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演義》第十六回 駐定陶項梁敗死 屯安陽宋義喪生:趙高令左右取餅冷水,噴上斯面,斯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前漢演義》第十六回 駐定陶項梁敗死 屯安陽宋義喪生

前漢演義

第十六回 駐定陶項梁敗死 屯安陽宋義喪生

卻說李斯受了刑訊,搒掠至千餘下,竟至昏暈不醒。

趙高令左右取餅冷水,噴上斯面,斯才甦醒轉來。

再經高喝令供實,斯恐重遭搒掠,不得已當堂誣服,隨即牽還獄中。

斯且忍痛作書,自敘前功,尚望二世從輕發落,特浼獄吏呈將進去,偏又為趙高所聞,呼吏入責道:「囚犯怎得上書?汝莫非受他賄托麼?」

說得獄吏魂魄飛揚,慌忙自稱不敢,叩謝而出。

斯書當然毀去,不得上聞。

趙高復使心腹人偽為御史,及侍中謁者等官,私往按驗,至再至三,斯一呼冤,便即笞杖交下,不令翻供,嗣經二世派人複審,斯以為徒受笞杖,無從明冤,不如拚了一死,誣供了事。

複審員還報二世,二世喜說道:「若非趙君,幾為李斯所賣!」於是斯遂讞成死罪。

及三川查辦員還都,先向趙高處陳明,說是李由陣亡,死無對證,正好捏造反詞,構成大獄。

趙高喜甚,遂令他捏詞奏報。

二世益怒,竟令斯備受五刑,並誅三族。

應有此報。

可憐李斯家內,所有子弟族一黨一,一古腦兒拿到法庭,與李斯一同捆縛,推出市曹。

斯顧次子嗚咽道:「我欲與汝再牽黃犬,出上蔡東門,趕捕狡兔,已不能再得了!」說著,大哭不止,次子亦哭,家屬無一不哭。

俄而監刑官至,先命將李斯刺字,次割鼻,次截左右趾,又次梟首,又次斬為肉泥。

五刑用畢,斯魂早入阿鼻地獄。

余外子弟族一黨一等,一併誅死,真落得一陰一風慘慘,冤魄沈沈。

總計李斯一門,除長子由為三川守外,諸男多尚秦公主,諸女多嫁秦公子,顯貴無比。

李斯也嘗歎物極必衰,終因貪戀祿位,倒行逆施,害得這般結果,可見貴富二字,最足誤人,願後世看作榜樣,切勿貪心不足呢!暮鼓晨鐘,無此異響。

且說趙高既害死李斯,遂得代斯後任,做了一個中丞相,凡軍國大事,都歸他一人包攬,二世似傀儡一般,毫無主權。

高因禍亂日亟,特致書章邯,責成平盜。

章邯困守濮一陽一,也想出奇制勝,建立戰功,每日派遣偵騎,探聽項梁軍情,以便乘隙定計。

項梁駐兵定陶城下,適值霪雨兼旬,不便力攻。

沛公項羽,自雍邱還攻外黃,亦為雨所阻,但把外黃城圍住,為持久計。

項梁屢勝而驕,既不將兩軍召回,又復逐日寬懈,但在營中飲酒消遣,所有軍紀軍律,幾乎擱起一邊,不復過問,全營將士,亦樂得逍遙自在,快活幾天。

這種情形,早被秦探窺知,往報章邯,邯尚恐兵力未足,不敢輕出,但向各處徵調兵馬。

待至各軍趨集,方圖大舉,與項梁決一雌雄。

項梁麾下,有一謀士宋義,察知秦兵日增,引以為憂,遂入帳諫項梁道:「公渡江到此,屢破秦軍,威名日盛,可喜無過今日,可懼亦無過今日,大約戰勝以後,將易驕,卒易惰,驕惰必敗,不如不勝。

試看各營將士,已漸驕了,已稍惰了,秦兵雖敗,秦將章邯,究竟是經過百戰,不可輕視。

近聞他屢次添兵,必將與我決一死鬥;若我軍不先戒備,一旦被他襲擊,如何抵敵!所以義日夜擔憂,為公增懼呢。」

項梁道:「君亦太覺多心。

章邯屢次敗退,那裡還敢再來!就使他逐日添兵,也不過守著濮一陽一罷了;況天公連日下雨,路上泥濘得很,怎能攻我,一俟天晴,我即當攻克此城,去殺那章邯,看他逃往何處!」說至此,掀髯大笑。

