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小一便利多者,由膀一胱虛寒,胞滑故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

一、小一便利多候

小一便利多者,由膀一胱虛寒,胞滑故也。

腎為髒;膀一胱,腎之腑也,其為表裡,俱主水。

腎氣下通於一陰一,腑既虛寒,不能一溫一其髒,故小一便白而多。

其至夜尿偏甚者,則內一陰一氣生是也

二、小一便數候

小一便數者,膀一胱與腎俱虛,而有客熱乘之故也。

腎與膀一胱為表裡,俱主水,腎氣下通於一陰一。

此二經既虛,致受於客熱。

虛則不能制水,故令數小一便熱則水行澀,澀則小一便不快,故令數起也。

診其跗一陽一脈數,胃中熱,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堅,小一便即數。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以兩踵布膝,除數尿。

又云:偃臥,令兩手布膝頭,斜踵置一尻一下,口納氣,振腹自極,鼻出氣七息。

去小一便數

三、小一便不禁候

小一便不禁者,腎氣虛,下焦受冷也。

腎主水,其氣下通於一陰一。

腎虛下焦冷,不能一溫一制其水液,故小一便不禁也。

尺脈實,小腹牢痛,小一便不禁。

尺中虛,小一便不禁。

腎病小一便不禁,脈當沉滑,而反浮大,其色當黑反黃,此土之克水,為逆,不治。

四、小一便不通候

小一便不通,由膀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

腎主水,膀一胱為津一液之腑,此二經為表裡;而水行於小腸,入胞者為小一便。

腎與膀一胱既熱,熱入於胞,熱氣大盛,故結澀,令小一便不通,小腹脹滿氣急。

甚者,水氣上逆,令心急腹滿,乃至於死。

診其脈,緊而滑直者,不得小一便也。

五、小一便難候

小一便難者,此是腎與膀一胱熱故也。

此二經為表裡,俱主水,水行於小腸,入胞為小一便。

熱氣在於臟腑,水氣則澀,其熱勢微,故但小一便難也。

診其尺脈浮,小一便難。

尺脈濡,小一便難。

尺脈緩,小一便難有餘瀝也。

六、遺尿候

遺尿者,此由膀一胱虛冷,不能約於水故也。

膀一胱為足太一陽一,腎為足少一陰一,二經為表裡。

腎主水,腎氣下通於一陰一。

小一便者,水液之餘也。

膀一胱為津一液之腑,腑既虛冷,一陽一氣衰弱,不能約於水,故令遺尿也。

診其脈來過寸口,入魚際,遺尿。

肝脈微滑,遺尿。

左手關上脈沉為一陰一,一陰一絕者,無肝脈也,苦遺尿。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蹲踞高一尺許,以兩手從外屈膝內入,至足趺上,急手握足五指,極力一通,令內曲入,利腰髖,治遺尿。

七、尿一床一候

夫人有於眠睡不覺尿出者,是其稟質一陰一氣偏盛,一陽一氣偏虛者,則膀一胱腎氣俱冷,不能一溫一制於水,則小一便多,或不禁而遺尿。

膀一胱,足太一陽一也,為腎之腑。

腎為足少一陰一,為髒,與膀一胱合,俱主水。

凡人之一陰一陽一,日入而一陽一氣盡則一陰一受氣,至夜半一陰一陽一大會,氣一交一則臥睡。

小一便者,水液之餘也,從膀一胱入於胞為小一便,夜臥則一陽一氣衰伏,不能制於一陰一,所以一陰一氣獨發,水下不禁,故於眠睡而不覺尿出也

八、胞轉候

胞轉者,由是胞屈辟,小一便不通,名為胞轉。

其病狀:齊下急痛,小一便不通是也。

此病或由小一便應下,便強忍之,或為寒熱所迫。

此二者,俱令水氣還迫於胞,使胞屈辟不得充張,外水應入不得入,內溲應出不得出,外內相壅塞,故令不通。

此病至四五日,乃有致死者。

飽食、食訖,應小一便而忍之,或飽食訖而走馬,或小一便急因疾走,或忍尿入房,亦皆令胞轉,或胞落,並致死。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