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中惡者,是人一精一神衰弱,為鬼神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

一、中惡候

中惡者,是人一精一神衰弱,為鬼神之氣卒中之也。

夫人一陰一陽一順理,榮衛調平,神守則強,邪不干正。

若將攝失宜,一精一神衰弱,便中鬼毒之氣。

其狀:卒然心腹刺痛,悶亂欲死。

凡卒中惡,腹大而滿者,診其脈,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生。

又,中惡吐血數升,脈沉數細者死,浮焱如疾者生。

中惡者瘥後,餘勢停滯,發作則變成注。

二、中惡死候

中鬼邪之氣,卒然心腹絞痛悶絕,此是客邪暴盛,一陰一陽一為之難絕,上下不通,故氣暴厥絕如死;良久,其真氣復,生也。

而有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謂之三虛;三虛而腑臟衰弱,一精一神微羸,中之則真氣竭絕,則死。

其得瘥者,若餘勢停滯,發作則變成注。

三、一屍一厥候

一屍一厥者,一陰一氣逆也。

此由一陽一脈卒下墜,一陰一脈卒上升,一陰一陽一離居,榮衛不通,真氣厥亂,客邪乘之,其狀如死,猶微有息而不恆,脈尚動而形無知也。

聽其耳內,循循有如嘯之一聲,而股間暖是也。

耳內雖無嘯聲,而脈動者,故當以一屍一厥治之。

診其寸口脈,沉大而滑,沉即為實,滑即為氣,實氣相搏,身一溫一而汗,此為入腑,雖卒厥不知人,氣復則自愈也。

若唇正青,身冷,此為入髒,亦卒厥不知人,即死。

候其左手關上脈,一陰一陽一俱虛者,足厥一陰一、足少一陽一俱虛也,病苦恍惚,一屍一厥不知人,妄有所見。

四、卒死候

卒死者,由三虛而遇賊風所為也。

三虛,謂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時之和,三也。

人有此三虛,而為賊風所傷,使一陰一氣偏竭於內,一陽一氣阻隔於外,二氣壅閉,故暴絕如死。

若腑臟氣未竭者,良久乃蘇。

然亦有挾鬼神之氣而卒死者,皆有頃邪退,乃活也。

凡中惡及卒忤,卒然氣絕,其後得蘇。

若其邪氣不盡者,停滯心腹,或心腹痛,或身一體沉重,不能飲食,而成宿疹,皆變成注。

五、卒忤候

卒忤者,亦名客忤,謂邪客之氣,卒犯忤人一精一神也。

此是鬼厲之毒氣,中惡之類。

人有魂魄衰弱者,則為鬼氣所犯忤,喜於道間門外得之。

其狀:心腹絞痛脹滿,氣沖心胸,或即悶絕,不復識人,肉一色變異,腑臟虛竭者,不即治,乃至於死。

然其毒氣有輕重,輕者微治而瘥,重者侵克腑臟,雖當時救療,餘氣停滯,久後猶發,乃變成注。

六、卒忤死候

犯卒忤,客邪鬼氣卒急傷人,入於腑臟,使一陰一陽一離絕,氣血暴不通流,奄然厥絕如死狀也。

良久,一陰一陽一之氣和,乃蘇;若腑臟虛弱者,即死。

亦有雖瘥而毒氣不盡,時發,則心腹刺痛,連滯變成注。

七、鬼擊候

鬼擊者,謂鬼厲之氣擊著於人也。

得之無漸,卒著如人以刀矛刺狀,胸脅腹內絞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吐血,或鼻中出一血,或下血。

一名為鬼排,言鬼排觸於人也。

人有氣血虛弱,一精一魂衰微,忽與鬼神遇相觸突,致為其所排擊,輕者困而獲免,重者多死。

八、卒魘候

卒魘者,屈也,謂夢裡為鬼邪之所魘屈。

人臥不悟,皆是魂魄外游,為他邪所執錄,欲還未得,致成魘也。

忌火照,火照則神魂遂不復入,乃至於死。

而人有於燈光前魘者,是本由明出,是以不忌火也。

又云:人魘,忽然明喚之,魘死不疑。

暗喚之好。

唯得遠喚,亦不得近而急喚,亦喜失魂魄也。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拘魂門,制魄戶,名曰握固法。

屈大母指,著四小指內抱之,積一習一不止,眠時亦不復開,令人不魘魅。

九、魘不寤候

人眠睡,則魂魄外游,為鬼邪所魘屈。

其一精一神弱者,魘則久不得寤,乃至氣暴絕。

所以須傍人助喚,並以方術治之,乃蘇。

十、自縊死候

人有不得意志者,多生忿恨,往往自縊,以繩物繫頸,自懸掛致死,呼為自縊。

若覺早,雖已死,徐徐捧下,其一陰一陽一經絡雖暴壅閉,而臟腑真氣故有未盡,所以猶可救療,故有得活者。

若見其懸掛,便忽遽截斷其繩,舊雲則不可救。

此言氣已壅閉,繩忽暴斷,其氣雖通,而奔迸運悶故,則氣不能還,即不得復生。

又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則難治。

此謂其晝則一陽一盛,其氣易通;夜則一陰一盛,其氣難通。

又云:夏則夜短,又熱,則易活。

又云:氣雖已斷,而心微一溫一者,一日以上,猶可活也。

十一、溺死候

人為水所沒溺,水從孔竅入,灌注腑臟,其氣壅閉,故死。

若早拯救得出,即洩瀝其水,令氣血得通,便得活。

又云:經半日及一日,猶可活;氣若已絕,心上暖,亦可活。

十二、中熱候

夏月炎熱,人冒涉途路,熱毒入內,與五臟相並,客邪熾盛,或郁瘀不宣,致一陰一氣卒絕,一陽一氣暴壅,經絡不通,故奄然悶絕,謂之 。

然此乃外邪所擊,真髒未壞,若便遇治救,氣宣則蘇。

夫熱 不可得冷,得冷便死,此謂外卒以冷觸其熱,蘊積於內,不得宣發故也。

十三、冒熱困乏候

人盛暑之時,觸冒大熱,熱毒氣入臟腑,則令人煩悶鬱冒,至於困乏也。

十四、凍死候

人有在於途路,逢淒風苦雨,繁霜大雪,衣服沾濡,冷氣入髒,致令一陰一氣閉於內,一陽一氣絕於外,榮衛結澀,不復流通,故致噤絕而死。

若早得救療,血一溫一氣通則生。

又云:凍死一日猶可治,過此則不可治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