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注之言住也,謂之風邪鬼氣留人身內也。人無問大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

六十四、注候

注之言住也,謂之風邪鬼氣留人身內也。

人無問大小,若血氣虛衰,則一陰一陽一失守,風邪鬼氣因而客之,留在肌肉之間,連滯腑臟之內。

或皮膚掣動,游易無常,或心腹刺痛,或體熱皮腫,沉滯至死。

死又注易傍人,故為注也。

小兒不能觸冒風邪,多因一乳一母解脫之時,不避一溫一涼暑濕,或抱持出入,早晚其神魂軟弱,而為鬼氣所傷,故病也。

六十五、一屍一注候

一屍一注者,是五一屍一之中一一屍一注也。

人無問大小,腹內皆有一屍一蟲,一屍一蟲為一性一忌惡,多接引外邪,共為患害。

小兒血氣衰弱者,一精一神亦羸,故一屍一注因而為病。

其狀沉默,不的知病處,或寒熱一淋瀝,涉引歲月,遂至於死。

死又注易傍人,故名之為一屍一注也。

六十六、蠱注候

人聚蟲蛇雜類,以器皿盛之,令相啖食,余一存者,即名為蠱,能變化。

或隨飲食入腹,食人五臟。

小兒有中者,病狀與大人、老子無異,則心腹刺痛,懊悶。

急者即死,緩者涉歷歲月,漸深羸困,食心臟盡,痢血,心臟爛乃至死。

死又注易蠱人,故為蠱注也。

六十七、一陰一腫候

足少一陰一為腎之經,其氣下通於一陰一。

小兒有少一陰一之經虛而受風邪者,邪氣沖於一陰一,與血氣相搏結,則一陰一腫也。

六十八、腹脹候

腹脹,是冷氣客於髒故也。

小兒腑臟嫩弱,有風冷邪氣客之,搏於髒氣,則令腹脹。

若脾虛,冷移入於胃,食則不消。

若腸虛,冷氣乘之,則變下痢。

六十九、霍亂候

霍亂者,一陰一陽一清濁二氣相干,謂之氣亂,氣亂於腸胃之間,為霍亂也。

小兒腸胃嫩弱,因解脫逢風冷,一乳一哺不消,而變吐痢也。

或一乳一母觸冒風冷,食飲生冷物,皆冷氣流入一乳一,令一乳一變敗,兒若飲之,亦成霍亂吐痢。

皆是觸犯腑臟,使清濁之氣相干,故霍亂也。

挾風而絡實者,則身發一熱,頭痛體疼,而復吐痢。

凡小兒霍亂,皆須暫斷一乳一,亦以藥與一乳一母服,令血氣調適,一乳一汁一溫一和故也。

小兒吐痢不止,血氣變亂,即發驚癇也。

七十、吐痢候

吐痢者,由腸虛而胃氣逆故也。

小兒有解脫,而風冷入腸胃,腸胃虛則洩痢,胃氣逆則嘔吐。

此大體與霍亂相似而小輕,不劇悶頓,故直雲吐痢,亦不呼為霍亂也。

七十一、服湯中毒毒氣吐下候

春夏以湯下小兒,其腸胃脆嫩,不勝藥勢,遂吐下不止;藥氣熏臟腑,乃煩懊頓乏者,謂此為中毒,毒氣吐下也。

七十二、嘔吐逆候

兒啼未定,氣息未調,一乳一母匆遽以一乳一飲之,其氣尚逆,一乳一不得下,停滯胸膈,則胸滿氣急,令兒嘔逆變吐。

又,一乳一母將息取冷,冷氣入一乳一,一乳一變壞,不捻除之,仍以飲兒,冷一乳一入腹,與胃氣相逆,則腹脹痛,氣息喘急,亦令嘔吐。

又,解脫換易衣裳及洗浴,露兒身一體,不避風冷,風冷因客膚腠,搏血氣則熱,入於胃,則腹脹痛而嘔逆吐也。

凡如此,風冷變壞之一乳一,非直令嘔吐,腸虛冷入於大腸,則為痢也

七十三、噦候

小兒噦,由哺一乳一冷,冷氣入胃,與胃氣相逆,冷折胃氣不通,則令噦也。

七十四、吐血候

小兒吐血者,是有熱氣盛而血虛,熱乘於血,血一性一得熱則流散妄行,氣逆即血隨氣上,

七十五、難一乳一候

凡小兒初生,看產人見兒出,急以手料拭兒口,無令惡血得入兒口,則兒腹內調和,無有疾病;若料拭不及時,則惡血穢露兒嚥入腹,令心腹痞滿短氣,兒不能飲一乳一,謂之難一乳一。

