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霍亂者,由人一溫一涼不調,一陰一陽一清濁二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

一、霍亂候

霍亂者,由人一溫一涼不調,一陰一陽一清濁二氣,有相干亂之時,其亂在於腸胃之間者,因遇飲食而變發,則心腹絞痛。

其有先心痛者,則先吐;先腹痛者,則先利;心腹並痛者,則吐利俱發。

挾風而實者,身發一熱,頭痛體疼而復吐利;虛者,但吐利,心腹刺痛而已。

亦有飲酒、食肉、腥膾、生冷過度,因居處不節,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脾胃得冷則不磨,不磨則水谷不消化,亦令清濁二氣相干,脾胃虛弱,便則吐利,水谷不消,則心腹脹滿,皆成霍亂。

霍亂有三名:一名胃反,言其胃氣虛逆,反吐飲食也;二名霍亂,言其病揮霍之間,便致撩一亂也;三名走哺,言其哺食變逆者也。

診其脈來代者,霍亂;又脈代而絕者,亦霍亂也。

霍亂,脈大可治,微細不可治。

霍亂吐下,脈微遲,氣息劣,口不欲言者,不可治。

《養生方》云:七月食蜜,令人暴下,發霍亂。

二、霍亂心腹痛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心腹痛者,是風邪之氣客於臟腑之間,冷氣與真氣相擊,或上攻心,或下攻腹,故心腹痛也

三、霍亂嘔吐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嘔吐者,是冷氣客於腑臟之間,或上攻於心,則心痛,或下攻於腹,則腹痛。

若先心痛者,則先吐,先腹痛者,則先利。

而此嘔吐,是冷入於胃,胃氣變亂,冷邪既盛,谷氣不和,胃氣逆上,故嘔吐也。

四、霍亂心腹脹滿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心腹脹滿者,是寒氣與髒氣相搏,真邪相攻,不得吐利,故令心腹脹滿。

其有吐利過多,髒虛,邪猶未盡,邪搏於氣,氣不宣發,亦令心腹脹滿。

五、霍亂下痢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下痢,是冷氣先入於腸胃,腸胃之氣得冷,則一交一擊而痛,故霍亂若先腹痛者,則行利也。

六、霍亂下痢不止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下痢不止者,因腸胃俱冷,而挾宿虛,谷氣不消,腸滑故洞下不止也。

痢不止,虛冷氣極,冷入於筋,則變轉筋。

其胃虛,冷氣乘之,亦變嘔噦。

七、霍亂欲死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欲死者,由飲食不消,冷氣內搏,或未得吐利,或雖得吐利,冷氣未歇,致真邪相干,一陰一陽一交一爭,氣厥不理,則煩悶逆滿困乏,故欲死也。

八、霍亂嘔噦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嘔噦者,由吐利後,胃虛而逆則嘔;氣逆遇冷折之,氣不通則噦。

九、霍亂煩渴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煩渴者,由大吐逆,上焦虛,氣不調理,氣乘於心則煩悶;大痢則津一液竭,津一液竭則髒燥,髒燥則渴。

煩渴不止則引飲,引飲則痢亦不止也。

十、霍亂心煩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心煩者,由大吐大痢,腑臟氣暴極。

夫吐者,胃氣逆也;痢者,腸虛也。

若大吐大痢,虛逆則甚,三焦不理,五臟未和,冷搏於氣,逆上乘心,故心煩。

亦有未經吐利心煩者,是冷氣入於腸胃,水谷得冷則不消,蘊瘀不宣,氣亦逆上,故亦心煩。

十一、霍亂乾嘔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乾嘔者,由吐下之後,脾胃虛極,三焦不理,氣痞結於心下,氣時逆上,故乾嘔。

乾嘔者,謂欲嘔而無所出也。

若更遇冷,冷折於胃氣,胃氣不通,則變成噦。

十二、霍亂心腹築悸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心腹築悸者,由吐下之後,三焦五臟不和,而水氣上乘於心故也。

腎主水,其氣通於一陰一,吐下三焦五臟不和,故腎氣亦虛,不能制水,水不下宣,與氣俱上乘心。

其狀起齊下,上從腹至心,氣築築然而悸一動不定也。

十三、霍亂嘔而煩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嘔而煩者,由吐下後胃虛而氣逆,故嘔也;氣逆乘心,故煩。

所以嘔而煩也。

十四、干霍亂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者,多吐痢也。

干霍亂者,是冷氣搏於腸胃,致飲食不消,但腹滿煩亂,絞痛,短氣。

其腸胃先挾實,故不吐痢,名為干霍亂也。

十五、霍亂四逆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大吐下後,其腸胃俱虛,乃至汗出,其脈欲絕,手足皆冷,名為四逆。

