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腎為足少一陰一之經而藏一精一,氣通於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

一、耳聾候

腎為足少一陰一之經而藏一精一,氣通於耳。

耳,宗脈之所聚也。

若一精一氣調和,則腎臟強盛,耳聞五音。

若勞傷血氣,兼受風邪,損於腎臟而一精一脫,一精一脫者,則耳聾。

然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者,其一陰一陽一經氣有相並時,並則有髒氣逆,名之為厥,厥氣相搏,入於耳之脈,則令聾。

其腎病一精一脫耳聾者,候頰顴,其色黑。

手少一陽一之脈動,而氣厥逆,而耳聾者,其候耳內輝輝 也。

手太一陽一厥而聾者,其候聾而耳納氣滿。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瀆,令人耳聾目盲。

《養生方·導引法》云:坐地,一交一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手項上。

治久寒不自一溫一、耳不聞聲。

又云:腳著項上,不息十二通。

必愈大寒不覺暖熱、久頑冷患、耳聾目眩。

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變。

二、耳風聾候

足少一陰一,腎之經,宗脈之所聚,其氣通於耳。

其經脈虛,風邪乘之,風入於耳之脈,使經氣痞塞不宣,故為風聾。

風隨氣脈,行於頭腦,則聾而時頭痛,故謂之風聾。

三、勞重聾候

足少一陰一,腎之經,宗脈之所聚。

其氣通於耳。

勞傷於腎,宗脈則虛損,血氣不足,故為勞聾。

勞聾為病,因勞則甚。

有時將適得所,血氣平和,其聾則輕。

四、久聾候

足少一陰一,腎之經,宗脈之所聚。

其氣通於耳。

勞傷於腎,宗脈虛損,血氣不足,為風邪所乘,故成耳聾。

勞傷甚者,血氣虛極,風邪停滯,故為久聾。

五、耳鳴候

腎氣通於耳,足少一陰一,腎之經,宗脈之所聚。

勞動經一血,而血氣不足,宗脈虛,風邪乘虛隨脈入耳,與氣相擊,故為耳鳴。

診其右三手脈,寸口名曰氣以前脈,浮則為一陽一,手一陽一明大腸脈也;沉則為一陰一,手太一陰一肺肺也。

一陰一陽一俱虛者,皮為血氣虛損,宗脈不足,病苦耳鳴嘈嘈,眼時妄見光,此是肺與大腸俱虛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浮為一陽一,足太一陽一膀一胱脈也。

虛者,膀一胱虛也。

腎與膀一胱合,病苦耳鳴,忽然不聞,時惡風。

膀一胱虛則三焦實也。

膀一胱為津一液之府,若三焦實,則克消津一液,克消津一液,故膀一胱虛也。

耳鳴不止,則變成聾。

六、耳候

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

足少一陰一,腎之經也。

勞傷血氣,熱乘虛也,入於其經,邪隨血氣至耳,熱氣聚則生膿汁,故謂之 耳。

七、耳疼痛候

凡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風入於腎之經也。

不治,流入腎,則卒然變脊強背直成痙也。

若因痛而腫,生癰癤,膿潰邪氣歇,則不成痙。

所以然者,足少一陰一為腎之經,宗脈之所聚,其氣通於耳。

上焦有風邪,入於頭腦,流至耳內,與氣相擊,故耳中痛。

耳為腎候,其氣相通,腎候腰脊,主骨髓,故邪流入腎,脊強背直。

八、耳盯聹候

耳耵聹者,耳裡津一液結聚所成。

人耳皆有之,輕者不能為患;若加以風熱乘之,則結硬成丸核塞耳,亦令耳暴聾。

九、耳瘡候

足少一陰一為腎之經,其氣通於耳。

其經虛,風熱乘之,隨脈入於耳,與血氣相搏,故耳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