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演義》第八十五回 兩疏見機辭官歸里 三書迭奏罷兵屯田:會聞渤海膠東,人民苦饑,流為盜賊。渤海已派龔遂出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前漢演義》第八十五回 兩疏見機辭官歸里 三書迭奏罷兵屯田

前漢演義

第八十五回 兩疏見機辭官歸里 三書迭奏罷兵屯田

卻說張敞久守山一陽一,境內無事,自覺閒暇得很。

會聞渤海膠東,人民苦饑,流為盜賊。

渤海已派龔遂出守,獨膠東尚無能員,盜風日熾。

膠東為景帝子劉寄封土,傳至曾孫劉音,少不更事,音母王氏,專喜遊獵,政務益弛,敞遂上書闕廷,自請往治,宣帝乃遷敞為膠東相,賜金三十斤。

敞入朝辭行,面奏宣帝,謂勸善懲惡,必需嚴定賞罰,語甚稱旨。

因即辭赴膠東,一經到任,便懸示賞格,購緝盜賊。

盜賊如自相捕斬,概免前愆,吏役捕盜有功,俱得陞官,言出法隨,雷厲風行,果然盜賊屏息,吏民相安。

與龔遂治狀不同。

敞復諫止王太后遊獵,王太后卻也聽從,深居簡出,不復一浪一遊。

為此種種政績,自然得達主知。

可巧京兆尹屢不稱職,遂由宣帝下詔,調敞為京兆尹。

敞移住京兆,聞得境內偷盜甚多,為民所苦,就私行察訪,查出盜首數人,統是鮮衣美食,僕馬麗都,鄉民不知為盜首,反稱他是忠厚長者,經敞一一察覺,不動聲色,但遣人分頭召至,屏人與語,把他所犯各案,悉數提出,諸盜皆大驚失色。

敞微笑道:「汝等無恐,若能改過自新,把諸竊賊盡行拿交,便可贖罪。」

諸盜叩頭道:「願遵明令!不過今日蒙召到來,必為群竊所疑,計惟請明公恩許為吏,方可如約。」

敞慨然允諾,悉令補充吏職。

諸盜乃擬定一計,告知張敞,敞亦依議,遣令回家。

這番治盜又另是一番作用。

諸盜既得為吏,在家設宴,遍邀群竊入飲。

群竊不知是計,一齊趨賀,列席飲酒,大眾喝得酩酊大醉,方才辭出。

那知甫出門外,即被捕役拘住,好似順手牽羊一般,無一漏網。

及詣府聽審,群竊還想抵賴,敞嗔目道:「汝等試看背後衣裾,各有記號,尚得抵賴麼?」

群竊自顧背後,果皆染著赤色,不知何時被污,於是皆惶恐伏罪,一一供認。

敞按罪輕重,分別加罰,境內少去偷兒數百人,自然閭閻安枕,枹鼓稀鳴。

此外治術,略仿趙廣漢成跡。

惟廣漢一體從嚴,敞卻嚴中寓寬,因此輿情翕服,有口皆碑。

只是敞生一性一好動,不尚小節,往往走馬章台,長安市名。

輕衣褲扇,自在遊行。

有時晨起無事,便為伊妻畫眉,都下傳為艷聞。

盛稱張京兆眉嫵風一流,豪貴又據為話一柄一,說他失了體統,列入彈章。

多事。

宣帝召敞入問,敞直答道:「閨房燕好,夫婦私情,比畫眉還要加甚,臣尚不止為婦畫眉呢!」對答得妙。

宣帝也一笑而罷,敞亦退出。

但為了這種瑣事,總覺他舉止輕浮,不應上列公卿,所以敞為京兆尹,差不多有八九年,浮沉宦署,終無遷調音信,敞亦得過且過,但求盡職罷了。

是時太子太傅疏廣與少傅疏受,誼關叔侄,並為太子師傅,時論稱榮。

廣號仲翁,受字公子,家居蘭陵,並通經術,叔以博士進階,侄以賢良應選,當時太子奭,年尚幼弱,平恩侯許廣漢為太子外祖父,入請宣帝,擬使弟舜監護太子家事。

宣帝聞言未決,召問疏廣,廣面奏道:「太子為國家儲君,關係甚重,陛下應慎擇師友,預為輔翼,不宜專親外家,況太子官屬已備,復使許舜參入監護,是反示天下以私,恐未足養成儲德呢!」宣帝應聲稱善,待廣退出,轉語丞相魏相,相亦服廣先見,自愧未逮。