又云:兒在胎之時,母取冷過度,冷氣入胞,令兒著冷,至兒生出,則喜腹痛,不肯飲一乳一,此則胎寒,亦名難一乳一也。

七十六、吐候

小兒吐 者,由一乳一哺冷熱不調故也。

兒一乳一哺不調,則停積胸膈,因更飲一乳一哺,前後相觸,氣不得宣流,故吐 出。

診其脈浮者,無苦也。

七十七、百病候

小兒百病者,由將養乖節,或犯寒一溫一,一乳一哺失時,乍傷饑飽,致令血氣不理,腸胃不調,或欲發驚癇,或欲成伏熱。

小兒氣血脆弱,病易動變,證候百端,故謂之百病也。

若見其微證,即便治之,使不成眾病;治之若晚,其病則成。

凡諸病,至於困者,汗出如珠,著身不流者,死也。

病如胸陷者,其口一唇乾,目上反,口中氣出冷,足與頭相柱臥,不一舉手足,四肢垂,其臥正直如縛得,其掌中冷,至十日必死

七十八、頭身喜汗出候

小兒有血氣未實者,膚腠則疏。

若濃衣一溫一臥,腑臟生熱,蒸發腠理,津一液洩越,故令頭

七十九、盜汗候

盜汗者,眠睡而汗自出也。

小兒一陰一陽一之氣嫩弱,腠理易開,若將養過一溫一,因睡臥一陰一陽一氣一交一,津一液發洩,而汗自出也。

八十、痰候

痰者,水飲停積胸膈之間,結聚痰也。

小兒飲一乳一,因冷熱不調,停積胸膈之間,結聚成痰。

痰多,則令兒飲一乳一不下,吐涎沫,變結而微壯熱也;痰實,壯熱不止,則發驚癇。

八十一、胸膈有寒候

三焦不調,則寒氣獨留,膈上不通,則令兒一乳一哺不得消下,噫氣酸臭,胸膈痞滿,甚則氣息喘急。

八十二、瘕癖結候

五臟不和,三焦不調,有寒冷之氣客之,則令一乳一哺不消化,結聚成 瘕癖結也。

其狀:按之不動,有形 者,症也;推之浮移者,瘕也;其弦急牢強,或在左,或在右,癖也。

皆由冷氣、痰水、食飲結聚所成,故雲 瘕癖結也。

八十三、痞結候

否者,塞也。

小兒胸膈熱實,腹內有留飲,致令榮衛痞塞,腑臟之氣不宣通。

其病,腹納氣結脹滿,或時壯熱是也。

八十四、宿食不消候

小兒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

小兒一乳一哺飲食,取冷過度,冷氣積於脾胃,脾胃則冷。

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胃氣和調,則一乳一哺消化。

若傷於冷,則宿食不消。

診其三部脈沉者,一乳一不消也。

八十五、傷飽候

小兒食不可過飽,飽則傷脾,脾傷不能磨消於食,令小兒四肢沉重,身一體苦熱,面黃腹大是也。

八十六、食不知飽候

小兒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飽足,又不生肌肉。

其亦腹大,其大便數而多洩,亦呼為豁洩,此腸胃不守故也。

八十七、哺露候

小兒一乳一哺不調,傷於脾胃,脾胃衰弱,不能飲食,血氣減損,不榮肌肉,而柴辟羸露,其腑臟之不宣,則吸吸苦熱,謂之哺露也。

八十八、大腹疔奚候

小兒疔奚病者,由哺食過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

哺食不消,則水谷之一精一減損,無以榮其氣血,致肌肉消瘠。

其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

若久不瘥,則變成谷症。

傷飽,一名哺露,一名疔奚,三種大體相似,輕重立名也。

八十九、洞洩下痢候

春傷於風,夏為洞洩。

小兒有春時解脫一衣服,為風冷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飲食居處不調,又被風冷入於腸胃,先後重沓,為風邪所乘,則下痢也。

