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白話文
周磠傳
周豈頁字伯仁,是安東將軍周浚的兒子。
少年時便有很高的聲譽,神采俊秀,雖同輩之人相互親一暱狎一玩,但卻不敢輕慢放肆地對待周豈頁。
同鄉人司徒掾賁嵩有清高的節一操一,見到周豈頁,驚歎道:「汝穎之地本來多生奇士,好久以來雅道不興,今天又見到了周伯仁,將會重振風雅,清我邦族。」
廣陵戴若思是東南名士,有美名,舉秀才後入洛陽,平時聽到周豈頁的大名,專門去拜見他,相對而坐好久,直到離開時,也不敢顯示自己善辯的口才。
周豈頁的從弟周穆也有較好的聲譽,想超過周豈頁,周豈頁毫不介意也不與他計較競比,於是人們更加傾向於周豈頁。
州郡徵召他皆不應命。
弱冠之年,承襲了其父武城侯的爵位,官拜秘書郎,累遷尚書吏部郎。
東海王司馬越之子司馬毗為鎮軍將軍,任命周豈頁為長史。
元帝司馬睿初到江東,請周豈頁為軍諮祭酒,出為寧遠將軍、荊州刺史、領護南蠻校尉、假節。
剛到州中,建平流民傅密等人叛亂,迎蜀地賊寇杜..入境,周豈頁一時無法招架,狼狽不堪。
陶侃派遣部將吳寄領兵相救,周豈頁才得以平安,於是到豫章投奔王敦,王敦收留了他。
軍司戴邈說:「周豈頁雖然新遭失敗,但當時他還沒有行使職權,不應承當責任,再說他平素德望很高,還是應恢復他的職位。」
王敦不同意。
元帝召周豈頁為揚威將軍、兗州刺史。
周豈頁回到建康,元帝留下他不讓離開,再次任命他為軍諮祭酒,接著轉為右長史。
東晉中興,元帝建國,補為吏部尚書。
不久,因醉酒被有司彈劾,以布衣身份領其職位,後又因門生傷人的牽連,被免去官職。
大興初年(318),再拜為太子少傅,尚書職務如故。
周豈頁上疏推辭說:「臣退朝時反覆思考,我學不通一經之術,智能不勝任一官之職,人知足而止很難做到,未能謹守本分,於是擔負了重任,名位超過了實際才幹。
沒想到陛下忘記了我的愚劣過失,又要讓臣內管對官員的評定鑒選,外承教育訓導太子的重任,我自己如蟬翼一般輕微,而負擔千鈞的重任,不能勝任之事,是不須識別就明白的。
如果臣將來受到失職的追究,必會使聖朝蒙受用人不當的恥辱,既擔心又慚愧,不知該怎樣辦才好。」
朝廷的詔書說:「太子司馬紹年幼便獲得了儲君這樣尊貴的地位,應該依靠良臣以除去蒙蔽。
有嚴正的師長,使他望之儼然,即使不言不語也能使他獲得教益,還需要專門讓他學習嗎,正如人言和田蘇一起游處便會忘掉鄙劣之心一樣。
你應該接受任命,不必再謙虛推辭了。」
後來轉為尚書左僕射,領吏部如故。
庾亮曾經對周豈頁說:「大家都把你比作名盛一時的樂廣。」
周豈頁說:「何必要這樣美化醜女無鹽,而唐突了西施呢。」
元帝一次在西堂大宴群臣,飲酒正酣時,元帝從容地說:「今日名臣齊集,和堯舜之世相比如何?」
周豈頁因酒醉而大聲叫道:「今雖然同樣是人主君王,但怎能和堯舜聖世相提並論。」
元帝大怒而起,手書詔令將周豈頁交送廷尉治罪,將要殺掉他,過了好些天才赦免釋放。
出來後,各位臣僚去探望他,周豈頁輕鬆地說:「近日所犯的罪我本來知道不至於送命。」
不久接替戴若思為護軍將軍。
尚書紀瞻置酒宴請周豈頁和王導等人,周豈頁因酒醉而失態違背了禮儀,又被有司參奏,皇帝下詔說:「周豈頁在朝居於高顯之位,掌管對官吏的銓選評議,應當謹慎恭肅,為百官之楷模。
屢次因酒有失,被有司所舉檢。
我知道這是處於極度高興之情,但畢竟為沉緬於酒之誡。
周豈頁一定能夠克制自己而復守禮儀,這次就免除處罰了。」
當初,周豈頁以雅望而享盛名,受海內人士敬慕,後經常因酒而出現過失,任僕射之時,酒醒的時候就不多,當時人們把他稱作「三日僕射」。
庾亮說:「周侯晚年,就如同《論語》所言鳳德之衰呀。」
周豈頁在過江之前,飲酒有一石之量,過江後,雖天天沉醉,卻常說飲酒沒有對手。
偶然一次有過去飲酒的對手從江北來,周豈頁遇到後非常高興,於是拿出兩石酒二人對飲,雙雙大醉。
周豈頁酒醒後,看看那位客人,已腐肋而死。
周豈頁一性一格溫和寬厚且友一愛一過人,其弟周嵩曾因酒醉怒目對周豈頁說:「你的才能比不上你的弟弟,憑什麼你能得到美名!」並用手上燃著的蠟燭扔向周豈頁。
