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九蟲者,一曰伏蟲,長四分;二曰蛔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

一、九蟲候

九蟲者,一曰伏蟲,長四分;二曰蛔蟲,長一尺;三曰白蟲,長一寸;四曰肉一蟲,狀如爛杏;五曰肺蟲,狀如蠶;六曰胃蟲,狀如蝦蟆;七曰弱蟲,狀如瓜瓣;八曰赤蟲,狀如生肉;九曰蟯蟲,至細微,形如菜蟲。

伏蟲,群蟲之主也。

蛔蟲,貫心則殺人。

白蟲相生,子孫轉多,其母轉大,長至四五尺,亦能殺人。

肉一蟲,令人煩滿。

肺蟲,令人咳嗽。

胃蟲,令人嘔吐,胃逆喜噦。

弱蟲,又名膈蟲,令人多唾。

赤蟲,令人腸鳴。

蟯蟲,居胴腸,多則為痔,極則為癩,因人瘡處以生諸癰、疽、癬、 、 、疥、齲蟲,無所不為。

人亦不必盡有,有亦不必盡多,或偏有,或偏無者。

此諸蟲根據腸胃之間,若腑臟氣實,則不為害,若虛則能侵蝕,隨其蟲之動而能變成諸患也。

二、三蟲候

三蟲者,長蟲、赤蟲、蟯蟲也。

為三蟲,猶是九蟲之數也。

長蟲,蛔蟲也,長一尺,動則吐清水,出則心痛,貫心則死。

赤蟲,狀如生肉,動則腸鳴。

蟯蟲至細微,形如菜蟲也,居胴腸間,多則為痔,極則為癩,因人瘡處,以生諸癰、疽、癬、 、 、疥、齲蟲,無所不為。

此既是九蟲內之三者,而今別立名,當以其三種偏發動成病,故謂之三蟲也。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以兩手著頭相叉,長引氣,即吐之。

坐地,緩舒兩腳,以兩手從外抱膝中,疾低頭,入兩膝間,兩手一交一叉頭上,十二通,愈三一屍一也。

又云:叩齒二七過,輒嚥氣二七過,如此三百通乃止。

為之二十日,邪氣悉去;六十日,小病癒;百日,大病除,三蟲伏一屍一皆去,面體光澤也。

三、蛔蟲候

蛔蟲者,是九蟲內之一蟲也。

長一尺,亦有長五六寸。

或因腑臟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

其發動則腹中痛,發作腫聚,去來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

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貫傷心者則死。

診其脈,腹中痛,其脈法當沉弱而弦,今反脈洪而大,則是蛔蟲也。

四、寸白蟲候

寸白者,九蟲內之一蟲也。

長一寸而色白,形小褊,因腑臟虛弱而能發動。

或雲飲白酒,一雲以桑枝貫牛肉炙食,並食生栗所成。

又云:食生魚後,即飲一奶一酪,亦令生之。

其發動則損人一精一氣,腰腳疼弱。

又云:此蟲生長一尺,則令人死。

五、蟯蟲候

蟯蟲,猶是九蟲內之一蟲也。

形甚細小,如今之蝸蟲狀。

亦因腑臟虛弱,而致發動,甚者則能成痔、 、疥、癬、癩、癰、疽、 諸瘡。

蟯蟲是人一體虛極重者,故蟯蟲因之動作,無所不為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