其冷氣盛,痢甚為洞洩,洞洩不止,為注下也。

凡注下不止者,多變驚癇。

所以然者,本挾風邪,因痢髒虛,風邪乘之故也。

亦變眼痛生障,下焦偏冷,熱結上焦,熏於肝故也。

九十、痢後虛羸候

腸胃虛弱,受風冷則下痢。

利斷之後,脾胃尚虛,谷氣猶少,不能榮血氣,故虛羸也。

九十一、赤白滯下候

小兒體本挾熱,忽為寒所折,氣血不調,大腸虛弱者,則冷熱俱乘之。

熱搏血,滲腸間,其利則赤;冷搏腸,津一液凝,其痢則白。

冷熱相一交一,血滯相雜,腸虛者洩,故為赤白滯下

九十二、赤痢候

小兒有挾客熱,客熱入於經絡,而血得熱則流散,滲入大腸,腸虛則洩,故為赤痢也。

九十三、熱痢候

小兒本挾虛熱,而為風所乘,風熱俱入於大腸,而痢為熱。

是水谷痢而色黃者,為熱痢

九十四、冷痢候

小兒腸胃虛,或解脫遇冷,或飲食傷冷,冷氣入於腸胃而痢,其色白,是為冷痢也。

九十五、冷熱痢候

小兒先因飲食,有冷氣在腸胃之間,而復為熱氣所傷,而腸胃宿虛,故受於熱;冷熱相一交一,而變下痢,乍黃乍白,或水或谷,是為冷熱痢也。

九十六、卒痢候

小兒卒痢者,由腸胃虛,暴為冷熱之氣所傷,而為卒痢。

熱則色黃赤,冷則色青白,若冷熱相一交一,則變為赤白滯痢也。

九十七、久痢候

春傷於風,至夏為洞洩。

小兒春時解脫,為風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為水谷痢,經久連滯不瘥也。

凡水谷痢久,腸胃虛,易為冷熱。

得冷則變白膿,得熱則變赤血,若冷熱相加,則赤白相雜。

痢久則變腫滿,亦變病 ,亦令嘔噦,皆由痢久脾胃虛所為也。

九十八、重下痢候

重下痢者,此是赤白滯下,利而挾熱多者,熱結一肛一門,痢不時下,而久KT 氣,謂之重下痢也。

九十九、痢如膏血候

此是赤痢腸虛極,腸間脂與血俱下,故謂痢如膏血也。

一百、蠱毒痢候

歲時寒暑不調,而有毒癘之氣,小兒解脫,為其所傷,邪與血氣相搏,入於腸胃,毒氣蘊積,值大腸虛者,則變痢血。

其痢狀,血色蘊瘀如雞鴨肝片,隨痢下。

此是毒氣盛熱,食於人髒,狀如中蠱,故謂之蠱毒痢也。

一百一、痢兼渴候

此是水谷痢,津一液枯竭,腑臟虛燥則引飲。

若小一便快者,痢斷渴則止。

若小一便澀,水不行於小腸,滲入腸胃,渴亦不止,痢亦不斷。

凡如此者,皆身一體浮腫,脾氣弱,不能克水故也。

亦必眼痛生障。

小兒上焦本熱,今又痢,下焦虛,上焦熱氣轉盛,熱氣熏肝故也。

一百二、被候

小兒所以有 病者,婦人懷娠,有惡神導其腹中胎,妒嫉而制伏他小兒令病也。

妊一娠婦人,不必悉能制 ,人時有此耳。

之為疾,喜微微下,寒熱有去來,毫一毛一發不悅,是其證也。

一百三、驚啼候

小兒驚啼者,是於眠睡裡忽然而驚覺也。

由風熱邪氣乘於心,則心臟生熱,一精一神不定,故臥不安,則驚而啼也。

一百四、夜啼候

小兒夜啼者,髒冷故也。

夜一陰一氣盛,與冷相搏則冷動,冷動與髒氣相並,或煩或痛,故令小兒夜啼也。

然亦有犯觸禁忌,亦令兒夜啼,則可法術斷之。

一百五、啼候

小兒在胎時,其母將養傷於風冷,邪氣入胞,傷兒臟腑。

故兒生之後,邪猶在兒腹內,邪動與正氣相搏則腹痛,故兒 張蹙氣而啼。

一百六、胎寒候

小兒在胎時,其母將養取冷過度,冷氣入胞,傷兒腸胃。

故兒生之後,冷氣猶在腸胃之間。

其狀,兒腸胃冷,不能消一乳一哺,或腹脹,或時谷痢,令兒顏色素 、時啼者,是胎寒故也。

一百七、腹痛候

小兒腹痛,多由冷熱不調,冷熱之氣,與臟腑相擊,故痛也。

其熱而痛者,則面赤,或壯熱,四肢煩,手足心熱是也;冷而痛者,面色或青或白,甚者乃至面黑,唇口、爪皆青是

一百八、心腹痛候

小兒心腹痛者,腸胃宿挾冷,又暴為寒氣所加,前後冷氣重沓,與髒氣相搏,隨氣上下,衝擊心腹之間,故令心腹痛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