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腎者主水,脾胃俱主土,土一性一克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

一、水腫候

腎者主水,脾胃俱主土,土一性一克水。

脾與胃合,相為表裡。

胃為水穀之海,今胃虛不能傳化水氣,使水氣滲溢經絡,浸漬腑臟。

脾得水濕之氣,加之則病,脾病則不能制水,故水氣獨歸於腎。

三焦不瀉,經脈閉塞,故水氣溢於皮膚而令腫也。

其狀:目裡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頸脈動,時咳,股間冷,以手按腫處,隨手而起,如物裡水之狀,口苦舌干,不得正偃,偃則咳清水;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小一便黃澀是也。

水病有五不可治:第一唇黑傷肝,第二缺盆平傷心,第三臍出傷脾,第四足下平滿傷腎,第五背平傷肺。

凡此五傷,必不可治。

脈沉者水也。

脈洪大者可治,微細者死。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云:十一月,勿食經夏自死肉脯,內動於腎,喜成水病。

又云:人臥,勿以腳懸踏高處,不久遂致成腎水也。

《養生方·導引法》云:蛤蟆行氣,正坐,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

以治五勞、水腫之

二、水通身腫候

水病者,由腎脾俱虛故也。

腎虛不能宣通水氣,脾虛又不能制水,故水氣盈溢,滲液皮膚,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腫也。

令人上氣,體重,小一便黃澀,腫處按之隨手而起是也。

三、風水候

風水病者,由脾腎氣虛弱所為也。

腎勞則虛,虛則汗出,汗出逢風,風氣內入,還客於腎,脾虛又不能制於水,故水散溢皮膚,又與風濕相搏,故雲風水也。

令人身浮腫,如裡水之狀,頸脈動,時咳,按腫上凹而不起也,骨節疼痛而惡風是也。

脈浮大者,名曰風水也。

四、十水候

十水者,青水、赤水、黃水、白水、黑水、懸水、風水、石水、暴水、氣水也。

青水者,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其根在肝。

赤水者,先從心腫,其根在心。

黃水者,先從腹腫,其根在脾。

白水者,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其根在肺。

黑水者,先從腳趺腫,其根在腎。

懸水者,先從面腫至足,其根在膽。

風水者,先從四肢起,腹滿大,身盡腫,其根在胃。

石水者,先從四肢,小腹腫獨大,其根在膀一胱。

暴水者,先腹滿,其根在小腸。

氣水者,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其根在大腸。

皆由榮衛痞澀,三焦不調,腑臟虛弱所生。

雖名證不同,並令身一體虛腫,喘一息上氣,小一便黃澀也。

五、大腹水腫候

夫水腫病者,皆由榮衛痞澀,腎脾虛弱所為。

而大腹水腫者,或因大病之後,或積虛勞損,或新熱食竟,入於水,自漬及浴,令水氣不散,流一溢腸外,三焦閉塞,小一便不通,水氣結聚於內,乃腹大而腫。

故四肢小,一陰一下濕,手足逆冷,腰痛,上氣,咳嗽,煩疼,故雲大

六、身面卒洪腫候

身面卒洪腫者,亦水病之候,腎脾虛弱所為。

腎主水,腎虛故水妄行;脾主土,脾虛不能克制水,故水流一溢,散於皮膚,令身一體卒然洪腫,股間寒,足 壅是也。

七、石水候

腎主水,腎虛則水氣妄行,不根據經絡,停聚結在臍間,小腹腫大,硬如石,故雲石水。

其候引脅下脹痛,而不喘是也。

脈沉者,名曰石水。

尺脈微大,亦為石水。

腫起臍下,至小腹垂垂然,上至胃脘,則死

八、皮水候

肺主於皮一毛一,腎主於水。

腎虛則水妄行,流一溢於皮膚,故令身一體面目悉腫,按之沒指,而無汗也。

腹如故而不滿,亦不渴,四肢重而不惡風是也。

脈浮者,名曰皮水也。

九、水腫咳逆上氣候

腎主水,肺主氣。

腎虛不能制水,故水妄行,浸溢皮膚,而身一體腫滿。

流散不已,上乘於肺,肺得水而浮,浮則上氣而咳嗽也。

十、水腫從腳起候

腎者一陰一氣,主於水而又主腰腳。

腎虛則腰腳血氣不足,水之流一溢,先從虛而入,故腰腳先腫也。

十一、水分候

水分者,言腎氣虛弱,不能制水,令水氣分散,流布四肢,故雲水分。

但四肢皮膚虛腫,聶聶而動者,名水分也。

十二、一毛一水候

夫水之病,皆由腎虛所為,腎虛則水流散經絡,始溢皮一毛一。

今此一毛一水者,乃肺家停積之水,流一溢於外。

肺主皮一毛一,故余經未傷,皮一毛一先腫,因名一毛一水也。

十三、疸水候

水病無不由脾腎虛所為。

脾腎虛則水妄行,盈溢皮膚而令身一體腫滿。

此疸水者,言脾胃有熱,熱氣流於膀一胱,使小一便澀而身面盡黃,腹滿如水狀,因名疸水也。

十四、燥水候

燥水,謂水氣溢於皮膚,因令腫滿,以指畫肉上,則隱隱成文本者,名曰燥水也。

十五、濕水候

濕水者,謂水氣溢於皮膚,因令腫滿,以指畫肉上,隨畫隨散,不成文本者,名曰濕水

十六、犯土腫候

犯土之病,由居住之處,穿鑿地土,犯之土氣而致病也。

令人身之肌肉、頭面、遍體盡腫滿,氣急,故謂之犯土也。

十七、不伏水土候

不伏水土者,言人越在他境,乍離封邑,氣候既殊,水土亦別,因而生病,故雲不伏水土。

病之狀,身一體虛腫,或下痢而不能食,煩滿氣上是也。

十八、二十四水候

夫水之病,皆生於腑臟。

方家所出,立名不同,亦有二十四水,或十八水,或十二水,或五水,不的顯名證。

尋其病根,皆由榮衛不調,經脈痞澀,脾胃虛弱,使水氣流一溢,盈散皮膚,故令遍體腫滿,喘一息上氣,目果浮腫,頸脈急動,不得眠臥,股間冷,小一便不通,是其候也。

十九、水症候

水症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於腹內,大小腸不利所為也。

其病腹內有結塊堅強,在兩脅間,膨膨一脹滿,遍身腫,所以謂之水症。

二十、水瘕候

水瘕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於心下,腎經又虛,不能宣利溲便,致令水氣結聚,而成形 ,在於心腹之間,抑按作水聲,但欲飲而不用食,遍身虛腫是也。

二十一、水蠱候

此由水毒氣結聚於內,令腹漸大,動搖有聲,常欲飲水,皮膚粗一黑,如似腫狀,名水蠱

二十二、水癖候

水癖,由飲水漿不消,水氣結聚而成癖,在於兩脅之側,轉動便痛,不耐風寒,不欲食而短氣是也。

癖者,謂僻側在於脅間,故受名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