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一便多是也。由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

一、消渴候

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一便多是也。

由少服五石諸丸散,積經年歲,石勢結於腎中,使人下焦虛熱。

及至年衰,血氣減少,不復能制於石。

石勢獨盛,則腎為之燥,故引水而不小一便也。

其病變多發癰疽,此坐熱氣,留於經絡不引,血氣壅澀,故成癰膿。

診其脈,數大者生,細小浮者死。

又沉小者生,實牢大者死。

有病口甘者,名為何,何以得之。

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

夫五味入於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一精一氣。

溢在脾,令人口甘,此肥一美之所發。

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厥一陰一之病,消渴重,心中疼,饑而不欲食,甚則欲吐蛔。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法》云:人睡臥,勿張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

《養生方·導引法》赤松子云:臥,閉目不息十二通,治飲食不消。

法云:解一衣 臥,伸腰 少腹,五息止。

引腎氣,去消渴,利一陰一陽一。

解一衣者,無使掛礙。

臥者,無外想,使氣易行。

伸腰者,使腎無一逼一蹙。

者,大努使氣滿小腹者,即攝腹牽氣使上,息即為之。

引腎者,引水來咽喉,潤上部,去消渴枯槁病。

利一陰一陽一者,饒氣力也。

此中數虛,要與時節而為避,初食後,大饑時,此二時不得導引,傷人。

亦避惡日,時節不和時亦避。

導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後食之。

法不使大冷大熱,五味調和。

陳穢宿食,蟲蠍余殘,不得食。

少眇著口中,數嚼少湍咽。

食已,亦勿眠。

此名谷藥,並與氣和,即真良藥。

二、渴病候

五臟六腑,皆有津一液。

若臟腑因虛實而生熱者,熱氣在內,則津一液竭少,故渴也。

夫渴數飲,其人必眩,背寒而嘔者,因利虛故也。

診其脈,心脈滑甚為善渴。

其久病變,或發癰疽,或成水疾。

三、大渴後虛乏候

夫人渴病者,皆由臟腑不和,經絡虛竭所為。

故病雖瘥,血氣未復,仍虛乏也。

四、渴利候

渴利者,隨飲小一便故也。

由少時服一乳一石,石熱盛時,房室過度,致令腎氣虛耗,下焦生熱,熱則腎燥,燥則渴,然腎虛又不得傳制水液,故隨飲小一便。

以其病變,多發癰疽。

以其內熱,小一便利故也,小一便利則津一液竭,津一液竭則經絡澀,經絡澀則榮衛不行,榮衛不行,則熱氣留滯,故成癰疽膿。

五、渴利後損候

夫渴利病後,榮衛虛損,臟腑之氣未和,故須各宣暢也。

六、渴利後發瘡候

渴利之病,隨飲小一便也。

此謂服石藥之人,房室過度,腎氣虛耗故也。

下焦生熱,熱則腎燥,腎燥則渴。

然腎虛又不能制水,故小一便利。

其渴利雖瘥,熱猶未盡,發於皮膚,皮膚先有風濕,濕一熱相搏,所以生瘡。

七、渴利候

內消病者,不渴而小一便多是也。

由少服五石,石熱結於腎,內熱之所作也。

所以服石之人,小一便利者,石一性一歸腎,腎得石則實,實則消水漿,故利。

利多不得潤養五臟,髒衰則生諸病。

由腎盛之時,不惜其氣,恣意快情,致使虛耗,石熱孤盛,則作消利,故不渴而小一便

八、強中候

強中病者,一莖一長興盛不痿,一精一液自出是也。

由少服五石,五石熱住於腎中,下焦虛熱,少壯之時,血氣尚豐,能制於五石,及至年衰,血氣減少,腎虛不復能制一精一液。

若一精一液竭,則諸病生矣。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