四逆者,謂一陰一陽一卒厥絕也。

十六、霍亂轉筋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而轉筋者,由冷氣入於筋故也。

足之三一陰一三一陽一之筋起於人足指,手之三一陰一三一陽一之筋,起於手指,並循絡於身。

夫霍亂大吐下之後,一陰一陽一俱虛,其血氣虛極,則手足逆冷,而榮衛不理,冷搏於筋,則筋為之轉。

冷入於足之三一陰一三一陽一,則腳筋轉;入於手之三一陰一三一陽一,則手筋轉。

隨冷所入之筋,筋則轉。

轉者,皆由邪冷之氣擊動其筋而移轉也。

十七、中惡霍亂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而雲中惡者,謂鬼氣卒中於人也。

其狀卒然心腹絞痛,而客邪內擊,與飲食、寒冷相搏,致一陰一陽一之氣亦相干亂,腸胃虛,則變吐利煩毒,為中惡霍亂也。

十八、霍亂諸病候

霍亂之病,由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一陰一陽一錯亂,清濁之氣相干在腸胃之間。

發則心腹絞痛吐利。

腑臟虛弱,或煩,或渴,或嘔噦,或手足冷,或本挾宿疹,今因虛而發也。

十九、霍亂後諸病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而霍亂之後,榮衛未和調,腑臟尚虛冷,或吐痢不止,嘔逆未定,或宿疹乘虛而發,更生諸病也。

二十、霍亂後煩躁臥不安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之後而煩躁臥不安者,由吐下之後,腑臟虛極,一陰一陽一未理,血虛氣亂,故血氣之行未復常度,內乘於腑臟,故煩躁而不得安臥也。

二十一、霍亂後不除候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使人一陰一陽一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

霍亂之後而不除者,由吐胸膈宿食不盡,或不得吐而但痢,其冷氣不散,因而著食入胃,胃氣未和,故猶脹痛煩滿,謂之不除也。

二十二、轉筋候

轉筋者,由榮衛氣虛,風冷氣搏於筋故也。

手足之三一陰一三一陽一之筋,皆起於手足指,而並絡於身。

若血氣不足,一陰一陽一虛者,風冷邪氣中於筋,隨邪所中之筋,筋則轉。

轉者,謂其轉動也。

經云:足太一陽一下,血氣皆少,則喜轉筋,喜踵下痛者,是血氣少則易虛,虛而風冷乘之故也。

診其左手關上,肝脈也。

沉為一陰一,一陰一實者,肝實也,苦肉動轉筋。

左手尺中名神門以後脈,足少一陰一經也,浮為一陽一,一陽一虛者,病苦轉筋。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偃臥,展兩脛兩手,足外踵,指相向,以鼻納氣,自極七息。

除兩膝寒、脛骨疼、轉筋。

又法:覆臥,傍視,立兩踵,伸腰,鼻納氣。

去轉筋。

又云: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

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指,號言寬大,去筋節急攣 痛。

久行,身開張。

又云:覆臥,傍視,立兩踵,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已。

除腳中弦痛、轉筋、腳酸疼。

一本云:治腳弱。

二十三、筋急候

凡筋中於風熱則弛縱,中於風冷則攣急。

十二經筋皆起於手足指,循絡於身也。

體虛弱,若中風寒,隨邪所中之筋則攣急,不可屈伸。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兩手抱足。

頭不動,足向口面,受氣,眾節氣散,來往三七。

欲得捉足,左右側身,各各急挽,腰不動。

去四肢腰上下髓內冷、血脈冷、筋急。

又云:一足向前互跪,押 極勢;一手向前,長努拓勢;一足向後屈,一手搦解溪,急挽盡勢;膝頭摟席使急,面頭漸舉,氣融散流向下,左右換易四七。

去腰、伏菟、掖下悶疼又云:長舒一足,一腳屈,兩手抱膝三里,努膝向前,身卻挽,一時取勢,氣內散消,如似骨解,遞互換足,各別三七。

漸漸去膊脊冷風,冷血筋急。

又云: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

令人不轉筋。

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指,號言寬大。

去筋節急攣 痛。

久行,身開張。

又云:雙手反向拓腰,仰頭向後努急,手拓處不動,展兩肘頭相向,極勢三七。

去兩臂膊筋急冷血,咽骨掘弱。

又云:一手拓前極勢長努,一手向後長舒盡勢,身似夫形,左右迭互換手亦二七,腰脊不動去身內八節骨肉冷血,筋髓虛,頸項膊急。

又云:一足踏地,一手向前長舒,一足向後極勢,長舒一手一足,一時盡意,急振二七。

左右亦然。

去髓疼筋急,百脈不和。

又云:兩手掌倒拓兩膊並前極勢,上下傍兩掖,急努振搖,來去三七竟,手不移處,努兩肘向上急勢,上下振搖二七、欲得卷兩手七,自相將三七去項膊筋脈急勞。

一手屈捲向後左,一手捉肘頭向內挽之,上下一時盡勢,屈手散放,舒指三,方轉手,皆極勢四七。

調肘膊骨筋急強。

兩手拓向上極勢,上下來往三七,手不動,將兩肘向上極勢七,不動手肘臂,側身極勢,左右回三七。

去頸骨冷氣風急。

二十四、結筋候

凡筋中於風熱則弛縱,中於風冷則攣急。

十二經之筋皆起於手足指,而絡於身也。

體虛者,風冷之氣中之,冷氣停積,故結聚,謂之結筋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