驕態如繪。

宋義尚欲有言,項梁先接入道:「我前擬徵集齊師,同去攻秦,偏田榮有懷私怨,忘我大惠,我本想遣使詰責,只因一時無暇,延誤多日,今若慮章邯增兵,與我為難,不如再召田榮,率師來會。

榮若仍然不至,我卻要移兵攻齊了。」

宋義見梁語益支離,料難再諫,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即向項梁說道:「公如欲使齊,臣願一往。」

梁欣然許諾,義即起身辭行,出營東去。

越快越妙。

走至半途,適遇齊使高陵君顯,免不得互相接談。

義便問顯道:「君將往見武信君麼?」

顯答聲稱是。

義又與說道:「我受武信君差遣,出使貴國,一是為兩國修和,二是為一己避禍,願君亦不可速進,免受災殃。」

顯不禁詫異,詳問原因,義答道:「武信君屢戰屢勝,已致驕盈,士卒亦多懈怠,恐難再戰。

我聞秦將章邯,連日增兵,志在報復,武信君輕視秦軍,拒諫不納,將來必為所乘,不敗何待?君今前去,未免受累,看來還是徐徐就道,方可無虞。

我料這旬日內,武信君就要失敗了!」顯似信非信,乃與義拱手揖別,各走各路。

自思義為楚臣,有此關照,不為無因,今何妨遲遲吾行,較為妥當。

遂囑咐輿夫,緩緩前進。

果然高陵君未到楚營,武信君已經敗亡。

原來項梁遣去宋義,仍然寬弛得很,不但軍中未曾戒嚴,就是斥堠巡卒,也聽他散處,不加檢查。

時當秋季,淒風苦雨,連宵不止,把定陶城下的幾座楚營,直壓得黑氣瀰漫,不見天日。

便是不祥之兆。

楚軍也無人占候,但知晝餐夜宿,蹉跎過去。

一夕俱安睡營中,忽聞營外喊殺連天,好似千軍萬馬,奔殺進來。

楚軍方才驚起,但見四面統是火光,照徹內外,一隊隊的敵軍,統向營門中突入,見人便砍,遇馬便刺,嚇得楚軍倒躲不及。

勉強持了軍械,上前攔阻,那裡是敵軍對手,徒斷送了許多頭顱。

最利害的是後面大將,金盔鐵甲,躍馬舞刀,鋒刃所及,血肉橫飛,越使楚人喪膽,只恨自己未生羽翼,不能飛上天空,逃脫一性一命。

還有這位武信君項梁,倉皇出帳,單穿著一身常服,執著一把短劍,要想衝出大營,覓路逃生。

冤家碰著狹路,正與敵軍中大將相值,被他攔住。

兩下裡爭起鋒來,一個是長刀亂劈,光焰一逼一人,一個是短劍難支,心膽已落。

才閱片時,即由敵帥一刀剁下,劈作兩段。

敵帥為誰?就是秦將章邯。

邯既招集兵馬,夤夜冒著風雨,來劫楚營,項梁毫不預備,自然中了邯計,一死不足,還要害及全軍,這便叫做驕兵必敗,應了宋義的前言呢。

前回述章邯劫營,是順敘而下,此回卻用倒筆,愈見突兀。

楚營中失了主帥,沒頭亂跑,當被秦兵掩殺一陣,多半斃命。

只有幾個命不該死的兵士,溜出營外,逃往外黃,報知沛公項羽。

項羽不聽猶可,聽了叔父陣亡,不由的悲從中來,放聲大哭。

沛公亦為淚下,待羽停住哭聲,方與羽商議道:「武信君已死,軍心不免搖動,此處斷難再駐了。

我等只好東歸,保衛懷王,抵禦秦軍。」

羽也以為然,乃撤外黃圍,引兵東還。

道出陳縣,復邀同呂臣軍,共至江左,擇地分駐。

呂臣軍駐彭城東,項羽軍駐彭城西,沛公軍駐碭郡,彼此列成犄角,約為聲援。

嗣恐懷王居住盱眙,為秦所攻,因請他移都彭城。