嗣是宣帝益器重疏廣,屢加賞賜。

太子入宮朝謁,廣為前導,受為後隨,隨時教正,不使逾法。

叔侄在位五年,太子奭年已十二,得通《論語》《孝經》。

廣喟然語受道:「我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成身退,方合天道。

今我與汝官至二千石,應該止足,此時不去,必有後悔,何若叔侄同歸故里,終享天年!」受即跪下叩首道:「願從尊命!」廣遂與受聯名上奏,因病乞假。

宣帝給假三月,轉瞬期滿,兩人復自稱病篤,乞賜放歸。

宣帝不得已准奏,加賜黃金二十斤。

太子奭獨贈金五十斤,廣與受受金拜謝,整裝出都。

盈廷公卿,並故人邑子,俱至東都門外,設宴餞行。

兩疏連番受飲,謝別自去。

道旁士女,見送行車馬,約數百輛,兩下裡囑咐珍重,備極慇勤,不禁代為歎息道:「賢哉二大夫!」及廣受歸至蘭陵,具設酒食,邀集族一黨一親鄰,連日歡飲。

甚至所賜黃金,費去不少,廣尚令賣金供饌,毫不吝惜。

約莫過了年餘,子孫等見黃金將盡,未免焦灼,因私托族中父老,勸廣節省。

廣太息道:「我豈真是老悖,不念子孫,但我家本有薄產,令子孫勤力耕作,已足自存,若添置產業,非但無益,轉恐有害,子孫若賢,多財亦足灰志;子孫不賢,反致驕奢一婬一佚,自召危亡。

從來蘊利生孽,何苦留此余金,貽禍子孫!況此金為皇上所賜,無非是惠養老臣,我既拜受回來,樂得與親朋聚飲,共被皇恩,為甚麼無端慳吝呢?」

看得穿,說得透。

父老聽了,也覺得無詞可駁,只得轉告疏廣子孫。

子孫無法勸阻,沒奈何勤苦謀生。

廣與受竟將余金用罄,先後考終。

相傳二疏生時居宅,及歿後墳墓,俱在東海羅滕城。

這也不必絮述。

且說二疏去後,衛將軍大司馬張安世,相繼病逝,賜謚曰敬。

許史王三家子弟,俱因外戚得一寵一,更迭陞官。

諫大夫王吉,前曾與龔遂,並受髡刑,見前文。

嗣由宣帝召入,令司諫職。

吉因外戚擅權,將為後患,已有些含忍不住,並且宣帝政躬清暇,也欲仿行武帝故事,幸甘泉,郊泰畤,轉赴河東祀后土祠,又聽信方士訛言,添置神廟,費用頗巨,吉乃繕書進諫,請宣帝明選求賢,毋用私戚,去奢尚儉,毋尚一婬一邪。

語語切中時弊,偏宣帝目為迂闊,留中不報。

吉即謝病版歸,退居琅琊故里。

吉少時常游長安,僦屋居住,東鄰有大棗樹,枝葉紛披,垂入吉家。

吉妻趁便摘棗,進供吉食,吉還道是購諸市中,隨手取啖。

後知是妻室竊取得來,不禁怒起,竟與離婚,將妻攆回。

東鄰主人聞得王吉休妻,只為了區區棗兒,惹出這般禍崇,便欲將棗樹砍去,免得傷情。

嗣經裡人出為排解,勸吉召還妻室,東鄰亦不必砍樹,吉始允從眾議,仍得夫婦完聚。

裡人因此作歌道:「東家有樹,王一陽一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原來吉字子一陽一,故里人稱為王一陽一。

