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
一、諸淋候
諸淋者,由腎虛膀一胱熱故也。
膀一胱與腎為表裡,俱主水。
水入小腸,下於胞,行於一陰一,為溲便也。
腎氣通於一陰一,一陰一,津一液下流之道也。
若飲食不節,喜怒不時,虛實不調,則腑臟不和,致腎虛而膀一胱熱也。
膀一胱,津一液之府,熱則津一液內溢而流於一睪一,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積於胞,腎虛則小一便數,膀一胱熱則水下澀。
數而且澀,則淋瀝不宣,故謂之為淋。
其狀,小一便出少起數,小腹弦急,痛引於齊。
又有石一淋、勞淋、血淋、氣一淋、膏一淋。
諸淋形證,各隨名具說於後章,而以一方治之者,故謂之諸淋也。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偃臥,令兩手布膝頭,邪踵置一尻一下,口納氣,振腹自極,鼻出氣七息。
去淋、數小一便。
又云:蹲踞,高一尺許,以兩手從外屈膝內入,至足趺上,急手握足五指,極力一通,令內曲入,利腰髖,治淋。
二、石一淋候
石一淋者,淋而出石也。
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石,故腎客沙石。
腎虛為熱所乘,熱則成淋。
其病之狀,小一便則一莖一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一胱裡急,沙石從小一便道出。
甚者塞痛,令悶絕。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偃臥,令兩手布膝頭,邪踵置一尻一下,口納氣,振腹自極,鼻出氣七息,去石一淋、一莖一中痛。
三、氣一淋候
氣一淋者,腎虛膀一胱熱,氣脹所為也。
膀一胱與腎為表裡,膀一胱熱,熱氣流入於胞,熱則生實,令胞納氣脹,則小腹滿,腎虛不能制其小一便,故成淋。
其狀:膀一胱小腹皆滿,尿澀,常有餘瀝是也。
亦曰氣癃。
診其少一陰一脈數者,男子則氣一淋。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以兩足踵布膝,除癃。
又云:偃臥,以兩手布膝頭,取踵置一尻一下,以口納氣,腹脹自極,以鼻出氣七息,除氣癃,數小一便,一莖一中痛,一陰一以下濕,小腹痛,膝不隨也。
四、膏一淋候
膏一淋者,淋而有肥,狀似膏,故謂之膏一淋,亦曰肉淋。
此腎虛不能制於肥液,故與小一便俱出也。
五、勞淋候
勞淋者,謂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也。
腎氣通於一陰一。
其狀:尿留一莖一內,數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一便不利,勞倦即發也。
六、熱一淋候
熱一淋者,三焦有熱,氣搏於腎,流入於胞而成淋也。
其狀:小一便赤澀。
亦有宿病淋,今得熱而發者,其熱甚則變尿血。
亦有小一便後如似小豆羹汁狀者,蓄作有時也。
七、血淋候
血淋者,是熱一淋之甚者,則尿血,謂之血淋。
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經絡,循環腑臟。
其熱甚者,血則散失其常經,溢滲入胞,而成血淋也。
八、寒淋候
寒淋者,其病狀,先寒戰,然後尿是也。
由腎氣虛弱,下焦受於冷氣,入胞與正氣一交一爭,寒氣勝則戰寒而成淋,正氣勝則戰寒解,故得小一便也。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