周豈頁並無不高興的神色,慢慢地說:「這傢伙採用火攻,是不高明的下策。」
王導很看重他,曾經枕著周豈頁的膝蓋指著他的肚子說:「這裡面裝了些什麼?」
周豈頁回答說:「裡面空洞無物,但足可以裝得下數百個像你這樣的人。」
王導也不因此惱恨。
又曾在王導座間傲然嘯詠,王導說:「你想學嵇康、阮籍嗎?」
周豈頁回答說:「我怎敢近捨明公,而遠效嵇康阮籍。」
王敦叛逆時,溫嶠對周豈頁說:「大將軍這次的舉動好像是有所指向,應當不會超過了限度吧。」
周豈頁說:「你年輕還不懂。
君主當然比不上堯舜聖明,怎會沒有過失,可當臣子的怎麼能以武力威一逼一君主呢!主上為大家推戴,還不到幾年時間,一旦都這樣幹,天下不就大亂了嗎?王處仲剛愎殘忍,凶橫目無君上,看他的意圖還會有限度嗎!」不久朝廷軍隊戰敗,周豈頁奉詔面見王敦,王敦說:「周伯仁,你有負於我!」周豈頁說:「公領兵犯上作亂,下官親率六軍,未能把事辦好,使王師敗績,因此有負於你。」
王敦面對周豈頁的義正辭嚴,不知如何回答。
元帝召周豈頁於廣室之中,對他說:「近日出現了這等大事,二宮無恙,諸人都平安,大將軍不負眾人所望吧。」
周豈頁說:「二宮平安確實如此,但臣等是否平安還不大清楚。」
護軍長史郝嘏等勸周豈頁躲避一下王敦,周豈頁說:「我身為國家大臣,現朝廷喪亂,我難道能出逃以求活命,外投胡越之地嗎?」
不久和戴若思一起被王敦逮捕,路過太廟時,周豈頁大聲喊道:「天地先帝之靈:賊臣王敦傾覆社稷,濫殺忠臣,欺凌天下,祖宗神祇有靈,該馬上殺了王敦,不能再讓他橫行,以致傾滅王室。」
話未說完,押送的人用長戟刺傷其口,血流到腳跟,仍面不改色,舉止從容不迫,觀看的人都為之流淚。
於是在石頭城南門外石上被害,終年五十四歲。
周豈頁死後,王敦與一參軍作雩捕之戲,參軍一隻馬在棋盤邊被吃掉,參軍對王敦說:「周家幾代都極有聲望美名,可地位總也沒達到公爵,到周伯仁時剛剛登上高位就掉了下來,就像我這隻馬一樣。」
王敦說:「周伯仁總角之時就和東宮太子相知遇,見面即推誠相待,就許下三件事,誰知他不幸自己觸犯王法。」
王敦平素就害怕周豈頁,每次見到周豈頁臉就發一熱,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停地用手往臉上煽風。
王敦派繆坦抄沒周豈頁之家,只收得空簍子幾隻,裡面裝著舊棉絮,酒五甕,米數石,在場的人都歎服周豈頁的清正廉潔。
王敦死後,追贈周豈頁為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謚號「康」,以少牢之禮致祭。
當初,王敦起兵反叛時,劉隗勸元帝殺盡王敦族中之人,司空王導率家族中人一起赴闕請求治罪,正好碰上周豈頁入朝,王導呼叫周豈頁說:「伯仁,我王家上百口人的一性一命托付給你了。」
周豈頁徑直入內不予理睬。
見到元帝后,陳說王導的忠誠,懇切地為王導求情,元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周豈頁喜歡飲酒,大醉而出。
王導還在宮門外等候,又呼喊周豈頁,周豈頁不予回答,卻對身邊的人說:「今年殺了這些賊奴,將要把斗大的金印幣在胳膊上。」
出來後,又上表章為王導洗白,辭意懇切。
王導認為周豈頁不願救自己,心裡非常怨恨。
王敦得逞之時,問王導說:「周豈頁、戴若思負南北之重望,讓他們登三司之位,不會有問題吧。」
王導不回答。
王敦又說:「若不適合登三司,便讓他們作應令的臣僕吧。」
王導還是不回答。
王敦說:「若這也不行,就把他們殺掉。」
王導還是無語。
王導後來料理處置中書省的遺留事項,看到了周豈頁營救自己的表章,只見語言殷切誠懇。
王導手執表章痛哭不已,悲不自勝,回來對幾個兒子說:「我雖沒有殺伯仁,可伯仁是因我而死啊。
黃泉之下,我對不起這樣一位好朋友啊。」
周豈頁三子:周閔、周恬、周頤。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