懷王依議遷都,至彭城後,命將項羽呂臣兩軍,並作一處,自為統帥。

牧童能作統帥,卻是不凡。

惟沛公軍仍使留碭,授為碭郡長,封武安侯。

號項羽為魯公,封長安侯,進呂臣為司徒,且使呂臣父青為令尹。

部署已定,專待章邯到來,與他廝殺。

偏章邯不來攻楚,反去攻趙,他道是項梁已死,楚無能為,所以北去。

懷王聞秦軍北行,料知魏地空虛,即使魏豹往略魏地。

魏豹奔楚見前回。

給兵千人,即日出發。

豹卻也順手,竟得平定二十餘城,派人報捷。

懷王乃命豹為魏王,使作屏藩,這且慢表。

且說齊使高陵君顯,在途中緩行數日,果得項梁死耗,才服宋義先見,幸得避災。

只因使命尚未交卸,不便回齊,且在途中探聽楚人消息,再定行止。

嗣聞楚懷王遷都彭城,劉項等同心夾輔,兵威復震,乃改道轉趨彭城,入見懷王,傳達使命。

懷王依禮接見,賜座與談。

顯問及宋義使齊,有無回來,懷王答稱尚未。

顯又述及途次相遇,幸得宋義指示,不至及禍等情,懷王愕然道:「義何以知項君必敗?」

顯答道:「據宋使言,武信君志驕氣滿,已露敗象,後來不到數日,竟如所料。

試想兵未交戰,先見敗征,豈不是特別知兵麼?」

懷王點頭稱是。

事有湊巧,正值宋義回來,即由懷王立刻召見,問明使齊情形,義據實復陳,無非說是齊願修和,只因國內未定,所以暫緩出師。

懷王復與語項梁敗狀,義答道:「臣早知有此禍變,武信君不肯聽臣,因致敗亡。」

懷王乃更商及拒秦政策,義仍主張西進,謂必須擇一良將,剿撫兼施,進止有法,方可成功。

懷王大喜,遂留宋義居侍左右,隨時與議。

一面遣回齊使,令他覆命。

俟齊使去後,乃遍召諸將,會議攻秦。

懷王首先開口道:「秦始皇暴虐人民,海內交怨,今二世尤為無道,自速危亡,前武信君西向進攻,所過皆克,不幸中道失計,忽遭敗挫,現擬再接再厲,誓滅暴秦,還問何人敢當此任?」

說至此,即顧視兩旁,見諸將瞠目結舌,無一應命。

懷王復朗聲道:「諸君聽著,今日無論何人,但能麾兵西向,首先入關,便當立為秦王。」

言未已,即有一人應聲道:「末將願往!」是懷王激勵出來。

往字方才說畢,又有一人厲聲道:「我亦願往!須當讓我先去。」

兩人口吻,便有區別。

懷王瞧著,第一個應聲的乃是沛公,第二個厲聲的就是項羽,兩人統要西行,反弄得懷王左右為難,俯首沈吟。

項羽又進說道:「叔父梁戰死定陶,仇尚未報,末將誼關子侄,誓不甘休!今願請兵數千,搗入秦關,復仇雪恥,就使劉季願往,末將亦決與同行,前驅殺賊。」

懷王聽著,方徐聲道:「兩將能同心滅秦,尚有何言?現且部署兵馬,擇日啟行。」

沛公項羽,奉令趨出。

尚有老將數人,未曾告退,續向懷王進言道:「項羽為人,慓悍殘忍,前次往攻襄城,月餘才得破入,他因日久懷恨,縱兵屠戮,直把襄城百姓,殺得一個不留。

嗣復轉攻城一陽一,又將全城人民,任情殘殺。

此外所過地方,無不酷待,如此凶暴,怎好令他統軍?況楚兵起義以來,陳王項梁,統皆無成,這都為了以暴易暴,不足服人,所以終歸敗死。

今既定議攻秦,不應單靠武力,須得一忠厚長者,仗義西行,沿途約束軍士,慰諭父老,非至萬不得已,不可加誅,彼秦地百姓,苦秦已久,若得義師前去,除暴救民,自然簞食相迎,無思不服。

