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
一、八痞候
夫八痞者,榮衛不和,一陰一陽一隔絕,而風邪外入,與衛氣相搏,血氣壅塞不通,而成痞也。
痞者,塞也,言腑臟痞塞不宣通也。
由憂恚氣積,或墜墮內損所致。
其病腹納氣結脹滿,時時壯熱是也。
其名有八,故雲八痞。
而方家不的顯其證狀,范汪所錄華佗太一決疑雙丸方,雲治八痞、五疝、積聚、伏熱、留飲、往來寒熱,亦不說八痞之名也。
二、諸痞候
諸痞者,榮衛不和,一陰一陽一隔絕,腑臟痞塞而不宣通,故謂之痞。
但方有八痞、五痞或六痞,以其名狀非一,故雲諸痞。
其病之候,但腹納氣結脹滿,閉塞不通,有時壯熱,與前八痞之勢不殊,故雲諸痞。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正坐努腰,胸仰舉頭,將兩手指相對,向前捺席使急,身如共頭胸向下,欲至席還起,上下來去二七。
去胸肋痞、髒冷、 疼悶、腰脊悶也。
三、噎候
夫一陰一陽一不和,則三焦隔絕,三焦隔絕,則津一液不利,故令氣塞不調理也,是以成噎。
此由憂恚所致,憂恚則氣結,氣結則不宣流,使噎。
噎者,噎塞不通也。
四、五噎候
夫五噎,謂一曰氣噎,二曰憂噎,三曰食噎,四曰勞噎,五曰思噎。
雖有五名,皆由一陰一陽一不和,三焦隔絕,津一液不行,憂恚嗔怒所生,謂之五噎。
噎者,噎塞不通也。
五、氣噎候
此由一陰一陽一不和,髒氣不理,寒氣填於胸膈,故氣噎塞不通,而謂之氣噎。
令人喘悸,胸背痛也。
六、食噎候
此由髒氣冷而不理,津一液澀少而不能傳行飲食,故飲食入則噎塞不通,故謂之食噎。
胸內痛,不得喘一息,食不下,是故噎也。
七、久寒積冷候
此患由血氣衰少,腑臟虛弱,故令風冷之氣獨盛於內,其冷氣久積不散,所以謂之久寒積冷也。
其病,令人羸瘦,不能飲食,久久不瘥,更觸犯寒氣,乃變成積聚,吐利而嘔逆也
八、腹內結強候
此由榮衛虛弱,三焦不調,則令虛冷在內,蓄積而不散也。
又飲食氣與冷氣相搏,結強而成塊,有上有下,或沉或浮,亦有根亦無根,或左或右也,故謂之腹內結強。
久而不瘥,積於年歲,轉轉長大,乃變成 瘕病也。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