吉又與同郡人貢禹為友,當吉為諫大夫時,禹亦出任河南令。

時人又稱誦道:「王一陽一在位,貢禹彈冠。」

至吉乞休歸里,禹亦謝歸,出處從同,心心相印,真個是好朋友了。

不略名人遺事。

惟宣帝不從吉議,依然迷信鬼神。

適益州刺史王襄,舉薦蜀人王褒,說他才具優長,宣帝當即召見,令作「聖主得賢臣」頌。

褒應命立就,詞華富贍,獨篇末有雍容垂拱,永永萬年,不必眇然絕俗等語,宣帝尚未以為然,但既經召至,暫令待詔金馬門,褒有心干進,變計迎一合,續制離宮別館諸歌頌,鋪張揚厲,方博宣帝歡心,擢褒為諫大夫。

可巧方士上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二寶,為神所司,可以求致。

宣帝因問諸王褒,褒含糊對答,未曾詳言。

當由宣帝飭人致祭,褒亦樂得奉詔,正好衣錦還鄉。

其實金馬碧雞,乃是兩山名號,不過一山似馬,一山似雞,因形留名,並非國寶。

惟山上頗多神祠,褒應詔致祭,逐祠拜禱,有甚麼金馬出現,碧雞飛翔?褒卻在途中冒了暑氣,竟致一命嗚呼,無從覆命。

想是得罪山神,故令病死。

益州刺史代為報聞,宣帝很加悼惜。

只因求寶未獲,反致詞臣道斃,也漸悟是方士謊言。

又經京兆尹張敞,奏入一本,極稱方士狡詐,不應親信,宣帝乃遣散方士,不復迷信鬼神了。

還算聰明。

忽由西方傳入警報,乃是先零羌酋楊玉,糾眾叛漢,擊逐漢官義渠安國,入寇西陲。

羌人為三苗遺裔,種類甚多,出沒湟水附近,附屬匈奴。

就中要算先零罕二部,最為繁盛。

自武帝開拓河西四郡,截斷匈奴右臂,不使胡羌交通,並將諸羌驅逐出境,不准再居湟中。

及宣帝即位,特派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巡視諸羌,安國複姓義渠,也是羌種,因祖父入為漢臣,乃得承襲餘蔭。

先零土豪,聞知安國西來,遣使乞求,願漢廷恩准弛禁,令得渡過湟水,遊牧荒地。

安國竟代為奏聞,後將軍趙充國,籍隸隴西,向知羌人狡詐,一聞此信,當即劾奏安國,奉使不敬,引寇生心。

於是宣帝嚴旨駁斥,召還安國,拒絕羌人。

先零不肯罷休,聯結諸羌,準備入寇,且繞道通使匈奴,求為援助。

趙充國探得秘謀,趁著宣帝召問時候,便謂秋高馬肥,羌必為變,宜派妥員出閱邊兵。

預先戒備,並曉諭諸羌,毋墮先零詭謀。

宣帝乃命丞相御史,擇人為使。

丞相魏相,擬仍資熟手,再令義渠安國前往,有詔依議,復使安國西行。

一誤何可再誤?安國馳至羌中,召集先零土豪三十餘人,責他居心叵測,一體處斬。

復調邊兵,殘戮羌首,約得千餘級。

先零酋楊玉,本已受漢封為歸義侯,至此見安國無端殘殺,也不禁怒氣上衝,再加部眾從旁激迫,忍無可忍,即日麾眾出發,來擊安國。

安國方在浩亹,手下兵不過三千,突被羌人殺入,一時招架不住,拍馬便奔。

羌人乘勢追擊,奪去許多輜重兵械,安國也不遑顧及,只是逃命要緊,一口氣跑至令居,閉城拒守,當即飛章入報,亟請援師。

但知縱火,不能收火。

宣帝聞信,默思朝中諸將,只有趙充國最識羌情,可惜他年逾七十,未便臨敵,乃特使御史大夫丙吉,往問充國,何人可督兵西征?充國慨然答道:「欲征西羌,今日當無過老臣!」可謂老當益壯。