故為大王計,項羽決不可遣,寧可獨遣沛公!沛公寬大有名,必不至如項羽的殘暴呢。」

懷王道:「我知道了!」諸老將方興辭而出。

懷王返入內室,免不得大費躊躇,自思羽若不遣,是自背前言;若遣令同往,必至所過殘掠,大拂民意。

想了多時,究竟是不遣為佳。

次日昇堂議事,沛公項羽,都來稟請出兵的日期。

懷王顧語項羽,叫他暫留彭城,不必與沛公同行。

項羽不禁暴躁起來,正要與懷王辯論,可巧外面有人入報,說是趙國使臣,前來求見。

懷王正恐項羽多言,樂得打斷了他,急命左右召入趙使。

趙使踉蹌進來,行過了禮,便將國書呈上。

懷王雖做過牧童,究竟幼時讀書識字,未嘗忘卻,況且天資聰敏,一習便熟,所以看到來書,就知趙使來楚乞援。

原來秦將章邯,移兵攻趙,趙王歇使將軍陳余,出兵抵敵,吃了一個大敗仗,退至巨鹿。

趙相張耳,亟奉趙王歇入巨鹿城,令陳余屯營城北,保護城池。

章邯在城南下寨,就棘原築起甬道,兩面迭牆,俾通糧路,自督兵士攻城,晝夜不輟。

城中當然危急,不得不遣使四出,分道求援。

懷王將來書閱畢,傳示諸將,惹得項羽雄心勃勃,又想去攻殺章邯,替叔報仇。

當下請命欲行,懷王說道:「此行正要煩君,但須有人同去,方慰我心!」無非防他殘虐。

遂即命宋義為上將,加號卿子冠軍,卿子系時人褒美之辭,即與公子相類。

冠讀去聲,有統軍之意。

作為統帥,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兵數萬,前往救趙。

趙使先歸,宋義等隨後出發,行至安一陽一,頓兵不進。

懷王深信宋義,不欲遙制,由他自定行止,惟另遣沛公西行。

沛公別過懷王,出都就道,遇著陳勝項梁散卒,一併收集,約得萬人。

復至碭郡招領舊部,共同西進,過了成一陽一槓裡二縣,連破秦軍二戍,擊走秦將王離,因向昌邑進發。

時已為秦二世三年了。

是年為秦亡之歲,不能從略。

秦將王離,敗走河北,投章邯軍,邯令他助攻巨鹿,巨鹿守兵,越加恟懼,日望楚軍入援。

偏宋義逗留安一陽一,不肯進兵,甚至趙使一再敦促,仍然不行。

接連住了四十六日,部將等俱莫名其妙,項羽更忍耐不住,入帳語義道:「秦兵圍趙甚急,我軍既已來援,應該速渡黃河,與秦交戰,我為外合,趙為內應,秦兵便可破滅,為甚麼久駐此間,坐失時機呢?」

宋義搖首道:「公言錯了!迸諺有言,當搏牛虻,不當破蟣虱,虻大虱小,我等應從大處下手,方得大功。

今秦兵攻趙,就使戰勝,兵亦必疲,我可乘敝進攻,無慮不破。

若秦兵不能勝趙,我便鼓行西進,直入秦關,還要去顧甚麼章邯?我所以按兵不進,專待秦趙兩軍,決一勝負,方定進止,公亦何必一性一急,且住為佳。

總之披堅執銳,我不如公;運籌決策,公尚不如我哩。」

言已,鼓掌大笑。

義能知梁,不能知羽,想是命已該絕了。

羽忿忿而出。

少頃有軍令傳出道:「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俱應處斬!」這數語明明是指著項羽,氣得項羽三一屍一暴炸,七竅生煙,恨不得手刃宋義,立即渡河。

那宋義全然不睬,且遣子襄往做齊相,親送至無鹽地方,飲酒高會,自鳴得意。

會值天氣嚴寒,雨雪紛飛,士卒且凍且饑,不得一餐,獨宋義堂皇高坐,與諸將豪飲大嚼,談笑生風。

看官試想!如此行為,能令眾人心服麼?將卒須共嘗甘苦,義號為知兵,奈何不曉。

項羽雖然列席,胸中卻說不出的煩躁,但借酒澆愁,喝乾了數大觥。

待至酒闌席散,宋襄東去,宋義歸營,約莫是夜餐時候,士卒都一齊會食,羽獨無心下膳,自出巡行,聽得士卒且食且談,互有怨言,不由的激起宿憤,乘機欲發。

一俟大眾食畢,即趨入宣言道:「我等冒寒前來,實為救趙破秦起見,為何久留此地,不聞進行?方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營無現糧,乃尚飲酒高會,不思引兵渡河,往就趙粟,合攻秦兵,反說要乘他疲敝。

試想秦兵強悍,攻一新立的趙國,勢如摧枯,趙滅秦且益強,何敝足乘?況我國新遭敗衄,主上坐不安席,盡發境內兵士,屬諸上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上將軍不恤士卒,但顧私謀,這還好算得社稷臣麼?」

大眾聽了,雖未敢高聲響應,但已是全體贊成。

項羽窺透眾意,方才歸寢。

宋義已經酒醉,回營便睡,一些兒沒有知曉。

竟變做糊塗蟲。

到了翌日早起,羽借進謁為名,大踏步馳入義帳,義方在盥洗,被羽走近身旁,拔劍砍義,砉的一聲,已將義首級劈落帳下。

小子有詩歎道:

漫言智識果超群,一死何殊武信君!

