心血氣死申屠嘉 主首謀變起吳王濞第五十四回 信袁盎詭謀斬御史 遇趙涉依議出奇兵第五十五回 平叛軍太尉建功 保孱王鄰封乞命第五十六回 王美人有緣終作後 栗太子被廢復蒙冤第五十七回 索罪犯曲全介弟 賜肉食戲弄條侯第五十八回 嗣帝祚董生進三策 應主召申公陳兩言第五十九回 迎母姊親馳御駕 訪公主喜遇歌姬第六十回 因禍為福仲卿得官 寓正於諧東方善辯第六十一回 挑嫠女即席彈琴 別嬌妻入都獻賦第六十二回 厭夫貧下堂致悔 開敵釁出塞無功第六十三回 執國法王恢受誅 罵座客灌夫得罪第六十四回 遭鬼祟田蚡斃命 撫夷人司馬揚鑣第六十五回 竇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孫弘變節善承顏第六十六回 飛將軍射石驚奇 愚主父受金拒諫第六十七回 失儉德故人燭隱 慶凱旋大將承恩第六十八回 舅甥踵起一戰封侯 父子敗謀九重討罪第六十九回 勘叛案重興大獄 立戰功還挈同胞第七十回 賢汲黯直諫救人 老李廣失途刎首第七十一回 報私仇射斃李敢 發詐謀致死張湯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覆滅南夷 進神馬兼迎寶鼎第七十三回 信方士連番被惑 行封禪妄想求仙第七十四回 東征西討絕域窮兵 先敗後成貳師得馬第七十五回 入虜庭蘇武抗節 出朔漠李陵敗降第七十六回 巫盅獄丞相滅門 泉鳩裡儲君斃命第七十七回 悔前愆痛下輪台詔 授顧命囑遵負扆圖第七十八回 六齡幼女竟主中宮 廿載使臣重還故國第七十九回 識詐書終懲逆黨 效刺客得斃番王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廢昏君太后登殿第八十一回 謁祖廟驂乘生嫌 囑女醫入宮進毒第八十二回 孝婦伸冤於公造福 淫嫗失德霍氏橫行第八十三回 洩逆謀殺盡後族 矯君命殲厥渠魁第八十四回 詢宮婢才識酬恩 擢循吏迭聞報績第八十五回 兩疏見機辭官歸里 三書迭奏罷兵屯田第八十六回 逞淫謀番婦構釁 識子禍嚴母知幾第八十七回 傑閣圖形名標麟史 錦車出使功讓蛾眉第八十八回 寵閹豎屈死蕭望之 惑讒言再貶周少傅第八十九回 馮婕妤挺身當猛獸 朱子元仗義救良朋第九十回 斬郅支陳湯立奇功 嫁匈奴王嬙留遺恨第九十一回 賴直諫太子得承基 寵正宮詞臣同抗議第九十二回 識番情指日解圍 違婦言上書惹禍第九十三回 懲諸舅推恩赦罪 嬖二美奪嫡宣淫第九十四回 智班伯借圖進諫 猛朱雲折檻留旌第九十五回 洩機謀鴆死許後 爭座位怒斥中官第九十六回 忤重闈師丹遭貶 害故妃史立售奸第九十七回 莽朱博附勢反亡身 美董賢闔家同邀寵第九十八回 良相遭囚嘔血致斃 幸臣失勢與婦並戕第九十九回 獻白雉罔上居功 驚赤血殺兒構獄第一百回 竊國權王莽弒帝 投御璽元後覆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