丙吉返報宣帝,宣帝又遣人問道:「將軍今日出征,應用多少人馬?」

充國道:「百聞不如一見,今臣尚在都中,無從遙決,臣願馳至金城,熟窺虜勢,然後報聞。

但羌戎小夷,逆天背叛,不久必亡,陛下誠委任老臣,臣自有方略,盡可勿憂!」這數語傳達宣帝,宣帝含笑應諾。

充國即拜命起行,直抵金城,調集兵馬萬騎,指令渡河。

又恐為虜騎所遮,待至夜半,先遣三營人馬,銜枚潛渡,立定營寨,再由充國率師復渡。

到了天明,已得全軍過河,遙見虜騎數百,前來挑戰。

諸將請開營接仗,充國道:「我軍遠來疲倦,不可輕動,況虜騎並皆輕銳,明明是誘我出營。

我聞擊虜以殄滅為期,小利切不可貪,當圖大功!」說罷,遂下令軍中,毋得出擊,違令者斬!軍士奉令維謹,自然堅守勿出。

充國即密遣偵騎,探得前面四望峽中,並無守虜,乃復靜候天晚,潛師夜進。

逾四望峽,逕抵落都山,方命下寨,欣然語諸將道:「我料羌虜已無能為,若使先遣數千人馬,守住四望峽中,我軍寧能飛渡呢?」

未幾又拔寨西行,進至西部都尉府,作為行轅,安然住著。

每日宴饗將士,但令靜守,不准妄動。

羌人連番搦戰,始終不出一兵,直伺羌眾退去,才遣輕騎追躡,捕得生口數名,溫顏慰問。

聽他答說,已知羌人互相埋怨,求戰不得,各生貳心,乃即縱使歸去,仍然按兵不發,坐待乖離。

從前先零罕,本為仇敵,先零意欲叛漢,始遣人與罕講和。

罕酋長一靡一當兒,疑信參半,特使弟雕一靡一來見西部都尉,說是先零將反,都尉暫留雕一靡一,派人偵察,才閱數日,果得先零反狀。

又聞雕一靡一部下,亦有通同先零,與謀叛事,遂把雕一靡一拘住,不肯放歸。

充國將計就計,索一性一放出雕一靡一,當面撫一慰道:「汝本無罪,我可放汝回去;但汝須傳告各部,速與叛人斷絕關係,免致滅亡。

現今天子有詔,令汝羌人自誅叛一黨一,誅一大豪,得賞錢四十萬,誅一中豪,得賞錢十五萬,誅一小豪,得賞錢二萬,就是誅一壯丁,亦賞錢三千,誅一女子或老幼,每人賞千錢,且將所捕妻子財物,悉數給與。