才識恃才徒速禍,可憐身首已中分。

羽既殺死宋義,復梟了他的首級,提出帳前,舉示大眾。

欲知大眾是否服羽,且看下回便知。

項梁之死,失之於驕,宋義之死,亦未始非驕所致。

義知項梁之驕兵必敗,而果為其所料,詡詡然自誇先見之明,蓋亦驕矣。

及懷王召入幕中,一寵一信日深,更足釀成義之驕態。

及擢為上將軍,給以美號,畀以重權,而義之驕乃益甚。

夫救兵如救火然,豈可中道逗留,月餘不進乎?況行兵以銳氣為主,銳氣一衰,何足禦敵?義嘗以此譏項梁,而不知自蹈此轍,即使項羽無殺義之舉,亦安在而不致敗也!視人則明,處己則昏,吾於宋義亦云。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前漢演義
自  序第一回 移花接木計獻美姬 用李代桃歡承淫後第二回 誅假父納言迎母 稱皇帝立法愚民第三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過湘江中渡驚風第四回 誤椎擊逃生遇異士 見圖讖遣將造長城第五回 信佞臣盡毀詩書 築阿房大興土木第六回 阬深谷諸儒斃命 得原璧暴主驚心第七回 尋生路徐市墾荒 從逆謀李斯矯詔第八回 葬始皇驪山成巨塚 戮宗室豻獄構奇冤第九回 充屯長中途施詭計 殺將尉大澤揭叛旗第十回 違諫議陳勝稱王 善招撫武臣獨立第十一回 降真龍光韜泗水 斬大蛇夜走豐鄉第十二回 戕縣令劉邦發跡 殺郡守項梁舉兵第十三回 說燕將廝卒救王 入趙宮叛臣弒主第十四回 失兵機陳王斃命 免子禍嬰母垂言第十五回 從范增訪立楚王孫 信趙高冤殺李丞相第十六回 駐定陶項梁敗死 屯安陽宋義喪生第十七回 破釜沈舟奮身殺敵 損兵折將畏罪乞降第十八回 智酈生獻謀取要邑 愚胡亥遇弒斃齋宮第十九回 誅逆閹難延秦祚 坑降卒直入函關第二十回 宴鴻門張樊保駕 焚秦宮關陝成墟第二十一回 燒棧道張良定謀 築郊壇韓信拜將第二十二回 用秘計暗渡陳倉 受密囑陰弒義帝第二十三回 下河南陳平走謁 過洛陽董老獻謀第二十四回 脫楚厄幸遇戚姬 知漢興拚死陵母第二十五回 木罌渡軍計擒魏豹 背水列陣誘斬陳余第二十六回 隨何傳命招英布 張良借箸駁酈生第二十七回 縱反間范增致斃 甘替死紀信被焚第二十八回 入內帳潛奪將軍印 救全城幸得舍人兒第二十九回 貪功得禍酈生就烹 數罪陳言漢王中箭第三十回 斬龍且出奇制勝 劃鴻溝接眷修和第三十一回 大將奇謀鏖兵垓下 美人慘別走死江濱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漢主稱尊 就驛捨田橫自剄第三十三回 勸移都婁敬獻議 偽出遊韓信受擒第三十四回 序侯封優待蕭丞相 定朝儀功出叔孫通第三十五回 謀弒父射死單于 求脫圍賂遺番後第三十六回 宴深宮奉觴祝父壽 系詔獄拚死白王冤第三十七回 議廢立周昌爭儲 討亂賊陳豨敗走第三十八回 悍呂後毒計戮功臣 智陸生善言招蠻酋第三十九回 討淮南箭傷御駕 過沛中宴會鄉親第四十回 保儲君四皓與宴 留遺囑高祖升遐第四十一回 折雄狐片言杜禍 看人彘少主驚心第四十二回 媚公主靦顏拜母 戲太后嫚語求妻第四十三回 審食其遇救謝恩人 呂娥姁挾權立少帝第四十四回 易幼主諸呂加封 得悍婦兩王枉死第四十五回 聽陸生交歡將相 連齊兵合拒權奸第四十六回 