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白話文》羅憲傳:父親羅蒙,三國時任蜀國的廣漢太守。羅憲十三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晉書白話文》羅憲傳

晉書白話文

羅憲傳

羅憲字令則,襄陽人。

父親羅蒙,三國時任蜀國的廣漢太守。

羅憲十三歲時便能寫文章,很早出名。

師從譙周,譙周的門人稱他為子貢。

羅憲正直誠實嚴整;待士不倦怠,輕財好施捨,不經營產業。

在蜀國入仕當太子舍人、宣信校尉。

兩次到吳國出使,吳人稱頌他。

當時黃皓參預朝政,眾人一大都依附他,羅憲獨獨堅正不移。

黃皓憎恨他,貶他為巴東太守。

當時大將軍閆宇都督巴東,讓羅憲領軍,當閆宇的副將。

魏國進攻蜀國時,閆宇西還,羅憲守衛永安城。

到成都失敗時,永安城中騷動,長江邊的長史都棄城逃走,羅憲將一個作亂者斬首,百姓才安定。

得知劉禪已投降,便率領所統轄的軍隊臨都亭三天。

吳國聽說蜀國失敗,派盛曼將軍向西而行,表面上假稱救援,內心是要襲擊羅憲。

羅憲說:「我國傾覆,吳國是唇齒之邦,不撫恤我們的災難,卻想求利,我寧可作投降的俘虜。」

便歸順魏晉。

於是整治鎧甲、軍隊,砥礪節一操一道義,士人都聽命。

及至鍾會、鄧艾死,百城無主,吳國又讓步協領兵西征,羅憲將他打得大敗。

孫休大怒,又派陸抗協助步兵。

羅憲堅守一年多,救援的軍隊不到,城中一大半人染上瘟疫。

有人勸他向南出..柯,或向北奔上庸,可以保全。

羅憲說:「作為人主,是百姓所仰慕的,既然不能保全,到危急時拋棄他們,這是君子不做的事。

我死在這裡了。」

正好荊州刺史胡烈等救援他,陸抗才退兵。

加封陵江將軍、監巴東軍事、使持節、領銜武陵太守。

泰始初年(265)入朝,詔書說:「羅憲忠烈果敢剛毅,有才略器干,可賜給鼓吹。」

又賜他山玄玉珮劍。

泰始六年(270)去世,贈使持節、安南將軍、武陵太守,追封西鄂侯,謚號叫烈。

當初,羅憲在華林園侍宴,皇帝詔問蜀國大臣的子弟,又問先輩適合時宜可用的人,羅憲推薦了蜀人常忌、杜軫等,都是蜀國的良才,武帝都召見並加以任命。

羅憲的兒子羅襲,歷任給事中、陵江將軍,統領其父的部屬,官至廣漢太守。

羅憲哥哥的兒子是羅尚。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晉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