此機一失,後悔難追,汝宜謹記此詔,宣告毋違!」雕一靡一唯唯受命,歡躍而去。

會有詔使到來,報稱天子大發兵馬,得六萬人,出屯邊疆,作為聲援。

又由酒泉太守辛武賢奏請,願分兵出擊罕。

充國與諸將會議道:「武賢遠道出征,勞師費餉,如何取勝?況先零叛漢,罕酖雖與通和,並未明言助逆,現宜暫捨罕,獨對先零。

先零一破,罕自不戰可服了!」諸將也以為然,遂即送回詔使,上陳計議,宣帝得書,又令公卿集議,群臣俱謂須先破罕,然後先零勢孤,容易蕩平。

宣帝乃命樂成侯許延壽為強一弩一將軍,辛武賢為破羌將軍,合討罕。

且責充國逗留勿進,飭令從速進兵,遙為援應。

充國又上書極陳利害,略言先零為寇,罕未嘗入犯,今釋有罪,討無辜,起一難,就兩害,實為非計。

且先零欲叛,故與罕結好,今若先擊罕,先零必發兵往助,交堅一黨一合,不易蕩平,故臣以為必先平先零,始可收服罕。

宣帝見了此奏,方才省悟,乃報從充國計議。

充國因引兵至先零,先零已經懈弛,總道充國但守勿戰,不意漢兵遽至,統皆駭走,充國雖率兵追逐,卻是徐徐進行,並不急趕。

部將請諸充國,願從急進;充國道:「這是窮寇,不宜過迫,我若急進,彼無處逃生,必然拚死返鬥,反致不妙。」

諸將始無異言,及追至湟水岸旁,先零兵各自奔命,紛紛南渡。

船少人多,半被擠溺,再加充國從後趕至,益覺心慌。

越慌越慢,越慢越僵,好幾百人,做了刀頭鬼。

還有馬牛羊十萬餘頭,車四千餘輛,不能急渡,盡被漢兵奪來。

懲創先零,已經夠了。

充國已經得勝,卻不令兵士休息,反促令大眾,馳入罕境內,只准耀武,不准侵掠。

罕聞知,相率喜語道:「漢兵果不來擊我了!」正墮老將計中。

渠帥一靡一忘,守住罕邊疆,遣人至充國軍,願聽約束。

充國飛書馳奏,道遠未得復詔,那一靡一忘復自詣軍前,來議和約。

充國推誠相待,賜給酒食,囑他還諭部落,毋結先零,自取滅亡。

一靡一忘頓首謝罪,情願遵囑。

充國便欲遣歸,將佐等齊聲諫阻,統說是未奉朝旨,不宜輕縱。

充國道:「諸君但貪小利,不顧公忠,我且與諸君道來。」

說到此句,詔書已至,准令一靡一忘悔罪投誠。

充國不必再與將校絮談,當即將一靡一忘放還,不到數日,便得罕酋長謝過書,全部效順,充國喜如所望,移軍再討先零,適值秋風肅殺,充國冒寒得病,腳腫下痢。

雖仍籌畫軍情,不得不報知宣帝。

有詔令破羌將軍辛武賢為副,約期冬季進兵。

偏先零羌陸續來降,先後共萬餘人,充國乃復變計主撫,督兵屯田,靜待寇敝,因上屯田奏議,請罷騎兵,但留步兵萬餘人,分屯要害,且耕且守。

這奏牘呈入闕廷,朝臣多半反對,說他迂遠難成,宣帝因復詔道:「如將軍計,虜何時得滅?兵何時得解?可即復奏!」充國乃再條陳利病道:

臣聞帝王之兵,以全取勝,是以貴謀而賤戰。

蠻夷習俗雖殊,然其欲避害就利,一愛一親戚,畏死亡,一也。

今虜失其美地薦草,薦草謂稠草。

骨肉離心,人有叛志,而明主班師罷兵,但留萬人屯田。

順天時,因地利,以待可勝之虜,雖未即伏辜,決可期月收效。

臣謹將不出兵與留田便宜十二事,逐條上陳。

步兵九校,吏士萬人,因田致谷,威德並行,一也。

排折羌虜,令不得居肥饒之地,勢窮眾渙,必至瓦解,二也。

居民得共田作,不失農業,三也。

軍馬一月之費,可支田卒一歲,罷騎兵以省大費,四也。

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臨羌,示羌威武,五也。

以閒暇時繕治郵亭,充入金城,六也。

兵出,乘危僥倖;不出,令反叛之虜,竄於風寒之地,離霜露疾疫瘃墮之患,坐得必勝之道,七也。

無徑阻遠追死傷之害,八也。

內不損威武之重,外不令虜得乘間之勢,九也。

又無驚動河南大小,皆羌種。

使生他變之憂,十也。

治隍陜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師,十一也。

大費既省,徭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

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唯明詔采擇!

是書奏入,宣帝又復報充國,問他期月期限,究在何時。

且羌人若聞朝廷罷兵,乘虛進襲,屯田兵能否抵禦?必須妥行部署,方可定奪。

充國又奏稱先零一精一兵,不過七八千人,分散饑凍,滅亡在即。

待至來春虜馬瘦弱,更不敢率眾寇邊,就使稍有侵掠,亦不足慮。

現在北有匈奴,西有烏桓,俱未平服,不能不備,若顧此失彼,兩處無成,於臣不忠,於國無福,請陛下明見賜決,勿誤浮言!這已是第三次奏請罷兵屯田。

宣帝每得一奏,必詢諸眾議,第一次贊成充國,十人中不過二三;第二次便有一半贊成了;第三次的贊成,十中得八。

宣帝因詰責從前反對的朝臣。

群臣無詞可說,只得叩頭服罪。

丞相魏相跪奏道:「臣愚昧不習兵事,後將軍規畫有方,定可成功,臣敢為陛下預賀!」也是個順風敲鑼。

宣帝始決依充國計策,詔令罷兵屯田。

小子有詩贊充國道:

尚力何如且尚謀,平羌全仗幄中籌;

屯田半載收功速,元老果然克壯猷。

屯田策定,偏尚有人主張進攻。

欲知是人為誰,待至下回再表。

兩疏請老,後人或稱之,或譏之。

稱之者曰:兩疏為太子師傅,默窺太子庸懦,不堪教導,故有不去必悔之言,見幾而作,得明哲保身之道焉。

譏之者曰:太子年甫十二,正當養正之時,兩疏既受師傅重任,應合力提攜,弼成君德,方可卸職告歸,奈何以後悔為懼,遽爾捨去。

是二說者,各有理由,未可偏非。

但君子難進易退,與其素餐受謗,毋寧解組歸田,何必依依戀棧,如蕭望之之終遭陷害乎?若趙充國之控御諸羌,能戰能守,好整以暇,及請罷兵屯田,尤為國家根本之計,老成勝算,非魏相等所可幾及,而宣帝卒專心委任,俾得成功。

有是臣不可無是君,充國其亦幸際明良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前漢演義
自  序第一回 移花接木計獻美姬 用李代桃歡承淫後第二回 誅假父納言迎母 稱皇帝立法愚民第三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過湘江中渡驚風第四回 誤椎擊逃生遇異士 見圖讖遣將造長城第五回 信佞臣盡毀詩書 築阿房大興土木第六回 阬深谷諸儒斃命 得原璧暴主驚心第七回 尋生路徐市墾荒 從逆謀李斯矯詔第八回 葬始皇驪山成巨塚 戮宗室豻獄構奇冤第九回 充屯長中途施詭計 殺將尉大澤揭叛旗第十回 違諫議陳勝稱王 善招撫武臣獨立第十一回 降真龍光韜泗水 斬大蛇夜走豐鄉第十二回 戕縣令劉邦發跡 殺郡守項梁舉兵第十三回 說燕將廝卒救王 入趙宮叛臣弒主第十四回 失兵機陳王斃命 免子禍嬰母垂言第十五回 從范增訪立楚王孫 信趙高冤殺李丞相第十六回 駐定陶項梁敗死 屯安陽宋義喪生第十七回 破釜沈舟奮身殺敵 損兵折將畏罪乞降第十八回 智酈生獻謀取要邑 愚胡亥遇弒斃齋宮第十九回 誅逆閹難延秦祚 坑降卒直入函關第二十回 宴鴻門張樊保駕 焚秦宮關陝成墟第二十一回 燒棧道張良定謀 築郊壇韓信拜將第二十二回 用秘計暗渡陳倉 受密囑陰弒義帝第二十三回 下河南陳平走謁 過洛陽董老獻謀第二十四回 脫楚厄幸遇戚姬 知漢興拚死陵母第二十五回 木罌渡軍計擒魏豹 背水列陣誘斬陳余第二十六回 隨何傳命招英布 張良借箸駁酈生第二十七回 縱反間范增致斃 甘替死紀信被焚第二十八回 入內帳潛奪將軍印 救全城幸得舍人兒第二十九回 貪功得禍酈生就烹 數罪陳言漢王中箭第三十回 斬龍且出奇制勝 劃鴻溝接眷修和第三十一回 大將奇謀鏖兵垓下 美人慘別走死江濱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漢主稱尊 就驛捨田橫自剄第三十三回 勸移都婁敬獻議 偽出遊韓信受擒第三十四回 序侯封優待蕭丞相 定朝儀功出叔孫通第三十五回 謀弒父射死單于 求脫圍賂遺番後第三十六回 宴深宮奉觴祝父壽 系詔獄拚死白王冤第三十七回 議廢立周昌爭儲 討亂賊陳豨敗走第三十八回 悍呂後毒計戮功臣 智陸生善言招蠻酋第三十九回 討淮南箭傷御駕 過沛中宴會鄉親第四十回 保儲君四皓與宴 留遺囑高祖升遐第四十一回 折雄狐片言杜禍 看人彘少主驚心第四十二回 媚公主靦顏拜母 戲太后嫚語求妻第四十三回 審食其遇救謝恩人 呂娥姁挾權立少帝第四十四回 易幼主諸呂加封 