奪禁軍捕誅諸呂 迎代王廢死故君第四十七回 兩重喜竇後逢兄弟 一紙書文帝服蠻夷第四十八回 遭眾忌賈誼被遷 正閫儀袁盎強諫第四十九回 辟陽侯受椎斃命 淮南王謀反被囚第五十回 中行說叛國降虜庭 緹縈女上書贖父罪第五十一回 老郎官犯顏救魏尚 賢丞相當面劾鄧通第五十二回 爭棋局吳太子亡身 肅軍營周亞夫守法第五十三回 嘔心血氣死申屠嘉 主首謀變起吳王濞第五十四回 信袁盎詭謀斬御史 遇趙涉依議出奇兵第五十五回 平叛軍太尉建功 保孱王鄰封乞命第五十六回 王美人有緣終作後 栗太子被廢復蒙冤第五十七回 索罪犯曲全介弟 賜肉食戲弄條侯第五十八回 嗣帝祚董生進三策 應主召申公陳兩言第五十九回 迎母姊親馳御駕 訪公主喜遇歌姬第六十回 因禍為福仲卿得官 寓正於諧東方善辯第六十一回 挑嫠女即席彈琴 別嬌妻入都獻賦第六十二回 厭夫貧下堂致悔 開敵釁出塞無功第六十三回 執國法王恢受誅 罵座客灌夫得罪第六十四回 遭鬼祟田蚡斃命 撫夷人司馬揚鑣第六十五回 竇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孫弘變節善承顏第六十六回 飛將軍射石驚奇 愚主父受金拒諫第六十七回 失儉德故人燭隱 慶凱旋大將承恩第六十八回 舅甥踵起一戰封侯 父子敗謀九重討罪第六十九回 勘叛案重興大獄 立戰功還挈同胞第七十回 賢汲黯直諫救人 老李廣失途刎首第七十一回 報私仇射斃李敢 發詐謀致死張湯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覆滅南夷 進神馬兼迎寶鼎第七十三回 信方士連番被惑 行封禪妄想求仙第七十四回 東征西討絕域窮兵 先敗後成貳師得馬第七十五回 入虜庭蘇武抗節 出朔漠李陵敗降第七十六回 巫盅獄丞相滅門 泉鳩裡儲君斃命第七十七回 悔前愆痛下輪台詔 授顧命囑遵負扆圖第七十八回 六齡幼女竟主中宮 廿載使臣重還故國第七十九回 識詐書終懲逆黨 效刺客得斃番王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廢昏君太后登殿第八十一回 謁祖廟驂乘生嫌 囑女醫入宮進毒第八十二回 孝婦伸冤於公造福 淫嫗失德霍氏橫行第八十三回 洩逆謀殺盡後族 矯君命殲厥渠魁第八十四回 詢宮婢才識酬恩 擢循吏迭聞報績第八十五回 兩疏見機辭官歸里 三書迭奏罷兵屯田第八十六回 逞淫謀番婦構釁 識子禍嚴母知幾第八十七回 傑閣圖形名標麟史 錦車出使功讓蛾眉第八十八回 寵閹豎屈死蕭望之 惑讒言再貶周少傅第八十九回 馮婕妤挺身當猛獸 朱子元仗義救良朋第九十回 斬郅支陳湯立奇功 嫁匈奴王嬙留遺恨第九十一回 賴直諫太子得承基 寵正宮詞臣同抗議第九十二回 識番情指日解圍 違婦言上書惹禍第九十三回 懲諸舅推恩赦罪 嬖二美奪嫡宣淫第九十四回 智班伯借圖進諫 猛朱雲折檻留旌第九十五回 洩機謀鴆死許後 爭座位怒斥中官第九十六回 忤重闈師丹遭貶 害故妃史立售奸第九十七回 莽朱博附勢反亡身 美董賢闔家同邀寵第九十八回 良相遭囚嘔血致斃 幸臣失勢與婦並戕第九十九回 獻白雉罔上居功 驚赤血殺兒構獄第一百回 竊國權王莽弒帝 投御璽元後覆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