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白話文》潘岳傳:祖父潘瑾,是安平太守。父親潘芘,是琅王牙內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晉書白話文》潘岳傳

晉書白話文

潘岳傳

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人。

祖父潘瑾,是安平太守。

父親潘芘,是琅王牙內史。

潘岳年少時以才智聰穎著稱,鄉里稱他為奇童,認為可與漢代的終軍賈誼匹配。

早年被征到司空太尉府,選舉為秀才。

泰始中年(268),武帝司馬炎親自耕田,潘岳作賦讚美其事。

潘岳才華名聲在當世為第一,被眾人嫉妒,於是滯留了十年。

出任河陽令,自負有才華而鬱鬱不得志。

當時尚書僕射山濤、領吏部王濟、裴楷等都被武帝親近禮遇,潘岳內心很不以為然,便在閣道上題寫了一首歌謠:「閣道東邊,有條大牛王濟危軛,裴木香為革酋,和嶠催促不得休。」

不久轉任懷縣令。

轉任懷令。

由於當時客舍追逐小利廢棄農耕,一奸一邪一婬一亂亡命之徒,大多湊聚在一起,敗壞法津,禍亂政令,皇帝赦令除去。

十里一個官建的客棧,讓貧窮的小戶老少守護著,又派官吏掌管,按客舍數收稅錢,潘岳上奏議道:

「謹案:客舍的由來很久了,行路人依賴它停頓歇息,居住的人少收點費用,交易往來,各得其所。

官家沒有徭役賦稅,因過往行人獲利,恩惠施加百姓而公家沒有一點耗費。

古語說:『許由推辭帝堯的任命,而住在客舍。

』魏武帝曹丕也認為合宜,他在詩中說:『客舍整頓設置,勾通往來商賈。

』如此說來,那麼從帝堯到現在,沒有不准私用客舍的法令,只有商鞅怨恨它,那本來不是聖世的言論。

如今四海已經會同,九服都能納貢,四面八方往來,為公私而奔波的人佈滿路途。

京城附近往來的人更加車輻湊集,客舍也稠密。

冬天有溫暖的房屋,夏天有涼爽的林蔭,餵養馬匹的廄圈成行,器用保障供給。

勞累的牛必定歇駕,乘涼的人就近投宿,發車或卸鞍,都有憩息的處所。

「另外各種搶劫盜賊就是在邊境絕跡的地方興起,在人多的地方中止。

如果十里蕭條,則一奸一邪不軌之心就產生;道路和客舍相連,則寇賊震懾。

再說一聽到呼叫一聲就有救援,事情已發就有人追趕,不救援的人有罪,不追趕的人遭懲罰,禁止殘暴逮捕逃犯,常常有人主管。

所有這些都是私建客舍的優點,也是官建客棧所缺乏的。

另外行路人貪求路程,買糧做飯,都在早晨和傍晚。

盛夏之時白天炎熱,又只好星夜兼程,如果加以限制早早關閉官家客棧。

有的為了避開客棧晚上關閉,便跑到路旁躲藏,這就成了藏匿盜賊的淵源。

如果認為客舍大多敗壞法制教化,那麼官辦的客棧,又都是什麼人?那河橋夢津等地,解券契交錢財,高官督察,計算收入校訂支出,幾品郎官在兩岸相互檢查,尚且害怕有失誤,所以那是用利祿懸賞,按功勞計報酬。

現在低賤的官吏等人,獨自專斷官家客棧的賦稅,主管開關客棧的權力,仗著不用校點的權勢,正好成為道路上的蠹蟲、一奸一利繁殖的原因。

如果能遵循歷代的舊風尚,獲得行客和居住者的歡心,使客舍灑掃乾淨,等著征夫旅客選擇合適的人家歇息,難道不是眾百姓翹首期望的嗎?」

請命的公曹陳列這個意見,朝廷依從了。

潘岳頻繁執掌二邑,勤於政績。

調任補充尚書度支郎,遷任廷尉評,由於公事免職。

楊駿輔政時,選拔突出的吏佐,引用潘岳當太傅主簿。

楊駿被誅後,潘岳也除了名。

當初,譙地人公孫宏年少,孤獨貧窮,寄居在河陽種田,善於彈琴,又很會寫文章。

潘岳當河陽縣令時,一愛一他的才能技藝,招待他很厚道。

至此時,公孫宏當了楚王司馬瑋的長史,主管生殺大權。

凡是隨楊駿的屬官僕從都應受到株連;同官署的主簿朱振已經被殺。

潘岳當晚急事在外,公孫宏對司馬瑋說他是暫時代理職務的官吏,所以得以倖免。

不久,選為長安縣令,作《西徵賦》,記述所經過之處的山水人物,文辭清雅旨趣深遠,言辭多,不著錄。

征補為博士,還未入召,便因母親疾病而離官免職,不就任著作郎,轉任散騎侍郎,遷任給事黃門侍郎。

潘岳一性一情輕浮急躁,追逐世利,與石崇等人諂媚侍奉賈謐,每次等到賈謐出來,便總是跟石崇二人望著塵土下拜。

誣陷愍懷太子的文章,是出自潘岳之手。

賈謐有二十四個朋友,潘岳是排在最前頭的一個,賈謐的《晉書》斷限,也是潘岳的文辭。

他的母親多次訓誡他說:「你應當知足,為何要貪求不已呢?」

可是潘岳最終不能改。

仕宦之路既然不通,便作《閒居賦》。

當初,其父潘芘當琅王牙內史,孫秀作潘岳的跟班,為人狡詐而沾沾自喜。

潘岳憎惡他的為人,多次鞭撻侮辱他,孫秀常常懷恨在心。

到趙王倫輔政時,孫秀當中書令。

潘岳在省內對孫秀說:「孫中書令還記得過去我們曾打交道否?」

孫秀回答說:「心中藏之,何日忘之?」

潘岳由此知道自己不能倖免。

不久孫秀便誣告潘岳和石崇、歐陽建密謀遵奉淮南王司馬允、齊王司馬礒一起作亂,於是誅殺了他,夷滅三族。

潘岳將到刑場時,與母親訣別說:「辜負了阿母。」

當初被收捕時互相都不知道,石崇已送到東市,潘岳後到,石崇對他說:「你也如此啊!」潘岳說:「可算是白首同所歸。」

原來潘岳在《金谷詩》中說:「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便應了此讖。

潘岳的母親和哥哥侍御史潘釋,在燕地做縣令的弟弟潘豹、司徒掾潘據,以及潘據的弟弟潘說,兄弟的兒子,已出嫁的姑一娘一,不論長幼同時被害,只有潘釋的兒子潘伯武逃難才得以倖免。

潘豹的女兒與他母親相互抱頭痛苦不可分開,遇有詔書原諒寬宥了她們。

潘岳姿容美麗,辭藻艷麗,尤其善於製作哀悼誄祭的銘文。

年少時常常挾著彈弓出洛陽道,婦女遇到他,都手拉手圍成圓圈環繞,把果子投給他,於是滿載而歸。

當時張載很醜,每次行走在路上,小兒便用石塊瓦片扔向他,張載十分頹喪地返回。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晉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