得悍婦兩王枉死第四十五回 聽陸生交歡將相 連齊兵合拒權奸第四十六回 奪禁軍捕誅諸呂 迎代王廢死故君第四十七回 兩重喜竇後逢兄弟 一紙書文帝服蠻夷第四十八回 遭眾忌賈誼被遷 正閫儀袁盎強諫第四十九回 辟陽侯受椎斃命 淮南王謀反被囚第五十回 中行說叛國降虜庭 緹縈女上書贖父罪第五十一回 老郎官犯顏救魏尚 賢丞相當面劾鄧通第五十二回 爭棋局吳太子亡身 肅軍營周亞夫守法第五十三回 嘔心血氣死申屠嘉 主首謀變起吳王濞第五十四回 信袁盎詭謀斬御史 遇趙涉依議出奇兵第五十五回 平叛軍太尉建功 保孱王鄰封乞命第五十六回 王美人有緣終作後 栗太子被廢復蒙冤第五十七回 索罪犯曲全介弟 賜肉食戲弄條侯第五十八回 嗣帝祚董生進三策 應主召申公陳兩言第五十九回 迎母姊親馳御駕 訪公主喜遇歌姬第六十回 因禍為福仲卿得官 寓正於諧東方善辯第六十一回 挑嫠女即席彈琴 別嬌妻入都獻賦第六十二回 厭夫貧下堂致悔 開敵釁出塞無功第六十三回 執國法王恢受誅 罵座客灌夫得罪第六十四回 遭鬼祟田蚡斃命 撫夷人司馬揚鑣第六十五回 竇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孫弘變節善承顏第六十六回 飛將軍射石驚奇 愚主父受金拒諫第六十七回 失儉德故人燭隱 慶凱旋大將承恩第六十八回 舅甥踵起一戰封侯 父子敗謀九重討罪第六十九回 勘叛案重興大獄 立戰功還挈同胞第七十回 賢汲黯直諫救人 老李廣失途刎首第七十一回 報私仇射斃李敢 發詐謀致死張湯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覆滅南夷 進神馬兼迎寶鼎第七十三回 信方士連番被惑 行封禪妄想求仙第七十四回 東征西討絕域窮兵 先敗後成貳師得馬第七十五回 入虜庭蘇武抗節 出朔漠李陵敗降第七十六回 巫盅獄丞相滅門 泉鳩裡儲君斃命第七十七回 悔前愆痛下輪台詔 授顧命囑遵負扆圖第七十八回 六齡幼女竟主中宮 廿載使臣重還故國第七十九回 識詐書終懲逆黨 效刺客得斃番王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廢昏君太后登殿第八十一回 謁祖廟驂乘生嫌 囑女醫入宮進毒第八十二回 孝婦伸冤於公造福 淫嫗失德霍氏橫行第八十三回 洩逆謀殺盡後族 矯君命殲厥渠魁第八十四回 詢宮婢才識酬恩 擢循吏迭聞報績第八十五回 兩疏見機辭官歸里 三書迭奏罷兵屯田第八十六回 逞淫謀番婦構釁 識子禍嚴母知幾第八十七回 傑閣圖形名標麟史 錦車出使功讓蛾眉第八十八回 寵閹豎屈死蕭望之 惑讒言再貶周少傅第八十九回 馮婕妤挺身當猛獸 朱子元仗義救良朋第九十回 斬郅支陳湯立奇功 嫁匈奴王嬙留遺恨第九十一回 賴直諫太子得承基 寵正宮詞臣同抗議第九十二回 識番情指日解圍 違婦言上書惹禍第九十三回 懲諸舅推恩赦罪 嬖二美奪嫡宣淫第九十四回 智班伯借圖進諫 猛朱雲折檻留旌第九十五回 洩機謀鴆死許後 爭座位怒斥中官第九十六回 忤重闈師丹遭貶 害故妃史立售奸第九十七回 莽朱博附勢反亡身 美董賢闔家同邀寵第九十八回 良相遭囚嘔血致斃 幸臣失勢與婦並戕第九十九回 獻白雉罔上居功 驚赤血殺兒構獄第一百回 竊國權王莽弒帝 投御璽元後覆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