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文言文
《鷸蚌相爭》原文、譯文、註釋, 《鷸蚌相爭》的故事
【鷸蚌相爭: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捨,漁者得而並禽之。
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
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鷸蚌相爭:譯文】
趙國將要出戰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曬太一陽一,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
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
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
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
趙惠文王說:「好吧。」
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鷸蚌相爭:註釋】
方:剛剛。
蚌:貝類,軟體動物有兩個橢圓形介殼,可以開閉
曝:曬。
支:支持,即相持、對峙
鷸:一種水鳥,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同「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嘴,專指鳥獸的嘴。
雨:這裡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對……說。
捨:放棄。
相捨:互相放棄。
並:一起,一齊,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將要。
弊:弊病;害處,這裡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擔心。
為:替,給。
【鷸蚌相爭:故事】
有一天,天氣很好,太一陽一照在大地上,一隻河蚌順著河水上了岸,躺在沙灘上,張開兩個蚌殼悠閒地曬著太一陽一。
這時,一隻名鷸的水鳥從河邊飛過。
鷸鳥悄悄地落在河蚌附,輕輕地走到河蚌旁邊,猛地伸著又長又尖的嘴巴,猛的捉住了甲殼內的蚌肉。
河蚌反應也很快,鷸鳥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殼,緊緊夾住了鷸鳥的長嘴。
鷸鳥急了,趕緊甩動長嘴,想甩開河蚌。
可是河蚌夾得很緊,根本甩不開。
它們各自用力搏鬥了一會兒,鷸鳥和河蚌誰也不肯相讓,就這樣僵持著。
雙方爭吵起來。
鷸鳥威脅河 蚌說:"你若不張開甲殼,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會被曬死在這裡的, 我看你能撐到什麼時候。
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說: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您的嘴巴抽不出來,你就會在這裡餓死和憋死在這河灘上,
就這樣,鷸鳥和河 蚌誰也不肯讓誰。
時間一長,它們倆都累得筋疲力盡。
正在這時,一個老漁夫從河灘打魚回家路過,就從沙灘上走過。
看見鷸蚌相爭的情景,漁夫覺得很有趣。
他悄悄地走上前去,沒有費多大力氣, 把兩個一起抓住,高興地拿走了。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